三全育人管理育人方案8篇

三全育人管理育人方案8篇三全育人管理育人方案 大学推进 “三全”育人工作方案 为认真贯彻关于加强高校育人工作的指示精神,落实我校《XXXX-XXX年&ldq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三全育人管理育人方案8篇,供大家参考。

三全育人管理育人方案8篇

篇一:三全育人管理育人方案

推进

 “ 三全 ” 育人工作方案

  为认真贯彻关于加强高校育人工作的指示精神,落实我校《XXXX-XXX 年“三全”育人规划纲要》,现就进一步加强和深入推进我校“三全”育人工作制定方案如下。

 一、进一步提高对 “ 三全 ” 育人工作的认识

 提高思想认识是做好育人工作的基本前提。要通过进一步学习和讨论,使我校全体教职工充分认识到,育人是高校的根本任务,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能力为重、全面发展是育人工作的基本要求,实施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是高校实现育德、育才、育体全面育人功能的基本途径。实施“三全”育人的目的是调动学校各方开展育人工作的积极性,增强育人工作的协调性和整体效益,真正实现学校全面育人的功能。关键是建立委统一领导、政齐抓共管、部门各司其职、学工部门综合、各方协作配合、师生共同参与的育人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形成干部主动管理育人、教师认真教书育人、职工热情服务育人的全员育人体系,贯穿学生入学至毕业的全过程育人体系,将育人工作融入学生思想教育、专业学习、生活交友、活动实践、职业规划等各个方面的全方位育人体系;实施全面和差异育人。方法是以问题为导向,以项目为抓手,以制度为保障,分阶段、有步骤地推进实施。目标是将我校学生培养成具有更高知识水平、掌握更强技术能力、能担更大社会责任的,品行优良、基础扎实、

 技能突出、身心健康、富有个性、全面发展的,适应时代要求和具有 XX 特色的创新应用型人才。

 二、进一步完善 “ 三全 ” 育人工作的机制

 完善工作机制、健全工作制度是做好育人工作的制度保证。

 1.建立校领导定期研究“三全”育人工作机制。领导小组每半年召开一次专题会议研究“三全”育人工作,讨论年度“三全”育人工作方案,确定年度“三全”育人工作主要内容、重点抓手,听取并审议“三全”育人工作专项汇报,决定“三全”育人工作有关重要事项,总结“三全”育人工作经验和基本做法。(办、学工部(处))

 2.建立“三全”育人工作校领导牵头协调机制。根据“三全”育人工作需要,由相关校领导牵头,召集有关部门和学院,提出“三全”育人各项目实施意见,推进“三全”育人项目实施,协调解决“三全”育人工作有关问题。(办、校办)

 3.建立职能部门分工协作责任机制。“三全”育人工作的信息收集、情况分析、计划总结等综合性工作和学生的组织管理等由学工部(处)牵头负责;机关管理育人工作由办、校办、机关总支牵头负责;教师教书育人工作由人事处、教务处、工会牵头负责;服务育人工作由后勤、资产处牵头负责;监督考核奖惩工作由组织部、人事处、工会、纪委、监

 察室牵头负责;其他职能部门按照职责开展育人工作。(办、校办)

 4.建立学院领导定期研究“三全”育人工作机制。学院政班子每学期要至少研究一次“三全”育人工作,并结合实际制定相应措施和组织实施。(组织部、人事处)

 5.建立“三全”育人工作协调沟通机制。加强部门之间、部门与学生之间的协调沟通制度。如建立“学工-教务”、"学工-保卫-后勤”等部门联席会议制度,协商解决涉及学生教育教学等管理和服务的相关事宜。

 (学工部(处)、教务处、保卫处、后服公司、相关部门)

 6.建立学生意见信息收集反馈和育人工作宣传机制。建立学生助理等学生信息双向通报制度,及时了解掌握学生的学习生活、思想状况、心理健康、职业发展等情况,主动解决有关问题。及时宣传学校育人工作情况和成果,增进学生对学校各项工作的了解和理解。(学工部(处)、宣传部、办、校办)

 7.建立学校家庭社会联动机制。开展学生与劳模结对助跑、成立知名劳模工作等项目,发挥劳模在学生思想引领、人生导航、技能提升中的育人作用。通过易班网络平台构建专业教师、辅导员与学生家长相互沟通的新型平台,探索建立学生家庭与学校互动的有效途径,充分发挥家庭在育人工作中的积极作用。有效利用社会文化、科技、爱国主义教育

 等公共教育资源,充分挖掘教学实习基地和大学生社会实践基地的育人功能。(学工部(处)、教务处、对外交流合作办公室)

 8.建立“三全”育人工作监督考核奖惩机制。将“三全”育人工作纳入部门考核指标,明确各部门“三全”育人工作职责与任务目标,通过实绩考核和奖惩保证“三全”育人各项任务目标的完成。(组织部、人事处、工会、纪委、监察室)

 三、进一步加强管理育人工作

 做好管理育人工作是学校每个管理部门和管理工作者的应有职责。

 1.建立校领导定期联系学生制度。每月至少有一位校领导主动听取学生意见建议,了解学生思想、学习和生活情况,协调解决存在问题。(办、校办)

 2.完善机关服务学生制度。机关部门进一步梳理完善和公开为学生办事项目,设立为学生服务的办事窗口,细化服务流程,公开服务内容,明确办事人员责任,及时处理学生反映的问题,并将服务指南上网公布、上墙公布或汇编成册,方便学生办事,接受学生监督。

 (办、校办、机关总支)

 3.加强学生事务受理中心建设。健全组织机构,配强工作人员,培养学生骨干,完善设施条件,实现为学生一门式、一站式服务。(学工部(处)、资产管理处)

 4.建立网上与学生沟通机制。在校园网上设立服务学生专栏,整合学校相关资源,方便学生了解有关政策及服务措施等。各部门要积极借助校园网络优势,开设书记、校长及部门信箱,及时沟通信息和解决问题。

 (办、校办、机关总支、学工部(处)、网络中心)

 5.加强教学管理服务。制定、修订和完善各项教学管理制度,在规范管理的同时维护学生的权益。完善教学管理信息系统,使教学信息通过多种渠道传递给学生。完善网络教学平台,为师生沟通提供便利,促进学生自主学习。

 (教务处)

 6.加强科技管理服务。开放各类实验室,方便学生在导师带领下开展创新和科技活动。加强科研讲座及教师科研成果展示,定期举办创新论坛和成果发布。进一步完善对各种竞赛的组织和管理,加强专业导师和辅导员对学生科技活动的辅导,为学生科技活动提供更好的服务。(实验实训处、实训中心、科研处、教务处、学工部(处)、团委)

 7.加强财务管理服务。建立信息化查询服务,加强对学生银行卡的管理与服务,为学生提供理财等金融知识,认真解答同学疑问,及时解决问题。认真做好学生学费收取、减免、奖学金和助学金管理与发放等工作。认真做好学生勤工助学工作。(财务处、学工部(处))

 8.加强安全管理服务。加强安全教育,做好学生食堂、寝室等场所的安全隐患的排查和问题的解决,进一步落实校

 园安全责任制,共同建设平安校园。(保卫处、学工部(处))

 9.加强舆论、活动管理服务。加强社会舆论热点和网络舆情的分析和引导,加强学术讲座、论坛和学生大型活动等的引导和管理。

 (宣传部、科研处、学工部(处)、团委、网络中心)

 四、进一步加强教书育人工作

 做好教书育人工作是学校每个教学部门和教育工作者应有的任务。

 1.明确教师教书育人的职责要求。制定《XX 大学教职工“三全”育人师德师风规范》,明确师德建设的具体要求,形成“敬业爱生、严谨治学、为人师表”的教书育人良好氛围。完善教学工作规范,注重学思结合、知行合一、因材施教,加强教学过程中学生思想品德和职业、团队精神等的培养,努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人事处、教务处)

 2.加强形势与政策课和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思想引领。改进形势与政策课和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内容和方法,强化与社会热点问题和学生关心问题的结合。加强学生自主探讨和实践,加强教师对学生社会实践活动和社团活动的指导。(思政部、宣传部、科研处、学工部(处)、团委)

 3.加强专业导师的指导作用。完善专业导师制度,加强对专业导师工作的业务指导和考核评价,鼓励专业导师通过“易班”平台指导学生的专业学习和人生规划,完善专业导

 师工作室制度和专业导师晚自修辅导制度,加强专业导师与带班辅导员之间的联系,通过多种渠道让学生了解并参与到专业导师的工作之中。(教务处、学工部(处))

 4.结合教改深化育人工作。在教学和人才培养模式改中体现全面育人的要求。(教务处、实验实训处)

 5.发挥教师在推进学风建设中的作用。强化教职工的师德建设,以教风促学风。加强对大学新生入学后的学习适应性教育,有系统地对学生进行职业生涯和就业指导教育。加强诚信教育、纪律教育和自我学习、自我管理、自我提高的良好习惯养成。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和社会实践活动,加强大学生心理疏导和人文关怀,激发学生学习的自觉性和信心。(人事处、教务处、学工部(处)、团委)

 6.完善教书育人考核和奖惩。将教书育人情况作为教师教学工作、年度考核和职务晋升的重要内容,加强教书育人先进事迹的宣传表彰,对教书育人工作不到位造成不良影响的及时开展批评教育,因为失职造成严重后果的在评比先进、职务晋升中实行一票否决。试点新进专业青年教师担任兼职辅导员制度,担任过兼职辅导员等学生工作的青年教师优先推荐出国访学进修等。(人事处、组织部)

 五、进一步加强服务育人工作

 做好服务育人工作是学校每个服务部门和服务工作者应有的义务。

 1.净化美化教室环境。进一步明确教室服务人员的责任,完善服务制度,坚持挂牌上岗,坚持做好“课桌无刻”和“黑板无粉尘”等品牌服务,加强对教室教学设备的维护、更新,给学生提供一个安静、整洁、明亮的学习环境。(后勤服务公司、教务处、资产处)

 2.提高学生宿舍服务质量。加强对宿舍工作人员的业务培训,进一步增强宿管人员的责任和服务意识,提高服务水平。做好学生宿舍的维修、保洁和安全防范工作。充分发挥学生主动性,加强学生参与宿舍管理工作,逐步实现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不断以新的活动形式和载体,及时反映学生精神风貌和宿舍良好面貌。(后勤服务公司、学工部(处)、保卫处)

 3.提高学生食堂服务质量。加强食堂基础设施建设,提高服务能力。强化餐饮工作人员食品安全意识,加大对员工的食品卫生知识培训。完善对食堂原材料采购的招标、采购,尽可能降低采购成本,保证饭菜品种、质量,满足学生需求。加强各个服务环节的管理,公开服务内容,建立与学生沟通互动机制,倾听学生意见,增加服务透明度。美化食堂就餐环境,以良好的环境熏陶学生。(后勤服务公司)

 4.充分发挥图书馆育人功能。加强图书馆硬件建设,拓展阅读场地,改善图书结构,增加视听内容,满足学生多元需求。通过向学生推荐好书等多种途径加强学生阅读指导。

 (图书馆)

 5.关心节假日留校学生生活。增加周末可供学生活动的场所,开设周末影院,加强有组织的节假日学生社团活动,加强学院对节假日学生的沟通联系和主动关心。建立重要节假日留校学生情况统计报告和联系人制度。(资产处、后勤服务公司、学工部(处)、团委、图书馆)

 6.增加学生活动场所。加强校园文体活动场地建设,改建篮球场,修建学生活动中心,尽可能延长开放图书馆、各类文体活动场地时间。(资产处、图书馆、体育部、后勤服务公司)

 六、进一步加强建引领工作

 发挥建引领作用是建在育人工作中的重要任务,也是学校每个员先锋模范作用的重要体现。

 1.发挥组织和员教职工育人的核心作用。组织建立定期研究育人工作的制度,及时研究问题、总结经验、提出措施;积极发动员教职工立足岗位在育人工作中发挥表率作用。(组织部)

 2.做好组织、员与学生结对工作。加强结对工作的指导和检查,深入推进组织、员与学生结对工作。根据新生入学情况及时调整结对对象,保持结对的覆盖面,提高结对工作的实效。(组织部、学工部(处))

 3.改进学生员培养工作。研究学生员教育培养规律,根

 据学生员的学习、生活等的特点开展性教育和性养成工作。改进培养方式,拓展教育培养的思路和途径,在抓好基本理论知识学习的同时强化实践锻炼。在学生员发展工作中重视听取共青团组织的意见,做好共青团推优工作。成立学生生活园区组织和学生自治组织,加强对学生组织的日常指导。建立生活园区建工作站,形成“四级”建工作体系。成立学生生活园区建工作指导委员会,形成生活园区建工作指导委员会-辅导员、员-团干、寝室长、入积极分子组成的四级体系。建立一名员联系五名入积极分子和一名积极分子联系五名普通同学制度,形成“一五五”生活园区建工作网络。以苗苗工程培养对象为骨干,做好学生入积极分子的推优和培训工作。建立预备员定期沟通联系、跟踪考核制度。

 (组织部、校、学工部(处)、团委)

 4.发挥老同志的育人作用。聘请离退休老同志建立学校特邀建组织员队伍,协助学院组织做好员的培养、教育和考察工作,协助学校委检查、指导、督促学院组织做好发展员工作,重视和充分发挥关工委的作用。

 (组织部、学工部(处))

 七、进一步加强考核奖惩工作

 做好检查考核奖惩工作是育人工作顺利开展的重要保障。

 1.完善育人工作的考核内容。将“三全”育人工作情况纳入年度部门考核、干部考核和教师考核指标体系中,重点

 考核组织发挥支部、员作用积极开展育人工作情况,领导干部重视和组织开展育人工作情况,职能部门在管理工作中组织开展育人工作情况,服务部门在服务中开展育人工作情况和干部、教师、职工等个人立足岗位开展育人工作情况。(组织部、人事处)

 2.实施育人工作首问责任制。对学生来信来访,首个接访部门及其人员必须热情接待、认真处理。凡是属于本部门职责范围内的,都要受理并及时予以答复;凡是不属本部门职责范围的,要指导和帮助其落实受理部门,有关部门要按照规定及时处理和答...

篇二:三全育人管理育人方案

中学“三全”育人 实施方案

  8 2018 年 年 3 3 月 月 0 20 日

 为进一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深入贯彻落实全国、省、市、县教育工作会议精神,谋划实施我县教育“奋进之笔”,书写立德树人新篇章,动员和引导我校教职员工牢固树立“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的工作理念,进一步提高我校学生素质,促进我校学生全面发展,逐步推动我校全员育人、全过程育人、全方位育人(以下简称“三全育人”)格局的形成,现结合我校实际,提出以下实施意见。

 一、指导思想

 坚持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在《教师职业道德规范》、《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等教育法律法规的指引下,全面落实党的教育方针,以学生全面发展为目标,坚持以人为本,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学生,培养我校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要坚持教书与育人相结合,坚持教育与自我教育相结合,坚持政治理论教育与社会实践相结合。

 二、 创建内容

 “三全”育人是指全员育人、全过程育人、全方位育人。是以学校教育为主,学生家长、相关职能部门紧密配合的人员上人人参与、时间上相互衔接、空间上全面覆盖的育人格局。

 “全员育人”即人人育人,主要是从育人主体而言,强调每个人都要树立育人意识、明确育人责任,在自己本职工作上落实育人职责,并且相互配合,交叉合作,形成强大育人合力,构成完整的德育体系。“全

 员育人”从广义上而言,即全体社会成员都有育人责任;从狭义上讲是指校园内的全体教职员工都要承担育人职责。

 “全过程育人”主要是从时间而言,它强调育人要贯穿学生学习、生活、成长的全过程。要结合学生入学到毕业的每个阶段的特点及其身心发展规律,有针对性地规划不同学段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重点和方法,为青少年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全方位育人”主要从学生发展维度而言,它强调育人要体现在促进青少年学生全面发展的各个方面和环节。要根据青少年学生的学习和生活实际,把思想政治教育渗入到青少年学生学习和生活的各个环节,渗透到教学、管理和服务的各个方面,延伸到家庭、社会、网络等各个领域,使他们形成良好的思想品质和人格修养,促进他们全面发展。

 三、实施方法

 (一)逐步深化“三全育人”

 1、学校中的所有科室、所有教职工都负有育人的职责。

 2、在学生学习成长的全部过程中要高度重视和切实加强教育。要认真研究学生从入校到毕业整个过程成长成才的基本规律,促进学生全面、健康成长。

 3、在学校、社会、家庭的大环境中,通过各种途径、各种措施对学生进行全方位的教育。要善于在社会的大环境中培养锻炼学生,要充分利用社会教育资源。进一步建立和加强同学生家长沟通联系的机制,相互配合促进学生健康成长。不断完善校内育人机制,从而产生出良好的综合效应。

 (二)逐步完善“三全育人”

 1、继续办好家长学校,让家长参与进来。建立家长委员会,建立

 家校联系制度,通过家长会、告家长书、家校互访等形式对家庭教育的内容、方式、方法进行指导,切实提高家长的教育水平。

 2、利用好学校会说话的墙和班级墙等报进行舆论宣传。打造独具特色的校园文化。形成“和谐、清净、文明、向上”的校园。

 3、学校将加强与社区等社会团体的联系与合作。谋求社会力量对此工作的支持。

 4、加强学生团队建设工作。积极做好发展学生团员工作,要发挥共青团组织的作用,充分发挥共青团组织在教育、团结和联系大学生方面的优势,重点做好团组织“推优”工作,加大对优秀学生团干部的培养力度。

 5、要大力加强校园文化建设。“一训三风”是我校校园文化的核心内容,全校师生要群策群力,努力形成良好校园风气。要充分利用重大节庆日和纪念日,开展相关主题教育活动;紧密结合我校重大事件如开学典礼、入学教育等开展特色鲜明、吸引力强的主题宣传活动。进一步完善我校学生素质教育体系, 三、加强领导,健全机制

 领导机构

 组长:吴锦松

  副组长:吴潭带、李容生、温子云 成员:杨廷忠、许石湖、杨瑞其、钟秋云、张悦红、冯济川、 科级组长、班主任 成立工作领导小组。由校长为组长,要加强制度建设,建立评估、奖励机制。学校要在加强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方面出台相应制度和办法,并逐步完善,以“三全育人”整体思路规范化、制度化工作。进一步完善考评体系,定期对班主任进行考核。定期开展工作的研讨和经验

 交流活动,不断总结经验、落实措施、推进工作,并对优秀教师、学生进行奖励和表彰,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努力在全校形成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合力。

篇三:三全育人管理育人方案

推进“三全育人”工作实施方案

 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论述和中省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精神,进一步提升思想政治工作质量,形成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格局,结合学校实际,特制定本方案。

 一、工作目标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充分发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的育人优势,把立德树人融入理想信念教育、思想道德教育、文化知识教育、社会实践教育各环节,贯穿学科体系、教学体系、教材体系、管理体系,明确党政群团、教学科研、服务保障员工共同参与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职责,一体化构建内容完善、标准健全、运行科学、保障有力、成效显著的学校思想政治工作体系,形成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格局,着力培养有理想、有情怀、有责任、有担当,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二、基本原则

 1.坚持育人导向,突出价值引领,确保“三全育人”的长效性。全面统筹办学治校各领域、教育教学各环节、人才培养各方面的育人资源和育人力量,推动知识传授、能力培养与理想信念、价值理念、道德观念的教育有机结合,建立健全系统化育人长效机制。

 2.坚持问题导向,注重精准施策,增强“三全育人”的实效性。聚焦重点任务、重点群体、重点领域、重点区域、薄弱环节,强化优势、补齐短板,加强分类指导、着力因材施教,着力破解学校思想政治工作领域存在的不平衡不充分问题,不断提高学生的获得感。

 3.坚持遵循规律,勇于改革创新,激活“三全育人”的原动力。遵循思想政治工作规律、教书育人规律和学生成长规律,坚持以学生为中心,把握学生思想特点和发展需求,优化内容供给、改进工作方法、创新工作载体。

 4.坚持协同联动,强化责任落实,提高“三全育人”的保障力。加强党对学校思想政治工作的领导,落实主体责任,建立党委统一领导、部门学院分工负责、全员协同参与的责任体系。加强督导考核,严肃追责问责,把“软指标”变成“硬约束”。

 三、主要任务

 充分发挥课程、科研、实践、文化、网络、心理、管理、服务、资助、组织等方面工作的育人功能,挖掘育人要素,完善育人机制,优化评价激励,强化实施保障,切实构建“十大育人体系”。

 (一)统筹推进课程育人

 1.提高“思政课程”教学质量。全面加强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常态化开展思政课教师“大练兵”,改进教学方法,充分利用网络等现代化教学手段,提升课程亲和力、感染力和实效性,建成一批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核心内容的思政课课程群。建好用好思政课实践教学基地,推动思政课实践教学与学生社会实践活动、志愿服务活动相结合,充分发挥思政课程实践教学育人实效。

 2.全面加强“课程思政”建设。进一步梳理专业课程所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元素和所承载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实现思想政治教育与知识体系教育的有机统一,推出一批育人效果显著的“专业育人示范课程”,打造一批“课程思政示范课堂”,选树一批“课程思政优秀教师”,形成专业课教学与思想政治教育紧密结合、同向同行的育人格局。

 (二)着力加强科研育人 3.优化科研管理制度设计。改进科研环节和程序,把对学生的思想价值引领贯穿选题设计、科研立项、项目研究、成果运用全过程。把思想政治表现作为组建和考核科研团队的底线要求,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政治方向、价值取向和学术导向。坚持政治标准和学术标准相统一,建立科学权威、公开透明的科研成果评价体系。

 4.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创业能力。鼓励学生参与教师科研课题,积极组织学生开展、参与学术竞赛、学术讲座、学术实践、勤工助学以及国际学术文化交流与合作项目等活动,激发广大学生浓厚的学术兴趣,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创业能力和联合攻坚的团队协作精神。大力弘扬新时代科学家精神,加大对学术名家、优秀学术团队先进事迹的宣传教育力度。

 5.加强学术诚信体系建设。健全集教育、预防、监督、惩治于一体的学术诚信体系,深入推进学术道德和学风建设的宣传教育,将其纳入学生教育教学各环节,教育引导师生遵守学术规范、恪守学术道德、坚守学术诚信,坚决对学术不端行为“零容忍”。

 6.建设实践育人平台。围绕专业课实践教学、社会实践活动、创新创业教育、志愿服务、军事训练等载体的有机融合,重点建设一批支教实习基地、思想政治理论课实习基地、创新创业实践基地、大学生社会实践基地等实践育人平台。

 7.推进实践教学改革。继续落实和完善产教融合的应用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模式,提高实践教学质量。围绕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目标,设计以创新创业、服务地方为导向的社会调查、志愿服务、科技发明、勤工助学等社会实践项目,通过打造“志愿服务”“科技创新”“互联网+” “暑期三下乡”“支教”“青年红色筑梦之旅”等精品社会实践活动,教育学生增强实践能力,厚植家国情怀。

 8.全面加强体育美育。引导学生积极参加体育类社团和“阳光体育”运动,全面促进学生体质健康水平提升。优化校园美育环境,加强群众艺术类团体建设,统筹开展各类文艺活动,构建课堂教学、课外活动、校园文化、艺术展演四位一体的美育实施体系。

 9.切实加强劳动教育。认真贯彻落实《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江苏海洋大学劳动教育实施方案》,积极创造学生劳动锻炼岗位,创新劳动教育形式,弘扬劳动精神,教育引导学生崇尚劳动、尊重劳动,倡导学生积极参加义务劳动和志愿服务工作,在学生头脑中筑牢辛勤劳动、诚实劳动、创造性劳动的理念,通过自己的智慧和才能奉献社会、服务社会。

 (四)深入推进文化育人 10.不断增强文化自信。发挥创新形式,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教育,开展“礼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系列活动,深入开展“中国梦 我的梦”主题教育活动,开展爱国主义教育、红色教育、革命传统教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开展庆祝、纪念活动,深化党史、国史学习教育,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引导学生进一步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自信。

 11.大力繁荣校园文化。结合时代主旋律,深入挖掘海洋特色,同时打造非遗、志愿服务特色文化品牌活动。加强国旗队、军旅班建设,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强化校园各类思想文化阵地的建设管理,培育校园文化建设优秀成果,打造高端校园文化品牌。加强身边榜样人物选树,发挥典型示范引领作用。

 12.开展文明校园创建。通过开展文明教室、文明宿舍、文明食堂、文明大学生等建设活动,提高校园文明水平。持续推进“节约型校园”建设,提升校园绿化美化亮化水平,不断优化育人环境。

 (五)创新推动网络育人 13.拓展网络平台建设。加强门户网站、微信等新媒体平台建设,推进新媒体联盟建设,丰富网络教育内容,整合教育教学资源,提升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力。

 14.开展网络文化活动。支持思政课教师、师德标兵、教学名师参与网络文化建设,鼓励教师和辅导员通过网络开展思想政治教育。支持鼓励学生正面发声、理性思辨,培养政治素质过硬、综合能力强、影响力大的学生“意见领袖”。

 15.加强网络空间管理。强化对网站、各类新媒体的规范化管理,深入开展“国家网络安全宣传周”活动,增强师生网络安全意识,提高建网用网管网能力,引导师生养成文明网络生活方式。加

 强校园网络舆情研判与处置,培育建设校园网评员、网络文明志愿者队伍。规范自媒体管理,加强校园网不良信息排查,净化校园网络环境,营造清朗的网络空间。

 (六)大力促进心理育人 16.健全心理健康教育体系。完善教育教学、实践活动、咨询服务和预防干预“四位一体”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格局,积极构建课内与课外、教育与指导、咨询与自助三结合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体系,建立学校、院系、班级、宿舍“四级”心理预警防控体系,建设一支以专职教师为骨干,专兼结合、专业互补、相对稳定、素质较高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队伍。完善心理危机干预工作预案,做好心理健康知识宣传普及和心理普查,建立学院朋辈心理辅导员、安全信息员、班级心理委员、宿舍信息员制度,及时发现存在心理问题的学生,对问题较为严重的学生进行转介诊疗。

 17.提高心理健康服务水平。常态化开展心理辅导和咨询工作,向学生提供及时、有效的心理健康指导与服务。发挥心理健康教育“第二课堂”作用,充分利用网络、新媒体开展工作,抓好“3·20”“5.25”“9.20”等重要节点主题宣传,营造良好的心理健康教育氛围。加强对辅导员、班主任、学生心理委员的心理健康教育培训,推进心理咨询工作普及,提高心理健康教育水平。

 (七)切实强化管理育人

 18.健全管理制度体系。修订完善规章制度,健全依法治校、管理育人制度体系,加强法治教育,全面推进依法治教,促进学校治理能力和治理体系现代化。严格落实各项管理制度,规范管理工作流程,研究梳理各管理岗位的育人元素,编制岗位职责说明书,明确管理育人的内容和路径,丰富完善不同岗位、不同群体公约体系,强化制度约束。

 19.落实管理育人职责。强化学校全体管理人员育人的责任担当,自觉承担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和思想价值引领的任务,将思想政治教育渗透到各项工作全过程,融入到学生日常的学习和生活中。增强管理人员服务意识,以师生满意度作为评价能力建设和作风建设的主要指标,改进工作作风;鼓励管理人员经常深入基层,掌握学生思想动态,为各项管理工作的改革与发展提供有效依据。

 20.加强联系学生工作。深入了解学生、服务学生、指导学生,认真落实“六个一”制度,推动校院两级领导和学生工作人员到学生班级、宿舍、活动一线面对面开展学生工作。落实院领导为学生讲思想政治理论课制度,重点讲授“形势与政策”课。

 21.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坚持把师德师风作为教师素质评价的第一标准,推动师德建设常态化长效化,引导广大教师教书育人和自我修养相结合,努力建设一支政治素质过硬、业务能力精湛、育

 人水平高超的高素质教师队伍,做到以德立身、以德立学、以德施教,更好担当起学生健康成长指导者和引路人的责任。

 (八)不断深化服务育人 22.提高服务育人能力。研究梳理各类服务岗位所承载的育人功能,制定育人工作职责要求。全面了解学生需求,实行人性化服务,为特殊群体学生提供特殊帮助。加强健康教育,开展传染病预防与急救等专题的健康教育活动,培养师生公共卫生意识和卫生行为就习惯。提升服务水平,增强师生获得感和幸福感。选树服务育人先进典型,培育 “服务育人示范岗”。

 23.拓宽服务育人渠道。积极探索校友参与学校育人工作的渠道,创新设计各类校友资源育人平台,通过选聘优秀校友担任学生校外辅导员,举办校友讲座、校友企业招聘等活动,将优秀的校友资源融入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和价值引领、学风建设和职业规划、就业指导和创新创业、社会认知与社会实践等人才培养各环节。聘请离退休老干部、老战士、老专家、老教师、老模范为学生德育指导教师,进一步发挥“五老”的政治优势、经验优势、育人优势。

 (九)全面推进资助育人 24.健全资助育人长效机制。持续完善国家资助、学校奖助、社会捐助、学生自助的“四位一体”发展型资助体系和资助对象、资助标准、资金分配、资金发放协调联动的精准资助工作体系,通

 过“经济资助”与“成才辅助”双管齐下、精准资助和立德树人相结合、人才培养和家庭脱贫相结合的模式,把“扶困”与“扶智”,“扶困”与“扶志”结合起来,打造“保障+发展”的学生资助工作新模式,构建物质帮助、道德浸润、能力拓展、精神激励有效融合的资助育人长效机制,实现无偿资助与有偿资助、显性资助与隐性资助的有机融合,形成“解困—育人—成才—回馈”的良性循环,着力培养受助学生自立自强、诚实守信、知恩感恩、勇于担当的良好品质。

 (十)积极优化组织育人 25.发挥学院各级各类组织的育人功能。把组织建设与教育引领结合起来,强化学院党委、各党支部、分工会、分团委、学生会等各类组织的育人职责。推动学校各级党组织自觉担负起管党治党、办学治校、育人育才的主体责任。健全学院基层党组织建设,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学生党建工作,按照要求配齐配强学生党支部书记,发挥学生党支部在突出价值引领、强化思想政治教育方面的战斗堡垒作用。办好党委党校和“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训班”,建设一支政治过硬、服务能力强的学生干部队伍,发挥学生组织在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教育中的重要作用。

 四、保障措施

 1.加强组织领导。建立健全学院党委统一领导、党政群团齐抓共管、各单位密切配合、全体教职员工积极参与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学院主要领导对“三全育人”工作负总责,分管院领导牵头组织实施,其他领导积极配合,统筹领导学院“三全育人”工作。

 2.落实工作责任。学院党委与各党支部要自觉担负起管党治党、办学治校、育人育才的主体责任,把“三全育人”工作作为一项长期战略任务来抓,各部门要围绕十个育人体系研究制定操作性强的配套制度和实施办法,结合自身实际分别制定工作方案,建立任务清单、责任清单,将责任落细落小落实。

 3.提高工作能力。配齐配强思政课教师、专职辅导员和党务工作干部队伍,加大培训力度,提高思政课教师政治素养和教学水平,提高辅导员职业能力。把“三全育人”纳入党建思政研讨会、教育教学研讨会内容,支持思政工作队伍结合工作开展研究,推动理论创新和实践探索,培育一批思想政治工作精品项目。

 4.强化工作考核。将“三全育人”工作开展情况纳入年度考核与基层党组织书记抓思想政治工作和党的建设述职评议考核内容,作为干部目标管理和实绩考核的重要内容。

 5.做好典型引导。加强典型选树,积极组织开展“三全育人”工作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评选、“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先进个人评选推荐活动,发挥好先进典型的示范引领作用。

篇四:三全育人管理育人方案

“三全育人”工作实施方案 为全面贯彻落实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十九大精神,进一步推动全国教育大会和《国家职业教育改革方案》精神落地生根,大力提升学校思想政治工作质量,制定本方案。

 一、总体目标 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紧紧围绕示范性中等职业学校建设,坚持和加强对高校的全面领导,充分发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的育人优势,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以理想信念教育为核心,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以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能力为关键,切实提高工作亲和力和针对性,强化基础、突出重点、建立规范、落实责任,一体化构建内容完善、标准健全、运行科学、保障有力、成效显著的学校思想政治工作体系,形成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格局,着力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着力培养德技双馨的时代新人,不断开创新时代学校思想政治工作新局面。

 二、基本原则 1、坚持育人导向,突出价值引领,确保“三全育人”的长效性。全面统筹办学治校各领域、教育教学各环节、人才培养各方面的育人资源和育人力量,推动知识、技能、能力培养与理想信念、价值理念、道德观念的教育有机结合,建立健全系统化育人长效机制。

 2、坚持问题导向,注重精准施策,增强“三全育人”的实效性。聚焦重点任务、重点群体、重点领域、重点区域、薄弱环节,强化优势、补齐短板,加强分类指导、着力因材施教,着力破解学校思想政治工作领域存在的不平衡不充分问题,不断提高学生的获得感。

 3、坚持遵循规律,勇于改革创新,激活“三全育人”的原动力。遵循思想政治工作规律、教书育人规律和学生成长规律,坚持以学生为中心,把握学生思想特点和发展需求,优化内容供给、改进工作方法、创新工作载体。

 4、坚持协同联动,强化责任落实,提高“三全育人”的保障力。加强对学校思想政治工作的领导,落实主体责任,建立支部领导、部门专业部分工负责、

 全员协同参与的责任体系。加强督导考核,严肃追责问责,把“软指标”变成“硬约束”。

 三、重点要求 1、以新思政观引领综合改革。立足新时代,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是知识体系教育同思想政治教育的结合与综合这一基本认识出发,坚持辩证统一,科学认识把握思想政治工作的定位,整合各方育人资源,把促进学生成长作为学校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将思想政治工作融入学校办学治校全过程,落实到教职员工职责规范之中。

 2、构建“校部二级”一体化育人体系。全面统筹办学治校各领域、教育教学各环节、人才培养各方面的育人资源和育人力量,从体制机制完善、项目带动引领、队伍配齐建强、组织条件保障等方面进行系统设计,实现各项工作的协同协作、同向同行、互联互通。在学校层面,以课程育人、科研育人、实践育人、文化育人、网络育人、心理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资助育人、组织育人等“十大育人”体系为基础,推动将学校思想政治工作融入人才培养各环节,构建中观的一体化育人体系。在专业部层面,根据各项工作内在的育人元素和育人逻辑,结合专业部特点特色,夯实育人基础,丰富育人内涵,打造育人品牌,树立构建微观的一体化育人体系。

 3、打通育人“最后一公里”。通过挖掘各群体、各岗位的育人元素,并作为职责要求和考核内容,融入整体制度设计和具体操作环节,着力打通学校思想政治工作存在的盲区、断点,真正把各项工作的重音和目标落在育人效果上,切实做足育人大文章,唱响育人最强音,使教育教学更有温度、思想引领更有力度、立德树人更有效度,使学校思想政治工作更好地适应和满足学生成长诉求、时代发展要求、社会进步需求,不断提升工作科学化水平。切实打通“三全育人”的最后一公里,形成可转化、可推广的一体化育人制度和模式。

 四、主要任务 (一)强化学校思想政治工作领导体制 学校层面的综合改革聚焦于将思想政治工作贯穿、融入、结合到办学治校、教育教学各个环节,建立规范,落实责任,一体化构建内容完善、标准健全、运

 行科学、保障有力、成效显著的学校思想政治工作体系。专业部层面的综合改革要聚焦科研育人、课程育人,积极探索育人育才和建设工作对接融合的有效模式,充分发挥组织的政治保障功能;健全完善行政联席会议制度,充分发挥组织在育人重大事项的政治把关作用;探索建设带团建的新机制新模式,积极发挥组织、团组织协同育人的组织优势。

 (二)完善学校思想政治工作统筹协调落实机制 持续提高政治站位,深化思想认识,坚持问题导向,强化责任担当,立德修身、言传身教,身板硬、腰杆直地做好思想政治工作,润物细无声地让师生感受到思想政治工作的温度和热度,努力构建全员育人的思想政治工作新格局。坚持以师生为中心,把握师生思想特点和发展需求,优化内容供给、改进工作方法、创新工作载体,全面统筹办学治校各领域、教育教学各环节、人才培养各方面的育人资源和育人力量,充分发挥课程、科研、实践、文化、网络、心理、管理、服务、资助、组织等方面工作的育人功能,构建校部二级的“三全育人”一体化工作体系。

 (三)创新学校思想政治工作实施体系 优化顶层设计,以建立思想政治工作与教学科研管理服务相结合的实施体系为根本,制定加强和改进学校思想政治工作的实施意见和任务分解方案,确定工作任务责任书、实施路线图和完成时间表;突出改革重点,针对提升工作实效、加强教师思想政治工作、优化校园评价和考核机制导向功能、培育优良校风学风等重点、难点问题,设立重点攻关项目或改革试点,提出在若干重点领域改革取得突破性进展的工作目标;创新工作平台。通过构建思想政治理论教育创新平台、“课程思政”改革项目、网络新媒体育人载体建设、校园文化建设、文明校园建设等工作平台,切实将“十大育人”落实到学校工作的各个环节,落实到每一名教职员工。

 (四)加大学校思想政治工作保障力度。

 全面落实《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加强和改进新时代中等职业学校德育工作的意见》各项要求,推动中央关于中职学校思想政治工作队伍建设的政策要求和量化指标落地。按照政策与经费并重的多元化支持原则,从协同育人机制体制改革的

 实际需求出发,推动立项单位建立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以协同育人创新贡献为导向、激励与约束并重的工作体系,确保政策保障落实到位。设立学校思想政治工作专项经费,加大学校各项育人项目的经费投入,确保经费保障落实到位。

 (五)改进学校思想政治工作评价管理规范 以“十大育人”体系为基础,系统梳理归纳各个群体、各个岗位的育人元素,并作为职责要求和考核内容融入整体制度设计和具体操作环节,推动学校思想政治工作制度化,推动全体教职员工把工作的重心和目标落在立德树人的育人实效上。健全评价体系。坚持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相结合、工作评价和效果评价相结合,研究制定内容全面、指标合理、方法科学的评价体系,推动学校思想政治工作制度化。建立述职评议制度。实行校、院组织书记抓思想政治工作和建设述职评议考核制度,考核结果和有关情况作为领导班子、领导干部目标管理和实绩考核的重要内容,纳入执行纪监督检查范围。严格落实意识形态责任制。加强校园各类思想文化阵地的规范管理,加强校园网络安全管理,健全校园重大活动和热点问题、突发事件的处置和校园舆情引导机制。

 五、建设举措 (一)统筹推进课程育人 深入推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落实专业部建设标准,制定并落实以“课程思政”为目标的课堂教学改革方案,优化课程设置,修订专业教材,完善教学设计,加强教学管理,建设面向全体学生开设提高思想品德、人文素养、认知能力的课程体系,守牢校园各类思想文化阵地。对现行培养方案的课程进行科学分析,梳理各门专业课程所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元素和所承载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纳入专业课教材讲义内容和教学大纲,作为必要章节、课堂讲授重要内容和学生考核关键知识点。进一步建立完善课程标准审核和教案评价制度,对未包含课程育人内容的“一票否决”。制定加强课堂教学管理、提高教学质量的实施办法,明确课堂教学纪律要求。落实校领导和教学督导听课制度。发挥专业教师课程育人的主体作用,健全课程育人管理、运行体制,将课程育人作为教师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环节,作为教学督导和教师绩效考核、晋职晋级的重要评价内容。

 (二)着力加强科研育人 加强科研创新平台建设,搭建师生科研交流互动舞台,培养师生科学精神和创新意识。推动实施科研创新团队培育支持计划,制定科研创新团队培育工作方案,引导师生积极参与科技创新团队和科研训练,培养集体攻关、联合攻坚的团队精神和协作意识。学校及各专业部每年定期要在学生中开设有关科学精神、学术诚信、创新意识、团队协作等方面的专题讲座。

 (三)扎实推劢实践育人 坚持理论教育与实践养成相结合,将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作为推动综合改革的突破口,始终坚持“全面覆盖、分层培养、协同推进、强化实践”的工作理念,不断完善“教育教学-实习实训-实践孵化”三位一体的工作体系,形成实践育人统筹推进工作格局。深入推进实践教学改革,分类制订实践教学标准,适度增加实践教学比重。加强创新创业教育,设立专门课程,健全课程体系,支持学生成立创新创业类社团,制定相关管理制度,完善支持机制,加大校内“创业孵化基地”建设力度。强化创新能力培养,积极开展技能大赛、校园体艺大赛等专业赛事,丰富实践内容,创新实践形式,广泛开展社会调查、生产劳动、社会公益、志愿服务、科技发明、勤工助学等社会实践活动。整合实践资源,拓展实践平台,依托工业园区、农村乡镇、工矿企业、爱国主义教育场所等,建立多种形式的社会实践、创业实习基地。深入开展好志愿服务等等传统经典项目。

 (四)深入推进文化育人 注重以文化人以文育人,深入开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教育,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牢牢掌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践行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优化校风学风,繁荣校园文化,培育大学精神,建设优美环境,滋养师生心灵、涵育师生品行、引领社会风尚。实施“高雅艺术进校园”“校园读书月”等文化建设活动,每年定期举行“中职好班长”“最美教师”“十大师德标兵”“十佳辅导员”等评选表彰和集中展示活动,让师生学有榜样、做有标杆,塑造向上向善的校园新风。以群团组织为依托,大力开展科技文化节系列活动。挖掘革命文化的育人内涵,有效利用重大纪念日契机和重点文化基础设施开展革命文化教育。开展师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主题

 教育活动,推广展示一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典型案例,选树宣传一批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先进典型。广泛开展文明校园创建,建设美丽校园,大力推进厅(主题文化展厅)、院(书院式学生公寓)、馆(校史展览馆)、廊(校园文化长廊)、墙(校园文化主题墙)建设,不断深化精神传统教育,切实增强师生的文化认同与文化自信,筑牢师生共同的精神家园。

 (五)创新推劢网络育人 大力推进网络教育,加强校园网络文化建设与管理,拓展网络平台,丰富网络内容,建强网络队伍,净化网络空间,优化成果评价,推动思想政治工作传统优势同信息技术高度融合,引导师生强化网络意识,树立网络思维,提升网络文明素养,创作网络文化产品,传播主旋律、弘扬正能量,守护好网络精神家园。树立互联网思维,以“报”“网”“微”“端”为重点,加强文化传播平台建设,充分发挥传统媒体和新媒体的融合优势,实现差异化传播,不断提升学校文化在师生中的生命力和感染力。加

 (六)大力促进心理育人 坚持育心与育德相结合,加强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深入构建教育教学、实践活动、咨询服务、预防干预、平台保障“五位一体”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格局,着力培育学生理性平和、积极向上的健康心态,促进学生心理健康素质与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协调发展。加强知识教育,开发建设《心理健康》等在线课程,实现心理健康知识教育全覆盖。规范心理咨询流程建设与档案管理。加强心理健康教育,扎实开展生命教育、感恩教育、适应教育、和谐教育。加强心理咨询服务及危机预防干预,建立学校、专业部、班级、宿舍“四级”预警防控体系,完善心理危机干预工作预案,建立转介诊疗机制,提升工作前瞻性、针对性。

 (七)切实强化管理育人 把规范管理的严格要求和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的教育方式结合起来,促进教育治理能力和治理体系现代化,强化科学管理对道德涵育的保障功能,大力营造治理有方、管理到位、风清气正的育人环境。健全依法治校、管理育人制度体系,制(修)订完善学校教育规章制度,保障师生员工合法权益。建立干部考核评价、激励监督机制,重视考核结果运用。坚持从严管理干部,个人事项报告等工作有

 制度,管理到位。严把教师聘用、人才引进政治考核关,严格教师资格和准入制度,学校支部负责对教师的思想政治、品德学风进行综合考察和把关,建立健全师德考核制度,贯彻落实到位。健全依法治校评价指标体系,深入开展依法治校创建活动。把育人功能发挥纳入管理岗位考核评价范围,作为评奖评优条件,引导管理干部用良好的管理模式和管理行为影响和培养学生。

 (八)不断深化服务育人 把解决实际问题与解决思想问题结合起来,围绕师生、关照师生、服务师生,把握师生成长发展需要,提供靶向服务,增强供给能力,积极帮助解决师生工作学习中的合理诉求,在关心人、帮助人、服务人中教育人、引导人。明确育人职能,在后勤保障服务中,推动高校节约...

篇五:三全育人管理育人方案

*大学***学院“三全育人”实施办法

 为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以及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认真落实***省委娄勤俭书记调研我校指示精神,全面推进学校“三全育人”综合改革试点任务,进一步提升***学院思想政治工作质量和“三全育人”工作实效, 根据《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质量提升工程实施纲要》、《“三 全育人”综合改革试点工作建设要求和管理办法(试行)》、 《***大学“三全育人”综合改革建设方案》要求,制定本 办法。

 一、总体目标 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和“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根本问题,坚持育人导向和问题导向,服务国家重大战略需求,树立一流意识,聚焦“创新创业人才、卓越人才、精英人才、国际化人才”培养,推动各领域、各环节、各方面的育人资源协同、贯通与融合,构建以“十大育 人”体系为基础的育人新格局,形成内容完善、标准先进、 运行科学、保障有力、成效显著的思想政治工作体系,培养具有家国情怀、人文素养、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国际视野 的高素质人才和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合格建设 者和可靠接班人。

 二、总体要求 1.思政教育“大协同”。进一步推动实施思政工作“八项工程”,系统推进“十大育人”体系建设,把“三全育人” 摆在全局工作突出位置,引导全体教职工当好“育人者”,

 推动知识传授、能力培养与理想信念、价值理念、道德观念 教育的有机结合,各自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实现育人 全担当。

 2.育人机制“全贯通”。将立德树人贯穿于学院教育 教学全过程和学生成长成才全过程,推动育人目的、手段和 效果的有机统一,推进“思政+”的叠加与协同向“思政× (乘)”的贯通与融入深度发展,使“三全育人”工作更好地适应和满足学生成长诉求、时代发展要求和社会进步需求, 打通育人的“最后一公里”,实现育人全天候。

 3.育人要素“强融合”。遵循学生成长成才规律和思 想政治工作规律,充分尊重学生的差异性、主动性和选择性, 推进不同来源、不同领域、不同类型、不同层次、不同个性的思想政治工作元素共生融合。深入挖掘各群体、各岗位的育人元素,将立德树人覆盖到课上课下、网上网下、校内校外,实现目标同向、载体同建、资源同享、节奏同步,推动 育人全覆盖。

 三、主要内容 1.课程育人。坚持立德树人、德法兼修,致力于培养 和造就应用型、复合型、创新型高素质法治人才。全力建设 “三全育人”综合改革示范专业和研究生“课程思政”示范课程,深入开展教学改革,充分发挥学业导师育人功能,落实完善小班化、研讨型教学和翻转课堂等教学模式。全方位实施课程内容改革,将新思想、新技术、新经济、新需求等融入到课堂教学,以思政课程、专业思政及教学模式创新等为引领,充分发挥教师在线学习中心和教师教学发展实训中 心平台功能,促进教师教学能力不断提升。引导教师树立课

 程育人的理念,提升课程趣味性和吸引力,将思想引领和价 值观塑造融入教学全过程,涵育学生爱国情、强国志、报国行。认真梳理专业课程所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元素和所承载 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发挥专业教师课程育人的主体作用, 形成专业课教学与思想政治教育紧密结合、同向同行的育人 格局。

 2.科研育人。强化导师引领培育职责,明确科研育人 功能,注重学生科学精神培养把思想价值,引领贯穿于科学研究全过程。加强学术诚信体系建设。积极构建集教育、预防、监督、惩治于一体的学术诚信体系,切实维护学术道德规范,坚决查处学术不端行为。深化科教协同育人机制。坚持“工中有农,以工支农”办学特色,完善教研一体、学研相济的科研育人机制,制定产学研合作协同育人计划,依托司法系统,探索联合培养新模式,采用项目合作、共建研发平台等方式,打造科教创产融合发展联合体,充分发挥科研育人功能。搭建具有广泛影响力、号召力的师生科研交流互动平台,不断提升师生科学精神和创新意识。大力实施“走出去”战略,鼓励师生参加国际学术会议、赛事和中短期交流项目,拓宽师生国际化视野。强化学术团队的典型引领。以研究生导师示范团队建设为抓手,培育一批以研究生导师为核心的科研育人典型团队。强化科研项目申报审查,结合实际情况引导本科生、研究生积极参与科研创新活动,实现 科研、教学、实践相互促进,切实增强科研育人实效。

 3.实践育人。坚持理论教育与实践养成相结合,始终 坚持“全面覆盖、强化实践、分层培养、协同推进”的工作 理念,推进实践课程化、体系化、信息化,构建全方位实践

 育人协同体系。夯实“第二课堂成绩单”制度。按照学期、 学年等时间节点对学生的综合素质进行全面评价,完善学分制,并将第二课堂成绩单作为学生在校期间综合素质测评、 评奖评优、免试推研、推优入党等的重要依据,做实做优学生成长引导,体现育人效果。探索“互惠式实习机制”。推动学生深入一线,亲自践行法律行业具体业务,鼓励、支持和组织学生参加各类课外实践活动,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完善协同育人机制。密切联系法律实务部门,积极推进学院与法律实务部门人员互聘工作的开展。形成学院与实务部门互惠式实践教学模式,与法律实务部门实行“基地共建、人才共育、资源共用、成果共享”的互惠式实践教学模式。依 托法律援助中心开展法律援助服务,提升学生服务社会能 力。引领全院学生积极弘扬劳动精神,将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深入社区、走入社会,开展丰富多彩的学雷锋志 愿服务活动。加强创新创业教育。将双创教育与专业教学、 素质教育、职业规划深度融合,深入推进学生全体惠及、教师全员投入、本科全程融入的创新创业体系建设。进一步拓展大学生创新创业和学科竞赛内涵,通过大创项目、“挑战 杯”、“创青春”、“互联网+”等竞赛提升学生创新创业能力。

 4.文化育人。注重以文化人、以文育人,加强培育和 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长效机制建设,引导师生坚定“四个自信”。推进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围绕中华经典、传统节日、戏曲国粹等主题,推动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加强革命文化教育。有效利用重大纪念日契机和 重点文化基础设施开展革命文化教育。弘扬社会主义先进文

 化。倡导和建设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的积极、健康、 文明、进取、包容、创新的先进文化。坚持以“典型引路” 为抓手,广泛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选树师生中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先进典型,推广展示社会主义核心价 值观教育典型案例。提升依法治国意识。以学宪法讲宪法、 民法典宣传等活动为载体,提升全校师生法治知识和法治意识。繁荣校园廉政文化。与校纪委联合开展校园廉政文化活 动,宣传廉政文化,提升师生廉洁意识。

 5.网络育人。加强校园网络文化建设与管理,牢牢掌握网络阵地的领导权和主动权,推动思想政治工作传统优势同信息技术高度融合,守护好网络精神家园。构建网络育人平台。建强用好学院网站和微信平台,不断推出充满吸引力、感染力、说服力和启迪性的校园“网络文化产品”,推广展示具有思想性、艺术性的“网络名篇名作”。丰富网络内容 供给。推进学校融媒体平台建设,积极运用官方微信公众号、 微博、QQ 等新媒体载体,聚焦基层一线,把“镜头”面向师生,关注“学生成人成才”“教师成名成家”。通过议题设置、回应热点、强化服务、引导舆论,营造清朗、健康和文明的网络文化。强化紧贴实际、具有特色的网络主流舆论阵地建设,坚持正确舆论导向,持续做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网上宣传工作。强化网络安全维护。强化安全自查工作,优化信息发布审核制度。加强师生网络素养教育,引导师生增强网络安全意识,遵守网络行为规范,养成文明网络生活方式。建立“预防、人防、联防、补防”网络舆情监防机制, 建强专职网管队伍,及时、主动回应学生利益诉求和重大关切。

 6.心理育人。坚持育心与育德相结合,加强人文关怀 和心理疏导,深入实施“育心”“健心”“暖心”“润心” “护心”“筑心”六大工程,着力培育学生理性平和、向上 向善的健康心态。建立“全通道”心理服务体系。依托学校 大学生心理健康中心,组建“心理工作室”,打造“1+X” 心理服务模式,实现学生心理常识教育 100%普及,满足学生成长发展的各阶段心理需求。完善心理委员、心理信息员制度,培养“心灵向日葵”,强化心理社团组织作用,注重朋 辈帮扶人员心理素养提升与帮扶技能培训。打造“全生态” 心灵成长工程。利用心理健康月系列活动不断提升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营造和谐、幸福校园生态。通过主题文化活动、社区氛围营造、微信公众号、APP 等途径传播心理健康知识。从学生实际需求出发,开展个体精准化帮扶,持续加大对师生心理状况的监测比例以及监测次数,适时筛选可能存在问题的人群,针对性推送自我教育与调适方案。推行“全 时空”心灵护卫工程。进一步织密四级心理防护关怀网络, 健全《学生心理危机预防干预办法》,发挥学院心理辅导站工作实效。实施学生心理动态“三色预警”机制,建立重点 关注学生心理档案。

 7.管理育人。推进规范管理的严格要求和春风化雨的 教育方式有机结合,促进教育治理能力和治理体系现代化, 强化科学管理对道德涵育的保障功能,营造良好的管理育人环境。完善管理育人制度体系。制(修)订完善学院教育规章制度,保障师生员工合法权益。坚持把师德师风作为教师素质评价的第一标准,完善师德师风建设领导体制和工作机 制,努力培养锻造坚持“四个相统一”的师资队伍。建立健

 全领导干部深入基层联系学生制度,形成院领导进课堂、进 班级、进宿舍、进食堂、进社团、进讲座、进网络的有效机 制。建立辅导员、学业导师与学生常态化联系制度,优化学 生管理模式。

 8.服务育人。以满足学生成长发展需要为导向,把解 决实际问题与解决思想问题结合起来,增强供给能力,提供靶向服务,构建“线上线下、虚实一体、互为支撑、互为补充”的服务体系,促进公共服务便捷化、高效化,不断提升学生满意度。以生为本,优化流程,推动学生事务“最多跑一次”改革。把服务育人“软指标”变成“硬约束”,切实增强服务育人实效。立足学院专业特色和学生的专业特长, 搭建社会实践、志愿服务、劳动体验平台,进一步拓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内涵和外延,不断提高服务育人的针对性 与实效性。

 9.资助育人。做好资助育人顶层设计,进一步健全资助管理规范,打造全方位、多层次资助育人载体,创新资助育人活动形式,构建资助理念先进、资助渠道丰富、资助体系健全、资助对象精准、资助模式多维、资助成效显著的资助育人新格局。完善精准化资助管理工作体系。构建“学院资助工作小组、年级资助工作小组、班级资助信息员”三级资助育人体系。建立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档案,依托大数据平台,合理进行困难等级认定,动态管理。坚持资助育人导向, 践行“资助立志”育人理念,展示一批资助育人工作优秀案例。打造多维度资助育人模式。抓实学院师生资助队伍建设, 积极开展辅导员专题沙龙、“三星”评选、诚信教育感恩月、 学生资助宣传大使进校园和“助学·筑梦·铸人”等主题宣

 传活动,强化励志教育、诚信教育、感恩教育和社会责任感 教育。深入推进研究生助教工作,积极发挥研究生“三助” 工作的培养功能。拓宽资助资源渠道,将物质帮扶与项目资助相结合,服务人才培养,强化育人目标。凸显全方位资助育人成效。注重“扶智”与“扶志”并行,实施“发展型资助育人行动计划”,实现困难学生经济和精神的“双脱困”。结合我院专业特色,与地方单位合作搭建对口帮扶交流平台,探索建立大学生返乡工作服务制度,引导学生利用假期返乡服务,在服务中锤炼专业技能。鼓励学生毕业后返乡创 业或工作,积极服务家乡、回报社会。

 10.组织育人。推进组织建设与教育引领相结合,发挥学院各级党组织的思想引领与育人保障功能,发挥群团组织联系服务、团结凝聚师生的桥梁纽带作用,把思想政治教育贯穿于各项工作和活动中,促进师生全面发展。不断加强组织建设。完善党建工作评估机制,全面推进党组织书记抓基层党建述职评议制度,夯实党建育人功能。大力实施教师党支部书记“双带头人”培育工程,深入推进基层党建“书记项目”,培育建设先进基层党组织,培养选树一批优秀共产党员、优秀党务工作者、优秀党支部书记,创建示范性网上党建园地,展示一批党建优秀工作案例。构建“X+”大党建 体系。大力打造“课程+”“团队+”“导师+”“实践+”等 育人模式,探索打造党建精品项目、精品工程,促进党建、思政与育人体系的深度融合,助力学生成长成才。发挥群团组织育人纽带功能。推动工会、共青团、学生会等群团组织创新组织动员、引领教育的载体与形式,支持各类师生社团 开展主题鲜明、健康有益、丰富多彩的活动,充分发挥教研

 室、学术梯队、班级、宿舍在师生成长中的凝聚、引导、服 务作用。大力实施团学组织强基工程、活力提升工程和青年 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工程,培育建设一批文明社团、文明班级、 文明宿舍,培养选树一批典型学生代表和优秀学生干部。

 四、保障措施 1.加强组织保障。学院成立“三全育人”工作推进小组, 党委书记任组长,党委副书记任副组长,党委委员和党支部 书记为成员,统筹推进学院“三全育人”工作。

 2.完善制度保障。建立健全学院党委统一领导、党政群团齐抓共管、全体教...

篇六:三全育人管理育人方案

3 篇 篇 1 2021 年学校全面深化 “三全育人” 综合改革 工作实施方案

 1 2021 年学校全面深化 “三全育人” 综合改革 工作实施方案

 为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进一步把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学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引向深入,大力提升我县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质量,构建新时代学校“三全育人”工作新格局,特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总体目标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持和加强党对学校教育工作的全面领导,紧紧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充分发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的育人优势,以理想信念教育为核心,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以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能力为关键,切实提高工作亲和力和针对性,强化基础、突出重点、建立规范、落实责任,一体化构建内容完善、标准健全、运行科学、保障有力、成效显著的学校思想政治工作体系,使思想政治工作体系贯通学科体系、教学体系、教材体系、管理体系,形成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格局,着力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着力培养具有世界眼光、中国情怀、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二、基本要求

 1. 强化全员育人新意识。以新思政观引领改革,立足新时代,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是知识体系教育同思想政治教育的结合与综合这一基本认识出发,科学认识把握思想政治工作的定位,通过挖掘各群体、各岗位的育人元素,整合各方育人力量,努力形成育人工作合力。教育体育系统全体干部、教师和职工都要自觉承担起对学生进行正确价值引领和优秀品质塑造的育人职责,把促进学生健康成长成才作为学校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将育人工作渗透到知识传播、行政管理、生活服务等各项工作中,落实到全体教职员工的职责规范中,营造人人“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的全员育人氛围。

 2. 建立全过程育人新机制。坚持思想政治教育的整体性和连贯性原则,针对学生成长的不同时期,从招生、学习、生活、毕业、就业等各环节入手,把育人工作贯通融入到人才培养全过程,着力打通思想政治工作存在的盲区、断点,真正把各项工作的重点和目标落在育人效果上,切实使教育教学更有温度、思想引领更有力度、立德树人更有效度,更好地适应和满足学生成长诉求、时代发展要求、社会进步需求。

 3.构建全方位育人新体系。全面统筹办学治校各领域、教育教学各环节、人才培养各方面的育人资源,从体制机制完善、教育教学和教科研建设项目带动引领、具体操作规范、组织条件保障等方面进行系统设计,从中小学至幼儿园,从宏观至微观各个

 层面一体化构建全方位育人工作体系,优化学生健康成长的生态环境,全方位辐射学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实现各项工作的协同协作、同向同行、互联互通,切实做足育人大文章,唱响育人最强音。

 三、主要任务

 充分发挥课程、教科研、实践、文化、网络、心理、管理、服务、资助、组织等各方面工作的育人功能,挖掘育人要素,完善育人机制,优化评价激励机制,强化实施保障,切实构建学校育人新格局。

 (一)统筹推进课程育人 1.提高“思政课程”教学质量。深入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以提升新时代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质量为核心,提高课堂教学和实践教学的亲和力、吸引力、针对性、有效性。充分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主渠道作用,教育引导学生树立“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为学生成长成才打下坚实的思想基础。

 2.大力推进“课程思政”建设。所有课堂要把立德树人放在首位,充分发挥广大教师课堂育人的主体作用。大力推动以“课程思政”为目标的课堂教学改革,优化课程设置,加强思政教学和各学科通识教育课程建设,运用好统编教材,完善教学设计,加强教学管理,梳理各学科课程所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元素和所承载

 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融入课堂教学各环节,实现思想政治教育与知识体系教育的有机统一。

 (二)着力加强教科研育人 3.优化教育科学研究管理制度设计。改进教育科学研究环节和程序,把思想价值引领贯穿选题设计、教科研立项、项目研究、成果运用全过程,把思想政治表现作为组建教科研团队的底线要求。建立教研一体、学研相济的协同育人机制。完善教科研评价标准,改进学术评价方法,促进教育科学研究成果的转化应用,引导师生在教科研中树立正确的政治方向、价值取向、学术导向,培养师生至诚报国的理想追求、政为人先的科学精神、开拓创新的进取意识和严谨求实的科研作风。

 4.加强学术诚信体系建设。健全集教育、预防、监督、惩治于一体的学术诚信体系,落实 xx 县教育体育局《关于开展诚信教育宣传活动暨诚信缺失突出问题专项治理的通知》要求,在学校教师队伍中治理、遏制学术研究不端、剽窃科研成果的不良倾向,深入推进学术道德和学风建设的宣传教育,在学校教学中将诚信教育纳入学生教育教学环节,在全县教育系统中教育引导师生遵守学术规范、惜守学术道德、坚守学术诚信、践行诚信规范。

 5.加强创新平台与团队建设。加强教学教研科技创新平台建设,搭建师生交流互动舞台,培养师生的科学精神和创新素养,提高师生的创新能力。推进教科研创新团队培育支持行动,引导师生积极参与科技创新和教科研创新,及时掌握科技前沿动态,强

 化集体攻关、联合攻坚的团队精神和协作意识。大力培养选树一批教学科研育人示范项目、示范团队。

 (三)扎实推动实践育人 6.构建实践育人长效机制。坚持理论教育与实践教育相结合,推动各学科专业课实践教学、社会实践活动、创新创业教育、志愿服务、军事训练等载体有机融合,形成实践育人统筹推进工作格局。整合各类实践资源,充分发挥研学旅行基地作用,与政府、社会、企业等多元社会主体共同构建实践育人协同体系。

 7.开齐开足综合实践课程。推进实践教学改革,分类制订实践教学标准,适度增加实践教学比重。深化社会实践精品项目建设,丰富实践内容,创新实践形式。广泛开展社会调查、生产劳动、社会公益、志愿服务等社会实践活动,组织实施好“牢记时代使命,书写人生华章”等新时代社会实践精品项目,发挥实践育人示范作用。

 (四)深入推进文化育人 8.推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组织实施中华经典诵读、中国传统节日、优秀民俗文化等主题文化建设活动,培育一批具有学校特色的体育艺术文化成果,建设一批文化传承基地,引导高雅艺术、非物质文化、民族民间优秀文化走进校园,走近师生。

 9.加强革命文化教育。深入挖掘革命文化的育人内涵,开展红色文化主题教育活动,组织编排展演反映革命故事、革命精神、

 革命文化的大合唱、歌舞音乐、网络作品,利用重大纪念日契机和重点文化基础设施开展革命文化教育。

 10.开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教育。加强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长效机制建设,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落实到育人全过程。广泛开展师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主题教育活动,培育、选树和宣传先进典型,引导师生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坚定信仰者、积极传播者和模范践行者。

 11.大力繁荣校园文化。结合新时代教育要求和国家发展中不断涌现的先进典型,弘扬爱党、爱国、爱人民、爱社会主义主旋律。研究制定校园文化建设总体规划,挖掘校史校风校训校歌的教育作用,创新校园文化品牌,建设特色校园文化,培育一批校园文化建设优秀成果。建设美丽校园,打造校园优秀人文景观、自然景观,推动实现校园山、水、园、林、路、馆建设达到使用、审美、教育功能的和谐统一。积极开展文明校园创建,以文化滋养师生心灵、涵育师生品行、引领社会风尚。

 (五)创新推动网络育人 12.大力推进网络育人平台建设。统筹谋划网络空间建设,提高建网用网管网能力。推动思想政治工作传统优势与信息技术高度融合,建设、完善县内、校内思想政治网络课程社区和校园网络新媒体矩阵,激发网络育人活力,打造网络育人精品项目,丰富网络育人内容。积极培育建设“三名工作室”,组织开展“优秀网络文化作品评选”及“网络育人优秀作品推选展示”等师生网

 络文化建设活动,着力打造学校网络育人精品项目,发挥网络育人示范引领作用。

 13.加强师生网络素养教育。强化师生信息素养培养,能力提升,教育引导师生增强网络安全意识,遵守网络行为规范,养成文明网络生活方式。培育网络教育名师、校园好网民,动员引导广大教师,特别是教育教学名师、优秀班主任重视网络文明、参与网络育人,建设一支政治强、业务精、作风硬的网络教育工作队伍。

 (六)大力促进心理育人 14.完善心理健康教育体系。加强知识教育,完善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体系,充分发挥课堂教学和在线课程的优势,进一步完善团体心理辅导特色工作体系,实现心理健康知识教育全覆盖。充分利用各类媒体,营造心理健康教育良好氛围,提高师生心理保健能力。配齐配强心理健康教育专业教师,强化咨询服务,坚持专兼职心理咨询师值班制度,提高业务学习与督导的系统性,提高心理健康教育咨询与服务水平。

 15.加强预防干预体系建设。提高学生心理健康素质测评质量,建立完善在校学生心理健康档案。健全学校、年级、班级、宿舍“四级”预警防控体系,完善心理危机干预工作预案和诊疗机制,提高心理危机干预与应急处置能力,提升工作前瞻性、针对性。完善工作保障机制,保证生均经费投入,完善心理咨询室建设,确保心理咨询设备使用、场地面积达标。建设校内外心理健康教

 育素质拓展培养基地,加强学生体质健康干预体系建设,形成联动机制,完善干预体系,加强干预手段。

 (七)切实强化管理育人 16.健全依法治校及管理育人制度体系。修订完善学校教育规章制度,保障师生员工合法权益。结合章程、校规校纪、自律公约的修订完善,建立健全依法治校的工作要求和保障机制,研究梳理各管理岗位的育人元素,编制岗位职责说明书,明确管理育人的内容和路径,引导师生培育自觉、强化自律。健全完善党支部统一领导、党政齐抓共管、年级、班级具体落实、教师自我约束的师德师风建设体制机制。

 17.完善管理考核评价体系。加强干部队伍管理,选好配强各级领导干部和领导班子,提高各类管理干部育人能力。加强教师队伍管理,严把教师聘用、人才引进政治考核关和教学考核关,依法依规加大对各类违反师德和学术不端行为的查处力度,及时纠正不良倾向和问题,引导管理干部用良好的管理行为和作风影响和培养学生。

 (八)不断深化服务育人 18.明确服务目标责任。强化服务育人理念,完善服务育人体系,强化“一流服务”意识。推进学校后勤保障服务、图书资料服务、安全保卫服务育人体系建设,着力提升工作人员素质能力,切实提高服务保障水平和服务育人能力, 选树服务育人先进典型模范,培育优良服务育人氛围。增强供给能力,完善校园服务

 设施设备和综合信息服务系统,充分满足师生学习、生活、工作中的合理需求,在关心人、帮助人、服务人的过程中教育人、引导人。

 (九)全面推进资助育人 19.完善精准资助工作体系。加强资助工作顶层设计,进一步完善各类资助管理制度,构建资助对象、资助标准、资金分配、资金发放协调联动的精准资助工作体系。进一步优化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体系,健全资助认定工作机制,采用家访、大数据分析和谈心谈话等方式,合理确定认定标准,精准认定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建立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档案,实施动态管理。

 20.坚持资助育人导向。把“扶困”与“扶智”、“扶志”相结合,创新资助育人形式,进一步完善发展型资助育人模式,构建物质帮助、道德浸润、能力拓展、精神激励有效融合的资助育人长效机制,形成“解困一育人一成才一回馈”的良性循环,培养学生自立自强、诚实守信、知恩感恩、勇于担当的良好品质。积极推选展示资助育人优秀案例和先进人物。

 (十)积极优化组织育人 21.发挥各级党组织的育人保障功能。充分发挥教体系统党工委和各基层党支部战斗堡垒作用,强化育人职能,推动各级党组织自觉担负起全面从严治党、办学治校、育人育才的主体责任。进一步推进基层党组织书记抓党建工作述职评议考核,积极选树

 先进基层党组织、优秀共产党员及优秀党务工作者。创建网上党建园地,推选展示党的建设优秀工作案例。

 22.发挥群团组织的育人纽带功能。深化群团改革,把握群团组织的政治标准、根本要求和基本特征,推动工会、共青团、少先队、学生会等群团组织创新组织动员、引领教育的载体与形式,更好地代表师生、团结师生、服务师生,支持各类师生社团开展主题鲜明、健康有益、丰富多彩的活动。充分发挥教研室、学术梯队、团委、少队、班级、宿舍在师生成长中的凝聚、引导、服务作用。积极培育选树先进班集体、文明社团、文明宿舍等。

 四、实施保障

 1.加强组织领导。加强党对思想政治工作的领导,落实学校党组织主体责任,定期研究“三全育人”工作,进一步完善意识形态工作、宣传思想文化工作、思政课一体化建设、教师思政工作及学生工作各领导小组运行机制,切实加强思想政治工作的统筹、决策、评估和督导。

 2.加大保障力度。切实保障学校各项育人项目的经费投入,建立激励与约束并重的工作体系,确保政策及经费保障落实到位。加大思政工...

篇七:三全育人管理育人方案

“三全育人”的实施方案 为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进一步贯彻落实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全国教育大会、学校思政课教师座谈会及习近平总书记对教育工作重要讲话及指示批示精神,按照《教育部等八部门关于加快构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体系的意见》、《大中小学劳动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新时代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实施方案》、《新时代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建设规定》、《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质量提升工程实施纲要》等文件精神,大力推进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格局(以下简称“三全育人”),结合学校工作实际,特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与目标任务 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以理想信念教育为核心,以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主线,以建立完善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体制机制为关键,破解学校思想政治工作不平衡不充分等问题,一体化构建目标明确、内容完善、标准健全、运行科学、保障有力、成效显著的学校思想政治工作体系,使思想政治工作体系贯通学科体系、教学体系、教材体系、管理体系,打通“三全育人”最后一公里,形成全员、全过程和全方位育人格局,着力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

 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着力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不断开创新时代“三全育人”工作新局面。

 二、基本原则 1. 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把坚定正确政治方向、坚定理想信念放在首位,始终坚持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师生头脑,将“三全育人”工作融入办学治校全过程,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切实提高全体师生思想道德素质。

 2. 坚持遵循规律、因材施教。遵循思想政治工作规律、教书育人规律和学生成长规律,梳理挖掘各群体、各领域、各岗位的育人元素,实施对象化、分众化、互动化、融合化的教育、管理、服务模式,把握特点、精准发力,不断提高“三全育人”工作的针对性、亲和力和实效性。

 3. 坚持创新发展、务实高效。深入推进“十大育人”专项工作,注重学校社会配合,网上网下融合,思想问题与实际问题结合,创新工作模式、载体、方法和途径,始终保持“三全育人”工作生机和活力。构建校院两级一体化育人工作体系,将学校各项工作的重心和目标真正落到育人效果上,加快实现教育教学更有温度、思想引领更有力度、立德树人更有效度的建设目标。

 4. 坚持齐抓共管、凝聚合 力。进一步深化校党委对“三全育人”工作的领导,建立健全制度机制;进一步推动校内各部门协同配合、有效互动、责权明晰、全员参与;进一步聚焦重点任务、重点群体、

 重点领域、重点区域和薄弱环节;进一步强化优势,补齐短板,着力形成“三全育人”工作的良好态势和格局。

 三、基本要求 1. 强化全员育人新意识。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贯穿始终,引领改革,科学认识把握思想政治工作的定位,通过挖掘各群体、各岗位的育人元素,整合各方育人力量,努力形成育人工作合力。学校全体干部、教师和职工都要自觉承担起对学生进行正确价值引领和优秀品质塑造的育人职责,把促进学生健康成长成才作为学校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将育人工作融入到知识传播、行政管理、生活服务等各项工作中,落实到全体教职员工的职责规范中,营造人人“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的全员育人氛围。

 2. 建立全过程育人新机制。坚持思想政治教育的整体性和连贯性原则,针对学生成长的不同时期,从招生、学习、生活、毕业、就业等各环节入手,把育人工作贯通融入到人才培养全过程,着力打通思想政治工作存在的盲区、断点,更好地适应和满足学生成长诉求、时代发展要求、社会进步需求。

 3.。

 构建全方位育人新体系。全面统筹办学治校各领域、教育教学各环节、人才培养各方面的育人资源,从体制机制完善、项目带动引领、具体操作规范、组织条件保障等方面进行系统设计,一体化构建全方位育人工作体系;优化学生健康成长的生态环境,全方位辐射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实现各项工作的协同协作、同向同行、互联互通,切实做足育人大文章,唱响育人最强音。

 四、主要任务 结合学校发展规划和“双一流”建设任务,学校全体教职员工都要自觉树立育人意识,夯实责任,以德为先,将育人贯穿学生学习、成长的全过程,将育人体现在学生全面发展的各环节,把学生思想政治和品德教育融入到知识传播、行政管理、生活服务等各项工作中。

 1. 强化学校“三全育人”工作领导体制 学校成立“三全育人”工作领导小组,校党委书记、校长任组长,校党委委员和有关部门、学院主要负责人为领导小组成员。在学校层面聚焦构建目标明确、内容完善、标准健全、运行科学、保障有力、成效显著的思想政治工作体系,使“三全育人”工作理念贯通学科体系、教学体系、教材体系、管理体系、服务体系。

 学院层面主要聚焦科研育人、课程育人,积极探索育人育才和党建工作对接融合的有效模式,成立“三全育人”工作小组,充分发挥学院党组织的政治保障功能;健全完善学院党委会制度、党政联席会议制度,充分发挥学院党组织在育人重大事项的政治把关作用;探索党建带团建的新机制新模式,积极发挥党组织、团组织协同育人的组织优势。

 2. 完善学校“三全育人”工作统筹协调落实机制 持续提高政治站位,深化思想认识,坚持问题导向,强化责任担当,立德修身、言传身教,让师生充分感受到“三全育人”工作的温度和热度,努力构建“三全育人”工作的新格局。坚持以学生为中心、教师为主导,把握师生思想特点和发展需求,优化内容供给、改进工

 作方法、创新工作载体。全面统筹办学治校各领域、教育教学各环节、人才培养各方面的育人资源和育人力量。充分发挥课程、科研、实践、文化、网络、心理、管理、服务、资助、组织等十个方面工作的育人功能(简称“十大育人”体系),构建校院两级的“三全育人”一体化工作体系。

 3. 创新学校“三全育人”工作实施体系 强化顶层设计,建立教学科研管理服务相结合的实施体系,制定学校“三全育人”工作的任务分解方案,确定工作任务责任书、实施路线图和完成时间表。突出改革重点,提升工作实效,加强教师思想政治工作,优化评价和考核机制导向功能,培育优良校风学风,设立重点攻关项目或改革试点。创新工作平台,通过构建思想政治理论教育创新平台、“课程思政”改革项目、网络新媒体育人载体建设、校园文化建设、文明校园建设等工作,切实将“三全育人”落实到学校工作各个环节,落实到每一名教职员工。

 4. 加大学校“三全育人”工作保障力度 全面落实《教育部等八部门关于加快构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体系的意见》《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质量提升工程实施纲要》的要求,推动学校“三全育人”过程中思想政治工作及党务工作队伍建设的政策要求和量化指标落地。按照有关文件要求核定落实辅导员、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党务工作干部编制;专业技术职称单列指标、单设标准、单独评审,完善专职辅导员职业发展体系,建立职级、职称“双线”晋升办法,结合学校实际情况为专职辅导员专设一定比例的正高级专

 业技术岗位。按照政策与经费并重的原则,从协同育人机制体制改革实际需求出发,推动建立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以协同育人创新贡献为导向、激励与约束并重的工作体系,确保政策保障落实到位。

 5. 改进学校“三全育人”工作评价管理模式 以“十大育人”体系为基础,系统梳理归纳各个群体、各个岗位的育人元素,并作为职责要求和考核内容融入整体制度设计和具体操作环节,推动学校“三全育人”工作制度化,推动全体教职员工把工作重心和目标落在立德树人的育人实效上。严格落实意识形态责任制,加强校园各类思想文化阵地的规范管理,加强校园网络安全管理,健全校园重大活动和热点问题、突发事件的处置和校园舆论引导机制。坚持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相结合、工作评价和效果评价相结合,研究制定内容全面、指标合理、方法科学的评价体系。建立“三全育人”工作专项检查考核机制,对基层党委(党总支、直属党支部)“三全育人”工作进行常态化检查,修订完善考核评价办法。考核结果作为领导班子、领导干部目标管理和实绩考核的重要内容,纳入执行党纪监督检查范围。

 五、主要内容 1. 统筹推进课程育人。深入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课堂要把立德树人放在首位,充分发挥广大教师课堂育人的主体作用。

 按照循序渐进、螺旋上升的原则,立足于思政课的政治性属性,对思政课课程目标进行一体化设计,以了解学习、理解把握习近平新

 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课程主线,在政治认同、家国情怀、道德修养、法治意识、文化修养等方面提出明确要求,引导学生坚定“四个自信”,做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

 重点引导学生系统掌握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了解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认识世情、国情、党情,深刻领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培养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尊重和维护宪法法律权威,识大局、尊法治、修美德;矢志不渝听党话跟党走,争做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本科重在加强理论教育和学习,研究生课程重在探究式教育和学习。

 大力推动以“课程思政”为目标的课堂教学改革,优化课程设置,加强通识教育核心课和专业概论课建设,修订专业教材,完善教学设计,加强教学管理,梳理挖掘各专业、各课程所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元素和所承载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融入到课堂教学各环节,实现思想政治教育与知识体系教育的有机统一;鼓励引导教师充分挖掘各学科蕴含的育人育才资源并运用到教育教学中来,将教师课堂教学的育人育才表现纳入教师教学质量评价体系,切实将“三全育人”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加强课堂教学质量监控,建立和落实课程标准审核和教案评价制度,突出体现对教师教学中育人内容的考核与评价,完善对教师教案设计中育人内容的规范、引导、评价机制。制定课堂教学管理意见,明确课堂教学的纪律要求。

 校党政主要领导每学期至少为学生讲一次思想政治理论课,执行校、院两级领导听课制度。推行大学生学业辅导制度。把新媒体新技术引入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建设微信、微博公众账号等学习平台,打造网络集体备课平台,推进优质教学资源共享,努力建设一批具有示范作用的精品育人课程。

 2.。

 着力加强科研育人。发挥科研育人功能,改进科研方式方法程序,把思想价值引领贯穿选题设计、科研立项、项目研究、成果运用全过程,把育人思想表现作为组建科研团队的底线要求。建立教研一体、学研相济的科教协同育人机制,制定产学研协同育人计划。坚持学术研究无禁区,课堂讲授有纪律。统筹安排教学资源与科研资源,配套设计教学大纲与科研计划。构建集教育、预防、监督、奖励、惩治于一体的学术诚信体系,治理遏制各种学术不端和科研失信行为。加强科技创新平台建设,搭建师生科研交流互动舞台,培养师生科学精神和创新意识。推动实施科研创新团队培育支持计划,制定科研创新团队培育工作方案,引导师生积极参与科技创新团队和科研训练,及时掌握科技前沿动态,培养集体攻关、联合攻坚的团队精神和协作意识。学校及各学院每年定期在学生中开设科学精神、学术诚信、创新意识、团队协作等方面的专题讲座。加大学术名家、优秀学术团队先进事迹的宣传教育力度。

 3.。

 扎实推进实践育人。坚持理论教育与实践养成相结合,始终坚持“全面覆盖、分层培养、协同推进、强化实践”的工作理念,不断完善“教育教学-实习实训-实践孵化”三位一体的工作体系,形成实

 践育人统筹推进工作格局;发挥学校社会品牌的示范作用,把思政教育融入到社会调查活动中,加强学生“四个自信”的教育;整合实践资源,拓展实践平台,依托学校创新创业园、实践实训中心、城市社区、校地合作点、定点扶贫村、爱国主义教育场所等,建立多种形式的社会实践、创业实习、教学实践,拓展完善协同育人渠道;丰富实践内容,创新实践形式,广泛开展社会调查、生产劳动、公益服务、志愿服务、科技发明、勤工助学等社会实践活动。深入开展好暑期“三下乡”、“志愿服务西部计划”、短学期实践、政府各类第三方评估等社会实践活动;在课外校外活动中安排劳动实践内容,在学年内或寒暑假推行劳动月、劳动周制度;做好学生在定点实习基地实习工作的基础上,拓宽学生到国家机关、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等实习实训岗位实习的覆盖面;广泛开展学雷锋活动;强化学生国防意识,增强军事训练实效;深入推进实践教学改革,分类制定实践教学标准,适度增加实践教学比重;全面提升“第二课堂”育人质量,推行实施“第二课堂”成绩单制度和“第二课堂”奖励制度。

 加强创新创业教育,开发专门课程,组建创新创业导师队伍,实施“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组织开展“互联网+”、“挑战杯”等创新创业大赛,支持学生成立创新创业类社团,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业能力,构建全方位的学生创新创业生态系统和课程体系;落实《陕西省高等学校学生志愿服务管理暂行办法》,广泛开展精准扶贫、科普、社区帮扶等社会公益活动,建立一批学生志愿服务基地,完善志...

篇八:三全育人管理育人方案

江医学院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工作实施方案牡丹江医学院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工作实施方案

 2013.12 为了全面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中发[2004]16 号),全国、全省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座谈会精神及《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 年)》,动员和引导我校广大教职员工牢固树立“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的工作理念,进一步提高广大学生思想政治素质,促进我校学生全面发展,逐步推动我校全员育人、全过程育人、全方位育人(以下简称“三全育人”)格局的形成,现结合我校实际,提出以下实施意见。

 一、加强和改进“三全育人”工作方案的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 一、加强和改进“三全育人”工作方案的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 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和党的十八大精神,全面落实党的教育方针,理解和领会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紧密结合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实际,以大学生全面发展为目标,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坚持以人为本,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学生,努力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实效性和吸引力、感染力,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具有创新精神和高尚医德的应用型医学人才。要坚持教书与育人相结合,坚持教育与自我教育相结合,坚持政治理论教育与社会实践相结合,坚持解决思想

 问题与解决实际问题相结合,坚持教育与管理相结合,坚持继承优良传统与改进创新相结合。

 二、用“三全育人”思想指导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一)全面理解,逐步深化“三全育人”工作涵义。

 二、用“三全育人”思想指导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一)全面理解,逐步深化“三全育人”工作涵义。

 1、全员育人是指学校中的所有部门、所有教职工都负有育人的职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队伍的主体是学校党政干部和学团干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辅导员和班主任。学校党政干部和学团干部负责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组织、协调、实施;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负责对学生进行思想理论教育、思想品德教育和人文素质教育;专业课教师同样肩负着不可推卸的育人职责,要紧密结合所承担的课程渗透进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辅导员、班主任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骨干力量,负有在思想、学习和生活等方面指导学生的职责。学校党政机关干部要做到管理育人,任课教师要做到教书育人,后勤人员要做到服务育人。同时,要充分发挥老同志资历深、经验多、德高望重等优势,通过多种渠道开展广泛深入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高在校大学生的综合素质。

 2、全过程育人是指在大学生学习成长的全部过程中要高度重视和切实加强思想政治教育。要认真研究大学生从入校到毕业整个过程成长成才的基本规律,根据我校“学生工作十二·五规划”,对《牡丹江医学院德育教育内容及阶段重点(试行)》进一步完善,精心规划从低年级到高年级不同阶段的思想政治教育的工作重点和方法措施,分年级、分时段有针对性进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促进学生全面、健康成长;根据学生的学

 习和生活规律,科学设计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把思想政治教育融入他们学习和生活的各个环节,渗透到教学、管理、服务的各个方面;要认真搞好新生入学教育、日常课堂教学、课外教育活动、假期志愿服务活动、教育实习和社会实践、就业指导等各个环节的教育和管理工作,使学生在大学期间的每时每刻都受到教育、经受锻炼、提高素质、增长才干。

 3、全方位育人是指在学校、社会、家庭的大环境中,通过各种途径、各种措施对大学生进行全方位的思想政治教育。要善于在社会的大环境中培养锻炼学生,要充分利用社会教育资源加强和改进我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进一步建立和加强同学生家长沟通联系的机制,相互配合促进学生健康成长。不断完善校内育人机制,建立和完善党委统一领导、党政群齐抓共管、专兼职队伍相结合、全校各部门紧密配合、学生自我教育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利用一切条件和途径,采取多种方法和措施,对大学生进行全方位的思想政治教育,在充分发挥思想政治教育主渠道、主阵地作用的同时,要特别注意发挥新形势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新方法、新途径的育人作用,包括社会实践、校园文化、网络教育、心理健康教育、大学生社团、思想理论教育以及丰富多彩的学术、科技、体育、艺术和娱乐活动等,对学生形成立体化、网络化、全方位的教育感染作用,从而产生出良好的综合效应。

 (二)全面实施,逐步完善“三全育人”工作机制 1、充分发挥课堂教学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主导作用 要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政治理论课教学。要以学科建设为依

 托,以提高师资水平为重点,加强我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建设。按照重点学科、重点课程的标准,全面加强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学科建设、课程建设、教材建设和教师队伍建设。要充分考虑课程设置方案与师资队伍、原有课程的衔接,按照整体推进、分类指导、逐步过渡的原则,积极稳妥地做好课程设置的实施工作;在教材的选用上,要按照国家、省教育厅的规定选用规划教材,优中选优;要采取有效措施,加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教育培训工作,提高其思想政治素质、教学水平和教学研究能力,引导、督促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采用现代化教学手段,积极探索启发式、参与式、研究式等教学方法,使我们的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适应新形势的需要,把传授知识与思想教育结合起来,帮助学生树立正确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要进一步加强形势与政策课教学。思想政治教研部要继续组织开好我校的形势与政策课,加强形势与政策课的日常教学管理,增强形势与政策课的针对性,努力做到系统讲授与专题讲座相结合,丰富授课载体,转变授课方式,不断提高形势与政策课的教学质量。

 2、进一步发挥党团组织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重要作用 要发挥各级党组织的政治优势和组织优势,加强学生党建工作。积极做好发展学生党员工作,加大对积极分子教育和培养力度,不断壮大学生党员队伍,坚持把党建育人的理念贯穿于学生党员发展和教育的全过程。加强学生党支部建设,逐步完善“低年级有党员,高年级有支部”的过度工作,充分发挥

 学生党支部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战斗堡垒作用。积极探索支部建设的新模式,使党支部成为我校学生的思想政治高地。

 要发挥共青团组织的作用,推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充分发挥共青团组织在教育、团结和联系大学生方面的优势,重点做好团组织“推优”工作,加大对优秀学生团干部的培养力度。在共青团指导下,学生会要积极开展生动活泼、形式多样的思想政治教育活动,更好地发挥桥梁和纽带作用,发挥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的主力军作用。

 要加强学生社团的建设和管理。要切实加强领导,规范管理办法,大力扶持理论学习型社团,热情鼓励学术科技型社团,正确引导兴趣爱好型社团,积极倡导社会公益型社团,积极支持大学生社团开展健康有益的活动,把社团的建设和发展纳入素质教育和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轨道,发挥大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职能,使学生社团成为融思想教育与能力拓展为一体的平台。

 要深入开展社会实践活动。各级党、团组织要以了解社会、服务社会为主要内容,以形式多样的活动为载体,以稳定的实践基地为依托,以建立长效机制为保障,开展教学实践、专业实习、社会调查、志愿服务、公益活动、科技发明等活动,使大学生在实践中受教育、长才干、做贡献,实现社会实践与校内教育、实践育人与理论育人进行有机统一。

 3、不断拓展新形势下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有效途径 要大力加强校园文化建设。“一训三风”是我校校园文化的核心内容,全校师生要群策群力,努力形成良好校园风气。要

 充分利用“五·四”、“七·一”、“十·一”、“一二·九”运动纪念日等重大节庆日和纪念日,开展相关主题教育活动;紧密结合我校重大事件如开学典礼、入学教育、党校培训、毕业典礼等开展特色鲜明、吸引力强的主题宣传活动。进一步完善我校大学生素质教育体系,通过办好大学生科技文化节、大学生运动会等活动不断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要深化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进一步完善《牡丹江医学院大学生科研立项管理办法》,做好大学生科研立项的组织、申请、评审、中期考核、结题、评审及总结、归档等工作;各学院做好学科竞赛的宣传、组织、发动与成果展示等工作,并将关注度高、实效性强的活动作为重点工作进一步完善,选出优秀选手参加全国“临床实践技能大赛”等相应竞赛活动中,学校将给予相应的政策保障,学生获奖后,指导教师将获得适当的奖励,根据学生参与科技创新活动的情况给予素质综合测评加分,参加各级科技创新竞赛并获奖的学生,可在国家级奖学金评定、各类优秀生选拔中获得优先权。

 要进一步加强校园网建设和管理。学校网站和各二级学院、部门网页要及时更新内容,为学生学习、生活、获取知识信息提供服务。要建设好融思想性、知识性、趣味性、服务性于一体的主题教育网页。要建立和完善有关规章制度,加强网络安全,完善校园网络安全防护、信息过滤等网络管理工作。要加大网络文明宣传教育力度,将管理和教育结合起来,自律与他律结合起来,增强学生上网的法制意识、政治意识、自律意识和安全意识。

 要进一步加强学生寝室管理。继续推进党团活动、校园文化、心理健康教育进寝室工作,要加强对这些工作的检查和落实,使之制度化,规范化;定期开展文明寝室创建活动,引导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团结、友善、讲奉献、讲文明,全面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使学生公寓真正成为集学生思想教育、行为指导、生活服务、文化活动等功能于一体的教育基地。同时,要加强对公寓辅导员和更夫的管理,注重提高素质,增强其责任心,为学生提供良好的服务。把学生在寝室的表现作为评优、评定奖学金的一项重要依据。

 进一步做好校园安全稳定工作。保卫部门要不断加强师生的法制教育和安全教育,提高师生的自我保护和防范的能力。继续严格实行综合治理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不断完善三级突发事件应急预案,预防和及时处置人身安全、身心健康的事件和影响学校安全稳定的事端。同时,要积极配合有关部门,加强对学校周边环境的治理,为学生提供一个文明、安全、稳定的成长环境。

 要深入开展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进一步健全大学生心理健康危机预警机制;要结合医学生的实际,有针对性地帮助学生处理好学习成才、择业交友、健康生活等方面的实际问题;要注重培养大学生良好的心理品质,增强大学生克服困难、承受挫折的能力,特别要重视家庭困难学生的心理健康疏导工作;要逐步建设具有我校特色的心理教育咨询平台,通过开展个体咨询和团体辅导等工作,引导大学生健康成长。

 要重点加强学风建设。每年学校要成立学风建设工作领导

 小组,由主管学生工作的校领导为组长,学生处处长为副组长,各二级学院主管学生工作的副书记、副院长为组员,办公室下设在学生处,根据我校《关于进一步加强学风建设的实施意见》,对各学院学风建设工作进行督促和检查。从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和辅导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两方面入手,引导学生树立优良学风,加强师德教育,通过教风建设促进学风建设;辅导员、班主任、指导教师要切实负起学风建设的责任,帮助学生树立科学的理想和信念,加强职业生涯教育和引导,将课堂、寝室的学风建设成果与年底个人考核相结合;要健全完善学院学生工作全年目标,将学风建设的成效与学院的年终工作考评结合起来;要严格执行教学督导和教学质量评价制度,健全和完善学校领导与返聘教师的听课制度;要以素质教育为核心,提高第二课堂活动的质量;要严抓考风考纪建设,深化考风考纪制度改革,各学院在考试前要组织学生签订“考试诚信承诺书”;各学院要在每年 10-12 月份举行学风建设表彰大会。

 4、切实解决学生的实际困难,把解决思想问题与解决实际问题结合起来 加强对经济困难学生的资助工作。学生处大学生资助中心要负责全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资助和帮扶工作,进一步完善贫困学生资助体系,坚持以多种形式对经济困难学生进行资助。继续对新入学的家庭困难学生开辟“绿色通道”;按照国家要求,逐步完善我校国家助学贷款的长效机制;继续贯彻落实国家助学金、国家奖学金制度,加大对品学兼优学生的助学奖励力度;建立规范的勤工助学制度,为贫困生提供更多的勤工助学岗位;

 要继续提倡教职工对经济困难学生提供资助,力争在校内形成自觉捐助的良好氛围;积极争取社会力量的支持,扩大对品学兼优经济困难学生的奖励面和激励程度,鼓励经济困难学生自立自强,奋发读书,努力成才。

 认真做好毕业生就业工作。毕业生就业工作关系到我校学生的切身利益,关系到社会稳定和我校的长期发展。要采取多种措施加强对毕业生就业指导工作:加强对毕业生的思想教育,充分发挥我校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研室师资水平,结合医学院校专业特点帮助学生树立正确职业观、择业观和就业观;加强毕业生就业指导与服务体系建设,提供辅导员业务培训机会,提升就业指导服务理念,加强学生就业竞争力,要及时了解社会人才需求情况,完善我校就业信息网站,及时、准确提供就业信息,积极开拓就业渠道,拓展就业空间,积极组织校、院两级毕业生招聘会和洽谈活动,加强对毕业生推荐和宣传工作,提高服务水平,努力建设“机构健全、人员到位、市场完善、常年服务”的毕业生就业指导服务体系;根据黑龙江省“...

推荐访问:三全育人管理育人方案 育人 方案 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