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化史观与世界近现代史教学


打开文本图片集

[关键词]现代化史观,世界史体系,现代化模式,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0457-6241(2013)03-0042-08

自新课标与新课程理念推广以来,传统的革命史观在中学历史教学中逐渐没落,取而代之的是多种新史观的运用。体现新史观的试题在高考中也时有出现,这其中又以现代化史观最为常见。现代化是一个世界性的变化过程,它有共同的指向和相似的内涵,虽然不同的地区和国家的具体模式有所差异,但无论哪种模式,其成败得失都给中国的现代化建设提供经验和教训。基于这种巨大的现实意义,现代化史观在历史教学中的重要性不言而喻。然而,中学历史教材中关于世界现代化历程的史实零散分布于必修教材中,这给学生从宏观上把握世界史体系和现代化历程造成困难。本文仅以现代化史观的运用为视角,着重探讨高中世界近现代史的教学策略。

自二战结束后,随着国际形势的变化,现代化研究在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悄然兴起,并逐渐发展成国际学术界的热门课题。同时,来自经济学、政治学、历史学等学科的学者纷纷涉足这一新的研究领域,现代化越来越成为一门跨学科的综合课题。要想研究现代化史观下的历史教学,首先就必须弄清现代化的内涵。

提起现代化,我们会很自然地想到人类从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转型的过程,这是现代化的核心内容,但并不是其全部。美国学者塞缪尔·亨廷顿把现代化的概念总结为:“现代化是一个多层面的进程,它涉及人类思想和行为所有领域里的变革。”显然,现代化不仅是指经济领域的变革,还包括社会其他方面的综合转型。南京大学杨豫教授认为现代化是“经济领域的工业化,政治领域的民主化,社会领域的城市化以及价值观念领域的理性化的互动过程”。北京大学孙立平教授将现代化的内容概括为:“以工业化为核心的经济现代化;以效率和民主为标志的政治现代化;城市化;以阶层制为起点的组织管理现代化;社会结构的现代化;文化和人及生活方式的现代化。”可见,现代化是一个社会整体变迁的过程。因此,教学中也应重新整合教材内容,从多角度去剖析现代化的内涵,如何才能将零碎的教材内容有序地整合到位?教师必须清晰了解现代化在世界历史发展中的进程,并构建现代化史观下的世界近现代史体系。

(一)现代化的历史进程

众所周知,现代化最早是以资本主义的形式出现,而资本主义起源于西欧,脱胎于西欧的封建社会。因此,探讨现代化的历史进程,首先就要研究西欧的前现代社会。

可以说,西欧的前现代社会虽然从性质上属于封建社会,但在社会结构上却呈现出许多与东方截然不同的特点。在以庄园制为基础的封建制度下,国家内部没有高度整合的行政司法体系,也没有常备军,封主与封臣间是一种契约关系。“正是这种西欧式的封建等级结构,而不是东方式的中央集权结构,为新生产力因素提供了活动空间……使新兴生产力因素以自由城市为依托而较易发展”。因此,在经济上,西欧的城市和商业始终游离于主流体制之外,形成了早期的市民社会,并最终成为封建制度的掘墓人。厉以宁教授认为,西欧封建社会各权力结构之间出现了空隙,便于体制外的异己力量滋生和成长,并与体制内的权力中心发生冲突,最终导致封建社会的崩溃和资本主义社会的诞生。所以,在前现代社会中,资本主义产生于西欧的独特性,才使西欧最先用资本主义的方式打开现代世界的大门。

当然,无论这种特殊性有多么大的潜力,中世纪的西欧无疑一直处于落后状态。然而,公元1500年前后西欧发生的一系列事件却真正为西欧新文明的诞生开辟了道路,中学历史教材关于世界近现代史的叙述也是从这里开始。

中世纪的西欧是一个封闭的社会,而现代社会一个必不可少的条件就是人的解放。亨廷顿认为现代化就意味着人们相信凭借理性行为可以改变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文艺复兴就为这种相信迈出了第一步。在人文主义的旗帜下,人的价值被重新重视,理性取代神启,长期受到基督教禁欲主义压抑的人性欲望得到释放,以人为中心的文化模式由此确立。在此基础上,一个多世纪后的宗教改革进一步打开了自由思想的大门,破除了教会对人精神的控制,并改变了神权与政权的相互关系。同时,由于黑死病造成的大量劳动力丧失,封建领主被迫放弃劳役制而改用土地出租的方式吸引劳动力,农奴转化为租地农民,农奴制随之解体。人身的束缚、思想的束缚及精神的束缚相继被摆脱后,落后西欧的枷锁全部解除了。

地理大发现是西欧走向现代的推动力。伴随着海外贸易的空前发展,西欧本身资本流通、贸易的种类和数量都发生着惊人的变化,商业的社会功能、结构和组织方式都改变了,公司制、契约及近代的货币与信贷体系纷纷建立起来。教材中称此为“商业革命”。浓厚的商业氛围引发的是商业精神的空前高涨,重商主义成为最流行的学说,新的价值观念从根本上冲击着农业文明。此外,商贸中心的转移和世界整体市场的扩大,都在促进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形成。至此,西欧积聚了一切向现代社会转型所必备的条件,蓄势待发。

当然,具备条件并不意味着现代化已经起动。在1500年左右的重大事件中,许多西欧国家差不多在同一时间站在了冲向现代的起跑线上,但只有英国起步最早,究其原因,是其最早克服了专制制度。事实证明,现代化进程中,政治现代化比经济现代化更早起步。政治现代化的目标是克服专制,“没有新的原则在17世纪的成功实施,就难以想象英国社会如何能够在18、19世纪和平地实现现代化”。光荣革命后的英国成为当时世界上最宽松的国家,为创造发明提供了条件。18世纪最后的几十年,英国经济出现了飞速增长,1851年的第一次世博会更是将英国空前的繁荣与富足展现于世。

工业化的西欧先行者为世界树立了榜样,现代化效应出现了。一些相对落后的国家和地区也纷纷实行变革,形成了追赶现代化的浪潮。19世纪中期后,德国统一、意大利统一、俄国农奴制改革、日本明治维新等,都在为经济发展创造合适的政治条件。在经历了一个长时间的现代化进程后,一个成熟的现代社会逐步形成。

推荐访问:近现代史 现代化 教学 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