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外大国与东南亚地缘经济关系测度分析苏东辉

摘 要:东盟自由贸易区成立以来,东南亚成为全球经济发展的新生力量,因而备受关注。本文应用多元统计中欧式距离分析方法,综合分析区外中国、美国、俄罗斯、欧盟(集团)、日本、印度等六个国家与东南亚地缘经济关系,并总结区外大国与东南亚国家的空间特征。

关键词:区外大国与东南亚; 地缘经济关系; 空间特征

中图分类号:F301.24;X32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004-9479.2013.01.001

东南亚地处亚洲东南部,东西连接太平洋与印度洋,扼守马六甲海峡,是世界海运的咽喉要地。东南亚地区发达与落后经济并存,资本主义与社会主义并存,既有极端的种族宗教冲突,也有民族争端;既有领土纠纷,也有领海争执。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发展与东南亚之间的地缘经济关系是区外大国的利益所在。

1 地缘经济关系与地缘经济学

地缘经济关系概念源于地缘经济学,美国兰德公司资深顾问Richard Solomon认为:“国家安全已不仅仅局限于军事上,经济力量与环境威胁对于国家安全也变得同等重要。在经济全球化与科技的推动力下,美国将进入一个新的时代—地缘经济时代”[1]。地缘经济学诞生于20世纪80年代末,最早由美国学者爱德华·卢特沃克(Edward N. Luttwak)提出。卢特沃克认为,地缘经济学是冷战结束后西方国家兴起的从经济地位和经济关系去认识和处理国际关系的一门学科。当国家出面支持或者指导经济行为时,这已经不再是纯粹的商业行为,而是地缘经济学[2]。美国加州大学国际关系研究中心主任罗斯克兰思认为:在资本、劳动力与信息流动处于以上升为主导地位的经济中,土地至上观无立足之地,发达国家更愿意去开拓世界市场而不是攫取领土[3]。乔治·华盛顿大学政治学和国际关系教授亨利·诺(Hey R.Nau)在《美国衰退的神话》一书中也提出了类似的论断,他认为:“美国未来的主要问题并非它的力量是否已经衰落,而是它在国际社会中追求什么样的目的,以及它打算奉行何种经济政策”[4]。

目前在国内比较完全和系统的地缘经济专著和书籍还很短缺,20世纪末,萨本望[5]、倪世雄[6]是较早地将作为国际关系理论分支的“地缘经济学”引进到中国的学者,他们把地缘经济学研究定义为微观地理概念上的国际关系。郭焕成等[7]也开展了国际地缘经济板块及其内在机制研究,从地缘政治背景、地缘经济原因、地缘文化因素和地缘区位因素四个方面分析了地缘经济板块形成与发展的内在机制。王瑜[8]对国际的地缘经济现象进行了研究,分析了世界沿海经济系统的特点、功能及其形成与发展。张丽君提出区域经济、民族经济、地缘经济是“同属发展经济学”[9]。丁志刚等提出了“地缘经济安全观”,认为地缘经济安全是国家经济安全的一个重要领域,主要涉及的是一国基于地理区位从事经济活动时,在经济的空间分布和与相邻地域经济单元关系上存在的安全问题,只要以国家为单位的经济共同体存在,就会产生地缘经济安全问题[10]。总之,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国内外学术界对地缘经济学的研究不断加深。从战略研究为主,逐步深入到技术研究的层面;从单纯对地缘关系的描述,到运用多学科的理论与方法的综合分析;从纯粹的专题学术探讨,到对国家对外政策的影响[11]。

经济全球化是二十一世纪的主要特征之一,它加强了国家之间的联系,也加强了不同级别地域间的地缘经济联系。任何级别层次的区域地缘经济关系分析,都是通过指标选取、数据的计算,确定两者之间是竞争关系还是互补关系以及竞争与互补的程度如何,避其竞争、联合互补,充分挖掘和发挥比较优势,加快地区经济社会的发展[12]。地缘经济关系是指不同地区在经济、政治、文化的相互联系对该地区经济发展的影响。在世界经济一体化迅速发展的大局势下,各国家地区之间的经济、政治、文化方面的联系越来越紧密,地区间相互影响不断加强。按照这一影响的不同方向,地缘经济关系分为两种不同的类型:竞争性关系和互补性关系。竞争性地缘关系是由于地区间经济结构、资源状况和自然地理条件方面的相似性,使不同地区在经济发展中对资金、技术、人才、资源和市场产生渴求和竞争。互补性地缘关系是由地区之间经济结构、资源状况和自然地理条件的差异引起的,使得不同地区在经济发展中互通有无、相互促进、共同发展[13]。

2 地缘经济关系的测度

2.1 地缘经济关系测度的方法和划分

关于地缘经济关系的定量分析方法,温志宏[14]提出了欧氏距离分析法,李国柱等[15]将聚类分析法引入了地缘经济关系的分析,并进行了相关的实证研究。金玉国[16]进一步探讨了地缘经济关系的划分原则,可以根据不同的需求,选择不同的标准,他提出了三种类型(互补型、不明显型、竞争型)和四种类型(强互补型、一般互补型、一般竞争型、强竞争型)。张磊等[17]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五种类型(强互补型、一般互补型、竞争互补关系不明显、一般竞争型、强竞争型)。对竞争性和互补性地缘经济关系的判别,源于不同地区相似性和差异性测度。本文采用多元统计分析中的欧式距离法,划分采取四分法。

2.2 相关指标的选取

指标的选取必须能够综合反映地区间的竞争性和互补性,力求选取最能反映地缘经济关系的主要指标[18]。由于地区间的竞争性和互补性表现为资源与产品的流动性。资金、原材料、劳动力、消费品等一般是从生产效率低的地区流向高的地区,从多的流向少的地区。笔者参考了温志宏等人对指标的选择,借鉴李瑞敦[19]在此基础上提出的衡量区域技术市场的发展指标的第四个指标和成文浩等[20]提出的能源投入对地区吸引外资能力的第四个指标。

由于数据来源的局限性,我们选用3个综合指标X1,X2,X3来反映资源与产品的流动性。其中:X1=某地区固定资产投资总额/该地区GDP;X2=某地区在岗职工工资总额/该地区GDP;X3=某地区农业增加值/该地区工业增加值。X1是反映某地区投资效率高低或资金余缺状况的指标,若X1较大,则表明该地区投资效率较低或资金较丰裕;反之,则表明该地区投资效率较高或资金较紧缺。X2是综合反映某地区劳动效率高低的指标。X3是反映产品资源向外地流动能力的指标,X3值较大,则表明该地区农产品剩余,并有向外输出的可能,而工业品则较少,反之,说明该地区需要输入农产品并通过加工输出工业产品。

2.3 指标无量纲化处理

考虑到各指标具有不同的量纲(即方向和计量单位),从而可能会影响到综合评价的进行,因此要对各指标进行标准化处理,公式为:

X"=

其中:Xij—第i个地区第j个指标的原始值;X"—第Xij进行标准化处理后指标值;S(Xj)—第j个指标原始值的标准差。

2.4 欧氏距离值(ED)的计算

若记a、b两地地区之间的距离为EDab,则有公式:

EDab= (j=1、2、3……n)

2.5 ED值进行标准化处理

为便于不同地区之间进行比较,还应对ED值进行标准化处理,公式为:

ED= (i为地区序号1、2、3……n)

2.6 某地区地缘经济关系的判别

一般来讲,对地缘经济关系的判别,在给定临界区间基础上进行判别,若ED′值较大,则表明地区之间差异性较大,互补性较强;若ED′值较小,则表明地区之间差异性较小,竞争性较强。

3 区外大国与东南亚地缘经济关系测评

我们将区外大国界定为中国、美国、俄罗斯、欧盟(集团)、日本、印度六个国家,先对大国与东南亚十国的上述指标进行标准化处理,并在SPSS10.0软件上运行,便可得到区外六大国与东南亚十国的欧氏距离值。见表1、2、3、4、5、6。数据来源世界银行数据库(2010年)。

从理论上讲,根据自然地理位置的远近,需要对ED值赋予不同的权重值,距离上的差距必然会对地缘经济关系产生增强或削弱的作用,但笔者将东南亚国家作为一个整体进行考虑,不作赋值。本文在临界值的选取上参考金玉国的成果,按ED′值从大到小依次分为强互补型、一般互补型、一般竞争型、强竞争型四种类型。

3.1 日本与东南亚十国的地缘经济关系

(1)强竞争型地缘经济关系

从总体上看,日本与东南亚是典型的海缘关系,除泰国外,日本与文莱、马来西亚三个国家的竞争性具有全面性,互补程度小。日本与文莱在在劳动效率上竞争性较弱,说明两个国家劳动力效率高低相近,在劳动合作、企业产业联合等方面容易取得效益。其与马来西亚在资本的转换效率和资源及产品的外向流动上竞争型较弱,所以一方面可在引资、融资上加强政府间的合作,使现有地缘经济关系向良性状况发展;另一方面可在资源和原材料产品的有效配置上加大开发力度,使双方双赢。日本与泰国在资本的转换效率上呈现一般强度的互补性,因此日本应加强投资工作,而泰国应主要对招商引资加大力度。

(2) 一般竞争型地缘经济关系

从3个指标的欧氏距离数值及综合欧氏距离值看,日本与老挝在劳动力效率上表现出强竞争性,但在资本的转换效率和资源、产品的外向流动上呈一般互补性,合作空间广阔。日本与菲律宾在劳动效率上表现出较强的互补性,另外两个方面是微弱的竞性,但数值较小,改善的空间较大。

(3) 一般互补型地缘经济关系

日本与柬埔寨、印度尼西亚有一个共性,即其中一个方面互补性较强,而另外两个方面表现出微强、微弱的竞争性。具体而言,日本与柬埔寨在资源和产品的外向流动上互补性显著,在劳动效率上呈微弱竞争性有改善的空间,与印度尼西亚在资本转换效率和资本可利用数量上互补性明显,所以综合值表现为一般互补型。

(4) 强互补型地缘经济关系

日本与缅甸、新加坡、越南三国的共同点是:分别在三个不同领域的某一领域互补性显得尤为突出。缅甸比新加坡、越南更明显,日本与缅甸在资源和产品流动上互补性突出,虽然在资本转换效率和劳动效率上都表现出强竞争性,但由于欧氏距离数值相差较大,所以综合数值还是呈强互补性。与新加坡在劳动效率上互补性突出,在资本转换率上有一定的互补性,而在资源和产品的外向流动上是强竞争型。与越南在资本转换效率上互补性突出,在劳动效率上表现出强互补性,在资源和产品的外向流动上有一定的竞争性。

3.2 中国与东南亚十国的地缘经济关系

(1) 强竞争型地缘经济关系

中国与印度尼西亚在资本利用率和利用数量上互补性较强,因此,可在资源和原材料产品的有效配置上加大研发力度,促进双方取得较好的经济效益。与泰国地缘经济关系在资源转换效率上有一定的互补性,可通过双方政府的沟通与交流发展市场。中国与越南不仅是陆缘国家,还是重要的海缘国家,应该说在经济领域合作前景广阔,在资本转换效率和劳动效率两个方面互补性较强,有利于两国经济合作,虽然在另一方面资源和产品外向流动上只有微弱的竞争性,但两国距离较近,欧氏距离的数值较小,体现出强竞争型地缘关系。

(2) 一般竞争型地缘经济关系

中国与老挝是陆缘国家,在资源和产品外向流动上有一定的互补性,而在资本利用率和利用数量上呈现微弱竞争性,双方政府通过协商是有上升空间的。与马来西亚竞争关系在资源和产品外向流动上竞争性较弱。

(3) 一般互补型地缘经济关系

中国与文莱和菲律宾同为海缘国家,与文莱地缘经济关系在资本转换效率和资源及产品两个方面都表现为强竞争性,同时在劳动效率上也体现出弱竞争性,但是两国欧氏距离值较大,还是表现为一般互补型地缘经济关系。与菲律宾竞争性关系在劳动效率上互补性较强,虽然资本利用效率及利用数量和资源及产品外向流动上有一定的竞争性,但互补性关系削弱了竞争性关系,表现为一般互补性关系。

(4) 强互补型地缘经济关系

中国与柬埔寨、缅甸、新加坡三国总体来看,都是距离值较大, 有一个方面互补性突出,而另外两个方面竞争关系为一般竞争性关系或者强竞争性关系,但综合关系还是强互补关系。具体而言,与柬埔寨、缅甸在资源和产品外向流动上呈现强互补性关系;与新加坡在劳动效率上呈现强互补性关系;与柬埔寨在资本转换效率上呈现强互补性关系,在劳动效率上呈现一般竞争性关系;与缅甸在资本利用率和劳动效率上都呈现强竞争性关系;与新加坡在资本利用率和利用数量上表现为微弱竞争性关系,在资源和产品外向流动上表现为强竞争性关系。

3.3 印度与东南亚十国的地缘经济关系

(1) 强竞争型地缘经济关系

印度与东南亚十国处于强竞争性关系的国家为4个,分别为老挝、印度尼西亚、越南和泰国,并且指标欧氏距离值均较小。印度与印度尼西亚、泰国的地缘经济关系具有一定的相似性,印度与两国在资本转换效率上表现出强互补性关系和一般互补性关系,而在劳动效率和资源及产品外向流动上都表现出强竞争性关系。与老挝竞争关系在资源及产品外向流动上互补性稍强,与泰国竞争关系在资本利用率和利用数量上呈现弱互补关系。

(2) 一般竞争型地缘经济关系

在东南亚十国中,印度只与马来西亚一个国家竞争关系为一般竞争性,从指标数值来看,与马来西亚的竞争关系具有全面性,互补程度小,在劳动效率上呈现强竞争性,在资本转换效率和资源及产品外向流动上表现为弱竞争性关系,其中在资源和产品外向流动上竞争关系呈现弱互补关系,因此,可在资源和原料产品的有效配置上加大研究和开发力度,使经济利益最大化。

(3) 一般互补型地缘经济关系

印度与文莱从三个指标的数值来看都为负值,而且在资本转换效率和资源及产品外向流动上竞争关系为强竞争关系,只有在劳动力效率上竞争力稍弱,说明两国的的劳动力效率高低比较相近,在劳动合作、企业产业联合等方面容易取得效益,但欧氏距离值较大,故竞争关系为一般互补型。与菲律宾在劳动力效率上互补性明显,削弱了在资本转换效率方面和资源及产品流动上的竞争,表现为一般互补性关系。柬埔寨与菲律宾类似,只是柬埔寨是在资本利用率和利用效率上较为显著。

(4) 强互补型地缘经济关系

印度与缅甸在资源和产品外向流动上互补性极为明显,又加上两国在地理位置上比邻,两国政府应加大开发力度,尤其是海上廉价的交通线,以促进互补性产业间快速发展。与新加坡在劳动力效率方面互补性显著,应加强区域分工与合作,同时在资本转换效率上也呈现出弱互补关系,印新两国应该在互补强的领域加强合作,在竞争性强的领域不断更新、完善自己,提高竞争力。

3.4 美国与东南亚十国的地缘经济关系

(1) 强竞争型地缘经济关系

从总体上来看,美国与东南亚十国的地缘经济关系竞争性要强于互补性,强竞争型国家有文莱、马来西亚和泰国,与文莱在劳动力效率上呈现弱竞争性关系,说明两国在劳动力合作方面还是有一定市场的。与马来西亚和泰国在资本利用率和利用数量上呈现弱竞争性关系,可在引资和融资上加强政府合作,使现有地缘经济关系向良性状况发展。

(2) 一般竞争型地缘经济关系

从三个指标欧氏距离数值和综合欧氏距离值看,美国与柬埔寨、老挝、菲律宾的竞争性或互补性的表现有多样性的特点,综合欧氏距离值较小。如与柬埔寨在资本转换效率和劳动力效率上有竞争,但在资源和产品外向流动上却有着较好的互补。与老挝在劳动力效率上有竞争,而在资本转换效率和资源及产品外向流动上有着较好的互补。菲律宾与老挝正好相反,竞争关系体现在资本转换效率和资源及产品外向流动上,在劳动力效率上则互补。

(3) 一般互补型地缘经济关系

美国与印尼在资本利用率和利用数量上互补性显著,而在劳动力效率和资源及产品外向流动上是竞争性关系,后者削弱了前者的互补性关系,从而表现为一般互补性关系。

(4) 强互补型关系

美国与缅甸在资源和产品的外向流动上互补效果明显,可在资源和原材料的有效配置上互惠互利。与新加坡在劳动力效率上互补性明显,而在资本利用率和利用数量上有着微弱的互补关系,有待于进一步开发。与越南在资本转换效率和劳动力效率上都有较好的互补,市场合作前景广阔。

3.5 俄罗斯与东南亚十国的地缘经济关系

(1) 强竞争型地缘经济关系

俄罗斯与文莱和马来西亚竞争具有全面性的特点,但在劳动力效率上有着微弱的竞争关系,说明两国劳动效率高低相近,在区域分工、企业产业联合等方面有合作的前景。与马来西亚在资本转换效率上呈现弱竞争关系,可在引资、融资上加强国家间的交流与协商,改善当前竞争的地缘经济关系。印度与老挝在资本转换效率和资源及产品外向流动上都有一定的互补关系,但在劳动力效率上表现出的强竞争性没有被抵消。与泰国则是在资本利用率和利用数量上有微弱的互补关系。

(2) 一般竞争型地缘经济关系

从三个指标的数值来看,俄罗斯与印度尼西亚在资本利用率和利用数量上互补关系明显,但是在劳动力效率和资源及产品外向流动上的强竞争关系严重削弱了这种互补性,所以地缘经济关系表现为一般竞争性。

(3) 一般互补型地缘经济关系

俄罗斯与柬埔寨、菲律宾之间具有一般互补型地缘经济关系,与柬埔寨在资源及产品外向流动上互补性突出,与菲律宾在劳动力效率上互补性显著。

(4) 强互补型地缘经济关系

俄罗斯与缅甸在资源和产品外向流动上互补性显著,加上欧氏距离数值偏大,从而在受到资本转换效率和劳动力效率强竞争性关系的影响较小,表现为强互补型。与新加坡在劳动力效率上互补性明显,在资本利用率和利用数量上有一定的互补。与越南在资本转换效率和劳动力效率上都表现出强互补,在资源及产品外向流动上呈微弱竞争性,所以表现为强互补型地缘经济关系。

3.6 欧盟(集团)与东南亚十国的地缘经济关系

(1) 强竞争型地缘经济关系

从总体上看,欧盟(集团)与东南亚十国地缘经济关系,竞争多于互补,强竞争型国家有柬埔寨、文莱、马来西亚三国,其中竞争性关系最强的是文莱,从三个指标值来看,只有一个指标呈现微弱经济性关系,即在劳动力效率上。与马来西亚在资本转换效率上呈现弱竞争关系,可在引资和融资上加强地区间的合作。与柬埔寨在资源和产品外向流动上有较好的互补,在劳动力效率上地缘经济关系呈现弱竞争性,但综合地缘经济关系为强竞争型。

(2) 一般竞争型地缘经济关系

欧盟(集团)与泰国、菲律宾、老挝三国地缘经济关系从指标上看,有多样性的特点。与泰国在资本利用率和利用数量上呈现微弱互补关系,在资源和产品外向流动上呈现微弱竞争关系,在劳动力效率高低上表现为强竞争性,故综合欧氏距离值为一般竞争型地缘经济关系。与老挝在资本转换效率和资源及产品的外向流动上呈弱互补性关系,而在劳动力效率高低上则呈现强竞争性关系,综合为一般竞争型。与菲律宾在劳动力效率上呈现出强互补关系,而在资本转换效率和资源及产品外向流动上表现为弱竞争关系,但综合地缘经济关系值仍为一般竞争型。

(3) 强互补型地缘经济关系

欧盟与缅甸在资源和产品外向流动上互补性关系明显,而在资本转换效率和劳动力效率上都呈现为强竞争性关系,但由于欧氏距离值较大,故综合欧氏距离值为强互补型。与新加坡在劳动力效率上呈现出的互补关系显著,在资本利用率和利用数量上呈现弱互补关系,虽然在资源及产品的外向流动上表现为强竞争性关系,综合欧氏距离值为强互补型。与印度尼西亚在资本转换效率上竞争关系为强互补性,另外两个指标一个为强竞争性关系,一个为弱竞争性关系。与越南在资本转换效率和劳动效率上表现为强互补性关系,在资源及产品外向流动上呈现出弱竞争性关系,所以综合地缘关系也为强互补型。

4 区外大国与东南亚十国地缘经济关系的空间特征

4.1 区外六大国与东南亚综合地缘经济关系判别

本文在选取权重时,主要根据欧氏距离和国家综合国力两个指标来确定,并把东南亚国家作为一个整体进行考虑,中国和美国选值2.0,日本选值1.5,俄罗斯、欧盟和印度为1.0。根据上文的ED′进行计算区外六大国对东南亚十国的综合地缘经济关系值:

W=G/8.5=(A*1.5+B*2.0+C*1+D*2.0+E*1+F*1)/8.5

根据计算结果,总结表13。根据区外大国与东南亚十国的综合地缘经济关系(表13)制成GIS地图,如图1。

4.2 区外大国与东南亚十国的空间特征

从表14和图1可判定,中国、美国、俄罗斯、欧盟(集团)、日本、印度六国在东盟十国地缘经济关系中,西北部包含了地缘经济关系的四种类型,说明西北部地区地缘经济关系非常复杂,具体而言,从西至东依次表现缅甸为强互补型,泰国为强竞争型,老挝为一般竞争型,柬埔寨和越南为一般互补型。由此可以看出,缅甸和泰国两国虽然地理位置上毗邻,但地缘经济关系却表现出强烈的反差,充分说明了在劳动效率上和资本转换效率上的严重不同。老挝与柬埔寨和越南三国之间地缘经济关系表现相对缓和。中部环南海地区包含南部的强竞争型、东部的一般竞争型和西部一般互补型三个类型。仅次于西北部地区四种类型。东南部地区仅包含一种类型即一般竞争型,结构较为单一。

参考文献:

[1] Richard Solomon. America and Asian Security in an Era of Geo-economics[J]. U.S.Department of State Dispatch, 1992, 3(21): 410

[2] Luttwak E N.The Theory and practice of Geo-Economies[M]. Manine: Nijhoff Publishers, 1994.

[3] 丁志刚.地缘政治争夺的新态势[J].现代国际关系,1998(5):32-34.

[4] Nau H R. The Myth of America′s decline: leading the world economy into the 1990’s[M].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1900.

[5] 萨本望. 新兴的地缘经济学[J]. 世界知识,1995(5):2-4.

[6] 倪世雄. 当代西方国际关系理论[M]. 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1:398-409.

[7] 郭焕成,张继宏. 国际地缘经济板块及其内在机制研究[J]. 经济地理,1994(2):1-5.

[8] 王瑜. 一种国际性的地缘经济现象[J]. 世界地理研究,1997(2):106-111.

[9] 李继东. 论地缘经济时代的基本特征[J]. 世界经济与政治,2002(2):65-70.

[10] 张丽君. 地缘经济学导论—从民族经济到地缘经济[M]. 中国三峡出版社,2000.

[11] 韩银安. 地缘经济学与中国地缘经济战略[M]. 北京市:世界知识出版社,2011.

[12] 张学波,武友德,骆华松. 地缘经济关系测度与分析的理论方法探讨[J]. 地域研究与开发,2006(8):34-35.

[13] 吴新伟. 淮海经济区地缘经济关系的测度[J]. 地方经济,2009(6):104-105.

[14] 温志宏. 距离分析:地缘经济关系评价的一种方法[J]. 统计与决策,1998(1).

[15] 李国柱,段梅素,于海燕. 河北省地缘经济关系测度分析[J]. 地质技术经济管理,2003(6):79-82.

[16] 金玉国. 山西省地缘经济关系的测度分析[J]. 经济问题,2000(10):53-56.

[17] 张磊,张明龙. “长三角”地缘经济关系的测度分析[J]. 上海经济研究,2003(11):49-52.

[18] 张擎,魏津瑜. 天津与各省地缘经济关系测度分析[J]. 天津理工大学学报,2009(4):78-81.

[19] 李瑞敦. 上海市地缘经济关系的测度[J]. 统计与决策,2007(9):83-84.

[20] 成文浩,常瑞祥,张爱国. 晋陕蒙交界地带地缘经济测度分析[J]. 山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3):92-95.

推荐访问:测度 区外 东南亚 地缘 大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