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轮上的玄机毫

空降兵战车方队

参加国庆阅兵的空军地面装备方队由空降兵战车方队、红九地空导弹方队、红十二地空导弹方队、机动雷达方队这四个车辆方队组成,下面给读者逐一介绍。

受阅部队基本情况

空降兵战车方队以“上甘岭特功八连”为主体组建。他们将驾驶由我国自主研发的空降兵战车通过天安门。

倾听时代的足音,我们仿佛看到了1951年10月1日的天安门前,那一排排威武走来的空降兵方队,首次向全国人民和全世界展示我军空降兵这个新兵种的风采。

伴着共和国的成长,我们有幸见证了58年后,空降兵驾驭着我国自主研制的空降兵战车,以排山倒海般的气势通过天安门,充分展示铁甲劲旅战无不胜的雄风。

这是以“上甘岭特功八连”为主、选取一、二、三等功臣和先进模范等组成的空降兵战车方队。这支连队是一支具有光荣历史的部队。它创建于1931年湖北红安,先后参加了二万五千里长征、北上抗日、淮海战役、渡江战役等。在举世闻名的上甘岭战役中,该连坚守阵地43天,死守坑道13昼夜,打退了敌人上百次进攻,歼敌2765人,将穿有381个弹孔的战旗插上了上甘岭主峰,荣立集体特等功,涌现出了黄继光、柴云振等297名战斗英雄和功臣模范。

“危险敢上、重挑敢挑、第一敢争、红旗敢扛”,上甘岭“四敢”精神薪火相传。在98抗洪中,他们死守荆江大堤78天;在四川抗震救灾中,坚守震后“孤岛”小木岭83天;在建国60周年的受阅训练中,他们威武的气势、精湛的技术、过硬的作风,为英雄旗帜再添新彩。

58年风雨历程,这面光辉的战旗永远矗立在八连官兵的心中,激励影响着一代又一代八连人永吹冲锋号,不打退堂鼓。始终保持着昂扬进取的战斗精神和顽强不屈的战斗作风。

新世纪空降兵发展历程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我国经济、科技实力的飞跃发展,中国空降兵由弱到强,由单一到合成,走出了一条跨越式发展的道路。空降兵从小到大、由弱到强,已从初建时期的单一兵种,发展成为由拥有炮兵、航空兵、导弹兵、侦察兵等20多个专业兵种的特种部队。

上世纪90年代初,随着大型运输器材和新型伞兵战车陆续列装,我空降兵部队陆续开始向机械化转型。说起这些变化,上甘岭特功八连老连长、战车方队副队长孙向东感慨万千。他是从一名过去用步枪、机枪等轻武器武装起来的空降士兵,成长为今天在信息化战场上指挥部队进行“垂直打击”的副师长,他见证了这些年空降兵的快速发展。

——成功进行连投30件作战物资的试验,超过国外一次连投最多22件的记录,这是空降作战物资实施快速补给最有效的方法,从此,空降兵有了可靠的“机动式仓库”。

——重型装备的空降空投取得历史性突破,保证了各种车辆、火炮等大型装备能随机空投,为重型装备伴随空降作战创造了技术条件。

——垂直空降和机动打击能力获得新突破,实现了由步兵向装甲兵的跨越,并向着信息化空降兵迈出坚实的脚步。

——自动化指挥系统、伞兵突击车、伞兵战车陆续装备部队,标志着空降兵部队的装备机械化、信息化建设实现历史性突破。

雄鹰之所以厉害,因为它具有锐利的武器。该部列装的伞兵战车是我国自主研制的,具有较好的空运空投性能,可在海拔4000米以上的高原及内陆地域安全投放。同时,机动性和打击能力也有新的突破,彻底改变了空降兵“一具伞、一杆枪”的轻装作战模式。

每一个奋进的足音,让我们为之激动和骄傲,但每一步跨越发展都充满艰辛。当某型新装备刚列装部队时,就接到当年参加“和平使命-2005”联合反恐演习的重任。在一无教员、二无教材的情况下,时任团长的孙向东带领官兵开始了艰难的探索之旅。春节刚过,他们便用平板车把新装备拖运进大别山。一练就是120多天,全连没有一人出过山。他们完成了3类60个基础课目的训练,编写了12本教材资料,研创了18种新装备的训法战法,基本达到了“跑得动。修得快、联得通、打得准、攻得下”的作战要求。同年8月,在胶东半岛,中国空降兵与享誉世界的俄罗斯空降兵同一机场起飞,同一高度空降同样的人员和新型重装备,在同一空降场内打击相同目标,成为整个演习的“亮点”。

近年来,随着我国国际地位的提高,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的大国责任也越来越重。在参与国际反恐合作、开展多种形式的军事交流活动中,中国空降兵的脚步迈上了世界的舞台。

2007年8月,俄罗斯切巴尔库尔演习场。蔚蓝的天空中,中俄双方12架伊尔一76飞机依次临空飞过,“一件、二件、三件!”洁白饱满的伞花绽放,带着重型装备下落,空降兵重装三件连投第一次在异国演兵场亮相取得成功。中国空降兵仅用短短数年时间就走完了国外同行用几十年走过的路,成为继美国、俄罗斯、乌克兰等国之后少数几个掌握重装空投技术的国家。

随着重型装备空投在未来信息化空降作战中的作用日益突出,空降兵部队进行了一次复杂地域的实兵演习。在大漠深处某训练场,首次实施人员和重型装备同机空降,填补了新型伞兵战车高原空降作战的空白,锤炼了空降空投指挥协调和综合保障能力,标志着空降兵战场机动、快速突击、远程打击和持续保障能力有了进一步提高。

由于重装空投力量越来越多地在训练、演习中使用,重装空投装备保障出现了装备调节难、维修保养难、零配件配置难等问题。该部建立了集供、管、运、修、训功能于一体的重装空投保障基地,使空降兵快速保障能力进一步得到提升。如今一套重装空投保障装备从受领发放任务到装备器材装车,仅用几分钟即可完成操作,基本达到了器材管理信息化、装备保障机械化。

据重装空投专家、空降兵某研究所所长李振波介绍,在近期举行的空降兵战略战役实兵演练中,首次在丘陵地区成功实施重装空投,至此先后完成了平原、山地、高原等多种地形的空投演练,重装空投技术步入世界先进行列。

伴随着空降空投的一次次突破,空降兵装备建设一次次快速向前发展,一批适合陆战、空战的武器装备,经过更新换代和空投试验,陆续“为我所用”。目前,空降兵初步形成了主战装备机树化、作战装备空降化,战场机动立体化。以往,人们把空降兵仅仅当作是插入敌后、执行破袭和小规模作战的“尖刀”,如今,他们利用重装远程机动,探索大规模的空降作战,使“尖刀”变为威力更猛的“铁拳”。

受阅部队基本情况

“红旗”9地空导弹方队,由北空导弹某师和兰空导弹某旅在“英雄营”的基础上共同组成,导弹某师负责具体组织指挥。

建国35和50周年之际,作为空军地空导弹部队的代表,该师部队曾两次走进阅兵村,并从这里走向天安门广场,光荣地接受了祖国和人民的检阅,向世界展示了我军革命化、现代化、正规化建设的巨大成就,

展示了我军威武之师、文明之师、胜利之师的崭新风貌,显示了我军维护祖国安全与统一,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的坚强决心和强大力量。10年后的今天,英雄的部队又再次列阵,携带国产最新型地空导弹装备,以崭新的姿态第三次走进了阅兵村。

1984年参加建国35周年国庆阅兵时,展示的是国产“红旗”2导弹。1999年参加建国50周年国庆阅兵时,展示的是国产“红旗”2乙(A)改进型。10年过去了,今天的装备已经由第一代防空武器系统跨跃式发展到第三代武器系统,即国产最先进的“红旗”9地空导弹武器系统。该武器系统机动性能好、反应速度快、自动化程度高。采用了当今世界主流的雷达系统,扫描周期短,精度高,与传统雷达比,不需要天线的转动就可以进行波束扫描,尤其它的抗干扰能力与捕捉目标能力大大提高。同时,具有良好的机动性能,可以在沙漠、戈壁滩畅通无阻。

导弹某师二营光辉历史

透过历史烟云,一支雄师劲旅阔步前行,身后留下无数浴血传奇,1959年9月,组建仅10个月的它一举击落一架美蒋RB-57D侦察机,首开世界防空史的先河,震惊了世界。随后还取得了六战五捷的辉煌战绩。它,就是被国防部授予“英雄营”荣誉称号的北空导弹某师二营。

在组建后的10年时间里,这支当时代号为“543”的神秘部队转战高山丛林、戈壁大漠、大江南北,累计击落敌机5架,狠狠打击了美蒋的嚣张气焰。十年征战无人知,五奏凯歌震寰宇。为了保密,许多官兵连续数年不敢与家人通信,几过家门而不入,强烈的责任感、高度的自觉性令人敬佩。忠诚,始终镌刻在他们的心中。直到1984年国庆阅兵,地空导弹部队首次亮相,这支战功辉煌的部队才为世人揭开神秘的面纱。

为表彰这支英雄的部队,国防部授予该营“英雄营”光荣称号,授予第一任营长岳振华“空军战斗英雄”荣誉称号。“英雄营”从此成为空军地空导弹部队的一个标志、一面旗帜。1964年7月23日,是该营官兵最幸福的日子——毛泽东、周恩来、朱德等党和国家领导人,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亲切接见“英雄营”全体指战员,这也是毛主席建国后唯一接见过的一支整建制部队。这是“英雄营”的荣誉,是地空导弹部队的荣誉,也是空军部队的荣誉。

“十年转战风与雪,八万里路云和月”。战火中创造的一个个奇迹,将英雄的火种深深地根植在官兵心中。“英雄营”传承下来的思想红、技术精、作风硬的优良传统,已成为官兵攻难克艰的动力之源,部队发展的精神之魂。

二营精神薪火相传

“英雄营”所在师政委魏伟明告诉记者,师党委坚持不懈抓好“英雄营”的思想、作风、战斗力等各个方面的建设,确保光荣传统薪火相传。他们每年将新兵入伍教育、新干部集训、专业师培训、比武竞赛等内容放在“英雄营”进行,就是想把“英雄营”建设成首都防空部队的一个“红色教育基地”,让官兵到这里砺魂砺志,培养敢打必胜的“空中近卫军”作风,承载起新的使命。

采访中,看到摆满奖牌、奖杯和奖状的荣誉室,翻看二营官兵自发编写并认真遵循的《二营官兵100个细节》,我们真切地感到,战火中锤炼的过硬作风,被新时期二营官兵勇争第一、从不服输的行动所继承。有一年,英雄营远赴西北打靶,全营官兵坐了五天五夜的闷罐车,每天只吃一顿饭,饿了啃几口面包,渴了一军用水壶水大家分着喝,终于在深夜到站。一到站部队就紧急机动至300千米外的预备阵地,连夜展开兵器、担负值班,直到夜里11点钟才忙碌妥当。官兵们以顽强的作风完成了演练任务。

老一辈英雄营官兵靠打游击创造的“近快战法”,才一次又一次把狡猾的敌人打下来。2000年以后,“英雄营”先后两次换装。如何在新的历史时期继承优良传统,不辱使命,不负重托?面对这一挑战,二营的官兵刻苦钻研新装备知识,开掘新装备极限性能,在不断传承技术精的营魂同时,交出了合格的答卷。二营教导员王晓娜告诉笔者,作为英雄营的传人,只有像老一辈那样对技术精益求精,敢想敢干,不断创新战法,才能创造新的业绩。

多年来,二营官兵正是凭借这种精神秉承,既继承传统又勇于突破,迎来快速发展。如今,一个以博士硕士领先、本科生为主体、一专多能型士官为基础的人才梯队初具规模。与科研院所联合科技攻关迈出了新步伐,空军第一套地空导弹战勤演练综合系统落户“英雄营”,对自动化指挥方舱进行嫁接改造圆了指挥自动化梦,营指挥所光电录入和指挥信息化系统也成功连接……

从成立之日起就掌握高科技装备的“英雄营”官兵,懂得如何在科技创新的征程上再立新功。他们创造了新式导弹有效杀伤区的极限数据,填补了新型装备无战斗操作规程的空白,推出了17套新训法和9套管法,检验和完善了在信息化条件下抗干扰、反轰炸的5套新战法,具备了全天候快速机动作战的能力……

自古京畿布劲旅,神箭倚天卫长空。踏访英雄营,时时处处感受到一股勇往直前、势不可挡的英雄气。相信英雄营会把光荣传统的接力棒一代代传下去,必将在未来保卫祖国领空安全的军事斗争准备中再铸新辉煌!

红十二地空导弹方队

受阅部队基本情况

第21装备方队装备“红旗”12地空导弹。该型武器为国产新型中高空、中远程防空武器系统,具备多目标攻击,快速反应和良好的抗干扰能力。方队以空军地空导弹兵一个团为主体,在全师范围内抽组而成。

51年前,空军地空导弹部队成立,地空导弹这一新型武器成了共和国国土防空的倚天神剑;51年后,完全实现国产化的“红旗”12地空导弹走上国庆阅兵场,向世人展示我地空导弹部队的崭新风貌。近日笔者走进承载和见证这一历史的北空导弹某师,去探索他们的光辉足迹、建设历程和首次参阅背后的精彩故事。

“四个第一”记载光辉历史

1958年10月6日,空军刘亚楼司令员在北京清河宣布:“中国空军地空导弹兵第一营正式成立!”从此,地空导弹兵成了共和国的一个年轻兵种。

作为地空导弹兵的“种子营”,导弹一营转战华夏,驰骋神州,成功发射了我国第一枚地空导弹。历史不会忘记,1965年,导弹一营沉着冷静、捕捉战机,夜色中一举将美蒋高空U-2侦察机击落,这是我国首次夜间击落敌机,生俘敌飞行员。这次作战成功完整地缴获了飞机干扰设备和红外照相设备,开创了地空导弹部队夜间使用照射天线作战的先例。一营被国防部授予集体一等功,营领导受到了周恩来、邓小平、彭真等党和国家领导人的亲切接见。“周总理请一营官兵看大戏”被传为佳话,至今为人津津乐道。

熟悉历史的人们都知道,尽管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地空导弹部队已经日益发展壮大,且立下赫赫战功,可出于保密需要,当时一支没有公开,对外称“石油勘探队”。1981年9月,该师参加了军委在华北地区

举行的“802”演习,代表地空导弹兵首次公开亮相,接受了邓小平、胡耀邦等党和国家领导人的检阅。

“四个第一”成了全师官兵引以为荣的光辉历史,更成了官兵们继往开来、续写辉煌的精神动力。

“四项任务”彰显过硬作风

2007年初,某国产新型地空导弹系统整建制列装该师下属某团,上级下达了“三个月担负战备值班”,“半年后执行实弹打靶”,“年底全面形成战斗力”的要求。

兵器没到位,他们制作模拟机柜练口令;训练弹没配发,他们制作模拟支架练操作;组训时间短,他们拍摄录像搞教学……“创新”成了官兵的共识,成了战斗力生成的“捷径”。

操作训练展开后,天线升降摇把主轴和管壁直径相差较大,无法紧密贴合,摇动起来特别费劲,严重影响兵器启动时间。秦敬华、沈武军等技师受命攻关,他们从打井水用的辘轳得到启发,在摇把主轴加装轴承,解决了操作时摇把松动的问题,这一成果很快被厂家采用,并在该型号的武器装备中推广应用。改写软件纠正系统标定参数偏差、提出意见改进发射臂受力装置避免裂缝,不到一年时间,他们针对装备设计不足的三项革新成果均被厂家采纳并用于后续产品生产。就这样,凭着这种不服输、不信邪的精神,他们在短短3个月就使新装备形成战斗力并担负战备值班,年底打靶在全程干扰情况下取得三发三中、总评优秀的好成绩。

出色的表现赢得了上级首长、机关的肯定和信任。2008年,该团携新装备屡担重任:奥运会期间,该团机动至秦皇岛赛区担负空中安保任务,尽管身处海边不能去看海,守护奥运看不到直播,但官兵们履职尽责,完满完成战备值班、飞行保障任务。安保归来,秦皇岛市政府、秦皇岛奥运赛区组委会写来慰问信表示感谢。6月份该团下属某营参加轮战,官兵们视驻地为故乡,大搞营区建设,受到驻地部队领导充分肯定。轮战结束,该营取得了历年考核最高分,被誉为近年来完成轮战任务最出色的部队。9月份,团下属某营参加空军联战联训,湿热条件下,官兵克服水土不服的不利条件,斗蚊虫、战高温,在帐篷里居住三个月,始终保持高昂士气,圆满完成规定科目。

部队轮战尚未结束,就受领了参加建国60周年国庆首都阅兵任务。由于换装后连续执行任务,80%的官兵没有休假,近40%官兵两年没有休假,但这并没有影响官兵参阅热情。放弃休假、推迟婚期,官兵们纷纷请战。轮战归来征尘未洗,他们就直接奔赴阅兵训练场。

“四个一百”见证阅兵历程

5月13日,装备方队指挥部组织进驻阅兵村摸底考核,该方队车辆驾驶取得了“骑线、等速、标齐、卡距”四个100分的好成绩,这“四个一百”凝结着官兵们的智慧和汗水。

方队组建时,驻地平均温度达到零下25度,凌晨严寒刺骨,官兵们练体能,跑完5千米,队列里透出的汗气形成3米高的热浪。操场寒风肆虐,队员们练军姿,一站就是2、3个小时,脸上的汗水与路旁的寒冰形成鲜明的对比。冬天,驾驶室温度最低达零下20度,冷得像冰窖;夏天,驾驶室温度最高达50度,热得像蒸炉,驾驶员们无论严寒酷暑,每天一坐就是lO多个小时,精力不分散、姿态不变型。每天穿作战靴使不少队员脚上长出了鸡眼、得了脚气,甚至是“大泡套小泡、新泡套老泡、水泡套血泡”,痛痒难忍,但一上训练场,都是一副生龙活虎的样子。“严寒酷暑何所惧,笑向苦累觅甘甜”成了方队的口号,也是官兵们攻坚克难的真实写照。

方队首次参阅,毫无经验可循,于是“创新”成了阅兵训练的主旋律。骑线组训难,他们在线旁摆上木墩,在车头加装竖杆,制成了“梅花桩”骑线墩;轨迹无法测,他们在车头加装带滴管水箱,制成了“水立方”记录仪;油门不好控制,他们制成“车辆等速限位器”。

随着训练深入,他们发现训练成绩与“秒米不误,毫厘不差”的要求相去甚远,“秒表卡时、拉绳测距、摇旗发令”等老办法与新装备格格不入,浓厚的创新氛围和组训的迫切需要使官兵开始了更高层次的创新。他们从奥运会激光测速得到启示,研制了激光测速仪,在监测点放置激光发射、接收器触发计时,解决精确测速问题,在此基础上,通过加装电源系统和数据传输、处理软件,实现对车辆等速、标齐、卡距情况的实时监控。3个多月的研究,30余次软硬件改进,500余次试验,一个集激光测速、数据运算、实时监控、成绩分析等诸多功能于一体的“车辆方队训练监测考核系统”研制成功。通过“系统”,指挥员实时掌握通报各车成绩,驾驶员能及时调整发动机转速和驾驶状态,使训练模式实现由粗放向精细,由人工向智能、由定性向定量的根本性转变,使方队训练成绩的直线飙升,被誉为阅兵工作中空军的亮点,系统也在空军,武警和海军装备方队中推广。

老部队,新装备,阅兵路,新征程,衷心祝愿他们续写辉煌,再创佳绩,期待他们庄严列阵、气势如虹通过天安门的精彩时刻!

机动雷达方队

受阅部队基本情况

机动雷达方队以空军雷达兵某旅为主进行抽组,由七个军区的近二十个单位共同组建,首次代表雷达兵接受党和人民检阅。此次阅兵,雷达装备由幕后走向台前,既向世人展示了我国在预警探测领域武器建设的新成就,也预示着雷达装备在未来战争中的重要作用。

机动雷达方队该旅前身是1950年组建的华北防空军雷达营,曾在参加抗美援朝战争中引导兄弟部队击落击伤敌机200多架,并用高射机枪击落美军F-4战机1架,首创雷达兵部队击落敌机记录。在国土防空战斗中保障地导部队击落台U-2、P2V侦察机各1架、受到国防都通令嘉奖。在唐山抗震救灾中表现了过硬的军政素质,雷达十连被中央军委授予“抗震救灾模范雷达连”荣誉称号。建旅后参加了华北地区历次重大演习和国庆阅兵,部队经受了锻炼,两度被总部评为军事训练一级单位、被空军评为先进党委,涌现出北京奥运会残奥会先进个人张亚清、全军优秀指挥军官赵传波、“爱军习武模范战士”单军、第三届“空军十大杰出青年”刘鉴等一批先进典型。特别是在去年的奥运安保期间,部队经受考验、上报空勤优质率达到100%,全旅共有151人荣立三等功,845人受到嘉奖。

如此光辉的成绩,是雷达某旅全体官兵对首都防空事业无比忠诚热爱的结果,是广大官兵默默无私奉献的结果。透过成绩的背后,我们不妨看看这组数据:全旅所辖雷达站,遍布四个省市自治区的多个县镇,有多个单位被空军确定为边远艰苦连队,有许多站靠用水车拉水生活。尽管条件艰苦,却难不住英雄的雷达兵们,“以苦为乐,以连为家”就是雷达兵们最光荣的生活写照。

在各级党委和首长的关怀下,这些年来该旅建设成果喜人。军区空军“兵乐工程”的实施,使得该旅一些艰苦雷达站营房焕然一新。新式装备的大量列装,使得

该旅战备工作如虎添翼,织就了首都防空天网。

有人说,雷达兵就是神威的天兵,因为他们是祖国的千里眼,是蓝天的守护神;也有人说,雷达兵是忠诚的化身,因为90%以上的雷达部队驻扎在边漠海岛或高山之巅。长期以来,相对艰苦的生活环境和紧张的战斗值班,锻造了雷达兵们坚韧不拔、顽强向上的松柏品质,培育了雷达兵部队“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奉献”的优良传统。当党和人民在召唤,当阅兵的集结号在吹响的时候,雷达兵们激昂了,沸腾了,来自七个军区空军的他们积极响应号召,纷纷从高山,从海岛,从边陲荒漠……怀着共同的理想使命,齐聚在八一军旗下,齐聚在雷达方队的队旗下,喊着嘹亮的口号,踏着整齐的步伐,以千里眼的雄姿,迈向阅兵场。历史会铭记住这一天的——2009年1月12日,它将永远载入雷达兵的历史,因为这一天,雷达方队正式宣告成立,它将首次代表雷达兵部队接受党和人民的检阅,也预示着雷达装备将乘着建设信息化部队的东风,从幕后走向台前。

把忠诚镌刻在阅兵场

雷达方队组建后不久,即开拔华北某军用机场。机场地处塞外,冬日常有大风落雪。驻训后,方队便成了最北的阅兵部队。在这个冬日里,肆虐的寒风能将人瞬间刮倒,飘飞的大雪能将跑道彻底掩埋,在那零下二三十度的严寒里,却冻不住我们那颗火热的阅兵之心。为了尽快摆脱被动的局面,克服装备型号多、抽组时间晚、经验欠缺乏等不利因素,方队从零开始,一步一步摸索向前,不断总结经验,不断改进训练方法,逐渐增强组训能力,逐步提高训练水平。冬去春来,冰雪消融,当远处群山点绿的时候,方队也迎来了春天,经历了寒冬历练的队员们更加傲然挺拔,那前行的车辆方阵也更加威武肃严。塞外四月的杨柳风总是沁人心扉,喜讯也随它飘来——在上级组织的历次考核中,成绩均稳居前列,圆满完成基础训练阶段的训练任务。

告别鏖战三个月的机场,在晚春浓浓的绿意中,我们千里机动进驻阅兵村。这里是一个全新的战场,这里将有全新的挑战,我们要在这里完成单方队训练、多方队合练、方阵合练,直至整体大合练,并由此最终走向共和国的检阅台,接受党和人民的检阅。盛夏的阅兵村是火热的,除了那滚滚的热浪外,还有我们阅兵人那满腔的训练激情与之交相辉映。当汗水顺着我们湿透的衣背淌落,当神威的千里眼整齐威武的从训练场上走过,毋庸置疑,那是我们雷达兵们在用自己的忠诚镌写“首次受阅、一鸣惊人”的诺言。

记不清多少人在梦中喃喃细语,说着训练动作的要领,也记不清多少次召开碰头会,通宵达旦研究训练疑难点问题,但是有一样东西我们记清了,那就是不负重托,坚决完成阅兵使命,为军旗添彩,为国旗增辉!无论是进驻伊始的单方队训练,还是后来的多方队合练,方队始终秉持“争第一、扛红旗”的信念,既开门向兄弟方队借鉴交流,又通过查找自身差距,精益求精地提高自己。流火的季节,自然有流火的成绩,在上级指挥部组织的多次考核中,方队稳居前列,顺利通过单方队训练、多方队合练等重要科目的验收,朝着阅兵的完满胜利迈步。

从雪花飘飘的严寒三九到热浪逼人的酷炼三伏,从一马平川的塞北练兵场到铁流滚滚的阅兵村,几经风雨,几经考验,那胜利的曙光在那车阵威武通过阅兵台的时候已经初现,虽然还没到通过天安门的那一天,但是我们已经收获了信心,收获了希望。当阅兵倒计时逐渐指向国庆的时候,我们坚信,神威的千里眼必将以最昂扬的雄姿接受党和人民的检阅!

推荐访问:玄机 车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