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趾移植拇指再造术后康复治疗效果的临床观察

【摘 要】目的:探索足趾移植拇指再造术后恢复拇指功能理想的康复治疗方案。方法:采用康复训练结合超短波、压力治疗等方法对拇指再造病人实施康复治疗,之后对再造拇指的关节活动度,两指捏力,两点辨别觉等进行评估,并与未进行康复治疗的拇指再造患者进行比较。结果:实验组拇指活动度为健侧78+8%,两指捏力为健侧79+10%。实验组康复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超短波、压力治疗等康复治疗对拇指再造后拇指功能恢复有显著的作用。

【关键词】拇指再造;康复治疗;超短波;压力治疗

【中图分类号】R472.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4-7484(2014)02-0517-01

手是人体重要的运动器官和感觉器官,严重的手部创伤,特别是手指毁损伤,常造成患者丧失劳动能力,生活不能自理,不但给患者的肉体上带来巨大痛苦,而且令患者精神上遭受沉重打击。对于这样的患者,医生希望通过良好的救治,使患者最大程度地回复手部功能,在临床工作中,我们常采用再造的方法对患手进行修复与重建。通过多年的研究和经验总结,该手术方法和技术日臻完善成熟。但与原位再植相比,再造指的生物学和生物力学都发生了不同程度的改变。需要强调的是,术后康复治疗同样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其重要性在于患者手部功能的恢复,从而改善其自理能力,甚至劳动能力,提高生活质量。这也成为医生不断追求和不懈努力的方向。

本实验旨在探索拇指再造术后理想的康复治疗方法。

1 临床资料:

1.1实验组:拇指完全离断伤患者19例,其中男性11例,女性8例。2型5例,3型8例,4型6例

1.2对照组:拇指完全离断伤患者17例,其中男性10例,女性7例。2型5例,3型8例,4型4例

2 方法

2.1手术方法:第二足趾再造拇指,骨折采用交叉克氏针固定,屈肌腱采用津下缝合,伸肌腱采用8字缝合,吻合2根指背侧静脉及指固有动脉,吻合指固有神经

2.2 康复方案

2.2.1康复训练

(1)运动疗法 早期(术后两周)在有保护的条件下主动屈伸收展 每次15分钟

(2)关节松动 术后3周以后开始,首先测定初始活动度并记录,再由康复师进行屈伸收展的被动活动,每日一次 每次30分钟,每天增加5°。

(3)作业训练 术后10-14周开始,根据患者职业特点,有针对性的加强各种捏力练习(掌捏、侧捏、对捏等),捏持各种日常生活用品。

2.2.2物理治疗

(1)超短波治疗 每天一次,每次10分钟

(2)压力治疗 佩戴弹力指套,每天一次,每次10分钟

3 结果:

4讨论:

手部毁损伤导致的手部关节功能缺失,运动链的生物力学平衡被打破,手的抓、握、捏动作不能实现。因此术后通过合理有效的康复训练,重建或改善关节运动的平衡,创造对指的形式,是帮助患者再实现手功能的关健[1]。拇指再造术后早期,由于局部肿胀,伤口不完全愈合等原因,限制了患指进行及时有效的功能锻炼,影响了拇指功能的恢复。

间歇压力疗法是60年代开始出现、70年代逐步定型的一种医疗技术。它用外部加压的方法促进静脉血液循环,形成脉动流,增强纤溶系统活性,达到抗血栓形成的目的[2]。基本原理是间歇加压时,使静脉血管尽量排空,减压时静脉血液自动回流,从而增加静脉血流速度,减少血液瘀滞,达到促进血液循环的目的[3]。

超短波疗法是利用波长1~10m,频率30~300MHz的射频电流,作用与人体以后,引起体内离子和分子的移动,在电磁场内产生旋转电流[4],使机体中的分子和离子发生振动,相互磨擦而产生热效应,从而起到治疗作用[5]。

以上两种方法可以有效缓解局部组织肿胀,加速血液循环,促进神经生长和伤口愈合。为早期康复治疗提供了良好的基础,再结合常规的主动、被动康复锻炼,作业训练等方法,可以使拇指功能的恢复得到更加理想的效果。

参考文献:

[1]张涤生,主编. 显微修复外科学.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85 255.

[2]杨新,朱明娟 间歇压力疗法的发展及临床应用 [J]. 国外医学生物医学工程分册 1995,18(2):91-95

[3]NieolaidesAN,etal. Surgery 1983;6:21

[4]Goats GC.Continuous short-wave(radio-frequency)diathermy [J].BritishJournal of SportsMedicine,1989,23:213~216

[5]张金龙;何成奇 超短波对膝骨关节炎的治疗作用研究进展 [J]. 四川医学2009,30(1):4-5

推荐访问:足趾 术后 再造 拇指 移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