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市城市绿道旅游景观意象研究


打开文本图片集

[摘 要]广州市作为我国重要的旅游城市,近年来旅游业发展较快,但观光旅游对城市旅游发展的贡献有所下降。近年来,针对观光旅游资源相对欠缺的现象,广州市致力于打造更多优质观光旅游资源。作为国内较早开始绿道建设的城市,广州市绿道建设较为完善,大力发展绿道旅游这一新兴的旅游形式对提升城市观光旅游发展具有重要作用。旅游目的地意象对研究旅游者行为及旅游资源的开发具有重要作用,文章基于旅游目的地意象的理论与研究方法,通过分析旅游者对广州市绿道的景观意象特征,进而探讨广州市绿道建设与旅游开发状况。对广州市绿道旅游者问卷调查获取相关数据,并将广州市绿道旅游景观意象分为自然环境、基础设施及人文要素3类,分析旅游者的绿道意象特征,结果表明:(1)旅游者对城市绿道旅游整体评价较高,体现在正面词汇较为集中,负面意象相对较少;(2)绿道旅游景观意象词汇分散,尚未形成一个比较认可的“公众意象”;(3)相比于高频词汇,低频词汇更加关注绿道建设的细节,这些针对性较强、指向明确的意象词汇对旅游目的地建设具有更加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绿道;绿道旅游;景观意象;广州市

[中图分类号]F5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5006(2016)12-0085-11

Doi: 10.3969/j.issn.1002-5006.2016.12.015

引言

广州市是我国优秀的旅游城市,也是我国重要的旅游目的地之一,近年来旅游收入呈现快速增长趋势。然而,对广州市城市旅游收入结构研究发现,商务旅游收入比重远大于观光旅游收入,二者比例约为2:1;此外,相比于商务旅游收入比重的持续增加,广州市观光旅游收入占比呈现下降趋势。

针对观光旅游资源相对欠缺的现象,广州市在加快生态文明建设同时,致力于打造更多优质观光旅游资源。继2008年增城市1绿道建设成功后,广州市利用举办亚运会的契机,率先建成了1060 km的绿道,掀起了广东省绿道网络建设的浪潮2。到2015年初,广州市建成长达2763 km的绿道系统,串联起320个主要景点、151个驿站和服务点,服务人口超过800万[1]。目前,广州市绿道网已经初具规模,绿道旅游也成为市民生活的一部分。作为一种新兴的旅游资源,绿道的经济效益也逐渐显现,以绿道建设较早的增城市为例[2],2008—2014年间,增城市共建成477 km的绿道,并着力将绿道旅游打造成城市旅游新的名片,带动当地旅游业快速发展。2013年,增城市接待游客1870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52.67亿元,6年时间内,全市年接待游客数量增长了6倍多;另一方面,绿道串起了沿线景区景点和村庄,引导沿线村民大力发展农家乐、农家旅馆等旅游配套服务,带动了农民就业和创业,2012年增城市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14037.72元,比2009年增长50.6%[1-2]。未来,作为城市生态文明建设的载体,城市绿道不仅能为居民提供绿色公共空间,还将在拉动城市观光旅游、改善旅游结构等方面发挥更大的潜力。

2010年以来,广州市作为国内绿道建设及绿道旅游开发较早的城市,绿道建设已趋成熟,绿道旅游的效益逐步显现。依托城市绿道发展,广州市观光旅游的改善成效已经初步显现,加强对城市绿道旅游者需求偏好分析,对于完善城市绿道旅游建设、吸引外地旅游者具有重要意义。因此,本文从广州市绿道旅游目的地意象特征出发,研究旅游者对绿道建设的感知与建议,为探讨绿道旅游资源建设及推动绿道旅游开发提供依据,也可为其他城市绿道建设及旅游开发提供参考。

1 研究综述

1.1城市绿道旅游研究

绿道(Greenway)的概念起源于1858年著名景观设计师奥姆斯特德(Olmsted)主持的美国纽约中央公园的园道设计,而其作为城市绿色空间所具有的休闲游憩功能也一直是学者关注的方面[3-5]。城市绿道一方面是居民就近休闲游憩的重要场所,体现了为城市社区服务的功能[5];另一方面,城市绿道还串联起重要的人文、自然景点和城市公园,是城市观光旅游体系的重要骨架,因其优质的景观环境和便利的基础设施配套,成为具有极高吸引力的旅游目的地[6-7]。经过100余年的发展,绿道游憩已成为欧美国家居民日常休闲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3-4]。与此同时,国外城市绿道旅游相关理论研究发育较为成熟,已经分化出了绿道旅游开发、旅游目的地评价、绿道旅游效益等研究方向[5-7]。

相比于国外较为完善的绿道研究体系而言,国内的绿道研究起步较晚,张文等于2000年较早将绿道的概念、功能及国外发展经验等介绍到国内[5],C.Y.Jim等于2003年将“Greenway”的概念应用于南京市综合绿地规划研究中,这些都是国内较早的绿道研究[6]。随后,绿道的理论和实践研究开始升温,绿道的建设也有较大发展:珠三角和株洲、杭州等城市都推动了大规模绿道建设运动,收到了较好的经济、环境和社会效益[4,8-9]。与国外较为成熟的绿道相关研究相比,我国的城市绿道旅游相关研究仍处于初期阶段[5,7-8]。近年来,国内学者意识到绿道旅游作为一种新兴的城市旅游形式,可以提升旅游品质、拓展旅游的可选范围,激活城市旅游及地区发展[7,10],部分学者开始关注城市绿道旅游开发建设,如基于当地本底条件,提出针对性的城市绿道旅游开发与发展规划[11-13]及绿道旅游功能开发和运营管理[13]等,推动了国内绿道旅游的建设。随着国内绿道建设及绿道旅游的升温,关注城市绿道旅游的经济社会效益[8-10]、旅游者的旅游满意度、需求及绿道体验影响因素等的研究[14-15]也开始出现。总体上,国内城市绿道旅游仍处于起步阶段,然而绿道旅游的研究逐步从早期的引入国外经验为主转向国内绿道旅游实践经验总结、绿道旅游经济社会效益与开发建设评估、旅游者满意度等方面;此外,由物质空间建设向“以人为本”的转向较为显著,即更加注重旅游者的体验及需求,从旅游者角度研究城市绿道旅游的开发与建设[11-15]。当然,相关研究也显示了国内城市绿道旅游研究以案例分析和定性为主的特征,暴露了理论建树不足,定量与空间研究缺乏等问题。

推荐访问:广州市 意象 景观 城市 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