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农村骨干教师教育技术能力现状调查与分析


打开文本图片集

【摘 要】

骨干教师是学校教育教学的中坚力量,农村中小学骨干教师在农村教师队伍中起带头作用,其教育技术能力水平的发展影响到整个农村教育信息化的进程。本文采用问卷法对参加河南省2010年“中西部地区中小学骨干教师培训”项目的700名农村中小学骨干教师进行调查研究,了解河南省农村骨干教师的教育技术能力现状,发现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养中存在的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提出解决策略,以期为新一轮的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训提供参考和借鉴。

【关键词】骨干教师;教育技术能力;教师培训

【中图分类号】 G451.2【文献标识码】 B【文章编号】1009—458x(2011)07—0084—05

一、引言

教育技术作为教学改革的突破口,是现代教师应具备的教学技能,是教师职业素质的重要内容。为提高我国中小学教师的教育技术能力,推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和实现教育信息化,教育部于2004年12月颁布实施了《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标准(试行)》(以下简称《标准》)。计划在三年内培训国家级骨干教师1万名,省级骨干教师10万名,由这些骨干教师对100多万中小学教师进行分批次针对性的培训[1]。2005年9月,依据《标准》编写的教材在河南、江苏两省进行了试验。河南省是农业大省,也是快速发展中的教育大省。随着各类项目在河南农村学校的相继实施,尤其是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和中小学“校校通”工程的实施,农村学校的信息化基础设施得到了很大的改善,但同时也对教师的教育技术能力提出了新的要求。

骨干教师作为农村教师队伍中的特殊群体,在品德修养、业务能力和科研能力方面优于普通教师,是教育教学改革的带头人,其教育技术能力的发展直接影响到农村教育信息化进程。为进一步加强农村中小学教师队伍建设,造就一支在基础教育改革和发展中起示范和引领作用的骨干教师队伍,河南省于2006年确定了五个省级培训机构,对来自全省各地的农村骨干教师进行教育技术培训。至今,各地市的教师培训仍如火如荼地进行着,那么这些培训的效果怎样?教师教育技术能力是否有所提高?培训中存在哪些问题?怎样解决?针对这些问题,笔者对河南省农村中小学骨干教师的教育技术能力水平做了一次系统、深入地调查研究,以此来了解河南省农村中小学骨干教师的教育技术能力现状,探求提高其能力的方法和措施,为今后更有效地开展培训以及全国类似地区开展教育技术能力培训提供参考和借鉴。

二、研究过程

(一)调查问卷设计

笔者在查阅文献以及与中小学骨干教师进行访谈的基础上,按照教育部颁布的《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标准》教学人员标准,从教育技术意识与态度、知识与技能、应用与创新、社会责任和教师培训五个维度来设计调查问卷初稿,并由相关专家和一线教师对问卷进行修改和完善。问卷一共由43个结构化问题(单选题、多选题)组成。问卷编制主要采用里克四点量表,包含四个选项,类似于“非常了解”、“比较了解”、“略有了解”、“不了解”这样的程度描述。

(二)调查的实施

本次调查是通过向参加河南师范大学2010年承担的国培计划——中西部地区中小学骨干教师培训项目的700名农村中小学骨干教师现场发放并回收问卷,获得研究所需数据。为保证调查对象的代表性,笔者分别对语文、数学、英语、物理、化学、生物、音乐、美术、思想品德等学科的教师进行抽样调查,同时考虑调查对象的年龄、性别、学历、职称等因素。整个问卷的发放和回收基本在2010年10月中旬至2011年1月中旬完成,共发放问卷700份,回收686份,回收率为98%,其中有效问卷651份,有效率为95%。对调查问卷所获得的数据运用Excel软件进行统计分析。

三、调查结果分析

(一)学科教师基本情况

教师基本情况包括性别、年龄、教龄、职称、学历和任教科目。回收的651份有效问卷中,男教师290人,占总体的44.5%,女教师361人,占总体的55.5%。骨干教师的年龄分布为:20-29岁(12.1%),30-39岁(60.5%),40-49岁(26.1%),50岁以上(1.3%),教龄分布为:1-5年(4.9%),6-10年(12.3%),11-15年(33%),16-20年(29%),20年以上(20.8%)。

被调查的骨干教师中,本科以上学历占77.27%,大专学历占19.66%,中师/中专学历占3.07%。职称分布为:小学一级(10.75%),小学高级(7.83%),中学二级(20.43%),中学一级(45.16%),中学高级(15.83%)。被调查骨干教师的任教科目分布如图1所示。

(二)骨干教师教育技术意识与态度

对骨干教师教育技术意识与态度的调查从四个方面进行:对教育技术重要性的认识、教育技术应用意识、教学评价与反思意识以及利用教育技术终身学习的情况。被调查骨干教师对教育技术重要性的认识统计分布如图2所示。

在教育技术应用意识方面,丰富的学习资源为学生的自主学习提供更大的空间,在调查骨干教师是否经常应用教育技术手段丰富学习资源时,30.9%的教师选择“经常应用”,45.2%的教师选择“有时应用”,17.2%的教师选择“很少应用”,6.7%的教师选择“从不应用”。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也是当前学校教育的重点,22.1%的骨干教师会经常有意识地开展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43.5%的教师有时会有这种意识,34.4%的教师很少或者根本没有这种意识。

根据《标准》,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形成对学习资源、教学资源、教育技术应用、教学效果和效率进行评价反思的习惯。在被调查的骨干教师中,46.5%的教师有对教学资源进行评价与反思的意识,72.8%的教师具有对教学过程进行评价和反思的意识,53.3%的教师具有对教学效果和效率进行评价与反思的意识。

终身学习被列入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中小学教师要树立终身学习理念。在回答“您是否能不断学习新知识、新技术,以完善自身素质结构” 时,23.4%的教师表示可以,35.1%的教师表示有时可以,而41.5%的教师则很少或是从来没有。在问及“您是否能运用教育技术进行终身学习,从而实现专业发展与个人发展”时,31.4%的教师经常可以,很少或是从来没有这种意识的教师占50%。

(三)骨干教师教育技术知识与技能

扎实的理论基础和完善的知识体系有助于骨干教师教育技术水平的提高。当问及“您是否了解教育技术的概念”时,15.6%的骨干教师表示非常了解,66.5%的教师曾经学习,了解一般,12%的教师不很了解,5.9%的教师不了解。被调查的骨干教师大部分掌握了Word、Excel、PowerPoint办公软件的使用,但是对Flash、Photoshop、FrontPage等处理图片、动画、网页的软件掌握不太理想,具体分布如图3所示。骨干教师对教学系统和设备的使用情况如图4所示。

影响骨干教师教学媒体选择和使用的主要因素是:没有时间使用(35.7%),根据教学设计不需要使用(33.6%),缺乏相应的软件支持(21.4%),其余依次是:不会使用设备(18.6%),学校没有要求(15.3%),缺乏相应的推动和激励政策(13.1%),缺乏教学设备(9.8%),其他(5.1%)。

(四)骨干教师教育技术应用与创新

应用与创新是教师教育技术能力的核心组成,由教学设计与实施、教学支持与管理、科研与发展和合作与交流四部分组成。被调查的骨干教师中,86.5%的教师参加过教学设计理论的学习。在进行教学设计时,教学内容(100%)是所有教师都会考虑的因素,学生特征(93.4%)、学习目标(73.6%)、教学媒体(56.5%)、教学策略(45.1%)也是主要的考虑因素。

在教学中,有效的支持与管理包括利用技术来了解学生,为学生学习构建良好的环境,提供丰富实用的学习资源,优化教育教学环境。调查显示,58.1%的骨干教师只是偶尔应用技术让学生进行实践,8.7%的教师从未利用技术让学生进行实践。10.4%的教师经常应用技术对学生和教学过程进行评价,但48.3%的教师只是偶尔进行评价。而对于教学支持与管理,骨干教师更多的是运用传统的方法进行组织管理,有12.1%的教师从未利用技术对教学资源、学习活动和教学过程进行管理。

在科研与发展方面,5.3%的骨干教师能经常根据自身学科进行教学研究,7.8%的教师能经常利用网络资源不断学习新理念、新技术提高专业水平,但是19.8%的教师从未进行教育技术研究。72.3%的教师会与其他教师在教学和科研方面进行合作与交流,60.2%的教师会利用技术与家长和学生进行交流,32.4%的教师会利用技术与教育管理人员、技术人员进行合作与交流,14.7%的教师会利用技术与学科专家和教育技术专家交流教育技术的应用情况。

(五)骨干教师应用教育技术的社会责任

根据《标准》中对教师应用教育技术所应承担的社会责任的描述,本文从公平利用、有效应用、健康使用和规范使用四个方面进行调查分析。

调查显示,87.4%的教师对所有学生共享资源,78.2%的教师对所有教师共享资源,15.7%的教师对部分学生共享资源,21.2%的教师对部分教师共享资源,只有9.6%的教师没有共享资源。当问及“您选择的资源是否能使不同水平的学生得到良好的发展”时,33.1%的骨干教师选择了“经常能够”,47.6%的教师选择“有时能够”,13.8%的教师选择“很少能够”,5.5%的教师选择“从不”。

骨干教师在回答“对与信息技术应用有关的卫生、安全、法律和伦理问题的了解程度”时,选择非常了解的占15.7%,比较了解的占23.4%,略有了解或是不了解的占61.1%。当问及“是否能向学生示范并传授与技术利用相关的法律法规知识和伦理道德观念”时,14.3%的教师选择“经常能够”,55.4%的教师选择“有时能够”,20.1%的教师选择“很少能够”,10.2的教师选择“从不”。

(六)骨干教师接受教育技术能力培训分析

在被调查的骨干教师中,93.9%的教师接受过教育技术能力培训。其中,12.6%的教师表示能够全部掌握培训内容,45.3%的教师大部分掌握,30.9%的教师少部分掌握,11.2%的教师几乎没有掌握。35.5%的教师认为培训对教学帮助很大,46.3%的教师认为略有帮助,13.1%的教师认为没有帮助,5.1%的教师表示不清楚。当问及是否愿意继续参加教育技术能力培训时,32.2%的骨干教师表示非常愿意,55.7%的骨干教师比较愿意,8.6%的教师不愿意,3.5%的教师表示无所谓。

骨干教师需求最多的培训内容是教学设计与教学策略(54.3%),教学软件的设计、开发与制作(53.3%),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50.3%);其次是教学媒体选择、开发与应用(48.2%),多媒体技术(45.1%);最后是现代教育思想、教育理念(33.2%),计算机网络基本知识与操作(28.5%),教学设备维护(21.4%)。

对于培训方式的选择,骨干教师比较期待的是专家讲座(45.3%)、教师研讨交流(40.6%)、案例教学(37.5%)、校本培训(35.4%),其次是函授学习(21.7%)和校际观摩学习(15.5%),最后是脱产学习(13.4%)、网络远程学习(11.8%)和自学(10.6%)。

骨干教师最希望教育技术能力培训改进的是教学方法(45.1%)和培训方式(40.7%),其次是培训内容(33.4%)、办学条件(27.9%)、师资水平(25.6%),最后是培训时间(20.2%)、组织管理(18.8%)和办学思想(10.2%)。

四、研究结论

根据对数据的分析,河南省农村骨干教师的教育技术能力现状如下:在教育技术意识与态度方面,大部分的农村骨干教师已经意识到教育技术在教育教学中的重要性,但在教学实践中应用教育技术的意识还相对较弱。部分教师仍然缺乏对教学资源进行评价与反思的意识以及利用教育技术进行终身学习和专业发展的意识。在教育技术基本知识与技能方面,农村骨干教师的知识与技能还没有达到《标准》的要求,对基本知识的掌握不够全面,没有形成一个完整的体系,对基本技能的掌握也只是停留在基础层面,能够简单的操作和使用常用设备。在应用与创新方面,大部分的教师都能进行科学系统化的教学设计,能够运用传统的方法对教学资源、学习活动和教学过程进行管理,能够与家长、同事、管理人员进行积极的合作与交流,但是由于条件的限制,部分教师运用教育技术进行科研发展的能力较弱。在社会责任方面,骨干教师在资源的公平利用和有效应用方面做得较好,但缺乏与信息技术有关的卫生、安全、法律和伦理的相关知识,在健康使用和规范使用教育技术方面有待加强。对于教育技术能力培训,大部分的骨干教师持肯定态度,希望能够改进传统的培训方式以及培训内容等。

河南省农村中小学骨干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如下:

第一,教育技术应用环境的相对不完善。调查显示,农村学校的硬件设施已基本到位,但是由于申请使用硬件设备的程序复杂,设备故障频发但不能及时修复,学校缺乏教育技术发展计划,教师为提高升学率采用传统的授课方法等原因,出现了设备闲置、媒体利用率不高的现象。同时,应用到课堂教学中的有效教育软件资源匮乏,农村学校的教育软件资源大多源于地方教育主管部门的发放,或是定期接收到的远程教育资源,这在一定程度上能够解决农村教育资源短缺的问题,但是具体怎样让这些资源符合实际需要,具有一定的难度。

第二,教育技术能力培训目标定位不准确,培训形式和方法单一。骨干教师的培训是由教育行政部门组织和规划,教师自身很少亲自参与计划的制订,可能会造成培训目标定位不准确,课程设计缺乏针对 性[2]。目前的教师培训常采用教室授课模式,由培训教师讲授和辅导,学员被动接受。这种团体推进、整齐划一的教学模式,忽视骨干教师群体特性,学员很难参与到培训中去。因此,培训主体应主动探究骨干教师的学习特征和需求,深入一线观察具体的课堂情境,捕捉活生生的“课例”来做培训案例,根据教师特征和需要组织教学内容。

第三,缺乏考核评价和激励机制以及有效的跟踪和指导。培训本身是一个系统的过程,而评价能对学习者的学习态度、学习行为和学习结果做出价值判 断[3],目前的骨干教师培训缺乏有效的评价标准和手段。培训结束后,培训机构缺乏对教师的跟踪指导,教师并不能有效地将所学知识技能迁移到工作中去,更无法发挥辐射作用,带动其他教师水平的提高。

五、提高农村骨干教师教育

技术能力的策略

针对制约河南省农村中小学骨干教师教育技术能力提升的各种因素,要采取措施积极应对,才能逐渐提高骨干教师的教育技术能力,使骨干教师更好的发挥“以点带面”的辐射作用,促进农村教师队伍的专业化发展,推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现教育信息化。

(一)树立现代教育理念

教育行政领导和学校领导是学校发展的计划者和组织者,引领着教师队伍的专业化发展,他们的观念决定着学校组织制度的建立以及资源与设备的使用与分配。作为领导要转变观念,树立现代教育理念,加强学校的教育技术建设,创设教育技术氛围。如聘请专家到学校举办专题讲座,传授新课程理念以及信息时代的教育教学管理理念。地方可以组织校长论坛促进校长之间的交流,优化校长的教育理念。同时,各科教师和技术人员也要树立全新的教育技术观。要意识到信息时代教师角色的改变,认识到教育技术对提高课堂教学绩效的重要性,要用全新的理念和视角去审视教育改革。

(二)创设相对完善的教育技术应用环境

良好的教育技术应用环境是教师教育技术能力提高的基础,因此要创设相对完善的教育技术应用环境。主管部门和学校要把教育技术环境建设作为一项系统的工程看待,兼顾硬件投资、软件建设和人员培养。本着科学、实用、可升级及可兼容的原则进行硬件建设,注意设备的管理和维护,健全使用制度,按章操作。要大力加强软件资源的建设,分主次、分批次、分类型的进行教学资源的配置。比如,引进优秀的、与教师课堂需要真正相匹配的资源;制定符合实际的资源共享计划,共享远程教育资源;各学校自食其力,学科骨干教师与技术人员组成学习共同体,对资源进行二次开发,组建学科教学资源库,促进学校教育软件资源建设。

(三)强化骨干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训

根据调查所显示的培训中存在的问题,在实施培训时应注意以下几方面。首先,要加强培训机构的建设。教育主管部门及培训机构要制定切实可行的培训计划,对培训工作进行有效指导。建立规范的组织管理机构,部门明确各自的职责,在培训中保质保量的完成任务。其次,由于教师的学科背景、知识基础的不同,要根据教师需求分层次设计教学内容。内容设计同时要具有选择性和模块性,教师可进行选择性的学习。最后,要综合运用多种培训方式。骨干教师是在学校工作中相对优秀的教师,对教学有自己独特的认识,希望通过培训能切实的提高自己。要充分发挥教师在培训中的主体地位,采用比较受教师欢迎的培训方式,如专家讲座、案例教学、教师研讨以及校本教研。比如,在案例教学时,要创设出自由平等的学习氛围,组织小组学习和协作学习。在进行课堂讲授时,采用对话型或活动型的形式。要重视教师的参与和反思,引导他们深入思考自己的实际教学活动,重新审视实际进行的课堂教学活动与自己的教学理念和教学设计之间的差距,反思实际的教学效果与预期的教学目标之间的差距,找出原因,改进教学。[4]

(四)健全评价激励机制

目前的培训考核仍停留在单一的分数层面,没有将教育技术能力素质真正纳入到教师的专业发展中来。必须改变现有单一的评价方式,围绕着培训目标确定考核方式及内容,将过程性评价与总结性评价结合起来,实现评价方式的多样化。同时建立有效的奖励机制,对教师在教育技术应用和推广中取得的成绩给予肯定。比如,承认学科教师在教育技术应用项目中所取得的奖项,相关的奖励政策向在教育技术应用中有贡献的教师倾斜。在学校或是区域范围内开展各种比赛,如课件大赛、多媒体与学科整合的各种展示课等,激发教师应用教育技术的积极性。也可采用行政手段,将教师职称评定与其教育技术能力挂钩,采用各种措施促进教师教育技术能力的提高。

教师教育技术能力的培养与发展是一个长期的、持续的过程,培养策略以及培训的实施也是一个不断完善的过程,要在实践中发现问题,因地制宜,采取相应的措施来解决问题。

参考文献:

[1] 何克抗. 正确理解“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训”的目的、意义及内涵[J]. 中国电化教育,2006,(11):20-21.

[2] 黄纯国. 利用混合学习模式提升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的研究[J].现代教育技术,2010,(7):62-65.

[3] 柯清超. 混合学习的评价方法——以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训课程为例[J]. 中国电化教育,2008,(8):16-19.

[4] 王娟,张豪锋. 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校本培训的设计与实施[J].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2007,(4):54-56.

收稿日期:2011-03-30

作者简介:张豪锋,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范喜艳,硕士研究生,河南师范大学教育技术系(453007)。

责任编辑:南岭

推荐访问:河南省 教育技术 骨干教师 能力 农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