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信息化稽查“电子查帐”模式

摘要:信息化稽查是社会信息化发展的必然产物,是信息管税理念对稽查工作的客观要求,更是税务部门提高收入质量,防范执法风险的重要选择。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加快稽查方式转变,积极稳妥推进信息化稽查建设,创新信息化稽查工作思路,建立具体而又针对性的电子查帐模式,保障税收稽查工作的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信息化稽查;电子查帐

中图分类号:TP311.13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9599(2012)05-0000-02

一、电子查帐对税收稽查审计的影响

(一)电子查帐实现税收稽查工作现代化发展

由于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和进步,计算机应用扩展到了信息管理和交流的各个领域。随着会计电算化的逐渐成熟和发展,计算机计账替代手工记账已是大势所趋,信息化稽查电子查账顺应会计电算化发展趋势,因此实施电子查账是税务部门适应会计工作方式发生变化而进行的税务稽查方式的新变革。稽查现代化是一个与时俱进、循序渐进的过程,是前进发展的方向,是永无止境的目标。

(二)电子查帐促进税收稽查工作规范化

“电子查账”是税务机关运用专门的查帐软件,调取实行会计电算化的纳税人、扣缴义务人的电子财务资料,实施税务稽查的一种执法行为。稽查具有较广的工作范围,其所遵循的法律法规以及政策性文件广泛,内容复杂,同时稽查人员的素质以及部门的管理水平和质量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稽查工作的规范化发展。这就要求必须建立规范的数据库,提高资料查找的效率,并且能通过软件实现对整个项目的稽核,有效提高稽查工作质效,建立规范化的资料收集和管理的模式。因此电子查帐的发展目的就是促进税收稽查工作的规范化,提高收入质量,防范执法风险。

(三)电子查帐优化税收稽查流程和工作方式

税收信息化是一项“动态”的进程,深入研究税收征管流程再造理论,构建“可持续征管能力”的信息应用平台,推进稽查方式由“传统型”向“科技型”转变,加快发展信息化稽查建设。在建立规范化稽查工作基础之上进行创新和发展,将审计式稽查工作底稿固化到信息化查账软件中,利用“痕迹式管理”理念,优化稽查工作流程,实现稽查工作持续发展,提高稽查执法刚性。同时电子查帐的应用有效拓宽稽查工作的范围,实现了稽查工作由信息资料管理向信息系统安全性、科学性、系统性以及内部控制等管理方向的转变。

二、电子查账软件在税收稽查应用中的特色

(一)强大的数据采集

在选案软件开发上,借鉴、推广一些成功的做法和经验,择优进行融合,并互动对纳税评估软件进行改造和升级。针对企业财务软件种类繁多的实际情况,稽查人员通过使用税务稽查查账软件,轻松点击鼠标就能免密码采集,高效、穿透式的自动分析企业的财务软件种类及多套账册。在案源信息的采集上,以数据管理平台为基础,充分利用内部征管数据、纳税人涉税电子数据和第三方信息进行分析选案,实现计算机选案,提高“空中”打击涉税违法行为的精确度。

(二)快捷的稽查分析

查账软件通过不断积累稽查干部的查账经验,形成各种查账模型、模板,实现自动查账,快捷将企业涉税疑点展现出来,供稽查人员进行检查分析。信息化查账工作与税收专项检查、重点行业税收检查、举报案件和大要案检查相结合,加强税源管理与监控,及时、全面、准确地获取纳税人相关涉税信息,减少信息的不对称,实现有效稽查、综合监管。

(三)严密的过程控制

检查实施是案件查处的核心环节,因检查人员素质、能力和其他因素的制约,要充分利用计算机电子化程序管理特长,克服手工环境下痕迹式管理存在的诸多弊端,电子查账软件从稽查任务下达起,全面记录稽查检查人员的工作过程,并对疑点数据处理采取相应的控制。从管理的角度来说,事中、事后的税收稽查工作过程都将在检查账套中留下记录,可以方便领导层监督、检查稽查工作的质效。将审计式稽查底稿结合工作实际进行优化,固化到稽查查账软件程序中,动态反映稽查人员执法过程和执法规范,把“制度管人”转化为 “电子程序控制”,严格规范执法行为,全面防范执法风险。

(四)强大的防伪技术

从审理的角度来说,稽查人员可以看到最原始的帐册数据,从软件应用各模块的记录中可以看出整个查账过程。查账软件通过数据检测,有效防止企业利用财务软件提供的反过账和反结账功能不留痕迹修改记账凭证,可以更好地把握“事实清楚”这一要求,区别传统稽查只能就案卷反映的问题进行审理,可以有效地排除差错。

(五)数据的增值应用

通过对企业的财务数据、税收征管数据的有机综合,并将分析结果反馈于各职能部门,大大提高信息共享。通过对历史稽查数据的挖掘与分析,自动生成典型案例和各种行业统计数据,应用指导稽查选案、实施和纳税评估,实现稽查数据的增值应用,为构建数据化管理模式打下基础,能够支持和促进税收信息化建设。

三、构建“电子查帐”的可持续发展

(一)建立不断发展的电子查帐技术

“电子查帐”技术应建立在不断发展和持续改进的发展体制中,通过不断实践探索电子查帐技术的优化和发展。以国家税务总局“金税三期”应用系统为基础,逐步搭建信息化查账软件与纳税评估信息平台、征管资料信息平台和有关部门涉税信息平台的对接,完善综合信息共享平台。内部实现稽查与征管、评估、法规、税政等部门的信息共享与互动;外部实现与房管、土地、工商等社会综合治税部门的信息互通。通过各类信息数据的共享、比对、分析,有效解决稽查信息与纳税人信息不对称问题,确保稽查部门能够广泛采集和积累信息,迅速加工和整理信息,有效利用和繁衍信息,全面提高税务信息化稽查水平。

(二)建立人才的培养和创新机制

信息化稽查工作离不开信息化的人才和装备,稽查人员的信息化水平、专业化检查能力,以及稽查装备的先进程度决定着信息化稽查建设成败。“电子查账”工作关键在于人的管理和能力的持续增进,采取多种形式大力培养骨干人才和复合型人才,提升以查账技能为主的“核心业务能力”,并能对稽查软件进行基本的参数设置和日常维护,有效更新完善“电子查账”工作,从而也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电子查帐技术的创新发展。

(三)建立信息数据的有效采集

信息数据的优化采集也就是对数控内容的选择性采集,税务部门在对相应信息内在风险的基础上,利用电子查帐技术优化信息数据的采集,对预测的弱点进行信息的收集和整理。但由于各行业的软件以及经营的模式各异,软件系统差异较大,数据的格式各有不同的状况,从而对稽查人员的信息收集和整理带来难度。同时要注意研究解决信息化查账对跨区域经营的大型企业集团的检查,有的放矢地探讨解决查账软件异地采集数据等难题。当前主流的财务软件系统,如用友财务系统、金碟财务系统等数据格式都不尽相同,目前信息的优化收集可从单机系统和联机系统的信息收集两个层面的方式来实现。无论运用哪种信息采集方式,都应对具体的稽查单位的工作平台即相应单位的计算机系统进行初步确定。

四、信息化稽查“电子查帐”的技术支持

对于单机的系统,信息技术人员应对企事业单位相应的财务软件系统程序运行方式、程序模式之间的功能关联、数据格式类型的存储、数据文件的存取位置、数据格式之间的转换接口等事项进行了解,而后才能在相应的电子查帐人员的配合下实现对数据信息进行的优化采集。在具体采集过程中,若系统包含数据转换接口,在采集时则可直接转化为稽查人员能系统分析处理的文件格式,如.DBF、.MDB等。单机系统的数据采集还可通过电子查帐软件以及相应工具提供的数据转换接口,如通稽查件系统中提供的用友和金碟财务系统的数据转换接口、MS-SQL Server的数据导入导出功能进行数据格式的转换,或是在不具备数据转换接口时,使用VB、VC等描述数据结构的编程语言,编写出相应的数据转换模块来完成数据的优化采集。

对于网络型数据的收集和获取,不仅能通过单机数据库中的数据进行数据的收集和优化整理,还能应用ODBC连接互联网数据源进行数据的转换。通过互联网开放数据库的连接,使用数据库中所提供的终端驱动程序实现了对互联网服务器数据库的直接连接和读取数据。互联网上的大型数据库一般拥有较为丰富的数据库驱动程序资源,能将所需类型的数据表转换为其它数据库格式文件。例如MS-SQL Server、Oracle、Sybase等,当前较为流行且功能较强大的大型数据库系统软件,通常拥有数量众多的数据库的驱动程度类型库。在具体的电子查帐应用过程中,有经验的信息技术人员常常是在进行了合理的选择性查询之后,再进行相应的数据格式转换,即先撰写SQL语句制作查帐专用视图,核查无误后,再进行实质上的存储并转换成所需要格式的数据表,从而能够大大地减少数据的采集量,以及避免了对原始数据的修改和产生不必要的冗余。

参考文献:

[1]孙俪.论地税计算机辅助审计[J].理财,2011(1):169-171

[2]申南林,王瑞云.如何运用计算机辅助审计[J].审计与理财,2010(1):221-223

[3]田克波.信息技术在当前我国税收稽查中的运用[J].科技资讯,2011(7):36-38

[4]何媛.浅谈计算机辅助审计在税收稽查审计中的应用[J].现代审计与经济,2010(6):91-92

[5]张小伟.浅析加强财政税收稽查审计的策略方法[J].财经界:学术版,2010(11):15-17

推荐访问:稽查 浅谈 信息化 模式 查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