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芯固屏强终端 做强安徽产业发展新链条


打开文本图片集

2019年工作及成效

安徽经信系统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全会精神,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坚持贯彻新发展理念,认真对标高质量发展要求,全面贯彻中央“六稳”工作部署,扎实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大力推进制造强省建设,全省工业经济保持健康可持续的发展态势。1—11月,安徽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7.3%,位居全国第一方阵。

(一)制造强省深入推进。落实制造强省政策,谋划出台“提升产业基础能力和产业链现代化水平的实施意见”;成功举办世界制造业大会,投资2200亿元的合肥长鑫集成电路产业基地正式落户。深化省部新一轮战略合作,“中国声谷”完成产值800亿元,入园企业超600家。推动新一轮技术改造,1—10月,技术改造投资增长11.8%。

(二)数字经济多点发力。深入实施“建芯固屏强终端”行动,“芯屏器合”新兴产业加速发展。“芯”:加快“海峡两岸集成电路产业合作试验区”、国家“芯火”双创基地建设,集聚集成电路产业链企业超300家。“屏”:京东方10.5代线满产,全国首块8.5代超薄浮法玻璃基板成功国产。“器”:智能终端加速发展,1—10月,推广应用工业机器人4700台。“合”:“长三角工业互联网一体化示范区”正式获批,“皖企登云”企业达5100家,安徽工业数字化指数全国第一。

(三)民营经济活力涌现。实施“民营经济上台阶行动计划”“科创20条”,开展民营经济考核,兑现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计划1.02万亩。加大市场主体培育,“小升规”培育库入库企业1800家,认定省“专精特新”中小企业500户,19户企业入选首批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中小企业(专精特新)发展基金募资35.45亿元,158家企业挂牌“专精特新板”;争取国家小微企业融资担保奖补资金3.02亿元。1—11月,新增民营企业29.4万户,总数达132.1万户、增长20%。

(四)先进制造加速升级。实施制造业创新能力提升工程,培育省制造业创新中心9家、省级新产品278个、安徽精品100项。主攻智能制造,创建智能工厂、数字化车间120个。开展节能环保“五个一百”提升行动,规上工业增加值能耗下降3%,节能环保产业产值同比增长18.5%。举办第六届工业设计大赛,培育省级及以上工业设计中心45家、省级服务型制造示范企业(平台)45个。

(五)治理能力持续提升。开展“四送一服”现场推进周活动,加强对停产、半停产企业的分类帮扶,1—10月,全省新增规模以上工业企业1630家。持续深化“清理拖欠民营企业中小企业账款”专项行动,累计清偿95.9亿元,完成进度64.1%。

2020年工作安排

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十三五”规划收官之年。安徽经信系统将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全会精神,深入贯彻落实中央、省经济工作会议和工信部年度系统会议精神,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坚持新发展理念不动摇,牢牢把握高质量发展要求,持续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制造强省建设,确保全省工业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一)稳定工业增长。坚持稳字当头,把稳增长放在各项工作突出位置,巩固实体经济“基本盘”。稳企业。常态化推进“四送一服”,推深做实清理拖欠民营企业中小企业账款工作,抓好“退规、停产、零上报”企业恢复生产,稳定增加规模工业企业数量。稳投资。推进传统制造业优化升级,加大设备更新和技改投入力度,建立多层次项目体系,滚动实施亿元以上技术改造项目1000项以上,确保实现技术改造投资增长8%以上。稳市场。办好世界制造业大会、家博会、酒业博览会、装备制造、数控机床等产需对接会。稳政策。调整专项资金使用方向,研究制定《“三首一保”政策》,对提升产业基础能力和产业链水平的关键环节加大支持力度,积极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国家级示范区创建。

(二)夯实产业基础。实施“强基”工程。设立产业基础再造专项资金,聚焦重点领域薄弱环节,制定“补短板产品目录”,实施一批重大项目。推动技术攻关。完善制造业创新体系,建立“企业出题、专家解题”的产学研合作新机制,实施共性技术攻关项目50个、高精尖首台套装备研制200个,培育认定省制造业创新中心5家、省级及以上企业技术中心100家。加快制造业新型基础设施建设。落实5G产业规划和扶持政策,建设5G基站2000以上;全面推进工业互联网、物联网等制造业新型基础设施建设。

(三)做强产业链条。在强链上下功夫。深入实施“建芯固屏强终端”行动,加快发展新一代电子信息产业;落实部省合作成果,加快推进“中国声谷”建设,力争产值突破1000亿元、入园企业超过1000户;超前布局未来产业。在延链上下功夫。实施大中小企业融通发展三年行动计划,分行业、分区域举办合作对接活动,打造一批融通发展典型示范和新模式。在补链上下功夫。抢抓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机遇,积极承接产业转移,引进一批重大补链项目。编制实施先进制造业产业集群培育3年行动计划,培育一批具有全国影响力的先进制造业集群。

(四)提升企业实力。优化发展环境。贯彻国家、省促进民营经济发展政策,落实省领导联系民营企业制度,开展安优秀民营企业,兑现民营经济考核激励。坚持梯次培育。深入实施民营经济上台阶行动计划和“三比一增”专项行动,培育省专精特新中小企业200户、成长型小微企业100户。深化融资扶持。持续发布“优质中小企业融资需求目录”“专精特新企业融资白名单”,推动“专精特新板”再挂牌企业100户,“专精特新”企业实现融资100亿元,提升省中小企业发展基金运营效率。

(五)数字赋能制造。推动制造模式智能化。制定“深入推进智能制造五年行动计划”,深入开展“机器换人”,全年推广应用机器人6000台以上,认定智能工厂、数字化车间200个。推动生产方式綠色化。建立完善绿色制造相关评价标准体系和认证机制,认定一批绿色园区、工厂、供应链、产品。持续开展节能环保“五个一百”提升行动,力争节能环保产业产值增长15%以上。推动“制造+服务”一体化。制定实施加快发展服务型制造的实施方案,开展制造业设计能力提升专项行动计划,培育认定30家左右省级服务型制造新模式新业态示范企业,组织认定省级工业设计中心20家以上。

(六)推动品质革命。培育省级创新产品500项、安徽工业精品100项。大力培育信息消费新产品,举办“中国信息消费节”,推动建设国字号“中国信息消费体验馆”。着力提品质。全面提高制造业企业质量管理能力,支持行业和企业参与标准制定,争取20个行业标准获工信部立项,培育一批省级以上标准化示范企业。

推荐访问:终端 安徽 链条 产业发展 做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