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型石油化工储罐火灾的处置措施

随着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石油化工产业也得到了空前的发展,该领域的石油化工储罐火灾具有火势猛烈,燃烧温度高,持续时间长,爆炸危险性大,极易发生沸溢喷溅等特点。同时,随着我国石油战略储备量的不断扩大,原油储罐大型化已成为发展的必然趋势。自1985年秦皇岛输油公司首次从日本引进10万m3 超大型浮顶油罐以来(一般认为容积在5万~10万m3的油罐为大型浮顶油罐,容积≥10万m3的油罐为超大型浮顶油罐),国内超大型浮顶油罐的建造步伐逐年加快。目前,我国绝大多数油库的总库容已多达百万立方米,共拥有超大型浮顶罐100余台。如此巨大的油罐和高度密集的石油储存量,给石油储备库的消防安全带来了新的挑战。

近50年间,国内外油品储罐共发生重大火灾事故242起。其中,1989年,中国石油胜利输油公司黄岛油库发生了特大火灾爆炸事故,造成19人死亡,100多人受伤,直接经济损失3 540万元;2005年,英国邦斯菲尔德油库发生了迄今为止最大的火灾爆炸事故,烧毁大型储油罐20余座,43人受伤,直接经济损失2.5亿英镑;2009年,印度拉贾斯坦邦首府斋浦尔油库发生火灾,整个油库12个储油罐全部陷入火海,其中2个大型储油罐发生爆炸,造成近50万人在火灾发生当夜被当地政府紧急疏散;2010年至2011年,中石油大连石化分公司罐区在1年内接连发生4起火灾,其中2011年7月16日发生在中石油大连石化分公司的火灾事故,泄露1 500 t油入海,造成430余万km2 海面污染的重大损失。严峻的事实表明,大型、超大型储油罐的激增给原油储罐扑救这一世界性难题带来了新的挑战。

危险性分析

第一,火势猛烈,燃烧面积大。这是大型油罐火灾的首要特点。一般油罐区发生火灾后,由于储罐内石油产品的燃烧特性,整个火场会呈现浓烟、高辐射热等特征,并同时引燃罐区内的输油管道、管线等,造成火势扩大,在地面形成大面积的流淌火。如1989年的黄岛油库火灾,2009年的内蒙古伊泰煤制油公司火灾,大连“7·16”爆炸火灾事故等。其中,大连的“7·16”火灾事故,因地势原因,原油借着爆炸的威力,沿着地面、管渠等地物,迅速蔓延开来,造成输油泵房、原油计量房、管线和阀组联箱等同时燃烧,并迅速向地势较低的南海罐区和危险化学品液体化工原料仓储区蔓延、扩散,形成陆地6万余m2 大面积流淌火。

第二,易形成沸溢、喷溅,以及二次爆炸。在重质油罐发生火灾后,由于其内部有一定的含水率,在罐底会形成一个水垫层。水垫层中的水分受热,液面上升,在热波的影响下,极易发生沸溢和喷溅。溢出或喷发出来的带火油品流淌到地面形成流淌火,随地势向低处流动蔓延,具有极大的火灾危害性。

同时,油罐发生火灾后,其火焰中心温度高达1 050~1 400℃,罐壁温度达1 000℃以上,随着燃烧时间的增长,辐射热变强,对相邻罐的威胁变大,造成相邻罐爆炸的可能性增大。例如1989年的黄岛油库火灾中,5个着火罐先后在灭火过程中发生了沸溢、喷溅和二次爆炸;2009年的内蒙古伊泰煤制油公司火灾中,2个储罐在灭火过程中发生了爆燃。

第三,易形成立体式燃烧。油品具有良好的流动特性,当发生油罐泄漏后,油品便会四处流淌扩散,遇到火源后形成大面积燃烧。由于生产装置内存有易流淌扩散的易燃易爆介质,且生产设备高大密集呈立体分布,装置结构孔洞较多。所以,一旦对初期火灾控制不利,就会使火势上下左右迅速扩展蔓延,形成立体火灾。

第四,火灾损失大,给社会造成的负面影响大。石油化工企业发生火灾时,排放出的产物大多是有毒、有害性气体,空气污染性极大。排放出的一氧化碳气体会造成温室效应。同时,流淌火不及时控制,化工油品及燃烧废物会随水渍进入河流或地下水,直接影响到人们生活用水。同时由于油罐火灾具有较大的爆炸可能性,一旦发生爆炸,其引发的火灾与热辐射、爆炸物产生的空气冲击波和碎片等都将对人员、财产、建筑物及生态环境带来严重的二次灾害。如1994年11月埃及艾斯龙特市石油基地储油罐发生火灾爆炸,死亡500人;大连“7·16”爆炸火灾中燃烧、泄漏的原油达4 000 t ,造成附近海域50 km2的海面污染。

扑救难点

第一,现场情况复杂,扑救难度大。由于大型石油化工火灾的现场一般都存在多个石油产品储罐,且罐区内输油管道、输油线路铺设复杂,火灾在短时间内快速蔓延,火势以几何倍率扩大。伴随着火势的扩大,现场形成较复杂的火风压,使风向多变,给现场灭火行动带来诸多困难。

第二,后勤供给困难,灭火剂损耗过大,灭火效率低。一般大型石油化工油罐起火后,无论是灭火还是冷却,对水和泡沫的需求都是巨大的。这主要是因为大型石油化工油罐火灾主要是以车载炮、固定炮等大流量射水消防器材为主,对水和泡沫的消耗速度过快。此外,由于现用常规泡沫多氟为蛋白泡沫,在火场高温和高辐射的环境下,泡沫由于蒸发和破坏,使得泡沫灭火剂的损耗过大,不能及时有效地完全覆盖在石油产品表面,大大降低了泡沫的灭火效能。例如1997年6月27日,北京东方化工厂储罐区发生爆炸和火灾,火灾扑救历时40 h ,共调集123辆消防车,1 400余名消防官兵参战,供水干线25条;大连“7·16”火灾事故中,合计用水量约6万t ,供用泡沫量达1 000 t以上。另外,数千名官兵和几百台战斗车作战,现场饮食和饮水供给、轮休场所和油料保障、战斗服装和器材装备补给等任务同样异常艰巨。

第三,火场通信困难大,指挥比较混乱。一般遇到大型石油化工火灾时会涉及多地跨地区、跨省份联合作战,由于各单位配发的对讲机生产厂家、生产批次、频段不同,导致火场通信困难,不能形成快速准确的统一指挥调度,极易延误战情,给火灾扑救工作造成较大困难。

扑救对策

石油化工火灾往往具有突发性、危险性与复杂性,对新时期公安消防部队的处置能力是一个新的挑战。如何快速有效、安全处置石油化工火灾的复杂情况,是当前消防部队面临的一个严峻课题。在组织指挥扑救火灾时,必须根据其火灾特点,贯彻执行“先控制,后消灭”的原则,灵活运用灭火战术,有效地扑救火灾。其扑救对策主要有如下几点:

第一,做好第一出动调度工作。足够的消防力量调集是成功处置大型石油化工火灾的根本保障。由于石油化工火灾发展变化快、着火面积大,因此所需各种灭火力量多。在处置任何石油化工火灾时,迅速向火场集结具备在浓烟、毒气、高温、高空条件下灭火攻坚能力的所有优势兵力,避免由于力量调集不足而贻误战机。

第二,加强侦查测爆能力,并第一时间关阀堵漏。侦检和测爆的目的是了解掌握石油化工火灾现场的爆炸可能性。通过检测现场的可燃烧气体浓度,可以时刻为现场灾情处置人员做好安全保障。因此要保持侦检不间断,发现情况及时告知指挥部,方便指挥部及时作出正确指令。同时,在火场侦查过程中,要在第一时间关阀堵漏。石油化工火灾扑救中,必须及时断绝可燃物的供应与泄露,关阀堵漏是减轻石油化工火灾危害的有效手段。在关阀堵漏时,须首先找到企业相关技术人员,在其指导下摸清阀门位置、关闭措施、物料流速等;堵漏时要根据泄漏装置的具体情况,选配合适的堵漏工具,运用正确的堵漏方法。关阀堵漏时必须做好个人防护,并在水枪掩护下进行,如遇突发情况应第一时间及时撤离。

第三,做好罐体冷却工作。石油化工火灾中会产生大量辐射热,当热量积聚到一定程度后,相邻罐体会由于环境温度达到燃点而发生燃烧甚至殉爆。因此要第一时间对相邻罐区进行冷却降温。冷却时要注意保持距离,充分利用固定式、移动式水炮与泡沫炮,从上风或侧上风方向展开进攻,防止物料泄漏燃爆对消防车辆和作战阵地构成威胁。为了保证灭火战斗的持续有效性,还要保证不间断供水,防止由于供水间断造成火势扩大,以及临罐由于供水间断,受到着火罐热辐射烘烤而爆炸起火,使整个灭火行动功亏一篑。

第四,做好防火隔离带。由于大型石油化工火灾现场极易形成大面积的流淌火,在处置过程中为避免火场面积进一步扩大,要通过堆积沙土等方式积极设立防火隔离带,抑制流淌火蔓延。在基本控制住火势蔓延后,通过灭火力量调集及时消灭流淌火,逐步缩小防火隔离带,最终在总攻阶段消灭火情。

第五,做好装备支持,提高灭火效率。由于常用装备的性能参数以及灭火剂在火场中可靠性的限制,给大型石油化工火灾的扑救造成一定的困难。因此,在该类火灾扑救过程中,对装备和灭火剂的选择也十分重要。在大连“7·16”火灾事故中,就树立了用炮理念,使用的大流量消防炮在攻、防两端都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与水枪相比,消防炮具有流量大、射程远、控制范围广、用水效率高的优点。仅靠普通口径的水枪和泡沫管枪根本无法实施有效扑救和冷却,当流淌火迫近时,消防员只能边退边打。而使用大口径移动泡沫炮、车载泡沫炮作为主攻力量实施大面积控火,再辅以泡沫管枪对灭火剂难以覆盖的角落、死角实施定点扑救则能有效在远距离内控制住火情;对大型油罐的冷却保护也以移动水炮、摇摆炮、车载水炮等大流量炮具为主,实施冷却抑爆,最终成功扑灭了大火,保住了油罐区。这场火灾成功扑救的经验告诉我们,牢固树立火场用炮理念,让高、新技术装备充分发挥其作战效能,才能成功扑救大型石油化工火灾。

与此同时,选用新型的三相灭火剂作为泡沫灭火剂的补充,则可以有效解决两相气、液灭火剂在火场中容易被烧坏、破坏的缺点,同时克服传统干粉灭火剂弥散性较差、单个粒子质量大、沉降速度快等缺陷,有效提高灭火效率。据试验研究,三相灭火剂可以在油面形成一层密度小于油的固化层,漂浮在油面上形成隔离油品和空气的固化分离层,同时配合泡沫灭火剂堵住固化层中间的孔洞,则可以有效提高石油化工火灾的灭火效率。该类灭火剂已经在实际火灾中有了初步应用,并取得了不俗的表现。

大型的石油化工火灾的现场往往呈现复杂多变的特点,因此对该类火灾的处置更是复杂,大型罐库区的火灾扑救更是世界性的消防难题。只有通过对石油化工火灾的危险性进行科学、准确、全面地分析和评价,才能为今后的该类石油化工火灾处置提供有效的建议。

实习编辑 吴楠

推荐访问:火灾 处置 石油化工 储罐 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