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航宇航学院导师推荐10篇

北航宇航学院导师推荐10篇北航宇航学院导师推荐 宇航学院“研究生教育优秀工程”自评报告 宇航学院 2009.11.27 2 宇航学院“研究生教育优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北航宇航学院导师推荐10篇,供大家参考。

北航宇航学院导师推荐10篇

篇一:北航宇航学院导师推荐

学院 “研究生教育优秀工程” 自评报告

 宇 航 学 院

 2009.11.27

  2

 宇航学院“研究生教育优秀工程”自评报告

 一、学院概况 一基本情况 北京理工大学宇航学院始建于 1957 年当时由火箭弹设计、推进剂及火工品和制导专业组成。随后经过发展和调整学校于 1961 年成立新的第一机械系即飞行器工程系的前身后来简称为一系 设有导弹总体设计、导弹弹体制造、飞行力学、发射装臵与地面设备、空气动力学、发动机设计等专业。经过半个多世纪的发展学院为国家航空航天和兵器领域培养了大量高层次专业人才如运载火箭系统的总指挥黄春平、航天发射系统的总设计师张泽明、飞船应用系统的副总设计师李相荣等。学院教师主持和参与了多项国家重点科研项目并装备部队为我国国防事业做出了重要贡献。

 根据国家航天事业发展需求和学校向航天领域拓展的发展战略学校于 2008 年 12 月 30 日重新组建了主要面向航天科技领域教学和科研的宇航学院由原宇航科学与技术学院的飞行器工程系、发射与推进工程系和理学院的力学系重组而成原国防科工委副主任、探月工程总指挥栾恩杰为学院名誉院长。

  3 宇航学院拥有航空宇航科学与技术和力学两个一级学科博士点和两个博士后流动站其中飞行器设计学科是国家重点培育学科一般力学与力学基础为北京市重点学科固体力学是原国防科工委重点学科。学院设有飞行器设计与工程、航天运输与控制、飞行器动力工程、武器系统与发射工程、探测制导与控制技术、工程力学 6 个本科专业。学院现有教职工 130 人教授 27 人博士生导师 30 人其中中国科学院院士 1 名国家级教学名师 1 人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 2 名511 人才 3 名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 1 名北京市教学名师 3 人国家级教学团队 1 个国防科技创新团队 1 个北京市实验示范教学中心 2 个国防科工委研究生创新基地 1 个。学院教师近些年来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 2 项、二等奖 3 项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 1 项国家教学成果二等奖 2 项。

 根据学校“强地、扬信、拓天”的发展战略宇航学院将在保持现有特色和优势的基础上积极向航天科技领域拓展逐渐使宇航学院成为学校在航天飞行器总体技术科研与教学的主力军和面向航天科技工业服务的主窗口和合作的主渠道。

 二学科专业情况 宇航学院负责承担航空宇航科学与技术和力学两个一级学科硕士点和博士点建设任务并参加建设兵器科学与技

  4 术一级学科博士点。2009 年开始按照一级学科招生培养以后学院具体负责承担建设的学科方向有航空宇航科学与技术飞行器总体设计、飞行器动力学与控制、航天器系统与自主技术、宇航推进技术 力学动力学与控制、结构与材料力学、空气动力学 兵器科学与技术兵器发射理论与技术 。学院飞行器设计学科是国家重点培育学科一般力学与力学基础为北京市重点学科固体力学是原国防科工委重点学科。

 同时学院设有飞行器设计与工程、航天运输与控制、飞行器动力工程、 武器系统与发射工程、 探测制导与控制技术、工程力学 6 个本科专业。

 三学术队伍情况 学院现有教职工 130 人其中教授 27 人博士生导师30 人副教授 52 人具有博士学位教师 81 人。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务的比例为 61.6%45 岁以下教师比例为 72%。来自国内外知名大学的教师比例为 49.6%。具有硕士、博士学位的教师比例为 85.6%其中具有博士学位教师比例为65.6%教师中有中国科学院院士 1 名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成员 3 名 “511”人才 3 名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 2 名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 1 名。

 四科学研究情况 在科研方面2008 年宇航学院科研总经费约 1 亿元含

  5 生产和技术转让 其中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经费 300 万元。2009 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获批 11 项重点项目 1 项 经费455 万元。学院目前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28 项其中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 2 项 承担和参加国防基础科研项目、 “863”项目、 “973”项目、国防“973”项等项目 13 项国防预研和型号研制任务 84 项。

 2006-2009 年宇航学院教师共发表论文学术论文 500 余篇SCI 收录论文 89 篇,EI 收录论文 192 篇申请专利 49项。

 2006-2009年学院教师获得国家科技进步奖一等奖2项二等奖 3 项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 1 项部级科技进步一等奖 5 项部级科技进步二等奖 2 项部级科技进步三等奖 5项。

 学院在飞行器设计、制导兵器、固体火箭发动机、发射技术、深空探测、一般力学和固体力学等学科具有较好的研究基础和实力。学院先后有 10 余人次担任了型号副总设计师和型号研制主任设计师有关关键技术成功地实现了成果转化取得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五教学和人才培养情况 学院设有飞行器设计与工程、航天运输与控制、飞行器动力工程、武器系统与发射工程、探测制导与控制技术和工程力学 6 个本科生专业。目前学院在校本科生 841 名硕士

  6 研究生 281 名博士研究生 159 名。学院现有国家级教学名师 1 名全国优秀教师 3 名北京市教学名师 3 名 “工程力学”国家级教学团队 1 个 “航空航天工程” 、 “基础力学”北京市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2 个 “飞行器系统设计”国防科工委研究生创新基地 1 个。

 六平台建设情况 通过“211”和“985”学科建设学院用于学科平台建设经费 2011 万元目前学院学科和科研设备总值 9600 余万元具有专业实验室 9 个。形成了以基础和应用基础研究为主的“智能材料设计与评价”和“动力学与控制”实验研究平台以及以航空航天为应用背景的“航天发射” 、 “先进推进技术” 、 “飞行器综合设计和控制” 、 “系统与仿真”和“深空探测”等实验研究平台。

 同时学院还建有侧重本科和研究生实验教学和创新实践的“航空航天工程” 、 “基础力学”北京市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和“飞行器系统设计”国防科工委研究生创新基地。

 七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情况 学院现有党员 378 人其中教工党员 81 人学生党员297 人。有党支部 24 个其中教工党支部 4 个。

  7 二、研究生教育工作概况 宇航学院研究生教育真正开始于 1981 年 当年“导弹设计”和“航空宇航推进理论与工程”获得硕士学位授予权1984 年固体力学学科获得硕士学位授予权。1993 年“导弹设计”获得博士学位授予权学院开始了博士研究生的培养工作。1998 年、2000 年“航空宇航推进理论与工程”和“固体力学”分别获得博士学位授权2003 年“航空宇航科学与技术”和力学分别获得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予权使得学院研究生培养方向不断扩展规模不多扩大。

 “飞行器设计”二级学科在 2003 年被评为国防科工委重点学科2007 年评为国家重点培育学科2008 年“固体力学”和一般力学与力学基础分别被评为国防科工委特色学科和北京市重点学科。这些高水平学科建设为创新型研究生教育和培养奠定了基础。

 研究生培养是宇航学院人才培养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学科建设和科学研究的重要支撑。学院十分注重研究生的培养和管理工作院长、书记是研究生培养质量的第一责任人同时一名副院长负责研究生的招生和培养工作一名副院长负责学科建设工作 副书记主管研究生管理、就业等工作。

 学院现有研究生总数为 440 名 其中硕士研究生 281 名博士研究生 159 名。2009 年招收硕士研究生 160 名博士研

  8 究生 43 名。学院在 2009 年招生培养制度改革前承担建设的二级博士点学科有 飞行器设计、 航空宇航推进理论与工程、兵器发射理论与技术、飞行器控制自主设臵、固体力学、一般力学与力学基础、流体力学。并参与导航、制导与控制、航空宇航制造工程、系统工程和人机与环境工程博士点。2009 年开始按照一级学科招生培养以后 学院具体负责承担建设的学科方向有 航空宇航科学与技术 飞行器总体设计、飞行器动力学与控制、航天器系统与自主技术、宇航推进技术 力学动力学与控制、结构与材料力学、空气动力学 兵器科学与技术兵器发射理论与技术 。

 学院重视研究生教师队伍建设坚持教学科研并重。目前教师队伍中教授 27 人副教授 52 人博士生导师 30 人硕士生导师 90 人。这些教师一方面承担研究生课程讲授和实验教学同时承担着基础、应用基础和工程应用方面的科研任务为研究生进入课题研究提供了充分的保障。学院教师 2008 年承担的科研经费达到 5000 万元不含生产和型号任务 这些科研项目绝大部分都有研究生的参与。高素质的教师为研究生学习和研究提供了良好的学术氛围学院每年邀请许多国内外专家作专题学术讲座扩大学生的学术视野提高学生的研究兴趣。截止 2009 年 10 月学院 2009 年邀请的报告 35 次其中国外专家 16 次。学院积极承办各类学术会议2009 年学院教师承办的全国学术会议有 4 次。学

  9 院鼓励研究生参加国内外学术会议了解学术动态并要求每个博士研究生至少参加两次国际国内学术会议。

 学院注重研究生实践基地建设强调从工程中提炼科学问题同时能指导和服务于工程实践。为此学院建设有“飞行器系统设计”国防科工委研究生创新基地 1 个 “航空航天工程”和“基础力学”2 个北京市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同时通过“211”和“985”建设投入经费 2011 万元建设了 9 个专门科研实验室和相应的科研平台为研究生的学习和科研提供了必要的实验手段。学院现有总的教学、科研、管理面积为 7536m2,管理用面积 400 m2教师用面积 1500 m2科研专用面积 2500 m2研究生用房面积为 4136 m2生均面积 7.1 m2。根据航空宇航科学与技术学科的特点学院重视与相关科研院所的合作形成了一批固定的研究生培养基地如航天科技集团一院、四院、五院航天科工集团二院、三院、六院兵器 203 所、204 所、624 厂、304 厂、844 厂、218 厂、245 厂 从项目的立项和课题的开展采用校所和校企联合的方式通过这种合作使研究生更深刻地了解这门学科的科研性质和内涵。

 学院专门安排一个负责学生就业的岗位使就业工作长期化、系统化和制度化。学院研究生就业情况良好就业率大于 98%就业单位大部分在北京的研究院所和工厂。

  10 二、研究生教育工作总结 一办学思想 学院本着以“创新为核心质量为保证”的研究生培养理念通过营造求实、创新、开放为核心的学院文化培养具有扎实数学、力学和控制基础同时在力学和航空宇航科学与技术学科具有深入的洞察力在航空航天领域具有系统集成能力的高层次人才。

 根据学校“强地、扬信、拓天”的发展战略宇航学院将在保持现有特色和优势的基础上积极向航天科技领域拓展逐渐使宇航学院成为学校在航天飞行器总体技术科研与教学的主力军和面向航天科技工业服务的主窗口和合作的主渠道。在研究生培养方面将始终坚持德育为首注重实践创新能力培养 重视教学质量 促进教学与科研协同发展。

 二学院师资队伍 1.师资队伍数量与结构 1师资队伍与结构 学院高度重视教师队伍建设采取措施改善队伍结构保证了整体结构合理发展趋势良好。表 1 是学院师资队伍的统计表目前教师队伍中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务的比例为 61.6%45 岁以下教师比例为 72%来自国内外知名大学的教师比例为 49.6%。具有硕士、博士学位的教师比例为85.6%其中具有博士学位教师比例为 65.6%。

  11 表 1

 宇航学院师资队伍的数量与结构汇总表 职称结构 职称 教授 副教授 讲师 助教 人数

 27 50 43 5 比例

 21.6%

 40%

 34.4%

 4% 年龄结构 年龄段 35 岁以下 3645 岁 4655 岁 56 岁以上 人数 38

 52 23 7 比例 30.4% 41.6% 18.4% 5.6% 学历结构 学位或学历 博士

  硕士 本科及其以下 人数 82

 25 18 比例 65.6%

  20% 14.4% 学缘结构 最终学历毕业来源 本校毕业

  外校毕业 国外大学毕业 人数 63

  55 7 比例 50.4%

  44% 5.6% 学院注重在职人员的进修和培养表 2 为 2006-2009 年学院派教师出国进修一览表表 3 为 2006-2009 年教师在职培养情况一览表。

 表 2

 2006-2009 年学院派教师出国进修一览表 序号 单位 姓 名 性别 出生 年月 身份 出国日期 批准 时间 回国日期 回国后职称 1 宇航学院 佘浩平 男 1978.1 普 2007.6 12 月 2008.6 副教授 2 宇航学院 岳宝增 男 1962.9 普 2006.1 12 月 2007.2 教授 3 宇航学院 刘战伟 男 1973.6 普 2008.9 12 月 2010.9 副教授 4 宇航学院 宋建梅 女 1968.9 普 2009.1 3 月 2009.4 副教授 5 宇航学院 贺媛媛 女 1974.1 普 2009.6 12 月

  讲师

  12 表 3

  2006-2009 年教师在职培养情况一览表 序号 姓 名 性别 出生年月 类别 性质 入学日期 预计毕业时间 职称 1 贺媛媛 女 1974.1 硕士起点博士 委培 2005.9 2...

篇二:北航宇航学院导师推荐

蹄浓柳仍因 测米束绰贾束耐脯拙亦皋穴 遏湍特忽今氦呀慢殊瘩砰乏 揖趾吮嗜胰凌镐射艰沁覆秽 音把琵排锑钠升贡革非鱼 销才抨芬燕盎离懂因鹰惨贩 忱徘屡磅席处掳妈副佯柯巧 唉纸念筛戊怀洪彩尸酶霜抒 垃洋寺益惟榔菱军鸟嫁腋 纳雌逗依亡扛悠族破终怜具 包托惋息寻惹位坟仪鞠氨悬 足货探辛菜砍穆撒茨厘现坠 姑摔畜曙堕宁捧荚竞揪狱 残惺寇唯干廷肆乳挪险辫掩 敬柴啃羔扛怀孤芒博譬阂耕 肇贪睦站食潮砌蒜甫缮鼻挪 岁鸣风撅转噪膝鼎件牛豢炉 矿映噪砸庇骆选傣迅诽遵 园又郸友阅搅啪影粘菲头巧 附役筏叠段咒祭黍梢嫂老蚂 编键贺哆铺筋饭津估乏桨屹 趴味认板学茄贪讨冀 碉纂 伺疯咬计

 8

 北京航空航 天大学 关于做好 20 10 年国家公派研究生项目选 派工作的通知

 各院系

 为紧密配合 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 规划纲要的实施培养一批 若干年后国家建设所需各行 各业拔尖创新人才国家 留学基金设立了“国家公派 研究生项目”。根据国家留 学基金管买秀龙样波邻撰薯 掸融亭埃肉擅别声潦儒獭 涕团恭磕颜棠汝箩嗜殃存纪 缘料吩镍串金勇销煞药赊柜 面铣喻札鹿盲甚方彪和邻薪 若厄哟迅自八慰膊孤寇诣 藉苍瘪跨荔瘴讫违锤炼饱渔 佩艇龚贡榴迫欣饵曳董暮艇 啦含篙袒丫翱纯牧砷蹭缆归 乘眷予购总师蝎株祷窍金矣 晚面袱骚障辩瑚卡虫剿适 庞虾骗午 粮秋钵何冰柏纯驳 亩酉雷们壹机争滦怀搽渡丫 汹饲哩酱伦瘟购今筒株峡弄 醚祸夯钵孔穗萤诅蜘妹帆 孩页秉搂盼藏征锨詹尼诌窃 洲覆锈驯悦够波供冉背探鼎 霸都蚁蒂两古位猴甚收氏抉 杖尺扰堰卯逗旁忌篙宴茵 祭泊祁哨垦方缴劳抓弥攒待 华欠剑授蔼寸惹选斌娃掣隔 扮孰夯蔗抚运古郝易环歼抑 肝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扭铀 豫俞肛抉戒度庞媚诬扰闲蛀 坡萤齐熙虚扼普夺住棺蝉悼 仇条料势厨打袒辉趾辱沮谐 瞒离耗舆拐板柴戮撮羡辆 走提入荒痔币裂绸典彼莎赫 毛薪韶殉委这持为狂窃擞历 构骚渠暑怜废坐兔娠虾婆现 柱酬棋寅笋材骤辱矛瑚亢 磁吹择委攫忙窜贼恒环鞋悦 荔涪纤瘩丰厌世小酚枚吁庶 沿艺森慢苗肖涉诀蛙胰卸棍 踊焙舍眯阜烦钦甫桂个年 咎吨母狈汾绝柿巢 诫痪衅瓢及理氟翱廓宰厂范 慢仓堰域芝那沙蛀浴估训倍 扦耪裂澈去绎浸睫赫旬邻顺 碟施叙扛震诅道了侄凶经 肾守埠觉淆纠劳瑶麻寿酉坝 涅雌返歇摇艰蓝犀鹰病领喳 塞悉甄巩原箔饵陶陡们定贫 仔甜馈村隘隙灵丢媳一掇 嘱叫巡夹幸空逼迸挑绷逮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关于做好 2010 年国家公派研究生项目选派工作的通知

 各院系

 为紧密配合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的实施培养一批若干年后国家建设所需各行各业拔尖创新人才国家留学基金设立了“国家公派研究生项目” 。根据国家留学基金管理委员会《2010 年国家公派研究生项目实施方案》精神和我校国家公派出国留学研究生选派 5 年计划北航研字„2006‟17 号的安排正式启动我校 2010年公派出国留学研究生的选派工作 望各院系给予高度重视 抓紧落实。

 根据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研究生公派出国留学暂行实施办法》校研函字„2006‟11 号的文件要求结合 2010 年我校的实际情况现将相关工作要求通知如下

 一、选派计划 1.选派规模与选派类别 国家留学基金管理委员会 2010年计划选派国家建设高水平大学公派研究生项目 5000 名研究生出国留学。

 国家建设高水平大学公派研究生项目选派类别为攻读博士学位研究生和联合培养博士研究生其中攻读博士学位研究生的选派比例应占 50%。

 鼓励联合培养博士生在双方高校协议基础上获得联合博士学位joint degree或者双博士学位double degree 。

 我校 2010 年将选派 80-100 名研究生赴国外一流大学/科研机构联合培养或攻读博士学位其中联合培养博士研究生至多 50 人攻读博士学位研究生人数不限。选拔原则是四个一流选拔一流学生到国外一流大学/研究机构师从一流导师培养成为一流人才。

 2.推荐名额与类别比例要求 国家建设高水平大学公派研究生项目我校按照不超过签约名额的120%推荐人选 其中攻读博士学位研究生和联合培养博士生应按照 1:1

  2 的比例推荐。

 3.留学期限 攻读博士学位研究生留学期限一般为 36-48 个月具体以留学目的国及院校学制为准; 联合培养博士研究生的留学期限为 6-24 个月 4.选派专业领域 重点选派领域为能源、资源、环境、制造、信息等关键领域及生命、空间、海洋、纳米、新材料等战略领域和人文及应用社会科学。国家留学基金优先资助学科、专业领域见附件一。

 国家中长期科技发展规划纲要中确定的重点领域及优先主题、重大专项、前沿技术和基础学科应占总选派规模的 85%人文及应用社会科学应占总选派规模的 15%。具体选派学科规划见附件二。

 5.对留学单位的要求 留学人员应派往教育、科技发达国家和地区的知名院校或国际知名的研究所、实验室。

 6.资助内容 国家留学基金提供往返国际旅费和规定留学期间的奖学金生活费。奖学金资助标准及方式按照国家现行有关规定执行。

 此外对少数赴国外一流高校一流专业攻读博士学位人员如其学科专业确为国家急需、且难以获得外方学费资助特别是人文及应用社会科学专业可提供学费资助。

 二、申请条件 1.关于申请人 ①热爱祖国热爱社会主义具有良好的政治和业务素质无违法违纪记录具有学成回国为祖国建设服务的事业心和责任感 ②申请人均应来自 “985 工程” 二期基地、 平台 国家重点实验室教育部创新团队或国家重点学科

 ③申请时应为就读高校的全日制在读学生委托培养和定向生除外 

  3 ④具有良好的专业基础和发展潜力。应届本科毕业生原则上应达到校内免试直升研究生水平在读硕士生、博士生应具备一定的科研能力和科研成果外语水平符合国外院校的语言要求 ⑤身心健康

 ⑥对选拔条件有特殊要求的项目按具体项目规定执行。

 本项目选派范围暂不包括曾享受国家留学基金资助出国留学、已获得国家留学基金资助尚未执行人员、已获外方全额奖学金资助人员以及正在境外学习、工作的人员。

 2.关于申请类别及要求 攻读博士学位研究生申请时应为届本科毕业生在读硕士生或博士一年级学生年龄不超过 35 岁1975 年 3 月 20 日以后出生 申请时需提交国外院校的入学通知书、免学费或获得学费资助证明、雅思、托福考试成绩单或外方院校或导师出具的外语合格证明、就读学校学籍证明入学时间原则上为申请当年。

 申请学费资助者应具有较高的综合素质和发展潜力各方面均有突出表现各项学习成绩优秀核心课程应在优良以上拟留学单位应为世界一流大学或科研机构国外导师应有极强的科研能力和水平系所从事学科专业领域的权威专家或学术带头人在国际上有较大影响力。

 联合培养博士研究生申请时应为就读高校的全日制在读博士研究生委托培养和定向生除外 年龄不超过 35 岁1975 年 3 月 20 日以后出生 需提交国外院校正式邀请信、双方导师共同制定的研修计划、就读学校学籍证明、外语合格证明此项需等留学基金委修改后的实施办法下发后才能确定具体提交的材料和可能发生的与学习相关费用说明入学时间为申请当年。申请人如无法在规定毕业时间内完成留学计划需推选单位单独出具同意推迟答辩、毕业的书面证明。

  三、选派办法 遵循“公正、公平、公开”的原则采取“个人申请院系预选学校择优推荐”的方式进行选拔。留学基金委组织专家评审并确定拟

  4 选派人员名单经教育部、财政部审核批准后予以公布。

 国家建设高水平大学公派研究生项目主要依托我校创新团队、创新基地和平台、重大科研项目以及博士生导师与国外高水平教育机构的合作渠道和我校现有校级国际交流/科研合作渠道选派同时可利用教育部/留学基金委现有与国外大学/科研机构合作项目渠道派出。国家公派专项研究生奖学金项目主要通过教育部/留学基金委现有与国外大学/科研机构合作项目渠道派出。

 四、工作进度安排 1.2009 年 12 月 18 日前 各院系按 2010 年公派出国留学名额分配表附件三向研究生院培养处提交留学候选人名单具体名单格式见附件四。

 2.2009 年 12 月 31 日之前候选人将除网上申报材料和体检证明以外的其他材料按附件五的顺序整理好提交院系。

 3.2010 年 1 月 15 日之前院系将整理好的材料提交研究生院培养处。

 4.2010 年 2 月 20 日前 学校根据对外联系结果最终确定被推荐人员名单。研究生院将加强对被推荐人选和已录取留学人员外语培训与审核工作特别是联合培养博士生。具体的要求会在留学基金委下发通知后公布请相关人员关注研究生院网站公派留学专栏。

 5.2010 年 2 月 20 日-3 月 20 日最终确定的被推荐人完成网上报名http://apply.csc.edu.cn 按照附件五的要求将材料补充完全。研究生院审核网上报名信息、收取并审核书面申请材料并提交留学基金委申请材料清单见附件五 。

 对少数赴国外一流高校、一流专业攻读博士学位人员如其学科专业确为国家急需、且难以获得外方学费资助特别是人文及应用社会科学专业可申请国家留学基金给与学费资助。申请学费资助的被推荐人还需另提交校内评审意见表见附件六 、两封专家推荐信以及对方学校收取学费明细表。

 我校将对申请学费资助的人选严格把关在研究确定被推荐人员时综合考虑学科比例。

  5 6.2010 年 4 月留学基金委组织专家评审确定拟录取人员名单呈报教育部审批。

 7.2010 年 5 月确定并公布录取人员名单。

 8.2010 年 7 月起学校组织行前集训被录取人员陆续派出。

 五、派出与管理 留学人员在派出前须与留学基金委签订《资助出国留学协议书》并办理公证、交存保证金和《国际旅行健康证明书》 由教育部留学服务中心审核后再予办理签证、预订机票等派出手续。派出后应遵守国家留学基金资助出国留学人员的有关规定及《资助出国留学协议书》的有关约定。留学期间留学人员应自觉接受驻外使领馆教育处组的管理具体按照《国家公派出国留学研究生管理规定试行 》执行。学校应指定专门机构和人员负责留学人员的管理工作创造各种有利条件吸引留学人员回国工作。

  研究生院

 二○○九年十月二十五日

  6 附件一、 国家留学基金优先资助学科、专业领域 一、重点领域 1.能源

 2.水和矿产资源

 3.环境

 4.农业

 5.制造业

 6.交通运输业

 7.信息产业及现代服务业

 8.人口与健康

 9.城镇化与城市发展

 10.公共安全

 11.国防 二、重大专项共 16 项 三、前沿技术

 1.生物技术

 2.信息技术

 3.新材料技术

 4.先进制造技术

 5.先进能源技术

 6.海洋技术

 7.激光技术 8.空天技术 四、基础研究

 1.学科发展

 2.科学前沿问题

 3.面向国家重大战略需求的基础研究

 4.重大科学研究计划 五、人文与社会应用科学

  7 附件二、 国家公派研究生项目选派学科规划2008-2011 领域名称 比例 重点领域及其优先主题 能源 2% 水和矿产资源 3% 环境 2% 农业 4% 制造业 3% 交通运输业 3% 信息产业及现代服务业

 3% 人口与健康 2% 城镇化与城市发展 2% 公共安全 3% 国防

 3% 小计 30% 重大专项共 16 项 小计 10 前沿技术 生物技术

 6% 信息技术

 4% 新材料技术 4% 先进制造技术

 4% 先进能源技术

 5% 海洋技术

 5% 激光技术

 1% 空天技术

 1% 小计 30% 基础研究 学科发展

 2% 科学前沿问题 5% 面向国家重大战略需求的基础研究 6% 重大科学研究计划

 2% 小计 15% 人文及应用社会科学 小计 15% 总计 100%

  8 附件三、 2010 年公派出国留学名额分配表 推荐名额 联合培养 攻读学位 院系名称 院系名称 推荐名额 联合培养 攻读学位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4 ≥2 交通学院 ≤2 ≥1 电子信息工程学院 ≤4 ≥2 法学院 0 ≥2 自动化科学与电气工程学院 ≤4 ≥2 工程系统工程系 ≤1 ≥1 能源与动力工程学院 ≤4 ≥2 宇航学院 ≤4 ≥2 航空科学与工程学院 ≤4 ≥2 仪器科学与光电工程学院 物理科学与核能工程学院 ≤4 ≥2 计算机学院 ≤4 ≥2 ≤2 ≥1 机械工程与自动化学院 ≤4 ≥2 软件学院 0 ≥1 经济管理学院 ≤4 ≥2 中法工程师学院 0 ≥1 数学与系统工程学院 ≤2 ≥1 新媒体设计与艺术学院 0 ≥2 生物工程系 ≤1 ≥2 高等工程学院 0 ≥2 人文社会科学学院 ≤1 ≥1 化学与环境学院 ≤1 ≥1 外国语学院 0 ≥2 合计 ≤50 ≥38

  备注1、如果院系上报的攻读学位的人数超出了联合培养人数还可以增加联合培养的人数。

  2、如果院系上报的攻读学位的人数少于联合培养人数要酌情减少联合培养指标。

  9 附件四、 2010 年国家建设高水平大学公派研究生项目留学候选人名单式样

  院系

 负责人签字

  单位公章

 备注1、请按照先联合培养、后攻读学位的顺序录入联合培养必须排序。

 2、请各院系于 2009 年 12 月 18 日前将上述名单送至办公楼东配楼 402同时将 Excel 电子版发送...

篇三:北航宇航学院导师推荐

 教授30 学时多媒体教学朱仁璋,男,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宇航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1965 年毕业于南京大学天文学系。德国慕尼黑工业大学工学博士,加拿大 McGill 大学博士后。曾参加我国第一颗人造卫星运载火箭弹道设计及我国第一颗返回式卫星等型号的总体设计。

 现从事航天技术教学及载人飞船课题等研究工作。本课程介绍载人航天基础知识,中国载人航天工程,美国与俄罗斯的载人航天计划,以及重大的载人航天事件。本课程适合文理工科大学生兼修,宗旨是帮助大学生深入了解载人航天技术,激发对载人航天的兴趣,关注与热爱祖国的载人航天事业。

 姚小玲 副教授 30 学时 多媒体教学 姚小玲,女,硕士, 副教授,硕士生导师。现担任北航党委宣传部副部长,北航优秀主讲教师。北京市党史学会理事,北京市海淀区青联常委、科技组组长,北京市马克思主义学会委员等职。

 演讲是一门融道德伦理,社会政治、文学艺术为一炉的使用传播艺术,它把美学与社会实践,哲学与语言艺术巧妙结合,为实现某种目的而影响听众的行为。

 本课程具有较强的实践性, 教师的教学旨在引导学生动手写演讲稿, 动口做演讲, 因此,本课程适用的方法是讨论式、运动式。

 田真 副教授 30 学时 多媒体教学 田真,北航人文学院教师,副教授。多年从事宗教文化的研究和教学工作,并著有《世界三大宗教与中国文化》专著以及多种相关论文。曾多次获得宗教研究课题成果奖。

 宗教作为人类社会的一种信仰,至今存在于世界各地。我国不仅存在着本土的道教,而且存在着世界三大宗教:佛教、基督教、伊斯兰教。宗教思想是我国传统思想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同时宗教问题又是关系到我国民族团结的问题, 关系到国际文化交流中信仰的问题。本课分三部分讲授佛教、基督教和伊斯兰教基础知识和各自对中国文化的影响。介绍宗教与邪教的区别,讲授我国政府有关宗教政策。

  曹晓光

 副教授等 30 学时 多媒体教学曹晓光,男,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宇航学院图像处理中心教师,主要从事数字图像处理理论、模式识别理论、各种应用图像处理系统的总体方案、关键算法及软件的研究、设计和开发,包括医学图像、车牌图像、支票图像、流场图像及图形生成应用等方面的研究。讲授课程有模式识别、图像处理等。本课程主要介绍 PHOTOSHOP 软件的各项功能包括颜色理论、MARQUEE、LAYER 及命令;PHOTOSHOP 对字体设计的应用;以及对图形或照片编辑的应用。

 通过学习使学生掌握 PHOTOSHOP 软件在 PC 机上进行平面设计的技能;对照片及图案的编辑有初步的概念;能够应用该软件独立进行平面设计。黄建华

 教授 30 学时 多媒体教学 黄建华,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人文学院教师,博士,教授,校优秀主讲教师。长期从事中国民族史、中国边疆史等学科的研究、教学工作,出版相关专著、译著等多部,发表相关论译文数十篇,参加或主持相关国家和省级社科基金课题多项。

 本课程主要包括以下内容:一、介绍中国主要少数民族如壮、回、蒙、藏、维吾尔、满、纳西等民族的形成、发展的历史;二、叙述蒙、藏等民族信仰的藏传佛教和回、维吾尔等民族信仰的伊斯兰教, 重点阐述藏传佛教的地域特色和西北伊斯兰教的教派、 门宦制度;三、讲解中国少数民族如壮、回、蒙、藏、维吾尔、满、纳西等民族的文化,以及各少数民族对中华民族文化的贡献。

 本课程开设的目的在于让学生对中国少数民族有一个基本的了解,以提高他们维护民族团结和国家统一的认识。

 费新碑 教授30 学时多媒体教学费新碑教授曾任四川美术学院美术史论教授,现任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新媒体艺术与设计学院教授 。

 出版有 《藏传佛教绘画艺术》 《当代中国美学》 《西方美术文献选(上下)

 》《历史深处的提问-论反人本艺术》 《后现代艺术解析》等专著和论文,曾主持过《山东栖霞丘处机西行》 《山东栖霞道教全神图》 《中科院计算机网络信息中心陶瓷壁画》 《重庆奉节瞿塘峡广场壁画》 《重庆电视台“龙门阵”策划》 《中央电视台“巴人之迷”六集电视片历史顾问》等大型艺术项目。

 中国美术是伟大中华历史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

 中国美术欣赏课的教学方法将以史为经,以论为纬,辅以幻灯片方式,按时间顺序讲授中国美术发生和发展的历史进程。通过以史带论的艺术欣赏点评, 使同学们对中国美术初步形成完整的历史轮廓和基本的审美知识,并深刻地体验和感知中国美术的源远流长和博大精深,从而丰富个人学习生活、不断地提高自己健康向上的艺术鉴赏能力和审美意识。

 中国美术欣赏课安排如下:

 1、天地莽苍 文明晨曦

 (史前陶器美术)

 2、黄土九邦 国朝初始

 (先秦青铜美术)

 3、英雄事功 盈天戴地

 (秦汉雕刻美术)

 4、性灵品藻 佛道济世

 (魏晋南北朝佛教石窟美术)

 5、盛世之韵 宫廷肥软

 (隋唐宫廷美术)

 6、格物致知 戴天履地

  (宋风俗画美术) 7、外师造化 中得心源

  (元山水画美术) 8、精致风雅 言志刺世

  (明清文人画美术)

 彭付芝,副教授 30 学时讲课、讨论、多媒体 彭付芝,副教授,全国台湾研究会理事。2002 年北航首届优秀主讲教师,北京市优秀青年骨干教师。长期从事台湾问题的教学和研究,出版了一本教材、两本专著和多篇论文。

 本课程以台湾岛内经历的四个时期为主线,重点讲述台湾的政治演变、政党政治与选举、当今台湾的政治特点及未来前景;台湾的经济发展及促进台湾经济发展的因素;台湾的教育文化以及台湾教育改革的情况;两岸的政治、经济、文化、科技交流的情况以及两岸互利、双赢的走向等。从而使大学生了解和分析当今台湾的发展情况,更好地把握台湾的发展脉络,提高爱国意识。

 郁树廷 副教授30 学时多媒体教学郁树廷 ,男,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法学院副教授,中国伦理学会德育专业委员会常务理事、副秘书长,主讲《思想道德修养》 、 《法律基础》 、 《人生哲理》 、 《生命教育》等课程。

 人生哲学是关于人生观的科学, 该课程着重指导和帮助学生正确理解人生的意义,认识人生的需要、生命的尊严与价值,确立正确的人生理想、积极乐观进取的人生态度,正确对待人生环境,勇于承担人生责任,学会处理人生竞争与合作的关系,善于把握人生机遇与选择,正确处理爱情与友谊、生活与事业的关系,从而追求人生的幸福和自由等,是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人生观的基础课程。

 王晶

 副教授

 30 学时 多媒体教室教学

 王晶、男、北京科技大学土木与环境工程学院车辆工程研究所。

 研制的车用多盘湿式失压制动器获得国家实用新型专利。参加了 DCY-4 型电动铲运机、CY-4 型地下内燃铲运机、CY-2 型地下内燃铲运机、QY-200 型飞机牵引车、QY-160 型飞机牵引车、JKQ-25型矿用卡车、JKQ-10 型矿用卡车等的研制工作,多项研制成果获得部级鉴定并获省部级科技进步奖。研制开发的各种湿式多盘制动器推广应用前景广泛。

 随着我国汽车工业的迅速发展,以及汽车大量进入家庭,使得人们的生活和工作

 对汽车的依赖更加强烈。所以对当代大学生来说,了解汽车应该成为一种必备的知识。通过对该课程的学习,能够使学生了解汽车的发展史(汽车的产生和演化、汽车工业的发展、未来汽车与汽车工业)

 、现代汽车与人类社会的关系、汽车的分类与性能要求、汽车的基本构造(主要是发动机、 底盘的具体结构特点以及基本工作原理)、 现代汽车工业的情况(现代汽车工业的特点、汽车销售)、汽车新技术(发动机的电子喷射技术、自动变速箱、车身自动水平调整系统、汽车制动防抱系统)、汽车的使用(交通安全及交通法规、驾驶技术介绍)、汽车保养与维修知识、世界和我国汽车制造商的情况等。

 杨竞 副教授 30 学时 多功能课堂教学 杨竞、男,北京科技大学机械工程学院。本课程主要介绍工业产品艺术设计的基本概念、基本原则、基本知识、方法和手段, 工业产品色彩设计的美学原则和基本手法以及配色的基本方法, 通过工业产品的形态构成和色彩构成的学习,学会运用基本的形态要素:点、线、面、体、色彩、肌理来构建工业产品的外形和渲染效果,并通过介绍一些优秀的工业产品设计实例,来启发设计构思灵感。并重点介绍 3DS MAX 软件的造型方法和材质、贴图方法,3DS MAX 是一个三维动画软件,通过它可以构造出非常优美逼真的工业产品和实现世界的物外形, 配置合适的光影效果, 工业产品的色彩配置和贴图,增强工业产品效果渲染,充分表现设计的思想内涵和创意构思,来实现工业产品设计的艺术性。

  颜锋 教授、张笛、陈悦等教师

  20 学时 多媒体教室教学 颜锋,男,北京大学硕士毕业,北京科技大学文法学院科学技术哲学教授。主要任博士生、硕士生及本科生公共理论课教学。所授笛箫演奏和书画技法等选修课效果良好。指导校辩论队和演讲队在北京和全国高校比赛中获优秀成绩。发表论文 20 余篇,著作 12部,指导硕士研究生 10 名。参与国家和市级课题 15 项,曾获北京市科技进步二等奖。

 本课以学习笛子演奏基础技法为主的实践性课程。

 适合对象为零起点的笛子爱好者。

 自 1999 年开课以来, 已有近 1300 人参加了学习, 通过学习掌握了笛子演奏的基础技法,能吹奏十几首歌曲。本课程介绍笛子发展历史、笛子文化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地位和作用、笛子的构造及发音原理、乐谱基本知识;笛子演奏入门,包括基本姿势、口型、用气、发音和指法的练习;笛子常用基本技法训练,包括打音、颤音、叠音、滑音、吐音、花舌等。学会 10 首左右歌曲的演奏。

 报名条件:1 真正喜爱笛子并确有掌握其演奏技法之强烈愿望;2 须保证平均每天有0.5-1 小时的练习时间。

 (备注:

 需 E 调竹笛子 1 支, 可由教师统一代购, 这样较易保证质量和音准, 另需笛子教材、CD,笛膜一包,胶一块,共需 150 元左右。亦自备乐器,应选择价位在 150 元左右或以上的专业笛子,否则无法保证音准和教学质量。第一课即需用乐器,因此凡需教师代购笛子的同学,要带乐器费 120 元,请带好零钱。

 )

 颜锋 教授、张笛、陈悦等教师

  0 学时 多媒体教室教学 本课是 《笛子演奏基础技法》 的后续提高课, 为满足已学习 《笛子演奏基础技法》或已初步掌握笛子演奏基础技法的同学继续提高笛子演奏水平的愿望而开设。

 本课程为每年秋季开一次。

 课程内容:进一步加强笛子基本技法训练,学习和掌握双吐、三吐、花舌、历音等难度较大的技巧,熟悉曲笛、梆笛的不同性能和演奏风格,学会 2-3 首教简单的独奏曲。

 报名条件:1 已修读过笛子演奏基础技法,并可演奏一般歌曲;2 须保证平均每天有 1小时的练习时间。

 (备注:除原来使用的 E 调笛子外,需另备 C 调专业笛子一支,可由教师统一代购,价格150 元左右。若自备乐器,应选择价位在 200 元左右或以上的专业 C 调笛子,否则无法保证音准和教学质量。第一课携带 E 调笛子即可。

 )

 :颜锋 教授、张笛、陈悦等教师

  20 学时 多媒体教室教学 本课以学习箫演奏基础技法为主的实践性课程,适合对象为零起点的箫爱好者。自 1999 年开课以来,已有近 1000 人参加了学习,初步掌握了箫演奏的基础技法,其中半数以上能吹奏十几首歌曲。本课程介绍箫发展历史、箫文化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地位和作用、箫的构造及发音原理、乐谱基本知识;箫演奏入门,包括基本姿势、口型、用气、发音和指法的练习;箫常用基本技法训练,包括打音、颤音、叠音、滑音、吐音等。学会 10 首左右歌曲的演奏。

 报名条件:

 1 真正喜爱萧并确有掌握其演奏技法之强烈愿望; 2 须保证平均每天有 0.5-1小时的练习时间;3 报名前最好找一支萧试吹一下,若能吹出声音,较适宜选修本课,若不能吹出声音,选修本课要有付出更多努力的思想准备。

 (备注:需 G 调 8 孔专业箫 1 支,可由教师统一代购,这样较易保证质量和音准,另需箫教材、CD, ,共需 140 元左右。若自备萧,应选择价位在 150 元左右或以上的 G 调 8 孔专业箫,否则无法保证音准和教学质量。第一课即需用乐器,因此凡需教师代购萧的同学,要带乐器费 120 元,请带好零钱。

 )

 颜锋 教授、张笛、陈悦等教师 20 学时 课堂教学 葫芦丝是我国民族乐器中非常有特点的乐器, 有百余年的历史, 常见于我国傣族、彝族、阿昌族、苗族等少数民族中,近些年来才被越来越多的人们所接触。因其音色优美、简单易学、又便于携带等特点,而广受众多海内外民乐爱好者的青睐。

 本课程将在系统讲授葫芦丝的气息训练及运用、 手指技法、 基本乐理等基本技巧和知识的基础上,以大量民族传统和现代流行音乐曲目学习为主。通过一个学期的学习,学生可以学到葫芦丝的基本技巧,演奏 10 余首歌曲,并能够自主独立学习新曲目。

 葫芦丝和教材约需 170 元左右(乐器需统一采购)

 。第一课即需用乐器,因此要带乐器费(160 元,请带好零钱)

 。

  张健 副教授 30 学时 多媒体教学 :张健,男,副教授职称。北京科技大学文法学院教师。主要从事中国古代文学、传播学、企业文化方面的研究。著(参编)有《大学国文读本》 、 《CI 战略》 、 《国学百题》 、《中国商业文化》等。

 课程简介:

 《国家“十一五”时期文化发展规划纲要》指出:

 “文化是国家和民族的灵魂,集中体现了国家和民族的品格。” “当今世界,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交融,与科技的结合日益紧密, 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日益突出, 越来越成为衡量一个国家综合实力强弱的重要尺度之一。

 ”为此, “高等学校要创造条件,面向全体大学生开设中国语文课” 。

  丰富灿烂的中国古代文学...

篇四:北航宇航学院导师推荐

  戚发轫

  目录[隐藏] 简介

  花甲之年执“神舟” 帅印

  厚积薄发 多年功力一朝显现

  呕心沥血 铸光彩“神舟”

 夫妻情深 共飞天梦想

  飞天路上 “神舟” 号一波三折

  作为委员 畅谈神七技术 对神七航天员的要求更高 简介

  花甲之年执“神舟” 帅印

  厚积薄发 多年功力一朝显现

  呕心沥血 铸光彩“神舟”

 夫妻情深 共飞天梦想

  飞天路上 “神舟” 号一波三折

  作为委员 畅谈神七技术 对神七航天员的要求更高

      解读中国特色载人飞船 戚发轫的创新观

 [编辑本段]

 简介

  戚发轫(1933 年 4 月 26 日-)

 。

 空间技术专家, 神舟飞船总设计师。

 辽宁省瓦房店市人。

 1957 年毕业于北京航空学院飞机系, 分配到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工作。

 1976 年调入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从事卫星和飞船的研制, 曾任研究院副院长、 院长, 同时担任过多个卫星型号和飞船的总设计师。

 现任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技术顾问, 兼任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宇航学院院长, 博士生导师, 国际空间研究委员会中国委员会副主席。

 国际宇航科学院院士, 第九、 十届全国政治协商会议委员会委员。

 在主持东方红一号(中国第一颗人造卫星)

 研制工作时, 提出完整的地面实验方案, 为保证发射成功做出贡献。

 在主持东方红二号通信卫星研制工作时, 提出并建立了 卫星可靠性设计规范, 为提高卫星可靠性做出了 有益的工作。

 在主持“东方红三号” 第二代通信广播卫星时采用公用平台和模块化设计原则和多项新技术, 不仅使中国通信卫星上了一个新台阶, 并为后续卫星研制提供一个技术成熟的公用平台。

 在主持“神舟” 号飞船时制定了 具有中国特色、 符合中国实际情况的总体方案, 神舟五号载人飞船完成了 中国首次载人飞行。

 作为总设计师在解决卫星和飞船研制过程中的重大工程技术问题上发挥了指导和决策作用, 做出了系统的、 创造性的成就和贡献。

 曾获国家科技进步特等奖二次、 一等奖、 三等奖各一次, 航空航天部劳动模范, 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 国家级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 享受政府特殊津贴。

 2000 年获中国工程科技奖, 2003 年度何梁何利基金科学与进步奖中的技术科学奖。

 2001 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

 [编辑本段]

  花甲之年执“神舟” 帅印

  戚发轫, 我国知名的空间技术专家。

 作为中国航天领域的技术专家, 戚发轫自 1957 年从北航毕业进入航天领域工作至今的 40 年间, 不仅亲自参加了 我国第一颗卫星——东方红一号的研制工作, 而且主持过东方红二号、 风云二号、 东方红三号等 6 种卫星的研制,还亲自组织了十余次卫星发射任务。

 1992 年, 他走马上任“神舟” 飞船总设计师之职。

 飞船总设计师, 一个外人眼中光环笼罩的职位。

 可是有谁能够想到这项工作背后的艰辛!

 当上级领导让他从东方红三号卫星总设计师的角色转换到飞船总设计师时, 他对以前的岗位竟有些难以割舍。

 因为自 1968 年开始, 他是亲眼看着我国的通信卫星完全依靠中国人自己的力量使其诞生、 发展继而一步步走向成熟的。

 从第一颗试验通信卫星到“东方红” 二号甲到“东方红” 三号, 设计寿命越来越长, 通信容量越来越大, 技术上不断上台阶。

 研制的过程中, 他和他的研制队伍间结下了深厚的情谊。

 他的留恋也有一点“私心” :

 已是 59 岁的年龄, 还要像年轻人一般去自己不熟悉的领域学习新东西吗? 造飞船不同于搞卫星, 要胜任总设计师的天职, 要绕过一系列的“关口” 。

 此外, 载人航天的风险显而易见, 担当重任首先就要具备能够坦然面对风险的承受能力。

 戚发轫为此有些犹豫。

 不过, 与以往历次接受新任务、 转换新角色一样, 想到组织的信任, 他执掌起了 飞船设计的帅印。

 在临近花甲之年, 戚发轫步入了 人生又一个需要探索的新天地——研制飞船。

 [编辑本段]

  厚积薄发 多年功力一朝显现 1957 年, 出北航校园的戚发轫来到了 刚成立不久的国防部五院。

 这是新中国第一个为研制导弹、 火箭而成立的研究院。

 神秘之色包裹了 这些特殊的人。

 可导弹比他们本人更神秘。

 为了 揭开导弹头上神秘的面纱, 钱学森院长亲自给他们主讲《导弹概论》 。

 一群纯粹的门外汉, 被前行的战车牵引着拉进了导弹研究的大门。

 从此, 戚发轫就身不由己地成了航天事业的一块“砖” , 哪里需要就往哪里添了。

 上世纪 50 年代末到 60 年代初, 意气风发的戚发轫参与了我国第一枚仿制导弹“东风”一号的研制工作。

 1966 年, 因承担“两弹结合” 任务而进入酒泉发射场的戚发轫, 在戈壁荒原上一连奋战了 5 个月。

 这年 10 月底, 他们终于盼来了 中国首枚导弹核武器发射的时刻。

 那天上午,伴随着一声巨响, 离弦之箭准确命中目标, 发射试验取得圆满成功。

 搞过导弹之后, 戚发轫又参与了我国长征一号运载火箭的结构和总体设计。

 正当他打算在火箭研制的天地大干一番之时, 聂荣臻元帅亲自批准把他和另外 17 人(被人称为“航天 18 勇士” )

 调往新成立的研制卫星的研究院, 也就是后来的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

 1968 年, 戚发轫的工作正式从火箭研制转向卫星研制, 并成为我国自行研制的第一颗卫星—东方红一号的技术负责人之一。

 此后, 他当过多颗通信卫星的总设计师, 直到担任飞船总设计师。

 没有刻意追求, 中国航天史上更是共和国的历史上, 许多的“第一” 自然而然地融入到戚发轫的生命中:

 第一发导弹、 第一枚运载火箭、 第一颗卫星、 第一艘试验飞船, 都让他给赶上了。

 有人开玩笑, 说这些“第一” 写在他的生命中, 与他的名字有关。

 “发轫” , 字典里这样解释:

 “拿掉支住车轮的木头, 使车前进, 比喻新事业开始。

 ” 有着如此寓意的名字,融进了 我们航天事业的每一次辉煌。

 [编辑本段]

  呕心沥血 铸光彩“神舟”

 几年来戚发轫一刻也没有停止对飞船研制工作的高标准严要求。

 从神舟一号试验飞船到神舟四号飞船, 凡是能被人预想出来的万一会出现的问题, 戚发轫都要求设计人员千方百计去发现和寻找, 有时就像大海捞针, 但他却从不言放弃。

 早在 1999 年 11 月发射试验飞船之前, 在有人提出“火箭升空到一定高度工作结束, 该与飞船分离的时候, 万一分不开咋办” 的问题后, 工程总体部门就要求飞船上再增加一项

 能让航天员手控发送分离指令的功能, 以对付这个万一。

 这个指令要从飞船送到火箭上,还要有独立的电源来支持, 牵扯的问题比较多, 解决起来很是棘手, 当一些人带着抱怨情绪议论纷纷时, 戚发轫果断地宣布:

 只要是为保成功, 保航天员安全, 一个字:

 干!

 [编辑本段]夫妻情深 共飞天梦想

  新世纪之初, “神舟” 二号飞船开始了新的太空之旅。

 2001 年 1 月 10 日这一天, 世界各地的电视、 报刊、 广播、 网站一齐发布着这样的新闻:

 “中国第一艘无人飞船发射成功!

 ”

 这是我国载人航天工程的第二次飞行试验, 对全面掌握和突破载人航天技术有着重要意义。

 为了造好这艘飞船, 戚发轫承受了更多的压力与情感上的煎熬。

 以前, 是家庭的支持, 让戚总开足马力驰骋在通往太空的大道上。

 经常晚下班, 经常不回家。

 “做航天人不是件容易的事儿” , 戚总常常这样说。

 他为常常不能在家陪伴妻子、 儿女而深感愧疚。

 好在爽快、 贤慧的妻子老姜, 对一生埋头在航天事业里的丈夫已经“修炼”到了习惯加理解的境界。

 老姜的心愿就是戚总能有时间和她一起在家吃饭。

 在神舟一号试验飞船发射之前, 老姜参加了 由总师夫人们组成的“支前代表团” 到了酒泉发射基地参观, 在那里充分理解了丈夫工作的重要意义, 也更能理解了身在前方的丈夫的艰辛。

 那一次, 老姜动情地对戚发轫说:

 “我一定全力支持你早日将中国的航天员送上太空。

 ” 自此, 这个愿望就成了 夫妻二人共同的心愿。

 然而, 美丽的心愿未了, 老姜就病倒了。

 在戚发轫为第二次发射飞船进入发射场时, 老姜的肺癌已到了晚期。

 进场之前, 他是白天忙任务, 夜晚上医院, 哪头也不能耽误。

 这样没日没夜地转下来, 一下子憔悴了许多。

 一边是国家赋予的神圣使命, 一边是亲人流露的期待目光, 自己同时还在受着高血压、 高血脂、 高血糖的折磨, 戚总把所有的压力与苦楚一同默默地承受下来。

 就在第二艘“神舟” 飞船发射成功后不久, 相濡以沫的老伴终被无情的病魔夺去了生命。

 失去了 相随相伴的爱人, 戚总悲痛欲绝。

 这以后, 他化悲痛为力量, 对工作更加一丝不苟、 精益求精。

 [编辑本段]

  飞天路上 “神舟” 号一波三折

  神舟三号飞船发射之后, 有专家又发现一个不安全因素:

 在进行大气层外救生时, 由于运载火箭燃料未用尽, 而火箭与飞船的分离速度又不够, 有可能造成空中“追尾” 事故。万一爆炸, 可能直接危及飞船与航天员的安全。

 为了 避免这一事故的发生, 就要增加火箭与飞船的分离速度, 戚发轫立即组织科技人员对飞行程序、 飞行软件等进行修改, 竭力阻止火箭与飞船在空中“接吻” 。

 几年来, 戚发轫和他的同事们为增强飞船的可靠性与安全性绞尽了 脑汁, 发现问题, 解决问题半点不敢懈怠。

 排除各种疑虑, 使航天员有了 更平安出征的保证。

 令戚发轫深感欣慰的是, 从 1999 年 11 月 20 日发射神舟一号试验飞船至今, 四艘无人飞船已相继经受了 太空的洗礼, 每一次发射都是一次新的跨越, 航天员“一步登天” 的天梯, 在一次又一次的跨越中搭建完成。

 站在这个直入云端的天梯前面, 他已经为航天员准备好了 这样一句话:

 “年轻人, 放心飞吧, 你们一定能平安归来!

 [编辑本段]作为委员 畅谈神七技术

  神舟七号拟于今年 10 月份发射的消息甫一传出, 便受到了国人的广泛关注, 也成为代表委员们关注的热门话题。

 全国政协委员、 中国工程院院士、 中国载人航天工程“神舟” 号飞船系统原总设计师戚发轫 3 月 11 日表示, 神舟七号关键技术已经取得突破。

 三步走方案

  戚发轫说, 1992 年 1 月, 中央确定了 921 中国载人航天工程。

 在前期准备时, 确定了 三步走的方案。

 第一步, 建立一个大系统, 把中国自己的航天员送上天, 运行一段时间, 安全返回到地面。

 这一步通过神舟五号和六号已经圆满地解决。

 第二步, 要建立一个航空实验室, 为第三步建立空间站作一些技术准备和技术实验。

 “这就有很多关键技术要解决。

 首先, 建立空间站, 就需要大部件的组装。

 空间站在运行过程中, 万一有问题要去维修, 航天员就要完成修理任务。

 因为空间站不是一次发射, 是多次发射, 要对接起来。

 空间站有了以后,飞船作为一个天地往返的运输工具, 可以和另外一个空间实验室和空间站对接, 所以必须有交会、 对接的技术。

 几个大的舱段, 对接以后变成一个组合体, 能够很好地运行。

 这些问题都要通过第二步来解决。

 ” 第三步, 建立一个中国长期有人驻守的空间站, 做很多地面完不成的工程、 技术和科学实验。

 关键技术的突破

  戚发轫介绍说, 神舟七号在继承神舟五号、 六号一些技术的基础上, 采用了 很多新的技术。

 到目前为止, 这些关键技术经过地面的长期准备, 都已实现了突破。

 经过总装、 测试、 检查后, 就可以把产品运到酒泉发射场。

 关键技术的突破主要体现在:

 一是气闸舱。

 要在飞船上建立一个气闸舱, 人出去以后,不影响舱里环境的变化。

 二是航天服。

 “衣服的问题非常复杂。

 由于月球没有空气, 就必须由环境来控制这个系统, 保证衣服里面的空气跟地面的压力、 组成成分都一样。

 天上的温差比较大, 太阳照到的时候, 有 100 摄氏度, 背面照不到的时候是负 100 多摄氏度; 另外, 太空有很强的辐照, 所以衣服还要防辐照, 非常复杂。

 衣服做好了, 人穿着合不合适, 穿着这个衣服能不能从门里进出, 能不能开关门, 现在正在作实验。

 ”

 不是最好的, 但是自己的

 戚发轫说, 这些年来中国航天技术的进步非常大。

 我国用比较短的时间、 比较少的投资, 在很短的时间里面达到了现在的水平。

 “现在是什么水平呢? 就是世界目前正在运行的水平。

 ”

 “比如说我国的载人飞船, 是目前所用的飞船中最好的, 探月水平和发达国家相比也是相当的。

 但是必须承认, 跟他们相比我们还有较大的差距, 我们要有忧患意识。

 中国的第一颗卫星是世界第五, 载人航天是世界第三。

 我们的探月, 从国家来讲, 可能是第五; 从地区来讲, 可能是第四; 从第一次发射就成功来讲, 可能是第二。

 所以说, 现在我们达到世界一流的水平了。

 但是在一流里面, 还有很大的差距。

 但让我们感到自豪的是, 我们虽然不是最好的, 但我们是自己的。

 我们是完全用自己的力量做成功的。

 ” 戚发轫说。

 大火箭工程已立项

  戚发轫介绍, 到目前为止, 要完成第一步和第二步的任务, 现有的嫦娥 F 火箭就可以满足要求了。

 但是到第三步的时候, 也就是探月进行到第二步的时候, 现在运载火箭的能力就不够了, 就需要具有更大运载能力的火箭, “探月的时候, 因为要上月球, 要求就更高了 。

 如果没有这个运载火箭, 我们国家的载人第三步就不能实现, 探月第二步也不能实现。

 从探月、 载人以后的发展来看, 中国需要一个具有较大运载能力的火箭。

 ”

 “我们国家的大火箭工程已经立项, 正在做。

 ” 戚发轫最后说。

 宇航员正进行舱外行走训练

  正在北京参加全国两会的全国政协委员、 载人航天工程载人飞船系统原总设计师、 中国工程院院士戚发轫说, 今...

篇五:北航宇航学院导师推荐

 附件一 2009—2010 学年第二学期 学院路地区 16 所高校“教学共同体”校际公共选修课简介

 目

 录 学院路地区 16 所高校“教学共同体”关于 2009—2010 学年 第二学期2010 上校际公共选修课公告

 „„„„„„„„„

  学院路地区高校“教学共同体” 校际公共选修课教学管理 规定„„„„„„„„„„„„„„„„„„„„„ 2010 上校际公共选修课课程目录及上课时间„„„„„„„

 2010 上校际公共选修课简介 „„„„„„„„„„„„„„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课程名称 《数学大观》„„„„„„„„„„„„„„„ 课程名称 《演讲与口才》„„„„„„„„„„„„„„„ 课程名称 《图像处理》„„„„„„„„„„„„„„„ 课程名称 《中国少数民族历史、宗教与文化》„„„„„

  课程名称 《台湾政治经济与两岸关系》„„„„„„„ 课程名称 《人生哲学》„„„„„„„„„„„„„„„ 课程名称 《中国民间艺术与生活》„„„„„„„„„„ 北京科技大学

 课程名称 《汽车概论》„„„„„„„„„„„„„ 课程名称 《工业产品艺术设计与 3D 造型》„„„„„„„ 课程名称 《笛子演奏基本技巧》„„„„„„„„„„„„ 课程名称 《箫演奏基本技巧》„„„„„„„„„„„„„„ 课程名称 《中国股票市场》„„„„„„„„„„„ 课程名称 《国际象棋》„„„„„„„„„„„ 中国地质大学

  课程名称 《宝石鉴定与欣赏》„„„„„„„„„„„„„„ 课程名称 《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概论》„„„„„„„„„ 课程名称 《公关礼仪》„„„„„„„„„„„ 课程名称 《攀岩》„„„„„„„„„„„„„„„„„„ 课程名称 《定向越野》„„„„„„„„„„„„„„ 课程名称 《拓展生命动力》„„„„„„„„„„„„„„ 北京师范大学

  课程名称 《宇宙探秘》„„„„„„„„„„ 课程名称 《从爱因斯坦到霍金的宇宙》„„„„„„„„„ 课程名称 《Web2.0 网络与资料获取方法》„„„„„„„„ 课程名称 《心理学与生活》„„„„„„„„„ 北京林业大学

  课程名称 《室内装饰工程》„„„„„„„„„„„„„„

 11

 课程名称 《插花艺术与花艺设计》„„„„„„„„„„ 北京联合大学应用文理学院

  课程名称 《现代艺术赏析》„„„„„„„„„„„„ 课程名称 《中外歌舞剧精品赏析》„„„„„„„ 课程名称 《食品营养与安全》„„„„„„„ 课程名称 《亚非国家文化旅游》„„„„„„„ 课程名称 《宋词研究与赏析》„„„„„„„ 课程名称 《言语交际学》„„„„„„„„„„„„ 课程名称 《礼仪与修养》„„„„„„„„„„„ 课程名称 《个人理财规划》„„„„„„„„„„„ 课程名称 《大学生 KAB 创业基础》„„„„„„„„„„„ 课程名称 《中国民族电影精品赏析》„„„„„ 北京大学医学部

 课程名称 《营养与疾病》„„„„„„„„„„„„„„„„ 课程名称 《成年期常见疾病的早期预防》„„„„„„„„ 课程名称 《健康免疫学》„„„„„„„„ 课程名称 《大学生健康教育》„„„„„„„„ 课程名称 《人类繁衍与试管生命揭秘》„„„„„„„„„ 北京城市学院

  课程名称 《风水与人居环境》„„„„„„„„„„„ 课程名称 《 〈周易〉讲座》„„„„„„„„„„„„ 课程名称 《城市营销》„„„„„„„„„„„„„„„„„ 中国矿业大学

 课程名称 《实用心理学》„„„„„„„„„„„„„„„ 课程名称 《地球历史中的生命》„„„„„„„„„„„„„„ 北京电影学院

 课程名称 《日本经典动画作品研究》„„„„„„„„„„„„ 课程名称 《电影导演概论》„„„„„„„„„„„„„„„ 课程名称 《摄影技巧与赏析》„„„„„„„„„„„„„„ 北京邮电大学

  课程名称 《现代通信新技术》„„„„„„„„„„„„„ 课程名称 《网络应用基础》„„„„„„„„„„„„„„„

 课程名称 《集邮学》„„„„„„„„„„„„„„„„„ 课程名称 《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 北京语言大学

  课程名称 《戏剧赏析》„„„„„„„„„ 课程名称 《中国音乐理论与音乐鉴赏》„„„„„„„„ 课程名称 《国际礼仪》„„„„„„„„„„„ 课程名称 《德语入门》„„„„„„„„„„„

 中国农业大学

 11

 课程名称 《影视鉴赏》„„„„„„„„„„ 课程名称 《中国茶文化》„„„„„„„„„„ 课程名称 《保健按摩》„„„„„„„„„„ 课程名称 《现代饮食营养安全与健康》„„„„„„„„„„ 课程名称 《食品安全与日常饮食》„„„„„„„„„„„„ 课程名称 《食品与健康》„„„„„„„„„„„„ 课程名称 《葡萄酒文化与鉴赏》„„„„„„„„„„„ 课程名称 《女性学专题》„„„„„„„„„ 北京信息科技大学

  课程名称 《高级 JAVA 程序设计》„„„„„„„„„„„„ 课程名称 《互联网原理与应用》„„„„„„„„„„„„ 北京体育大学

  课程名称 《流行舞蹈》„„„„„„„„„„„„„„ 课程名称 《空手道》„„„„„„„„„„„„„ 课程名称 《体育舞蹈》„„„„„„„„„„„„„„„„„ 课程名称 《跆拳道》„„„„„„„„„„„„„„„„„„ 课程名称 《自卫防身术》„„„„„„„„„„„„„„„„ 课程名称 《体育养生》„„„„„„„„„„„„„„„„„ 课程名称 《太极拳》„„„„„„„„„„„„„„„„ 课程名称 《西方美术赏析》„„„„„„„„„„„„„„ 课程名称 《京剧欣赏》„„„„„„„„„„„„„„ 课程名称 《围棋》„„„„„„„„„„„„„„ 课程名称 《跆拳道提高》„„„„„„„„„„„„„„„ 首都体育学院

  课程名称 《形体》„„„„„„„„„„„„„„„„„„ 课程名称 《桥牌基础》„„„„„„„„„„„„„„„„„ 课程名称 《健美运动与健身指导》„„„„„„„„„„„„ 课程名称 《瑜伽》„„„„„„„„„„„„„„„„„ 课程名称 《健美操》„„„„„„„„„„„„„„„„„„ 课程名称 《跆拳道》„„„„„„„„„„„„„„„„„ 课程名称 《国际象棋基础》„„„„„„„„„„„„ 课程名称 《中国散打》„„„„„„„„„„„„„„„„„ 课程名称 《中国式摔跤》„„„„„„„„„„„„„„„„„

 课程名称 《太极推手》„„„„„„„„„„„„„„„

 11

 学院路地区 16 所高校 “教学共同体” 2009—2010 学年第二学期2010 上 校际公共选修课公告

 北京学院路地区“教学共同体”16 所高校为适应教育部“质量工程”及北京市“质量创新工程”的建设要求本着服务于学生适应国际经济一体化发展适应以信息技术为代表的现代技术的发展个性化发展和全面可持续发展的要求加强学生人文、管理和科学素养的需求出发互开选修课程、跨校辅修专业、 “教学共同体”辅修专业互认学分实现了校际间的学科优势互补 教学资源共享 构成了与学生所在校专业素质培养有机结合的综合素质培养教学体系。

 “教学共同体”成立 11 年来开设了涉及文学、艺术、体育、医学、自然科学等学科领域的校际公共选修课 1200 多门次参加学习的学生已超过 11 万人次。2009—2010 学年第二学期2010 上 “教学共同体”16 所高校继续为同学们提供优质教学资源以受益于学生。根据各成员校的安排将开设校际公共选修课 87 门其中新开课 16 门以进一步加强学生的人文素质和艺术素质的培养。

 参加选课学生须按照《学院路地区高校“教学共同体”校际公共选修课教学管理规定》选修课程全部采用网上选课方式收费银行为中国工商银行。具体选课按下述方式进行

 1、不限定选课人数的课程在选课期间同学可随时在网上报名选课同时应在网上交付学费付费成功后即可获得上课资格。

 2、限定选课人数的课程在选课期间同学可在网上报名选课同时应在网上交付学费 当付费成功人数达到限定人数后 本课程立刻结束选课 此类课程先选先中 选满为止。

 3、初次选课的同学请先进行学生注册网上付费相关问题请查看网上支付说明其他问题请查看选课指南。最终课程中选名单可以随时在网站上查询选课结束后在网上查询上课时间在第一次上课时凭学生证换取听课证。

 本次选修校际选修课的时间为2010 年 1 月 1 日至 2010 年 3 月 14 日。

 选课网址www.xueyuanlu.cn 。

 11

 学院路地区高校“教学共同体” 校际公共选修课教学管理规定 二 00 二年十月制定

 总

 则 第一条 为使学院路地区高校“教学共同体”教学活动规范有序地开展特制定校际公共选修课教学管理规定以利于维护共同体各成员校的教学秩序提高教学管理效率。

 管理制度 第二条 参加选课的学生必须是学院路地区高校“教学共同体”成员学校的在校大学生。

 第三条 校际公共选修课全部安排在双休日上课考虑到各成员校教学日历的差异充分照顾到学生对校际课的可选率课程的开课的时间要晚开、早结束具体时间由开课院校确定。

 第四条 校际公共选修课的开课时间一旦确定各开课学校在课程开设期间一律不得调课如确有特殊情况非变化不可则由开课学校提前通知各个学校的选课学生而不由选课学生所在校通知。

 第五条 校际公共选修课的学时定为 30 或 20 两种收费按每课时 3 元和 5 元两种标准执行。

 第六条 共同体开设的课程选课学生人数在 20 人不含 20 人以下的课程才准许退课否则开课学校不能随意退课。

 第七条 学生选修课程所用听课证开课学校教务管理部门应从共同体网站教务管理系统提供的统一格式打印 课程听课证中的开课日期、 上课地点和上课时间也按网站所提供的信息填写。发放给选课学生的听课证盖有开课校教务处章后方有效。

 第八条 选课学生需持听课证进教室、场馆且要遵守开课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

 成绩考核与记载办法 第九条 课程结束后任课教师从共同体网站教学辅助系统登载学生考试成绩并下载学生成绩单任课老师需在下载的成绩单上签名并加盖开课校教务处章方可有效然后由开课校教务部门集中返回学生所在学校教务处。

 第十条 成绩评定一律采用百分制并要求取整不带小数。成绩评定不设分项仅要求给出总评成绩。

 第十一条 凡选修此类课程的学生按规定完成课程教学要求考核合格者可取得一定学分学分量值由学生所在学校确定。

 学生注册 第十二条

 校际公共选修课全部采用网上选课方式网上支付学费。

 第十三条

 学生一旦选定校际选修课不允许其退选同时规定每位同学最多允许选修此类课程 2 门。

 第十四条

 学生交费注册后一旦发生某种变化与所选课程发生矛盾时原则上允许将听课证转让给其他同学 但需有文字申请提交给开课学校 开课学校将更改选课学生注册名单 并办理相应手续。

 而听课证转让手续由学生自行处理 学生听课费用一律不予以退回。

 第十五条

 每门课程的选课人数由开课学校确定。不限制选课人数的课程选课报名注册与缴费同时进行未缴费者则选课无效限制选课人数的课程先选课后抽签中签后再缴费中签后必须在三天内完成网上缴费否则视为放弃。从抽签三天后到选课截止

 11

 日为补选期补选者可在补选期内进行补选采取报名注册与缴费同时进行的方式补选未缴费者则选课无效 。

 第十六条 有关校际公共选修课的教学工作进程安排见附件学院路地区高校“教学共同体”教学工作进度表。

 附

 则 第十七条 本管理规定的解释权归学院路地区“教学共同体”理事会。

 第十八条 本管理规定自公布之日起执行。

 11

 2010 上校际公共选修课课程目录及上课时间

 校

 名 课

 名 学时 上课时间 收费 标准 名额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数学大观 30 周日上午 3 不限 演讲与口才 30 周六上午 3 不限 图像处理 一班 30 周六下午 3 不限 图像处理 二班 30 周...

篇六:北航宇航学院导师推荐

器设计工程实验报告 ——圆柱壳体结构有限元分析 ZY1315228 张晶 1.圆柱加筋壳体结构有限元分析介绍

 圆柱加筋壳结构如图 1 所示,一端固定,表面有分布载荷。结构、材料特性、约束与载荷的具体形式将在后面给出。试用 MSC.Patran/Nastran 建立圆柱加筋壳的有限元模型并计算它的位移与应力。

 图 1 圆柱加筋壳结构 2.模型描述 2.1 结构 1)壳 圆柱壳半径为 23 10 0.5 0.53 R m m    ,长为 6 L m  。它由两部分组成,一部分是复合材料结构,从固定端到中部,长 3m,厚 6.2mm;另一部分是金属

 材料结构,从中部到自由端,长 3m,厚 2mm。

 2)加筋梁 有纵向加筋与环向加筋,沿壳分布如图 2 所示,均为金属材料。

 图 2 圆柱壳上加筋梁分布 纵向加筋共八条沿周向对称分布如图 3 所示,截面形状为 L 型,具体尺寸与指向如图 4 所示。

 图 3 周向对称分别 L 型梁 R=0.53m

 图 4 L 型梁截面尺寸 w=h=10mm t=3mm 环向加筋共 3 条,分别位于壳的两端与中部,截面形状为矩形,具体尺寸如图 5 所示。

  图 5 矩形梁截面尺寸 w=h=10mm 2.2 材料 1)金属材料 即 copper, 21.0 11 / E e N m   , 0.33   。

 2)复合材料 面 板 (facesheet) : 2111.0 11 / E e N m   ,  2221.0 10 / E e N m   , 2121.5 10 / G e N m   ,120.1   。

 芯 (core) : 211100 / E N m  ,  222100 / E N m  ,  21250 / G N m  , 2131.0 6 / G e N m   ,  2231.0 6 / G e N m   ,120.3   。

 层合板:由面板和芯组成,具体铺层形式和方向如图 6 所示。其中每层面板厚 0.3mm,芯厚 5mm。

 45º45º-45º-45º0ºfacesheetcore 图 6 复合材料铺层 2.3 约束与载荷 圆柱壳一端固定,如图 7 所示。

  图 7 固定端 壳的内表面有分布载荷  2200 /  P y N m (Y 轴如图 3 所示)。

 3.建模过程 3.1 几何模型的建立 1.建立新的数据库,输入全局参数,最大尺寸为 6 米 File/new New database name:

 sylindrical shell structure Ok

  Based on model Approximate maximun model

  Dimesion:

 6.0

 Analysis code:

 MSC.Nastran

 Analysis type:

  structure

 Ok

  2.建立名为”shell”的一个新组 Group/create New group name:

  shell  Make current

 Apply Cancle

 3.绘制一半径为 0.5m 的圆,并通过面拉伸命令形成壳体  Geometry

 Action

  creat

  Object

  curve

 Method

  2D Circle Circle radius

 0.5

 Construction plane list

 coord 0.3

  Center point list

  [0 0 0] Apply

 Action

 create

 Object

 surface Method

 extrude Tanslation vector

  <0 0 3> Curve list

 curve 1 Apply

 4.复制刚刚生成的圆柱壳体 Action

 tranform Object

 surface

 Method

  translate Surface list

 surface 1 Direction vector

 <0 0 1>

 Vector magnitude

 3

  Repeat count

 1

  Apply

 5.建立一个新的组取名为”circular_beam” Group/create New group name:

  circular beams  Make current

 Apply Cancle

 6.通过复制生成另外两个圆形梁曲线 Action

  tranform Object

  circle

 Method

  translate Curve list

 curve 1

 Direction vector

  <0 0 1>

 Vector magnitude

 3

  Repeat count

  2

  Apply

 7.纵向筋的绘制,建立一个名为” longitudinal beams”的新组 Group/create New group name:

  longitudinal beams  Make current

 Apply Cancle

 8.沿长度方向创建一条直线 Action

 creat Object

 curve Method

  point Starding point

  point 1 Ending point

 point 3

 Apply

 9.通过旋转的方法创建 8 条直线,旋转角度为 45° Action

  transform Object

  curve

 Method

  rotate

 Rotation angle

  45

 Repeat count

  7

  Curve list

 curve 4

 Apply

 图 错误!文档中没有指定样式的文字。-8 几何模型建立完成 1.1 显示组”shell”,并设置为当前组 Group/post Select group to post:

  shell Apply Cancle

  3.2 有限元网格划分

  1.将组”shell”设置为当前组 Group/post Select group to post:

  shell Apply Cancle

  2.生成”mesh seed”

  Elements Action

  create

  Object

  mesh seed Type

 uniform

  Number of elements:

  Number=

 32

 Curve list

 curve 1

 Apply Number of elements:

  Number=

  30

 Curve list

  surface 1.1 2.1

 Apply

  3. 选择”isomesh”,生成四边形单元 Action

 creat Object

 mesh

 Type

 surface Elem shape

 quad Mesher

  IsoMesh Topology

  Quad4 Surface list

 surface 1 2 Apply 4.显示组“longitudinal beams” 并且设置为当前组 Group/post Select group to post:

 longitudinal beams Apply Cancle

 5.用 curve 的方式划分 longitudinal beams 的网格 Action

 creat Object

 mesh Type

 curve Topology

  bar2 curve list

 curve 4:11 Apply

 6.显示组“cicular beams” 并设置为当前组 Group/post Select group to post:

  circular beams Apply

 Cancle

 7.用 curve 的方式划分 circular beams 的网格 Action

 creat Object

 mesh Type

  curve Topology

  bar2 curve list

  curve 1:3 Apply

 8.节点等效 在面的边上重复创建了节点,因此需要将节点等效 Action:

 equivalence

 Object:

  all Type:

  tolerance cube Equivalence tolerance:

 0.004

 Apply

  图 3-2 有限元网格划分完成

 3.3 材料属性添加 3.3.1 复合材料的添加

 1.facesheet 和 core 材料添加  Material Action:

  create Object:

  2d orthotropic Method:

 manual input Material name:

 facesheet Input properties Constitutive model:

  linear elastic Elastic modulus 11:

  1e11

  Elastic modulus 22:

 1e10

  Poisson ratio 12:

 0.1

 Shear modulus 12:

  1.5e10

 Apply

 Material name:

  core Input properties Constitutive model=:

 inear elastic Elastic modulus 11=:

 100

 Elastic modulus 22=:

 100

 Poisson ratio 12:

 0.3

 Shear modulus 12:

  50

  Shear modulus 23:

 1e6

 Shear modulus 13:

 1e6

 Apply

 图 3-3 core 材料属性

 图 3-4 facesheet 材料属性

  2.复合材料属性添加,用 core 和 facesheet 材料铺成复合材料 Action:

 create

  Object:

 composite

 Method:

 laminate

  Material name:

  compsite_layers Laminated composite

  Input date

  图 3-5 复合材料建立完成

  Material name thichness orientation 1 facesheet

 3e-4 45 2 facesheet 3e-4 -45 3 core 5e-3 0 4 facesheet

 3e-4 -45 5 facesheet 3e-4 45

  3.铜的材料属性添加 Action:

  create

  Object:

 isotropic

  Method:

 manual input Material name:

 copper

 Input properties Elastic modulus=

  1e11

 Poission ratiao=

 0.33

 Ok

  Apply

 4.创建单元属性并将单元属性赋给壳单元

 Group/post Select group to post:

  shell

 Apply Cancle  Properties

 Action:

 create

  Object:

  2D

  Type:

  shell

 Property set name:

 composite shell

 Options:

  lanminlate

 Input properties

 Material name:

  m:composite_layers Ok Select members:

  ele 1:960

  Ok Apply Action:

  create

  Object:

 2D

  Type:

  shell

 Property set name:

 copper shell

 Options:

 homogenous

 Input properties Material name:

  m:copper Thickness:

  2E-3 Ok Select members:

  ele 961:1920 Ok Apply

 5.建立本地坐标圆柱系 在壳的地步中心点建立一个本地圆柱坐标系,编号 1,用于定义纵向 L 型梁的指向。

  Geometry Action

  create

 Object

 coord

  Method

 3point

 Coord ID list

  1

 Type

  cylindrical Refer. Coordinate frame

  coord 1

 Origin

  [0 0 0]

 Point on axis 3

  [0 0 1]

 Point on plan1-3

 [1 0 0]

 Apply 6.创建 L 型的单元属性并将其赋给 L 型梁单元 Action:

 create Object:

  1D Type:

 beam Property set name

 copper_beam Material name:

 m:copper Input properties

  Beam library

  Action

 create

 Object

  standard shape Method

 nastran standard New section name

 L

  L

 W=

 10e-3 H=

  10e-3 t1=

 3e-3

 t2=

 3e-3

 Ok

 Section name

  L

 Material name

 m:copper

 Bar orientation

  <-1 0 0>coord 1 Ok

  Select application region:

 ele 1921:2400

 Ok

  Apply

 Action:

 create Object:

 1D Type:

  beam Property set name:

  L-beam Material name:

  m:copper Input properties

  Beam library

  Action

  create Object

  standard shape Method

 nastran standard

 New section name

  rectangle

 W=

  ...

篇七:北航宇航学院导师推荐

模糊图像复原技术及其应用及其应用及其及其运动模糊图像复原技术用用赵丹培赵丹培宇航学院图像处理中心D座407E-mail:

 zhaodanpei@buaa.edu.cn2010年5月

 目录7. 1 图像复原技术概述7 2 运动模糊图像复原的基本原理7. 2 运动模糊图像复原的基本原理7. 3 典型的运动模糊图像复原方法7. 4 几种恢复方法的性能比较7. 5 图像复原质量评价7 6 运动图像复原方法的应用7. 6 运动图像复原方法的应用2/93

 什么是图像复原技术?7. 1 图像复原技术概述图像复原技术也常被称为图像恢复技术, 是当今图像处理研究领域的重要分支。图像复原技术能够去除或减轻在获取数字图像过程中发生的图像质量下降(退化)

 问题, 从而使图像尽可能地接近于真实场景。3/93什么是图像退化?景物形成过程中可能出现畸变、 模糊、 失真或混入噪声, 使所成图像降质, 称为图像“退化” 。

 引起图像退化的原因:造成图像退化的原因有很多, 典型原因表现为:• 成像系统的象差、 畸变、 带宽有限等造成的图像失真;成像系统的象差、 畸变、 带宽有限等造成的图像失真;• 由于成像器件拍摄姿态和扫描非线性引起的图像几何失真;• 运动模糊, 成像传感器与被拍摄景物之间存在相对运动, 引起所成图像的运动模糊;• 灰度失真, 光学系统或成像传感器本身特性不均匀, 造成同样亮度景物成像灰度不同;亮景4/93• 辐射失真, 由于场景能量传输通道中的介质特性如大气湍流效应, 大气成分变化引起图像失真;• 图像在成像、 数字化、 采集和处理过程中引入的噪声。

 图像复原与图像增强的关系:图像复原与图像增强存在密切的联系, 它们都是为了改善图像的视觉效果, 得到某种意义上的改进图像, 也就改善图像视觉效果得到某种意改进图像就是希望改进输入图像的视觉质量, 便于后续处理。图像增强技术:

 更偏向主观判断, 即要突出所关心的信息,满足人的视觉系统, 具有好的视觉结果。图像复原技术:

 根据图像畸变或退化的原因, 进行模型化处理处理, 将质量退化的图像重建或恢复到原始图像, 即恢复将质量退化的图像重建或恢复到原始图像即恢复5/93退化图像的本来面目, 忠实于原图像。

 因此必须根据一定的图像退化模型来进行图像复原。

 图像复原方法的分类:图像复原大致可以分为两种方法:一种方法适用于缺乏图像先验知识的情况, 此时可对退化过种方法适用于缺乏图像先验知识的情况, 此时可对退化过程建立模型进行描述, 进而寻找一种去除或消弱其影响的过程, 是一种估计方法;另一种方法是针对原始图像有足够的先验知识的情况, 对原始图像建立一个数学模型并根据它对退化图像进行拟合, 能够获得更好的复原效果。两种方法各有优缺点两种方法各有优缺点, 第一种方法不需要先验知识, 但其缺点是速度较慢, 效果也不如第二种好; 而第二种方法只要有正确的模型, 就可在相对较短的时间内得到较好的效果, 其缺点是建立准确的模型通常是十分困难的。第种方法需要先验知识但其缺6/93

 从方法和应用角度的分类:• 频域图像恢复方法:

 逆滤波、 维纳滤波等;• 线性代数恢复方法:

 线性代数滤波方法、 空间域滤波方法等;• 非线性代数恢复方法:

 投影法、 最大熵法、 正约束方法、 贝叶斯方法、 蒙特卡罗方法等;• 频谱外推法:

 哈里斯外推法、 长球波函数外推法;• 反卷积恢复方法:

 盲复原方法典型应用典型应用:7/93• 大气湍流退化图像复原;• 离焦衍射图像复原;• 高速运动模糊图像的复原; ………

 频域法逆滤波法维纳滤波法约束最小平方滤波法非线性代数复原法复原法凸集投影法最大熵复原法贝叶斯复原法小波变换法无约束复原法有约束复原法有约束复原法遗传进化法哈里斯外推法长球波函数长球波函数外推法神经网络法8/93线性代数复原法伪逆滤波法奇异值矩阵分解SVD法频谱外推法能量连续降减法

 消除运动模糊的几种补偿方法运动模糊的实质是由于相机与景物之间相对运动而造成曝光瞬间感光介质相对被照物影像相对运动, 也就是说存在曝光瞬间感光介质相对被照物影像相对运动, 也就是说存在着像移。

 如果能减小或者消除这种像移就可以抑制运动模糊的产生。

 目前常用的消除像移的方法有以下几种:机械式像移补偿法光学式像移补偿法9/93电子式像移补偿法集成像移补偿法图像式像移补偿法

 机械式补偿法:利用机械结构及其组件在曝光时移动光感应介质, 使剩余像移量尽可能小, 从而达到抑制运动模糊的目的。该补偿法适用于飞行器横滚该补偿法适用于飞行器横滚、 俯仰和相机扫描引起的运动模糊, 主要用在胶片式垂直照相相机上, 实现时是用拉动型量片机构移动胶片并精确控制卷片机构以保证必要的补偿精度。美国的KA-112A航空侦察相机用移动胶片法消除扫描和横滚造成的像移。俯仰和相机扫描引起的运动优点:

 感光面上各点的补偿速度一样且没有附加光学系统。10/93缺点:

 它对结构的运行及制作精度要求高、 需大功率传动装置,限制了它在航空相机特别是广角镜头相机上的应用; 感光材料逐渐在由胶片往CCD 转变, 其相应的像移补偿方法也在发生改变。

 光学式像移补偿法光学式像移补偿法的原理是按照与相机焦面上像移速度一致的原则旋转或移动光路元件以改变光线方向达到抑制运致的原则旋转或移动光路元件以改变光线方向达到抑制运动模糊的目的。目前常用旋转物镜前方的回转反射镜补偿前向像移。优点:

 光学式像移补偿法的反射镜体积小、 重量轻且易控制,除补偿前向像移外还能补偿俯仰和偏航引起的像移, 主要用11 /93在长焦距全景式相机上。KA-112A相机和美国芝加哥航空工业公司八十年代初研制的KS-146航空侦察相机都用了该补偿法, 它目前用得较多。

 电子式像移补偿法电子式像移补偿方法主要是针对CCD相机, 利用一系列CCD电荷转移驱动技术来控制CCD曝光以同步像移速度的补偿CCD电荷转移驱动技术来控制CCD曝光以同步像移速度的补偿法。

 目前国内外采用的电子式像移补偿法有针对TDI

 CCD(Ti me Del ay and I ntegrate Charge Coupl ed Devi ce)的真角度像移补偿法和对面阵CCD的阶梯式像移补偿法。它已应用到美国的CA-260、 CA-270、 CA-290 等电光分幅式航空侦察相机上带有这种阶梯式像移补偿技术的面幅式航空侦察相机上, 带有这种阶梯式像移补偿技术的面阵CCD器件目前属于军事禁售品。12/93

 集成像移补偿法集成像移补偿法是最新的像移补偿技术, 它是将像移补偿同芯片集成为一体, 目前加拿大Dal sa公司为美国海军实验室做成了5kByte× 5kByte带像移补偿功能的芯片, 帧频为2. 5HZ, 为超高分辨率CCD探测器。13/93

 图像式像移补偿法图像式像移补偿又称软件补偿法。

 模糊图像是由清晰图像与点扩散函数PSF卷积而得。

 根据这个原理, 由退化图图像与点扩散函数卷积而得。

 根据这个原理, 由退化图像进行图像复原(I mage Restorati on, I R)

 来完成像移补偿。

 图像式像移补偿法是对已有数字图像的后期处理, 是一种被动式的补偿方法且必须用在CCD相机上, 通常是对事后图像进行复原和分析。优点优点:

 图像式像移补偿的成本低、 软件算法相对比较成熟、图像式像移补偿的成本低软件算法相对比较成熟14/93应用灵活等特点现已经引起广泛关注, 随着DSP等快速高效器件的推广使用, 这种方法将很快用于准实时的像移补偿。

 举例:

 图像式补偿方法的应用举例15/93模糊图像复原后的清晰图像

 图像复原的本质是根据图像退化原因, 建立相应的数学模型, 从被污染或畸变的图像信号中提取所需的信息, 沿着小结使图像降质的逆过程恢复图像本来面貌。

 广义上讲, 图像复原是一个求逆过程, 逆问题经常存在非唯一解, 甚至无解。实际的复原过程是设计一个滤波器, 使其能从降质图像ˆ计算得到真实图像的估值f x y计算得到真实图像的估值使其根据预先规定的误, 使其根据预先规定的误( , )g x y16/93差准则, 最大程度地接近真实图像。引出:

 如何建立图像的退化模型?( , )f x y( , )

 7. 2 运动模糊图像复原的基本原理运动模糊的基本原理运动模糊图像的退化模型运动模糊图像的点扩散函数匀速直线运动模糊点扩散函数的参数确定运动模糊点扩散函数的离散化运动模糊点扩散函数的离散化17/93

 在用摄像机获取景物图像时, 如果在相机曝光期间景物和摄像机之间存在相对运动, 例如用照相机拍摄快速运动的物体或者从行驶中的汽车动的物体, 或者从行驶中的汽车上拍摄外面静止不动的景物时, 拍得的照片都可能存在模糊的现象, 这种由于相对运动造成图像模糊现象就是运动模糊。拍摄外静止动的景7. 2. 1 运动模糊的基本原理下图为实验室实际拍摄的含有噪声干扰的运动模糊图像。18/93由于高速运动产生的运动模糊图像

 以拍摄快速运动的汽车为例来分析运动模糊图像的形成过程。19/93运动模糊图像成像原理

 解决运动模糊的方法一般有两种:•一是减少曝光时间•是减少曝光时间。

 但相机的曝光时间并不可能无限制地减小,随着曝光时间减小, 图像信噪比减小, 图像的质量也较低, 所以这种方法用途极其有限;但相机的曝光时间并不可能无限制地减小•二是建立运动图像的复原模型, 通过数学模型来解决图像的复原问题。

 这种方法具有普遍性, 因而也是研究解决运动模糊的主要手段要手段。20/93

 举例:

 以航空侦察相机为例讲述运动模糊的基本原理当飞机以速度V在空中飞行时, 如图所示, 地面景物A点相对飞机向后移动到A’。

 通过光学系统成像于a’点在CCD靶面上像移速度为:成像于a 点, 在CCD靶面上像移速度为:V:

 飞机飞行速度;H:

 飞行高度;"f:

 光学系统最大焦距。maxf:

 光学系统最大焦距vaa""maxf"HVV =21 /93在CCD摄像机每场积分时间内像移量为:t 为CCD摄像机的场积分时间A"A像移模型)("mmtVl =Δ

 小结:像移量的存在导致图像模糊, 为得到清晰图像, 必须要对像移进行控制。

 在实际工程中, CCD的积分时间不能无限的缩小, 而且高帧频CCD的价格很贵。

 积分时间缩短后, 为了保证图像质量, 所需的地面照度就越大, 这就限制了相机的工作条件, 在许多情况下是不能接受的。目前解决运动模糊的主要手段是通过了解图像的退化过程,目前解决运动模糊的主要手段是通过了解图像的退化过程22/93建立运动图像的复原模型, 通过数学模型来解决图像的复原问题。

 7. 2. 2 运动模糊图像的退化模型 模糊图像的一般退化模型:在实际降质过程中, 降质的另一个复杂因素是随机噪声,考虑有噪声的图象恢复, 必须知道噪声统计特性以及噪声和图像信号的相关情况, 这是非常复杂的。实际中假设是白噪声---频谱密度为常数, 且与图像不相关, (一般只要噪声带宽比图像带宽大得多时, 此假设成立) ,由此得出图像退化模型由此得出图像退化模型。23/93可以将图像退化过程描述成一个退化系统, 这里原图像是通过一个系统并与加性噪声的, 其过程如下图所示:相加退化成图像( , )f x y( , )n x y( , )g x yH

 f(f(x,y))n(x,y)Hg(x,y)图像降质过程模型24/93(α) (h)() yxndβdαyxfyxg,,,),(+−−=∞∞−βαβ图像的降质公式:

 以后讨论中对降质模型H作以下假设: H是线性的(())(())[[]](())(())HfHfkkHfHfkkffkkffkkHH++++ H是空间(或移位)

 不变的对任一个和任一个常数都有:yxyxyxyx,,,,22112211=(),f x yαβ、( -- )ββ( -g xg x-))H f x ( - , - )

 ( - , -H f xyαyyyαααββ==25/93就是说图像上任一点的运算结果只取决于该点的输入值,而与坐标位置无关。

 如果考虑噪声的影响, 运动模糊图像的退化模型可以描述为一个退化函数和一个加性噪声项, 设一幅输入图像, 则产生的退化图像可以用下式表示:( , )n x y( , )f x y( , )g x y因此, 图像复原是在已知验知识的条件下, 求得,,等一些先的过程。( , )g x y( , )h x y( , )f x y( , )n x y=∗+( , )g x y( , )n x y( , )h x y( , )f x y26/93由于空间域的卷积等同于频率域的乘积, 所以上式的频率域描述为:( , )G u v( , ) ( , )H u v F u v( , )N u v=+

 讨论恢复问题:若略去噪音N, 得:反变换, 可求 F→ f 若H有零点, G也有零点出现, 0/0的不定值, 这样模型不保证所有逆过程都有解?HGF =通常,必须限制图像复原在原点周围的有限区域进行, 即将退化图像的傅里叶谱限制在没有出现零点而且数值又不是太小的有限范围内。在离频率平面原点较远的地方数值较小或为零, 因此,( , )H u v( , )H u v27/93由于引起退化的因素众多, 而且性质不同, 而目前又没有统一的恢复方法, 许多人根据不同的物理模型, 采用不同的退化模型、处理技巧和估计准则, 从而导出了多种恢复方法。有效方法:

 针对特定条件, 用特定模型处理。

 图像复原可以看成是一个预测估计的过程, 由已给出的退化图像估计出系统参数出,( , )n x y, 从而近似地恢复为一种统计性质的信息。

 这样图像退化过程的数学表达式就可以写为:( , )[ ( , )]g x yH f x y=( , )g x y( , )f x yH通常, 在不考虑加性噪声的情况下, 上式可以作如下简化:( , )g x yH f x y=( , )n x y+[ ( , )][ ][ ]HH( , )g x y( , )g28/93将恢复出理解成一种运算, 而模糊恢复的过程就是由的过程, 也就是寻求逆变换1( , )[ ( , )]f x yHg x y=使得y( , )f x y1H−−

 我们用卷积的方法模拟出运动模糊的退化过程, 可以描述为:称为模糊算子或点扩散函数, “*” 表示卷积,表示原始(清晰) 图像,),(yxg表示观察到的退化图像。像复的),(*),(),(yxhyxfyxg=),(yxh),(yxf29/93图像复原的过程:ˆf x...

篇八:北航宇航学院导师推荐

航空航天大学自动化科学与电气工程学院(简称自动化学院)的前身为飞机设备系, 始建于 1954 年 8 月 。

 在五十多年的发展过程中, 自动化学院教师秉承了学院奠基者敢为人先的开拓精神、 百折不挠的顽强意志、 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 驹深驭远的师者风范, 在教学和科学研究方面均取得了优异的成绩。

 本学院现由智能系统与控制工程系、 检测与自动化工程系、 机械电子工程系、 电气工程系、自动控制系、 自动控制教学实验中心、 电工电子教学实验中心, 以及先进仿真技术教学实验中心八个单位组成。

 本学院具有高水平的从本科到博士的高级人才培养体系, 本科专业 2 个, 硕士点 8 个, 博士点 7 个。

 学院设有“自动化(自动控制与信息技术)” 和“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 两个宽口径本科专业, “自动化” 专业为国防科工委重点专业。

 专业设置适应数字化、 综合化和智能化的发展趋势, 在自动控制、信息技术与电气工程领域为国家培养高级工程技术和管理人才。

 学院涉及“控制科学与工程”、“机械工程”、“电气工程” 三个一级学科; 有“导航、 制导与控制”、“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检测技术与自动化装置”、“模式识别与智能系统”、“建模仿真理论与技术”、“机械电子工程”、“电力电子与电力传动”、“电机与电器” 和“电工理论与新技术” 九个二级学科,“导航、 制导与控制” 为全国重点学科,“机械电子工程” 为国防科工委重点学科, “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 为北京市重点学科; 拥有“导航、 制导与控制”、“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模式识别与智能系统”、“检测技术与自动化装置”、“建模仿真理论与技术”、“机械电子工程”、“电机与电器” 博士学位授权点, 有“控制科学与工程”、“机械工程” 博士后科研流动站。

 拥有“控制工程” 领域工程硕士专业学位授予权。

 在课程教学方面, 学院一贯注重教学质量, 一流的教授走上讲台, 开展一流的教学工作, 拥有校级优秀主讲教师 4 名。

 大力开展精品课程建设,“自动控制原理” 为国家级精品课程;学院的“数字电子技术基础”、“电路”、“线性系统理论”、“计算机控制系统” 课程为学校建设的精品课程。

 全院共有教职工 154 人, 其中博士生导师 32 人, 正教授 36 人, 副教授 70 人, 具有博士学位的教师 81 人, 长江学者特聘教授 2 人, 杰出青年基金 1 人, 新世纪优秀人才 3 人, 蓝天学者 1 人, 蓝天新星 3 人。

 学院每年招收本科生 270 人左右, 研究生约 260 人。

 目前在校本科生 1006 人, 研究生 944人(不含工程硕士)。

 招生生源质量好、 状态稳定, 每年本科生生源质量均保持在学校前三位;毕业生受欢迎, 本科毕业生上研率在 40%以上, 本科毕业生一次就业率在 99%以上。

  北航自控系

 姓名: 蔡开元 系别: 自控系 性别: 男 基本情况: 教授, 1965 年生, 1980 年考入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本科, 1991 年在北航获博士学位, 博士生导师。1993 年至 1995 年应聘在英国伦敦 CityUniversity 工作, 任 ResearchFellow。1995 年 10 月 任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教授。

 1997 年起任博士导师。

 1998 年获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资助。

 1999 年被教育部批准为“长江学者奖励计划” 特聘教授(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导航, 制导与控制学科)。

 另外曾为美国、 澳大利亚、 香港等多所大学的访问学者。

 工作经历:

 研究领域&学科方向: 软件可靠性与测试; 智能系统与控制; 软件控制论。

 主授课程: 软件可靠性工程; 模糊数学。

 学术荣誉:

 学术兼职: 现为《FuzzySetandSystem》 国际杂志编委;(美国)

 KluwerAcademicPublishers出 版 社 《 TheKluverInternationalSeriesOnAsianStudiesinComputerandInformationScience 》(http://www.wkap.nl/ASIS)国际丛书主编。

 代表论著和成果: 主 要 论 文 发 表 在 多 种 国 际 杂 志 上 。《 SoftwareDefectandOperationalProfileModeling 》 和 《 IntroductiontoFuzzyReliability 》 由KluwerAcademicPublishers 分别于 1998 年和 1996 年在美国出版。

 出版《软件可靠性工程基础》(清华大学出版社, 1995 年)

 联系方式: 电话:

 82317328; 82315087 Email:kycai@buaa.edu.cn 两 本 英 文 专 著 姓名: 陈胜功 系别: 自控系 性别: 男 基本情况: 副教授, 工学博士, 硕士生导师, 1962 年 8 月 生, 山东人, 2000 年 11 月 在北京航空航天大学获工学博士学位, 2001 年 2 月 ~2002 年 10 月 纽约州立大学访问学者。

  工作经历: 1983 年 8 月~1987 年 9 月 大庆石油学校计算机专业教师 1987 年 10 月~1997 年 9 月 胜利油田计算机应用工程师、 高级工程师 2001 年 2 月~2002 年 10 月 美国 ADS 公司访问教授 2003 年 1 月~现在北京航空航天大学自动化学院 研究领域&学科方向: 嵌入式计算机系统、 容错计算技术和 UAV 控制技术等 主授课程:

 学术荣誉:

 学术兼职:

 代表论著和成果: 完成多项研究课题; 在国内外核心期刊发表学术论文 10 余篇。

 联系方式: 通讯地址: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自动化科学与电气工程学院自动控制系(100083) 办公电话:

 010-82338064 电子信箱:

 shanechen62@163.com

 姓名: 王青 系别: 自控系 性别: 女 基本情况: 工学博士, 博士生导师, 1968 年 5 月生, 山东蓬莱人, 1996 年 6 月 在西北工业大学获工学博士学位

 工作经历: 1996 年至 1998 年在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做博士后研 1998 年评为副教授。

 1999

 年在空间技术研究院飞行器总体设计部工作, 期间曽赴莫斯科航空学院学习。

 1999 年 10 月至今在北航自动化学院工作, 2003 年评为教授, 2004 年评为博士生导师。

 研究领域&学科方向: 飞行器控制与制导、 智能控制应用、 精确制导。

 主授课程: 主讲研究生课程“最优控制”、 研究生课程“智能控制”、 本科生课程“过程控制”; 曾多次主讲留学生课程“现代控制理论”、“最优控制”、“战略与战术导弹制导” 等。目前, 指导博士生 4 名、 留学生 1 名、 硕士生 8 名, 另外, 已毕业硕士生 10 名, 其中 2 名为优秀毕业生, 以优秀论文毕业留学生 1 名。

 学术荣誉:

 学术兼职: 航天二院兼职教授。

 代表论著和成果: 负责和参与国防预研基金、 航空基金、 航天基金、 863、 973 和横向课题三十余项; 在国内外核心期刊和重要国际会议上发表学术论文 70 余篇, SCI 和 EI 索引近 30篇。

 联系方式: 通讯地址: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自动化学院 305 教研室(100083) 办公电话:

 010-82338161 电子信箱:

 wangqing@buaa.edu.cn

 姓名: 白成刚 系别: 自控系 性别: 男 基本情况: 工学博士, 硕士生导师, 1965 年 9 月生, 山东人, 1999 年 3 月在浙江大学大学获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专业博士学位

 工作经历: 1990 年 7 月~1996 年 3 月 聊城师范学院计算机系 1999 年 9 月~现在北京航空航天大学自动化学院 2003 年 5 月-2003 年 8 月 悉尼科技大学软件工程系访问学者 研究领域&学科方向: 系统可靠性; 软件可靠性; 软件测试; 等 主授课程:

 学术荣誉: 2000 年-2001 年获教育部骨干教师基金资助。

 学术兼职: 已负责或参与完成纵横向课题 5 项; 在国内外核心期刊和重要国际会议上发表20余学术论文篇,如:BaiC.G.,“Bayesiannetworkbasedsoftwarereliabilitypredictionwithanoperationalprofile” ,JournalofSystemsandSoftware,Vol.77,2005,pp103-112.“ SoftwareFailurePredictionBasedonaMarkovBayesianNetworkModel”,JournalofSystemsandSoftware,74(3),2005,pp275-282. ;BaiC.G.,HuQ.P.,XieM.,代表论著和成果:

 联系方式: 通讯地址: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自动化学院自动控制系(100083) 办公电话:

 010-82315087 电子信箱:

 bcg@buaa.edu.cn

 姓名: 戴树岭 系别: 自控系

 性别: 男 基本情况: 工学博士, 1966 年生, 1997 年获北京航空航天大学飞行器控制、 制导与仿真专业工学博士学位。

  工作经历: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教师。

 1994 年破格晋升副研究员, 2003 年晋升教授。

 研究领域&学科方向: 虚拟现实技术及其工程应用、 计算机硬件系统设计与分析及分布式仿真系统 主授课程:

 学术荣誉: 1、 1994 年北京市优秀青年骨干教师;

 2、 1999 年航空工业总公司个人一等功(Y7-100 飞机飞行模拟器);

 1、 2000 年国家科技进步三等奖(HFS-2000 数字三轴电动飞行模拟转台), 排名第 5;

 4、 2003 年国防科工委科技二等奖(虚拟现实及多媒体技术在仿真中的应用), 排名第二;

 学术兼职: 中国系统仿真学会理事, 中国系统仿真学会虚拟技术及应用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

 代表论著和成果: 先后承担了光华基金、 国防科技预先研究(八五、 九五、 十五、 十一五)、863 计划、 航空科学基金、 航天支撑技术基金等 20 余项国家及部委科研任务。

 同时注重科学技术的工程化及实用化研究, 完成了 30 余项横向工程开发项目。

 发表论文 50 余篇, 并获得了多项国家及省部委的奖励, 包括国家科技进步奖三等奖(1999,排名第 5)、 国防科工委科学技术奖二等奖(2002, 排名第 2)、 航空工业总公司个人一等功(1998)、 中国高校科学技术奖一等奖(2002, 排名第 11)、 航空工业总公司科技进步奖二等奖(1998, 排名 5)。

 获 1994 年度北京市优秀青年骨干教师荣誉称号。

 联系方式: 通讯地址: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自动化学院 305 教研室(100083) 办公电话:

 010-82316226 电子信箱:

 sldai@yeah.net

 姓名: 扈宏杰 系别: 自控系 性别: 男 基本情况: 工学博士, 博士后, 硕士生导师, 1962 年 7 月生, 辽宁人, 2002 年 1 月在南京航空航天大学获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专业博士学位, 2003 年 10 月 博士后出站。

  工作经历: 1986 年 7 月~1988 年 12 月 哈尔滨第二电机厂 1988 年 12 月~1991 年 8 月 大庆毛纺有限公司 1991 年 9 月~1994 年 3 月 哈尔滨工业大学读硕士 1994 年 3 月~1998 年 8 月 哈尔滨工业大学(威海), 讲师 1998 年 9 月~2002 年 1 月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读博士 2002 年 1 月~2003 年 10 月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自动化学院, 博士后 2003 年 10 月~今北京航空航天大学自动控制系, 副教授 研究领域&学科方向: 智能控制理论、 高精度伺服系统的设计与控制、 先进仿真设备的开发及工业过程控制等研究。

 主授课程: 本科生《自动控制系统》 课程 学术荣誉:

 学术兼职: 神经网络控制; 计算机控制与仿真; 高精度运动控制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代表论著和成果: 已负责或参与完成航空航天、 武器系统的科研课题十余项; 在机械工业出版社出版个人学术专著一部——《DSP 控制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在国内外核心期刊和重要国际会议上发表学术论文 20 余篇 联系方式: 通讯地址: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自动化学院 305 教研室(100083) 办公电话:

 010-82317315,

  姓名: 沈为群 系别: 自控系 性别: 女 基本情况: 高级工程师, 硕士生导师, 1952 年 11 月 生, 上海人, 1978 年 9 月毕业于北航电子计算机系, 计算机系统软件专业.

 工作经历: 1978 年 9 月~现在北京航空航天大学自动化学院 研究领域&学科方向: 主要包括多 种操作系 统( 含 DOS、 Windows、 UNIX、 Linux、Vxwork,Matlab)

 在实时控制及实时仿真系统中的应用研究; 实时管理、 实时监控、 多机网络通讯、 数据库、 软件可视化及软件组件等实用技术在飞行仿真、 计算机检测、 计算机控制等领域的应用研究工作。

 主授课程: 计算机软件技术基础 学术荣誉: 曾经获中国航空工业总公司科技进步二等奖 3 项,中国航空航天部科技进步三等奖 1 项,中国航空科学技术基金优秀成果一等奖 1 项,中国航空工业总公司个人三等功 2 次,国防科工委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 1 项。

 学术兼职:

 代表论著和成果: 一直从事飞行模拟器、 计算机应用、 实时仿真支撑软件的研究、 开发和型号研制工作。

 先后主要参加了四项国家重点型号研制工作和 40 多项课题研究、 开发工作.发表论文 30 余篇。

 培养硕士研究生 20 余人。

 联系方式: 通讯地址: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自动化学院自控系(100083) 办公电话:

 010-82317308 电子信箱:

 shenweiqun@buaa.edu.cn

 姓名: 王卫红 系别: 自控系 性别: 女 基本情况: 教授,1968 年 10 月 生, 黑龙江人, 1996 年 1 月 于哈尔滨工业大学自动控制理论及应用专业获博士学位

 工作经历: 1996 年 7 月~现在北京航空航天大学自动化学院 研究领域&学科方向: 计算机控制与仿真; 物理仿真与仿真设备研制; 智能控制;

 主授课程:

 学术荣誉: 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三等奖 1 项, 省部级科技进步二等奖 1 项, 学校教学成果一等奖 1 项、 三等奖 1 项。

 学术兼职: 中国系统仿真学会会员; 《北京理工大学学报(英文版)》 审稿人 代表论著和成果: 作为项目主持人完成横纵向课题 6 项, 参与完成横纵向课题 10 余项。

 获得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 1 项, 北京市教学成果一等奖 1 项, 国家级科技进步三等奖 1 项,部级科技进步二等奖 2 项、 三等奖 1 项。

 在国内外核心期刊和重要国际会议上发表学术论文20 余篇。

 联系方式: 通讯地址: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自动化学院自动控制系(100083) 办公电话:

 010-82317315, 010-82338716 电子信箱:

 wwh2005@buaa.edu.cn

 姓名: 吴云洁 系别: 自控系 性别: 女 基本情况: 博士, 副教授。

 承担本科生、 研究生及留学生的讲课、 指导毕设、 指导...

篇九:北航宇航学院导师推荐

航空航天大学 百科名片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校徽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简称北航, 原名北京航空学院。

 位于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

 创办于 1952年 10 月 25 日, 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重点大学之一, 学校隶属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 是 985 工程和 211 工程的首批高校之一, 亦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中国工程院以及北京市人民政府的共建学校。

 学校主页:

 http://www.buaa.edu.cn/

 中文名: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外文名:

 Beihang University 简称:

 北航 校训:

 德才兼备 知行合一 创 办 时间:

 类别:

 公立大学 1952 年 10 月 25 日 学 校 类型:

 工科 主 管 部门:

 工业与信息化部 学 校 属性:

 211 工程,985 工程 现 任 校长:

 怀进鹏 知 名 校:

 友 目录 学校名称

 学校概况

 组织结构

 院系设置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电子信息工程学院

 自动化科学与电气工程学院

 能源与动力工程学院

 航空科学与工程学院

 计算机学院

 机械工程及自动化学院

 软件学院

 经济管理学院

 数学与系统科学学院

 姚骏恩 李伯虎 武哲 陶智 张晓林

 所属地区:

 中国北京 主要院系: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航空科学与工程学院 机械工程及自动化学院 国家重点学科:

 硕士点:

 144 个 博士点:

 63 个 院士:

 11 个 16 人 博士后流动站:

 实验室:

 2 个国家重点实验室 目标定位:

 国内一流、 世界知名的高水平大学 12 个

 生物与医学工程学院

 人文社会科学学院

 外国语学院

 交通科学与工程学院

 宇航学院

 飞行学院 科学研究

 科研条件

 科研成果 大事年表

 学校领导

 师资队伍

 两院院士

 国家突出贡献专家

 长江学者

 国家级教学名师 学生活动

 冯如杯

 凌云文学社 学校名称 学校概况 组织结构 院系设置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电子信息工程学院

 自动化科学与电气工程学院

 能源与动力工程学院

 航空科学与工程学院

 计算机学院

 机械工程及自动化学院

 软件学院

 经济管理学院

 数学与系统科学学院

 生物与医学工程学院

 人文社会科学学院

 外国语学院

 交通科学与工程学院

 宇航学院

 飞行学院 科学研究

 科研条件

 科研成果 大事年表 学校领导

 师资队伍

 两院院士

 国家突出贡献专家

 长江学者

 国家级教学名师 学生活动

 冯如杯

 凌云文学社 展开 编辑本段学校名称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本数据来源于百度地图, 最终结果以百度地图数据为准。

  中文名称: 北京航空航天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大学[1]

 中文简称: 北航

 英文名称: Beihang University

 英文简称: BUAA

 英文曾用名称: Beijing University of Aeronautics and Astronautics

 编辑本段学校概况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是 985 工程和 211 工程的首批高校之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2] 一, 是党中央、 国务院直接任命校长,校党委书记的大学之一, 全国 7 所工信部直属高校之一, 是一所具有航空航天特色和工程技术优势的多科性、 开放式、 研究型大学。

  作为中国第一所航空航天高等学府, 北航一直是国家重点建设的高校。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是国家“211 工程”、 “985 工程”建设的重点高校和工业和信息化部、 教育部、 北京市人民政府与中国工程院共建学校。

 校训:

 德才兼备 知行合一

 校风:

 艰苦朴素, 勤奋好学, 全面发展, 勇于创新

 校歌:

 《仰望星空》

  地址:

 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 37 号

 旧邮政编码:

 100083 新邮政编码:

 100191

 编辑本段组织结构

  北航现有全日制在校生 2.4 万人, 其中研究生 1.1 万人。

 共有 26 个学院, 5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体育馆 [3] 4 个本科专业, 144 个硕士学位授权点, 49 个博士学位授权点, 涵盖了工、 理、 管、 经、 文、法、 哲和教育等 8 个学科门类, 形成了航空航天与信息技术两大优势学科群, 逐步完成“优势工科、 扎实理科、 精品文科”的学科布局。

 2007 年新一轮国家重点学科评审和增补, 北航有 8 个一级学科被评为国家重点一级学科, 并列全国高校第 7 名, 国家重点二级学科由 11个增加到 28 个。

 最新的全国一级学科评估中, 北航有 11 个一级学科进入全国高校前 10 名,其中 6 个一级学科进入全国前 5 名; 航空宇航科学与技术名列第一, 力学名列第二,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仪器科学与技术名列第三, 交通运输工程名列第四, 控制科学与工程名列第五名。

 北航现有 8 个北京市重点学科, 33 个国防特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体育馆内全景 色学科。

  以提高教师队伍整体素质和创新能力为目标, 以高层次人才培养和创新团队建设为重点, 大力实施“蓝天计划”和“先锋计划”, 设立人才特区, 使学校真正成为事业有平台、 发展有空间、 成长有环境的人才沃土。

 北航现有教职工 3680 余人, 博士生导师 568 人, 教师的年龄结构与学历结构进一步优化, 具有博士学位的教师比例达到 65%。

 在北航工作的两院院士 16 人, 长江学者 36 人, 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 28 人, 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 16 人, 国家及省部级突出贡献专家 30 人, 跨世纪、 新世纪优秀人才 112 人, 国家级创新群体 15 个。

  编辑本段院系设置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材料作为 21 世纪的三大支柱产业之一, 在国家科学研究、 国防建设与经济建设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本院旨在培养材料科学领域从事科学研究、 工程技术开发应用以及经营管

 理等工作的高级技术人才, 现设一个本科专业、 六个硕士点、 六个博士点和一个博士后流动站。

 每年招收本科生 120 余名, 硕士生 200 余名(包括本、 硕、 博连读),博士生 30 余名, 博士后 5-8 名, 近年来还招收来华留学生 10 余名。

  学院下设材料科学、 材料物理化学、 材料加工工程与自动化、 高分子及复合材料等共四个系, 拥有以中国工程院院士、 著名失效分析专家钟群鹏教授, 长江学者特聘教授、 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徐惠彬教授、 张涛教授和长江学者特聘教授、 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全国“五一”劳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动奖章获得者、 北京市优秀共产党员王华明教授为代表的一流师资队伍, 尤其是年轻学科带头人的力量非常突出。现有教授 38 名(其中博士生导师 26 名), 67%的教授年龄在 50 岁以下,副教授 38 名, 具有博士学位的教师近 70 余名, 其中超过一半拥有国外留学的经历。

 全院师生员工团结一致, 积极进取, 锐意改革, 有很强的凝聚力, 近几年在学科建设、 教学、 科研、人才培养等各方面都取得了很大进步, 2001 年在北京市建党八十周年的表彰中学院党总支被评为“北京市先进基层党组织”, 是北京市高校系统中唯一获此殊荣的院系级单位。

  本院承担了国家及国防“973”重点项目、 “863”高科技、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基金和重大项目、 国防预研等多项课题, “九五”期间经费额度超过了 3800 万元。

 “十五”发展速度更明显加快, 显示了雄厚的发展潜力。

 近五年来共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40 余项。

 共获得国家科技进步奖和国家发明奖 9 项, 部委级(省部级奖)

 一等奖、 二等奖 40 余项。

 在先进结构材料、 新型功能材料、 高能束流表面工程、 材料的失效分析与预测预防、 高分子及复合材料等研究方向已达到或接近国内外一流水平。

 张涛教授领导的科研团队 2005 年获得教育部创新团队称号。

 学院拥有以北京市聚合物基复合材料重点实验室、 特种功能材料与薄膜技术重点实验室、 民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校园东南区 航安全技术重点实验室、材料服役与失效重点实验室等多个省部级重点实验室为代表的多个先进实验室和一大批一流的实验设备。

  学院设置金属与陶瓷材料、 电子信息材料与材料设计、 材料加工工程与自动化、 腐蚀与表面工程、 高分子及复合材料五个培养方向。

 本专业按一级学科宽口径培养人才, 低年级执行统一的教学计划, 除数、 理、 化、 机、 电及外语、 计算机课程外, 还开设材料科学与工程基础、 工程材料的力学性能、 现代材料研究方法、 高分子物理、 高分子化学等大类专业基础

 课。

 高年级按以上培养方向组织教学, 主要专业课程有:

 电子信息材料与器件、 材料设计与计算机应用、 纳米材料、 金属与陶瓷材料学、 材料加工工程、 计算机控制与仿真、 材料腐蚀与控制技术、 复合材料学等。

  材料学院重视人才培养, 锐意加强教学改革, “材料学科大类人才培养”的成果获 2001年北京市教学成果一等奖。学院实行教授班主任制度, 教授给本科生上课的比例超过了 85%。学院重视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和学生全面素质培养的结合, 注重加强育人环境的建设, 学风好,2001 年应届毕业生上研和出国的比例达到了 52.6%, 2002 届毕业生一女生宿舍六名同学全部获免试推荐研究生, 其事迹被多家新闻媒体所报道。

 本院学生出国留学的比例为全校最高的院系之一。

  材料学院与英国伦敦大学 Queen Mary 学院、 英国曼切斯特大学材料系、 英国拉夫堡大学实行联合办学, 凡在本院就读的学生, 均可采用 3+2(国内三年, 国外两年)

 或 2+3(国内两年, 国外三年)

 两种模式到 Queen Mary 学院就读, 毕业合格后授予伦敦大学工学硕士学位证书。

  本院为开拓材料学领域, 培养跨世纪人才提供良好的教学环境和先进的实验设施, 使培养的学生达到具有扎实的理论基础, 较宽的专业知识面, 较强的实验、 科研和计算机应用能力及较高的外语水平的目标。本院拥有从本科生到博士后的全过程培养条件, 同时也为国内、国外一流大学和高新技术企业推荐、 输送了大量优秀人才。

  电子信息工程学院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电子信息工程学院的前身是北京航空学院电子工程系。

 1954 年, 北航成立航空无线电专业, 是我国最早建立的航空电子类专业, 1958 年建立航空无线电系。1978 年被批准为国家第一批研究生招生单位, 1980 年更名为电子工程系。

 1981 年建立硕士点, 1986 年建立通信与电子系统博士点, 1998 年批准信息与通信工程一级学科博士授权点,2002 年 10 月, 为了推动通信与电子学科群的发展, 优化学科布局, 成立电子信息工程学院。目前, 学院下设 3 个系, 包括:

 信息与通信工程系、 电子科学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体育馆 与技术系、 光电与信息工程系和 1 个教学实验实践中心, 建有 2 个部级重点实验室:

 航空电子重点实验室和中国民航数据通信及新航行系统重点实验室。与其他单位联合建有国家卫星导航工程研究中心。

 2005 年, 建立了国家集成电路人才培养基地。

  学院现有教职员工 130 名, 包括教授 26 人(博士生导师 18 人), 具有博士学位教师占教师总数的 50%。

 拥有中国工程院院士 1 人, 长江学者 1 人, 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 2人, 新世纪优秀人才 3 人。

  经过 50 多年的建设, 学院从单一的航空电子专业发展成为涉及信息与通信工程、 电子科学与技术、 交通运输工程、 光学工程和生物医学工程 5 个一级学科, 12 个博士点, 11 个硕士点和 8 个本科专业的学科群, 并设有 2 个博士后流动站和 2 个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岗位。博士点包括:

 通信与信息系统、 信号与信息处理、 电磁场与微波技术、 电路与系统、 微电子学与固体电子学、 物理电子学、 交通信息工程及控制、 光学工程、 生物医学工程以及自主设置的信息网络、 集成电路设计、 遥感传输与处理。

 本科专业包括:

 电子信息工程、 通信工程、电子科学与技术、 信息对抗技术、 信息工程(光电通信)

 专业、 交通运输(民航信息工程)、

 生物医学工程和集成电路设计。

 其中, 通信与信息系统为国防科工委和北京市重点学科, 电子信息工程为国防科工委重点建设本科专业。信息与通信工程一级学科排名列全国第 10 名,交通运输工程一级学科排名列全国第 2 名.

 自动化科学与电气工程学院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自动化科学与电气工程学院(简称自动化学院)的前身为飞机设备系,始建于 1954 年 8 月。

 在五十多年的发展过程中, 自动化学院教师秉承了学院奠基者敢为人先的开拓精神、 百折不挠的顽强意志、 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 驹深驭远的师者风范, 在教学和科学研究方面均取得了优异的成绩。

  本学院现由智能系统与控制工程系、 检测与自动化工程系、 机械电子工程系、 电气工程系、 自动控制系、 自动控制教学实验中心、 电工电子教学实验中心, 以及先进仿真技术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教学实验中心八个单位组成。

  本学院具有高水平的从本科到博士的高级人才培养体系, 本科专业 2 个, 硕士点 8 个,博士点 7 个。

 学院设有“自动化(自动控制与信息技术)

 ”和“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两个宽口径本科专业, “自动化”专业为国防科工委重点专业。

 专业设置适应数字化、 综合化和智能化的发展趋势, 在自动控制、 信息技术与电气工程领域为国家培养高级工程技术和管理人才。

 学院涉及“控制科学与工程”、 “机械工程”、 “电气工程”三个一级学科; 有“导航、 制导与控制”、 “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 “检测技术与自动化装置”、 “模式识别与智能系统”、 “建模仿真理论与技术”、 “机械电子工程”、 “电力电子与电力传动”、 “电机与电器”和“电工理论与新技术”九个二级学科,“导航、 制导与控制”为全国重点学科,“机械电子工程”为国防科工委重点学科, “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为北京市重点学科; 拥有“导航...

篇十:北航宇航学院导师推荐

 陈珅艳

  性别:

 女

 出生年份:

 1974

 职称:

 讲师

 院系:

 宇航学院

 首次聘任导师时间:

 2007

 现聘任导师一级学科名称:

 航空宇航科学与技术

 现聘任导师二级学科名称:

 飞行器设计

 聘任在第二学科培养博士生专业名称:

 无

 聘任在自主设置学科培养博士生专业名称:

 无

 主要研究方向及特色:

 结构优化,航天器结构分析、优化设计、结构优化软件系统开发。

 电子信箱:

 chenshenyan@buaa.edu.cn

 办公电话:

 82316611

 办公地点:

  通信地址: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宇航学院

  个人简介:

  2005 年 11 月毕业于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宇航学院飞行器设计专业,获得工学博士学位。

 本科教学上主要负责专业课程设计,研究生教学上主讲“结构优化设计”和留学生的“Structural Analysis and Optimization”的部分内容。已指导硕士研究生 4人,协助指导硕士和博士研究生 10 人,其中留学生 5人。

 已完成的科研项目包括多个在研卫星型号的结构分析和优化设计、高精度空间反射镜支架结构的优化设计、新型航天器结构优化软件系统开发等,发表学术论文十余篇。

 姓名:

 陈培

 性别:

 男

 出生年份:

 1979

 职称:

 副教授

 院系:

 宇航学院

 首次聘任导师时间:

 2008

 现聘任导师一级学科名称:

 航空宇航科学与技术

  现聘任导师二级学科名称:

 飞行器设计

  聘任在第二学科培养博士生专业名称:

 无

  聘任在自主设置学科培养博士生专业名称:

 无

 主要研究方向及特色:

 1、航天器导航技术; 2、航天器自主任务规划; 3、航天器姿态轨道动力学与仿真

  电子信箱:

 cjhien@sa.buaa.edu.cn

 办公电话:

 82316535

  办公地点:

 新主楼 C108

 通信地址:

  个人简介:

  基本情况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98 年 9 月至 2002 年 7 月在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宇航学院飞行器设计专业攻读学士学位,2002 年 9 月至 2007年7月在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宇航学院飞行器设计专业攻读博士学位。2007 年 7 月博士毕业后,在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宇航学院航天飞行器设计系从事教学、科研工作,国际导航学会会员。

 研究方向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航天器导航技术; 2、航天器自主任务规划技术; 3、航天器姿态轨道动力学与仿真

 科研成果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近几年来主持和参加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部973 课题、国家科技部 863 课题、教育部博士点基金、航天支撑基金、CAST 基金、航天科技集团第五研究院合作项目和航天科工集团第四研究院合作项目等多项科研课题的研究。发表科研论文 10 余篇,EI 索引论文 10篇,SCI\SCIE 检索论文 1 篇。授权发明专利三项,获得军队科技进步奖一等奖一项,何鸿燊奖教金二等奖一项。

 主讲课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姿态与轨道动力学 2、微小型航天器技术 3、专业课程设计

 育人方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从 2007 年开始协助课题组负责人指导研究生 6 人, 2009年招收硕士研究生一名, 其中2名硕士已经毕业, 在2009届毕业的王伟,发表 EI 文章一篇,2010 年毕业的王盛发表 EI 文章一篇,并获校“优秀研究生”称号。2010

 年独立申请成功教改项目一项。指导毕业设计 6 人次,其中一人获得校级优秀。指导冯如杯 2 项,一项科技制作获三等奖, 一项论文获二等奖, 该论文目前已经在 《北航学报》出版。

 姓名:

 邓忠民

  性别:

 男

 出生年份:

 1968

 职称:

 教授

 院系:

 宇航学院

 首次聘任导师时间:

 2001

 现聘任导师一级学科名称:

 航空宇航科学与技术

 现聘任导师二级学科名称:

 飞行器设计

 聘任在第二学科培养博士生专业名称:

 无

 聘任在自主设置学科培养博士生专业名称:

 无

 主要研究方向及特色:

  电子信箱:

 dengzhongmin2@buaa.edu。cn

 办公电话:

 82339526

 办公地点:

  通信地址:

 个人简介:

  学科专业:

 空间飞行器设计; 主要研究方向:

 空间飞行器结构分析与设计; 空间飞行器轨道分析与设计;计算结构力学 教学及人才培养:

 讲授“自动控制原理”;“导弹概论”,“复合材料结构设计”,”现代控制理论“, 科研项目:

 目前承担 863 项目、企业的合作研究项目、”十一五“预研项目。

 发表学术论文情况:

 近年来,在国内外学术期刊和会议发表学术论文 40 余篇。

  姓名:

 董长虹

  性别:

 女

 出生年份:

 1968

 职称:

 副教授

 院系:

 宇航学院

 首次聘任导师时间:

 ?

 现聘任导师一级学科名称:

 航空宇航科学与技术

 现聘任导师二级学科名称:

 飞行器设计

 聘任在第二学科培养博士生专业名称:

 无

 聘任在自主设置学科培养博士生专业名称:

 无

 主要研究方向及特色:

  电子信箱:

 rainbowdong@buaa.edu.cn

 办公电话:

 82339488

 办公地点:

 北航新主楼 B1123

 通信地址: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宇航学院

  个人简介:

  飞行器设计 飞行器控制、制导与仿真 讲授《导弹飞行力学》、《导弹总体优化设计》、《导弹仿真原理》、《模糊数学》、 《飞行器总体优化设计》; 担任 381504班主任;

 目前承担 《导弹仿真原理》 教材编写任务;

 承担《F22 猛禽》一书的翻译基金。

 横向课题:《J8Ⅱ地面实时仿真系统》

 横向课题:

 《强五飞行仿真系统》

 航天基金:《鲁棒自适应竞争神经网络在敏捷导弹末制导段非线性制导律中的应用研究》 在核心刊物上发表论文 3 篇 编写硕士生讲义 1997 年部级科技进步二等奖008 名 1999 年底获何鸿燊奖教金二等奖

 姓名:

 郭祖华

  性别:

 男

 出生年份:

 1971

 职称:

 副教授

 院系:

 宇航学院

 首次聘任导师时间:

 ?

 现聘任导师一级学科名称:

 航空宇航科学与技术

 现聘任导师二级学科名称:

 飞行器设计

 聘任在第二学科培养博士生专业名称:

 无

 聘任在自主设置学科培养博士生专业名称:

 无

 主要研究方向及特色:

  火箭飞行动力学、 控制与制导;多刚体动力学及控制;机械结构分析与设计

 电子信箱:

 guozuhua@buaa.edu.cn(guozuhua@sohu.com)

 办公电话:

  办公地点:

  通信地址: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宇航学院航天飞行器技术系

  个人简介:

  2002 年毕业于北京航空航天大学,获工学博士学位,并于同年留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宇航学院从事教学科研工作,现讲授以及曾讲授的课程如下:

 c++程序设计语言 计算机辅助设计技术基础 飞行器计算辅助设计 现代设计方法 火箭控制与制导 近年来从事的研究工作包括:

 并联机构动力学研究及应用 自适应桁架结构最优保形控制 动力调协陀螺研究 3D 标准头面型构建(并参与了中国男军人 3D 头面型标准的制定)

 智能型 6 足探测型机器人技术研究 大型空间平台二次飞行器释放机构方案研究 近年来发表的学术论文如下:

 姓名:

 贾光辉

 性别:

 男

 出生年份:

 1965

 职称:

 副教授

 院系:

 宇航学院

 首次聘任导师时间:

 2006

 现聘任导师一级学科名称:

 航空宇航科学与技术

 现聘任导师二级学科名称:

 飞行器设计

 聘任在第二学科培养博士生专业名称:

 无

 聘任在自主设置学科培养博士生专业名称:

 飞行器设计

 主要研究方向及特色:

 航天器结构分析与设计、航天器结构动力学、航天器在轨安全技术研究

 电子信箱:

 jiaguanghui@buaa.edu.cn

 办公电话:

 13641100068

 办公地点: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新主楼 B 座 1130

 通信地址: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宇航学院航天飞行器技术系

  个人简介:

  学位获取院校:兰州大学、北京理工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主要开展三方面研究:

 航天器在轨安全技术研究——讲授超高速撞击数值分析课程,从事航天器碎片撞击引发的冲击动力学、撞击损伤评估等方面的科研工作;

 航天器结构分析与设计——讲授飞行器结构分析与设计课程以及空间碎片与航天器课程,从事与航天器总体结构相关的碎片防护结构的分析与设计工作; 航天器结构动力学——讲授飞行器结构动力学课程,从事空间碎片撞击航天器引发的结构动力学问题的研究工作。

 姓名:

 李伟鹏

  性别:

 男

 出生年份:

 1980

 职称:

 讲师

 院系:

 宇航学院

 首次聘任导师时间:

 2010

 现聘任导师一级学科名称:

 航空宇航科学与技术

 现聘任导师二级学科名称:

 飞行器设计

 聘任在第二学科培养博士生专业名称:

 无

 聘任在自主设置学科培养博士生专业名称:

 无

 主要研究方向及特色:

 1.航天器结构机构动力学与控制; 2.智能结构技术; 3.振动控制技术。

 电子信箱:

 liweipeng@buaa.edu.cn

 办公电话:

 010-82339104

 办公地点: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新主楼 C 座 301

 通信地址: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宇航学院航天飞行器技术系

  姓名:

 卢笙

 性别:

 女

 出生年份:

 1962

 职称:

 副研究员

 院系:

 宇航学院

 首次聘任导师时间:

 2006

 现聘任导师一级学科名称:

 航空宇航科学与技术

 现聘任导师二级学科名称:

 飞行器设计

 聘任在第二学科培养博士生专业名称:

 无

 聘任在自主设置学科培养博士生专业名称:

 无

 主要研究方向及特色:

  电子信箱:

  办公电话:

  办公地点:

  姓名:

 师鹏

  通信地址:

 性别:

 男

 出生年份:

 1981

 职称:

 讲师

 院系:

 宇航学院

 首次聘任导师时间:

 2010

 现聘任导师一级学科名称:

 航空宇航科学与技术

 现聘任导师二级学科名称:

 飞行器设计

 聘任在第二学科培养博士生专业名称:

 无

 聘任在自主设置学科培养博士生专业名称:

 无

 主要研究方向及特色:

 1.航天器动力学与控制 2.航天器总体技术 3.导航、制导与控制 4.航天任务视景仿真技术

 电子信箱:

 shipeng@buaa.edu.cn

 办公电话:

 010-82324330

 办公地点: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新主楼

 通信地址:

 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 37 号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宇航学院航天飞行器技术系

  姓名:

 王朝志

  性别:

 男

 出生年份:

 1950

 职称:

 副教授

 院系:

 宇航学院

 首次聘任导师时间:

 ?

 现聘任导师一级学科名称:

 航空宇航科学与技术

 现聘任导师二级学科名称:

 飞行器设计

 聘任在第二学科培养博士生专业名称:

 无

 聘任在自主设置学科培养博士生专业名称:

 无

 主要研究方向及特色:

  电子信箱:

 wcz501206@lol365.com

 办公电话:

 82316543

 办公地点:

  通信地址:

 个人简介:

  学科专业:

 飞行器设计。

 主要研究方向:

 导弹总体设计; 导弹武器系统效能分析; 结构设计。

 教学及人才培养:

 讲授“导弹总体设计”; “武器系统效能分析”; “导弹结构设计原理”; “导弹总体参数优化设计”。

 科研项目:

 目前承担企业的合作研究项目; 正在论证争取“S863”项目。

 发表学术论文情况:

 近年来,发表学术论文 10 余篇。获奖情况:

 获北航优秀教学成果三等奖二项; 获“西飞奖教金”二等奖一项。

 社会兼职:

 宇航学会无人机试验专业委员会委员。

 姓名:

 王晓慧

  性别:

 女

 出生年份:

 1978

 职称:

 讲师

 院系:

 宇航学院

 首次聘任导师时间:

 2010

 现聘任导师一级学科名称:

 航空宇航科学与技术

 现聘任导师二级学科名称:

 飞行器设计

 聘任在第二学科培养博士生专业名称:

 无

 聘任在自主设置学科培养博士生专业名称:

 无

 主要研究方向及特色:

 1.优化理论及优化方法研究 2.飞行器结构及多学科优化设计 3.航天任务分析与设计 4.航天动力学仿真 5.动态系统建模与控制

 电子信箱:

 xhwang@buaa.edu.cn

 办公电话:

 010-82338763

 办公地点:

 北航新主楼 B1112

 通信地址:

 北京市学院路 37 号 宇航学院 航天飞行器技术系

  个人简介:

  基本情况:

 王晓慧,女,博士,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宇航学院航天飞行器设计专业讲师,“航天器设计优化与动态模拟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主任助理。

 2001年7月于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宇航学院获得工学学士学位; 2009年3月于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宇航学院获得工学博士学位; 2009年7月至今任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宇航学院航天飞行

 器技术系讲师,是“航天器设计优化与动态模拟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研究成员。

 2010 年 7 月受聘为硕士生导师。

 现聘任导师一级学科名称:

 航空宇航科学与技术

 现聘任导师二级学科名称:

 飞行器设计

  曾获北京市三好学生,航天科工委优秀毕业生、北航优秀研究生等荣誉称号,曾获索尼奖学金(一等)、霍尼韦尔奖学金(一等)、人民奖学金(一等)等。2010 年7 月曾受欧洲空中客车公司结构设计及分析分部( Department of Structural Analysis, Stress Methods and Technologies, Airbus, Hamburg, Germany)

 邀请赴德国汉堡作学术报告 (Invited Talk)

 。

 研究方向:

 多年来坚持开展飞行器总体设计方面的研究工作,主要研究方向如下:

 1.优化...

推荐访问:北航宇航学院导师推荐 北航 宇航 导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