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大富豪诞生的背后

《2009重庆股市富豪榜》最近出炉,重庆上市企业共产生18位资产过亿的亿万富豪。仔细分析这些富豪所处的行业,有七人身处生物医药行业,分别是华邦制药的张松山、潘明欣、杨维虎,莱美药业的邱宇、邱炜、李先锋,海南海药的刘悉承。

洞穿这七大富豪的财富光环,展现在我们眼前的,是重庆生物医药产业高地的崛起。

创富神话

17年前,31岁的北京大学化学系博士张松山,来重庆高新区碰运气时,随身带着两万元钱。与他一同来的,还有潘明欣等五个同学。六个人的全部现金加起来也只有四万元。唯一让他们充满希望的,是几项生物医药发明专利。

重庆高技术创业中心却相中了他们的生物技术。经过一番考查,高创中心拨出43万元资金入股,帮助张松山他们在高新区成立重庆华邦制药有限公司,让他们在此“孵化”。

多年后,张松山的这枚“金蛋”,还真“孵化”出一只“金鸡”。2004年,华邦制药上市。现在,张松山的个人财富已达到10.64亿元,而与他一同创业的同学潘明欣也拥有5.01亿元。17年里,他们的个人财富翻了好几万倍。现在,华邦制药已经由重庆高创中心一间办公室里“孵化”的一枚“蛋”,变成如今北部新区气势恢弘的华邦工业园。

只有生物产业,才能创造这样的速度和奇迹。

其实,在重庆,像华邦这样创造奇迹的企业还有很多。

重庆的生物医药产业起步于1994年,此前全市医疗器械生产企业仅有六家,制药企业也不多,且多是国有企业。直辖后,重庆生物产业迎来腾飞契机。重庆是大城市带大农村,将生物产业与山地资源结合起来,就能变劣势为优势,因地制宜,形成新的产业体系。为此,市政府组建了重庆市生物产业基地领导小组。为解决企业融资难问题,市政府专门设立一亿元的高新技术产业化贷款风险担保资金和一亿元的科技风险投资基金。

优良的发展环境,让重庆生物产业突飞猛进:1997年,重庆海扶公司研制出“海扶超声聚焦刀”,改写了我国高端医疗器械只能依靠进口的历史;2003年,重庆Q优系列优质高产杂交水稻种植成功;2005年,重庆金山科技公司成功研制出智能胶囊消化道内窥镜系统,成为世界上第二家、中国第一家研制出胶囊内窥镜的企业……这一时期,西南农业大学(现西南大学)取得的研究成果“家蚕基因组框架图”,大大提高了重庆在生物技术研究领域的学术地位;“治疗乙型肝炎多肽疫苗”、“幽门螺旋杆菌疫苗”等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且在国际上处于领先地位的科技成果,已进入三期临床实验。重庆生物科研实力的巨大提升,特别是在超声治疗、家蚕基因组测序、冬虫夏草人工培植、作物育种、治疗性疫苗、干细胞等领域取得的一系列突破,为重庆培育壮大生物产业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打造“中国生物产业硅谷”

2007年6月9日,重庆北部新区红旗招展、锣鼓喧天。一场激动人心的典礼将重庆生物产业发展推向一个新的起点:总投资约150亿元的重庆国家生物产业基地在北部新区挂牌成立。

《重庆国家生物产业基地发展总体规划》同时出炉:基地将形成以北部新区高新园为核心,以涪陵太极工业园、荣昌工业园和万州工业园为拓展区的庞大产业基地群,投资约150亿元,重点发展生物医学工程产业、道地中药材规范化种植与现代制药产业、兽药及绿色农用生物制品产业、生物育种和生物工程产业等五大领域。

市发改委主任杨庆育激动地宣称,重庆国家生物产业基地的建立,预示著重庆已加入国家生物产业梯队,与东部城市一起赛跑:“重庆进入生物产业国家梯队后,这个产业将得到来自国家层面、政策层面的更多关注,从而会吸引一批高技术生物产业项目安家落户,形成生物产业的集聚化发展。”

重庆国家生物产业基地的发展目标令人热血沸腾:重庆生物产业年均增长将保持在25%以上,2010年产值规模将达到500亿元,到2020年产值规模达到2000亿元。

哪一门学科将接力信息科学成为推动社会发展的主动力?未来学家保罗·萨福给出的答案是——生物科学。目前,全球生物技术产业的销售额平均每五年就翻一番。科技部中国生物技术发展中心主任王宏广称:“生物技术是我国发展最快、潜力最大、与国外差距最小的领域之一,这一优势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其良好的发展势头。”

而今,重庆生物产业的航船驶进了辽阔无边的海洋。生物产业,正在成为重庆名副其实的战略性新兴产业。

推荐访问:大富豪 诞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