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体双筒式减振器数学模型的建立

【摘 要】 针对分体双筒式减振器,对其各个组成部分进行数学分析与建模。通过分析减振器结构和工作原理,在理想工作条件下,建立数学模型,为结构改造方案和控制方案提供了依据。

【关键词】 减振器 数学建模 阻尼特性

减振器作为汽车悬架系统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和关键零部件,对于车辆的行驶平顺性和操纵稳定性有着重要影响[1]。分体双筒式减振器已经在国外的多种车型中发挥着自身巨大的作用,多数应用于竞速赛车,可以有效地衰减车身振动,具有减小曲轴扭转振动,降低发动机噪声的效果,同时能有效的提高驾乘人员舒适度。本文在分析分体式充气可调阻尼减振器的工作原理基础上,建立其阻尼力的力学模型,对其阻尼特性进行分析。

1 减振器概述

减振器主要由工作缸筒、活塞杆、活塞这三部分组成。活塞是由活塞体和阀片组组成,将主筒隔成两个空间—压缩腔和复原腔。

传统的减振器如图1所示,它是依据振动原理所设计的,加工成型后参数不可调节,对于不同路况无应变措施;如图2所示的阻尼可调减震器,主筒与副筒集成为一体,实现了阻尼可调,在副筒安装了调节机构,可以通过手动调节来改变阻尼力,结合了传统液压筒式减振器和充气式减振器的特点,有效的提高了汽车在驾驶中的平顺性及操纵稳定性。

2 分体双筒式阻尼可调减振器概述

2.1 分体双筒式阻尼可调减振器工作原理

减震器的工作过程就是压力的传动,在压缩过程中,活塞在低速运动时,油压较小;在伸张过程中,油压较大[2]。充气式可调阻尼减振器是在可调阻尼减振器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实际上是在原有的可调阻尼减振器中设计一个充气室,将充气室中冲入高压气体,如图3所示。当普通可调阻尼减振器的油压供应不足,压力调节不能满足要求时,用充气室内的高压气体作为补充,从而达到稳定持续地供压以调节阻尼力的目的。

2.2 分体双筒式阻尼可调减振器的模型建立

由于减振器的工作环境较为特殊,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例如减震器内油液的粘性、温度、体积的变化,各元器件间的摩擦等等。因此,我们在忽略外界因素的影响,认为其工作在恒定的理想环境的条件下建立模型,模型如下所示。

2.2.1 压缩行程建模

据流体力学理论中的流量等式模型[3],可得压缩行程的阻尼力、压缩腔与复原腔压强的关系为:

(1-1)

其中,为复原腔压力,为压缩腔压力、

由于压缩行程时,主活塞上活塞孔和阀片缝隙共同产生节流压力,根据小孔分类定义可知,活塞孔属于细长孔,根据流体力学理论中流量和压力的串并联关系,可得与活塞运动速度的关系为[4]:

(1-2)

其中,,,为油液动力粘度,为活塞孔长度,为活塞孔直径,为活塞孔个数,为阀片外半径,为阀片的阀口位置半径。

2.2.2 伸张行程建模

伸张行程的阻尼力和压缩腔与复原腔压强的关系为:

(1-3)

其中,为复原行程复原腔的压力,为复原行程中压缩腔压力,复原行程油液流经的阻尼阀与压缩行程相同,压差的计算方式与压缩行程相同,主筒活塞两端压差,副筒阻尼阀两端压差。主筒活塞两端压差为:

(1-4)

其中,为油液动力粘度,为活塞孔长度,为活塞孔直径,为活塞孔个数,为阀片外半径,为阀片的阀口位置半径,为阀片变形量。

由压缩行程建模和伸张行程建模过程可以看出,速度与阻尼存在直接函数关系,调节速度值即可改变阻尼值。另外,其它参数的改变也会使阻尼值发生变化,例如压缩阀片、介质工作管路、高压氮气充气室、针阀阀片及弹簧阀片。

3 结语

本文分析了减振器的基本原理,研究了阻力特性和相关阻力系数的问题,建立了减振器数学模型,包括压缩行程和伸张行程的数学模型。通过数学方程的推导,建立了参数化函数关系式,为减振器参数优化设计打下了数学基础,为后续的结构改造方案提供了依据。

参考文献:

[1]陈家瑞.汽车构造[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9.

[2]李世民,吕振华.汽车筒式液阻减振器技术的发展[J].汽车技术,2001.8.

[3]张也影.流体力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86.

[4]郑轶鹏.关于具有阻尼特性的减振器数学模型[J].四川教育学院学报,2009.

推荐访问:双筒 数学模型 建立 减振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