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科腹部切口脂肪液化防治探讨

【摘要】目的:对外科手术腹部切口脂肪液化的原因、治疗过程与预防措施的分析研究;方法:回顾性分析过去五年中我院外科1872例腹部手术病人;结果:对外科手术后腹部切口脂肪液化患者抗感染、支持治疗,患者均预后良好。结论:肥胖、糖尿病、贫血、术后咳嗽、缝合技术术前未使用抗生素等因素都与外科腹部切口液化相关。针对以上高因素要制定有效的预防、治疗及护理措施,以减少外科腹部手术切口发生脂肪液化。

【关键词】外科 腹部手术切口 脂肪液化 原因与预防

【中图分类号】R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801(2015)03-0086-02

1、资料与方法

2005年6月~2010年6月,我院外科行腹部手术1872例,发生脂肪液化29例,发生率为1.55%。其中,肝胆组患者698例,发生脂肪液化7例,发生率为1.00%;胃肠组1174例,发生脂肪液化的有22例,发生率1.87%,手术后患者大多并无自觉症状。

诊断条件:①手术后5~7d切口炎症、水肿缓解后形成;②切口外观无炎性反应,皮下触诊有游离感,中晚期形成积液时有波动感;③患者有不同程度的切口疼痛主诉,但体温和局部皮温正常;④切口边缘和皮下组织无坏死征象,但愈合不良,皮下组织游离;⑤穿刺或撑开切口可见淡黄清亮含脂肪滴渗液;⑥化验血象正常,渗出液镜检见大量脂肪滴,连续培养3次无细菌生长。

其中,3例为术后第3天出现切口渗液,12例术后第5天,8例7天拆线时发现,6例为拆线出院术后第10天发现,患者体温为36.8~37.4℃7例患者体温升高,但未超过38.5℃。

2、方法与结果

手术后在进行腹部切口换药时,由切口两侧向中央挤压观察有无渗液,如有淡黄色油性液体渗出,应注意有无红肿、压痛、硬结。结合体温、血象,并常规作渗出液细菌培养,排除切口感染后,每日挤压切口1~2次,每次尽量将液化脂肪挤净;然后于切口表面覆盖碘伏纱布,并予以红外线理疗仪照射每日2次,渗液较多或持续时间较长者,应联合应用抗生素预防感染的同时拆除该处缝线。用甲硝唑、生理盐水冲洗后加压包扎,术后5~7d后发现切口渗液较多者,在严格消毒下,清除液化坏死组织,每天换药1次,将α-糜蛋白酶2mL均匀洒于创面,最后用无菌蝶形胶布固定创口,消灭死腔。经以上处理29例患者伤口均在4—7d愈合,并在15d内痊愈出院。

3、讨论

(1)脂肪液化的病因

目前,脂肪液化的发病机制并无准确的结论,它在妇产科手术中发生原因是由于妊娠妇女下腹部脂肪层较厚,手术机械性刺激、挤压、摩擦、止血不彻底、术中取头困难、缝合过紧、皮下组织留有死腔等损伤了脂肪层,影响血液供应,脂肪层发生了无菌性炎症,导致切口脂肪液化,可以说,肥胖是脂肪液化的主要原因——由于肥胖,切口渗液较多,加之坏死脂肪组织未被及时清除、脂肪组织较厚,造成缝合困难。另外营养不良、贫血、低蛋白血症,影响胶原合成均与切口愈合不良有关。还有,在手术过程中羊水浑浊,污染脂肪层;术前贫血、浮肿、糖尿病、等也是切口脂肪液化的重要诱因;围手术期大量出汗切口局部潮湿,也可能导致切口脂肪液化。

(2)腹部切口脂肪液化的预防对策:

第一,研究表明,及早发现、早期引流处理的早晚与切口的愈合关系密切,因为液化的脂肪堆积在切口内不易局限,可向周围脂肪组织扩散,加速液化。渗液少者可每日挤压切口1~2次,每次尽量将液化脂肪挤净,然后于切口覆盖聚维酮碘纱布,频谱仪照射30min,2次/d。渗液较多或持续时间长者,酌情口服或静脉使用抗生素预防感染。如果渗液较多,应拆除部分或全部缝线,用细硅胶管或塑料管(交错剪几个孔)负压引流,引流通畅可以防止脂肪液化的加重并促进肉芽组织的生长。对体重超重、腹壁水肿等高危因素的患者,行皮下组织皮片引流,手术后24~48h拔除;术后3d常规换药,及早发现渗出,及早处理。

第二,提高外科腹部手术的操作技术,加强术前术后管理,术中注意无菌操作;在手术过程中,切忌分离组织时操作过激、牵拉过强造成脂肪细胞损伤范围过大,避免使部分脂肪细胞坏死后液化。尽量一次性切开皮下脂肪层,避免多次反复切割脂肪层。止血要彻底,尽量缩短电刀与脂肪组织接触时间,手术时,注意用盐水纱布保护脂肪层,缝合时应对合良好,避免错位。缝合时不留死腔,针距要适当,松紧适度,缝合时要避免在一处反复出针入针;缝合脂肪时,有较大血肿或针距过大留有死腔、血凝块或异物,均可能增加感染机会,干扰吞噬细胞合成纤维细胞等活动,阻碍毛细血管新生。此外,缝扎线张力过大或过紧均可至局部脂肪组织血供障碍,使脂肪细胞部分缺血性坏死导致液化。

第三,要在术前术后做好辅助治疗工作,患有糖尿病、高血压、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贫血、低蛋白血症及肥胖患者,若需要手术治疗,应于术前对这些高危患者做好各项检查,结合全身状况予以评估,决定手术时机。糖尿患者控制血糖在7~9mmol/L,时间以血糖控制到理想范围1周后手术为宜。高血压患者如血压在160/100mmHg下可不做特殊处理,过高则需要口服降压药物。对于高血压、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的患者在控制血压、纠正心肌缺血时有必要加用改善微循环的药物,以增加组织的抵抗力。若低蛋白血症患者血浆白蛋白测定值在30~35g/L,应补充富含蛋白饮食,如果低于30g/L则需要输入血浆、人体白蛋白制剂予以纠正。贫血患者也应在术前、术后使血红蛋白保持在80g/L以上。

综上所述,外科手术后脂肪液化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事实上治疗也并不困难,但它对患者在精神和经济上造成了一定的损失,增加了患者的痛苦。所以,在术前、术中、术后各方面都要做好预防,尽量减少脂肪液化的发生。

参考文献:

[1]杨宗梅,谢桂芝,付宏. 下腹部手术切口脂肪液化愈合不良原因探讨[J]. 中国现代医生,2008,(9).

推荐访问:切口 液化 腹部 外科 脂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