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低血糖制定有效方案及时治疗临床效果评价

【摘要】 目的:分析糖尿病低血糖患者的临床表现及治疗效果。方法:选取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64例糖尿病低血糖患者,及时发现并诊断低血糖,积极予以对症治疗。结果:本组患者经治疗后,症状得以改善,1例患者因低血糖合并大面积脑梗死而死亡。治疗后患者的血糖及血脂水平均显著改善,其中FBG、HbA1c、P2 h BG、TC、TG及LDL-C显著降低,而HDL-C显著升高,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发现糖尿病低血糖,及时制定并实施合理有效的治疗方案,可取得较为满意的治疗效果。

【关键词】 糖尿病低血糖; 及时治疗

中图分类号 R587.1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4-6805(2014)5-0148-02

糖尿病是一种临床常见的内分泌系统代谢障碍性疾病,近年来,其发病率呈明显上升趋势,血糖控制已成为广泛关注的问题。良好的血糖控制可有效降低神经病变以及微血管并发症的发生率[1]。低血糖是糖尿病患者最为常见的一种急性并发症,是多种因素所造成的血浆血糖浓度过低综合征,主要特点为交感神经兴奋以及脑细胞缺糖,症状表现为出汗、心率加快、心悸、颤抖、紧张、焦虑、饥饿、软弱无力等神经兴奋症状,也可合并躁动、幻觉、精神不振及昏迷等脑功能障碍。相比于高血糖而言,低血糖症状的危险性更高,严重时可引发各类心律失常以及心脑血管疾病,甚至可导致脑死亡[2]。故早期及时发现并明确诊断,及时予以合理有效的治疗,对保护患者的生命安全,提高治疗效果具有重要意义。笔者对收治的64例糖尿病患者给予对症治疗,效果满意,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0年1月-2013年7月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64例糖尿病低血糖患者,其中男31例,女33例,年龄48~73岁,平均(54.6±10.4)岁;病程3~21年,平均(10.3±4.2)年。其中合并糖尿病肾病16例,冠心病16例,高血压12例,脑卒中后遗症6例,慢性肾功能不全6例,空腹饮酒6例,酗酒2例。发作时血糖水平均在3.9 mmol/L以下,最低达到1.1 mmol/L。口服逍遥丸12例,格列苯脲16例,二甲双胍联合格列苯脲12例,二甲双胍6例,美吡哒4例,注射胰岛素14例。20例患者表现出不同程度的恶心、饥饿、心悸、乏力及出汗等,12例表现为烦躁不安、判断力障碍以及嗜睡,10例昏迷,8例四肢颤抖以及癫痫样发作,6例失语或者偏瘫,8例患者无明显的症状。患者均经心电图检查,其中16例心电图正常,22例窦性心动过速,12例房早,10例室早,4例房颤。

1.2 方法

本组患者中16例神智清楚,予以15~40 g葡萄糖含服或者引用果汁水,症状即可减轻。其余患者均快速给予静脉注射葡萄糖注射液,首先予以静脉注射50%的葡萄糖注射液20~60 ml,然后改为5%或者10%的葡萄糖注射液进行注射,注射初期每15 min进行一次葡萄糖测定,此后根据病情改为1~2 h进行1次指尖血糖测定,将血糖水平维持在6.8~11.1 mmol/L,直至患者清醒。对于因服用长效磺脲类药物或者注射了中长效的胰岛素而引起的低血糖,应待意识恢复以后,定时监测血糖24~72 h左右。其中10例患者予以优降糖以及消渴丸在24~72 h内反复发作低血糖,6例患者为经注射中长效的胰岛素后在24~48 h内反复发作低血糖症状。

1.3 观察指标

观察并记录患者治疗前后的血糖及血脂水平,检测指标主要包括空腹血糖水平(FBG)、餐后2 h血糖水平(P2 h BG)、血清总胆固醇水平(TC)、糖化血红蛋白水平(HbA1c)、甘油三酯水平(TG)、低密度脂蛋白水平(LDL-C)、高密度脂蛋白水平(HDL-C)。

1.4 统计学处理

所得数据采用SPSS 18.0统计学软件进行处理,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字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本组患者中,1例患者由于昏迷时并发大面积的脑梗死,经抢救无效而死亡,其余63例患者的低血糖症状均得以及时纠正,患者低血糖反应均完全消失。结束治疗后,患者的FBG、HbA1c、P2 h BG、TC、TG及LDL-C显著降低,而HDL-C显著升高,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糖尿病低血糖主要是指糖尿病患者在药物治疗过程中出现血糖偏低症状,严重时可危及患者的生命。糖尿病低血糖也是影响血糖控制的主要障碍,其临床表现主要是受血糖水平以及血糖下降速度等影响所致,主要表现为心悸、出汗、焦虑以及饥饿等交感神经兴奋症状,也可表现为认知障碍、神志改变、昏迷、抽搐等中枢神经系统症状,患者常表现为行为异常以及其他的非典型症状[2]。此外,老年患者中还常见无症状性的低血糖。部分患者可反复发作低血糖,如未及时发现和治疗,可诱发心脑血管意外以及心律失常等,严重时还将导致患者死亡。故在临床治疗糖尿病过程中,应熟悉低血糖的防治措施,并加强降糖药物以及胰岛素注射的合理应用[3]。

由于降糖药物在机体内的代谢过程存在较大的个体差异,且与肝肾功能存在密切关系,即便应用常规剂量也可能引发低血糖,尤其是对于合并肾功能不全以及肾病患者应提高警惕。主要是由于肾功能受损时,肾脏对于体内胰岛素的降解及消除有所减慢,可导致体内药物蓄积而引发低血糖,故对于合并肾病以及轻中度肾功能不全的患者,宜选择短效促泌剂格列喹酮或者服用格列奈类药物药物。在应用那格列奈、瑞格列奈或者胰岛素进行治疗时,应从小剂量给药然后逐渐增加用药剂量,对于合并严重肾功能不全者,则应尽快予以胰岛素进行治疗,不宜使用短效胰岛素,并及时进行血糖监测[2-3]。由于老年患者对于低血糖的耐受性以及敏感性较差,特别是对于年龄在70岁以上者,在治疗过程中应严格控制低血糖的发生,同时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合理用药。治疗药物应尽量避免应用长效降糖药物,例如消渴丸以及格列本脲等,主要是由于这类药物的半衰期较长,体内代谢较为持久,其发生低血糖的持续时间比较长[3]。相关研究资料显示,乙醇对于体内肝糖原的异生以及糖原分解均具有抑制作用,在人体饥饿时可通过上述两个反应来维持血糖稳定。故对于糖尿病患者而言,如发生空腹饮酒后者酗酒,可导致体内肝糖原的利用受到抑制,从而抑制体内血糖的自动调节机制,加之血糖能够与体内降糖药物发生相互作用,加重低血糖症状。因此,应鼓励糖尿病患者戒酒,在饮酒后应及时监测血糖水平[4]。

糖尿病患者的病程越长,其并发症也越多,且在服用降糖药物的同时,还需要服用其他的药物,例如在服用美托洛尔、氢氯噻嗪后将导致降糖作用增强,更容易发生低血糖。故应熟悉各类药物的作用机制、药物相互作用、配伍禁忌、适应证、可能不良反应以及注意事项等。在联合用药时,应合理控制用药剂量,并及时监测患者的血糖水平,防止低血糖的发生[3]。

综上所述,提高对于糖尿病低血糖的正确认识,针对糖尿病患者的具体情况实施个性化的血糖管理,予以针对性的血糖控制以及降糖治疗策略,密切监测患者的并发症情况,及时制定并实施合理有效的治疗方案,对提高治疗效果,提高患者的生活以及生存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邹晓莹,孙中华,韩晶,等.糖尿病患者治疗过程中发生低血糖的原因分析[J].中国全科医学,2012,15(6):690-693.

[2]闫巍,王全录,郑峥,等.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发生低血糖的原因及预防措施[J].中国全科医学,2011,14(3):318-320.

[3]高秀萍.糖尿病低血糖患者的观察及护理[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1,27(15):13-14.

[4]张晴,周建超,赵妍娟,等.低血糖指数糖尿病膳食对2型糖尿病患者代谢及营养状况的影响研究[J].中国全科医学,2012,15(12):1319-1321.

(收稿日期:2013-10-19) (编辑:韩珊珊)

推荐访问:低血糖 糖尿病 临床 制定 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