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污水与酸性矿山废水混合沉淀效果分析


打开文本图片集

文章编号1000-5269(2017)03-0121-06DOI:10.15958/j.cnki.gdxbzrb.2017.03.25

摘要:

设计生活污水与酸性矿山废水混合处理实验,重点考察混合水体水质变化特征及混合体系中污染物的分布,以研究生活污水与酸性矿山废水混合后,其对硫酸盐还原菌生长的影响,并对污染物的去除效果及机理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化粪池水与酸性矿山废水混合后能去除水体中50%以上的Fe、Zn、Cu、Cd和Ni,提供充足的有机碳源等,这些可以为硫酸盐还原菌提供更适宜的生长环境。由于污染物间的吸附作用,仍有部分污染物不能沉降,以悬浮物形态存在于水体中。

关键词:

生活污水;酸性矿山废水;混合;硫酸盐还原菌;去除效果

中图分类号:X703.1

文献标识码: A

在采矿过程中,矿物中的硫在氧化环境中被氧化溶解于水中,形成酸性矿山废水(AMD, acid mine drainage),AMD主要特征是pH低,有机成分少,含大量SO2-4、Fe、Mn及其它有毒金属元素[1],会污染水体并破坏生态环境[2-3]。

AMD处理技术在过去20年间得到快速发展,目前,国内外对矿山酸性废水处理方法主要有物化法及生物法等。利用硫酸盐还原菌(Sulfate-Reducing Bacteria,SRB)的生物处理技术因其具有处理金属种类多、潜力大、费用低的特点[4],成为近年来研究关注的焦点。碳源是SRB生长的限制因子,也是SRB处理矿山酸性废水的重要经济因素之一。为降低处理成本,以生活污水作SRB的碳源对AMD处理的方法得以提出[5-8]。但是,只以城市生活污水作为碳源,SRB代谢活性不够,需额外补充碳源[8-9],同时,在本实验前期研究阶段还发现,生活污水与AMD混合后未进行生物培养之前,对混合水体中水质参数(如pH、Eh等)和污染物(如COD、重金属等)的影响较大,这些因素是SRB生长的重要影响因子[10],而现有研究则主要关注于生活污水对硫酸盐还原菌生长的影响,对混合后水体水质变化的研究未见报道,因此,本文利用传统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水、高有机碳源的化粪池废水与AMD进行不同比例下的混合处理实验,对混合水體水质参数与污染物含量进行测定,并对混合后体系中各组分污染物含量分布进行分析,以研究生活污水与AMD混合后,对生物反应阶段SRB生长限制因子的影响,并对混合后污染物的去除效果及去除机理进行分析。

1实验材料与方法

1.1实验用水

AMD:结合文献资料与AMD水质特征,配置适宜浓度的模拟AMD,其中的金属均以其二价硫酸盐化合物配制,加硫酸以补充SO2-4,再调节pH为3左右。

生活污水:采集学校周边居民化粪池废水(以下简称化粪池水)与小河污水处理厂沉砂池出水(以下简称沉砂池水)。

AMD与生活污水水质特征见表1。

1.2实验方法

将生活污水以纱布过滤,去除较大块状颗粒物后备用。准备6个1000 mL广口瓶,编号1-6,

在1、2、3号广口瓶中分别加入化粪池水与AMD,在4、5、6号广口瓶中分别加入沉砂池水与AMD,控制二个体系下均有体积比为1∶1、2∶1、3∶1的混合溶液。

充分搅拌,静置2小时后取上部悬浊液待测,将上部悬浊液中用0.45微米滤膜过滤,分离出悬浮物,滤液取样测定,

沉积物干燥后备用,分别对滤液,上部悬浊液与沉积物中的污染物进行测定。

1.3测试项目与方法

pH、EC 、Eh采用WTW水质参数仪,

SO2-4采用铬酸钡分光光度法,

TP采用钼酸盐分光光度法,

碱度采用滴定法,

COD采用重铬酸钾法,

金属离子采用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进行测定。

2实验结果与分析

2.1实验结果

通过对原水与上部悬浊液的测定,其水质特征如表1所示。

通过对滤液,上部悬浊液与沉积物中污染物的测定,得出各组分中污染物浓度如表2所示。

2.2混合沉淀污染物去除效果分析

由于进入生物反应阶段的是上部含悬浮物的悬浊液,因此以沉积物中污染物所占百分比来表示污染物的去除效率。沉砂池水与化粪池水在三种混合比例下,各污染物去处效果的比较如图1所示。

在生活污水与AMD三种混合比例条件下,均表现有对于TP、COD和Cu,沉砂池水/AMD的去除率大于化粪池水/AMD;对于SO2-4、Fe、Mn、Zn、Cd和Ni,化粪池水/AMD的去除率大于沉砂池水/AMD,其中Fe、Zn、Cu、Cd、Ni去除率均达50%以上。总体而言,化粪池水与AMD混合后,其污染物去除率更高,去除效果更好。

2.3混合水质对硫酸盐还原菌生长的影响

一般认为,SRB更适合在pH为7.0~7.8、Eh低于-100 mV的条件下生存[10]。由表2,化粪池水碱度高达59.76 mmol/L,是沉砂池水的近十倍。按比例混合后,沉砂池水/AMD与化粪池水/AMD的pH均有所提升,沉砂池水/AMD的pH为5.20~634,而化粪池水/AMD在不同体积比下的pH均维持在7以上。由于有机物的加入使呈氧化态的AMD水体转变为还原水体,三种比例下,沉砂池水/AMD的Eh均高于-100 mV,化粪池水/AMD的Eh均低于-200 mV。因此认为化粪池水与AMD混合后,更利于后续生物反应阶段SRB的生长。

重金属在超过一定浓度后,均能对SRB产生抑制作用[10-12],整体来看,化粪池水/AMD中重金属含量均低于沉砂池水/AMD(表2),也更利于微生物的生长。

COD/SO2-4比值是SRB新陳代谢的重要指标,SRB将SO2-4全部还原理论要求COD/SO2-4比值为0.67。SRB还原废水中硫酸盐的效果因碳源、处理污染物等的不同而不同,董慧等[13]认为COD/SO2-4为2时SO2-4能够较好的还原,且COD的降解情况最好。

图2COD/SO2-4比值变化

根据图2,沉砂池水/AMD在三种比例下,其COD/SO2-4比值分别为0.02、0.04、0.06,远低于理论值0.67,而化粪池水/AMD在体积比为1∶1时,其COD/SO2-4比值为0.67,已达到SRB生长的最低反应条件,在体积比为2∶1和3∶1时,其COD/SO2-4比值分别为1.32和2.78,表明在体积比为2∶1~3∶1之间时,可达SRB反应所需的最佳COD/SO2-4比值条件。

2.4污染物去除机理分析

沉砂池水/AMD中的TP、COD与Cu主要存在于沉积物中,少部分存在于滤液和悬浮物中,SO2-4、Fe、Mn、Zn、Cd和Ni的分配比例为滤液>沉积物>悬浮物(图3)。在化粪池水/AMD中的SO2-4大部分存在于滤液中,TP、COD、Mn在滤液与悬浮物中的占比基本相同,Fe、Zn、Cu、Cd、Ni则大部分(60~70%)赋存于沉积物中,少部分(30~40%)转移到悬浮物中,滤液中含量极少。同时,实验过程中发现,沉砂池水中悬浮物更容易沉降,较化粪池水也更容易过滤。因此,TP与COD呈现出较好的沉淀效果。

已有研究发现,Ni、Cu分别在pH为6.7和5.5时开始生成Ni(OH)2和Cu(OH)2沉淀[14]。因此,Cu在两种生活污水混入后,均不存在于滤液中,表现出了最强的转移能力。Ni在沉砂池水/AMD中仅有不到20%转移到沉积物中;而在化粪池水/AMD中,有50%-70%的Ni转移到沉积物中得以去除。Mn在pH<8时,非生物氧化速率很慢[15]。因此,Mn在两种生活污水混入后均主要残留于滤液中,表现了最弱的转移能力。

相关研究表明,新生成的氢氧化铁对SO2-4有较好的吸附性能[16],铁盐与磷酸根之间能发生一系列的结晶、混凝和絮凝的现象[17-18],有机质中的含羧基和酚的功能团在微酸性至中性的pH范围内会发生去质子化作用,能够束缚溶解态的重金属离子[19];金属能与(或吸附于)Fe和Mn的氧化物发生共沉淀,从而得到去除[20];Cu与有机质有较强的结合能力[21-22]。这些作用造成了生活污水与酸性矿山废水中TP、COD、SO2-4和重金属的互相吸附与共沉淀。总体表现为,随沉砂池水/AMD比例的增大,悬浮物与沉积物中污染物占比也逐渐增大。而随化粪池水/AMD比例的增大,由于呈悬浮态的有机物的增加,水体中污染物沉降性变差,悬浮物中污染物占比逐渐增大,但沉积物中的污染物占比却逐渐减小。

综上,混合后溶液的pH变化和絮凝沉淀作用的发生,是影响污染物去除效果的主要因素。

3结论

(1)化粪池水与AMD混合后,其污染物去除率较沉砂池水更高,去除效果更好,其中Fe、Zn、Cu、Cd、Ni去除率均能达50%以上,大大减轻了后续处理的污染负荷。

(2)选用化粪池水作为联合处理系统生活污水水源较沉砂池水更优,化粪池水对AMD中和能力更强,能提供充足的有机碳源,使呈氧化态的AMD水体转变为还原水体,更大程度的降低水体中有害金属的含量,可以为生物反应阶段SRB提供更适宜的生长环境。

(3)混合后溶液的pH变化和絮凝沉淀作用的发生,是影响污染物去除效果的主要因素,在化粪池水/AMD中,除Mn外,大部分重金属转移到沉积物中(60~70%),少部分转移到悬浮物中(30~40%)。

参考文献:

[1]

丛志远, 赵峰华. 酸性矿山废水研究的现状及展望[J]. 中国矿业, 2003, 12(3):15-18.

[2]周跃飞, 谢越, 周立祥. 酸性矿山废水天然中和形成的富铁沉淀及其环境属性[J]. 环境科学, 2010, 31(6):1581-1588.

[3]Akcil A, Koldas S. Acid Mine Drainage (AMD): causes, treatment and case studies[J]. Journal of Cleaner Production, 2006, 14(12-13):1139-1146.

[4]马晓航, 贾小明, 赵宇华. 用硫酸盐还原菌处理重金属废水的研究[J]. 微生物学杂志, 2003, 23(1):36-39.

[5]Strosnider, W., Winfrey, B., Nairn, R. Alkalinity generation in a novel multi ̄stage high ̄strength acid mine drainage and municipal wastewater passive co ̄treatment system[J]. Mine Water Environ, 2011(30): 47-53.

[6]Strosnider, W., Winfrey, B., N ̄airn, R. Biochemical oxygen demand and nutrient processing in a novel multi ̄stage raw municipal wastewater and acid mine drainage passive co ̄treatment system[J]. Water Research, 2011 (45): 1079-1086.

[7]Deng D, Lin L S. Two ̄stage combined treatment of acid mine drainage and municipal wastewater.[J]. Water Science & Technology A Journal of the International Association on Water Pollution Research, 2013, 67(5):1000.

[8]肖利萍, 张春婵, 潘纯林,等. 生活污水为碳源处理硫酸盐矿山废水可行性试验[J]. 水资源与水工程学报, 2008, 19(6):49-52.

[9]李宁. SRB法处理用城市生活污水稀释的酸性矿山废水的研究[D]. 吉林大学, 2015.

[10]肖利萍, 张镭, 李月. 硫酸盐还原菌及其在废水厌氧治理中的应用[J]. 水资源与水工程学报, 2011, 22(1):45-49.

[11]肖利萍, 汪兵兵, 魏芳,等. 新型碳源驯化的SRB去除酸性矿山废水中SO2-4最佳反应条件[J]. 环境工程学报, 2014, 8(5):1705-1710.

[12]Oliver J. Hao, Li Huang, Jin M. Chen, et al. Effects of metal additions on sulfate reduction activity in wastewaters[J]. Toxicological & Environmental Chemistry, 1994, 46(4):197-212.

[13]董慧, 张瑞雪, 吴攀,等. 利用硫酸盐还原菌去除矿山废水中污染物试验研究[J]. 水处理技术, 2012, 38(5):31-35.

[14]张明泉,曾正中.水资源评价[M].兰州:兰州大学出版社,1995,256-258.

[15]Stumm W, Morgan J J. Aquatic chemistry: chemical equilibria and rates in natural waters[J]. Cram101 Textbook Outlines to Accompany, 1996, 179(11):A277.

[16]Boukhalfa C, Mennour A, Reinert L, et al. Sulfate removal from aqueous solutions by hydrous iron oxide macroscopic, thermal and spectroscopic analyses[J]. Desalination, 2007, 214(1): 38-48.

[17]Thistleton J, Clark T, Pearce P, et al. Mechanisms of Chemical Phosphorus Removal : I ̄Iron (II) Salts[J]. Process Safety &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2002, 80(5):265-269.

[18]Takács I, Murthy S, Smith S, et al. Chemical phosphorus removal to extremely low levels: experience of two plants in the Washington, DC area.[J]. Water Science & Technology, 2005, 53(53):21-8.

[19]A.S. Sheoran, V. Sheoran, R.P.Choudhary. Bioremediation of acid ̄rock drainage by sulphate ̄reducing prokaryotes: A review[J]. Minerals Engineering 23 (2010) 1073-1100.

[20]Jong Tony. Parry David L. Removal of Sulfate and Heavy Metals by Sulfate Reducing Bacteria in Short ̄Term Bench Scale Upflow Anaerobic Packed Bed Reactor Runs[J]. Wat Res,2003,37:3379-3389.

[21]路永正. 自然水體多相介质中重金属的分布及迁移转化特征[D]. 吉林大学, 2006.

[22]Bibby R L, Webster ̄Brown J G. Trace metal adsorption onto urban stream suspended particulate matter (Auckland region, New Zealand)[J]. Applied Geochemistry, 2006, 21(7):1135-1151.

(责任编辑:江龙)

推荐访问:酸性 废水 污水 矿山 沉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