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主任德育案例分析六篇

班主任德育案例分析六篇 班主任德育案例分析六篇【篇一】有一种爱,力大无穷他们走了,他们毕业了,而我依然对他们有着深深的眷恋。不管这几十位学生曾经给了我什么样的感觉,现在每逢假日收到从各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班主任德育案例分析六篇 ,供大家参考。

班主任德育案例分析六篇

  班主任德育案例分析六篇

  【篇一】

  有一种爱,力大无穷

  他们走了,他们毕业了,而我依然对他们有着深深的眷恋。不管这几十位学生曾经给了我什么样的感觉,现在每逢假日收到从各个地方发来的祝福,我是多么的欣慰。

  “老师,现在的我常常回忆我的初中生活,是你让我学会了做人,学会了……我在远方祝您永远幸福!”

  这是我工作第一年发生的事情,十多年来,我一直在为自己当初的鲁莽行为而深深地内疚着。那是某一次统测以后,我根据学生成绩的优劣、个子的高矮及半学期的表现,对部分学生进行座位调换。原来坐在第五排中间座位的陈杰同学,上课经常讲话或做小动作,影响他人学习,在这次调换时,我便打算对他进行“隔离”,四周特意安排一些表现内向的女生,使他的捣乱不再有市场。

  在宣布座位调换后,别的同学立刻行动,唯独陈杰同学纹丝不动。我连喊他几次,他竟然毫不理睬。这时,班里的几个顽皮生个个喜形于色。有点“幸灾乐祸”的味道,那神情仿佛在说:“告诉你,我们的哥儿们也不是那么好摆布的,看你一个年轻的女教师能怎么样?”面对这骑虎难下的尴尬局面,我火了,一怒之下,将他连人带椅子拖出座位。命令他立即坐到新位子上去。

  可是偏偏遇到个“铁头犟”,我刚走回讲台,他又气哼哼地在原位坐下来。

  怎么办?为了维护我这个班主任的尊严,我在盛怒之下,把他的书包扔出教室,并宣布“如不听我这个老师的管教,请便!……”

  放学了,其他同学都迅速收拾书包,归心似箭。偏偏陈杰迟迟不愿回家,看样子,他想在这个班集体多呆会儿,然后就永远的离开。他想辍学,这出乎意料的局面,也让我感到突然。怎么办?向他赔礼道歉吗?不行!要那样,那些调皮生就更难管教了。于是,我严厉地说道“不想读可以,但劝你三思而后行。走了就不要再来了!”没想到我这威胁的语气不但没起到任何作用,反而使他的态度更加强硬起来:“我不会再来的!”我又一次失败了。

  他愤愤地推着自行车走了。我的心里却很难受,扪心自问:我对他尽到教育的责任了吗?正在这时,一位老道的班主任恰好回到办公室,我请他帮我想办法挽留住陈杰同学。为了他也为了我。他们之间进行了长达两个小时的谈话,才使他有了回转之意。

  第二天,我欣喜地看到他按时进班了。看得出,他已经作好了接受我可能做出的种种训斥或谩骂的准备。我懊悔的回忆着自己昨天在课堂上的粗鲁行为,对他诚恳地说:“对不起,昨天是我错了,看起来是你不对,其实都怪我没有事先征求你的意见,没有做细致的工作,这是对你的不尊重,我向你道歉……”听我这么一说,他激动了,他的热泪夺眶而出。在抽泣声中断断续续地说:“怪……怪……怪我不好……”。接着我语重心长地说:“此事固然是怪我不好,但是陈杰啊,你怎么就这样自暴自弃呢?要知道父母对你寄托很大的希望

  呢!……”没等我说完,他却变抽泣为嚎啕大哭,告诉我他的心情很不好,父母常吵架,闹着要离婚。接着,我对他说:“父母不管如何都不会弃你与不顾,你要做的是表现的更好,只有这样他们才不会分开。”表扬了他在劳动中埋头苦干的精神,鼓励他肯定自己的优点,同时启发他认识自己的错误。对一匹放荡不羁的小驹,无情的皮鞭没有制服它,而轻轻地抚摸按摩却使它驯服了。我们之间的距离近了,常常找他聊聊天,好的不好的都跟我分享。一段时间之后,他似乎变了一个人。不记得具体的是哪一天,他异常高兴地告诉我父母因为他和好了,学习、生活各方面都有了进步。2年后他中考顺利进入高中,若干年后,他请我喝酒,考上大学了,我真的特别高兴。

  这件事让我认识到:要让学生尊重老师,老师首先要尊重学生,对学生身上的缺点和错误,要循循善诱,尤其是一些特殊的学生,平时遭遇更多的是老师的白眼,同学之间的鄙视,父母的叹气,而实际上他们也想得到老师的爱护,更需要耐心、细致地说服教育,需要的是你老师所给予的无声的爱,这种爱,力大无穷。

  【篇二】

  [案例]:

  一天准备上课,忽然来了三个学生,**,他们三人告诉我说他们开玩笑玩过头了,我当时也没当回事,心想,这么大的人了开个玩笑很正常。就只顾上课去了,可等到下课时,姚岳灿挞拉着头站在我面前,满眼的泪光。俗话说:“男儿有泪不轻弹,只是未到伤心时”。我想他今天肯定是遇到很大的伤心事了,我稳定了他情绪后,他开始叙说事

  情的经过:“第二节课间,陈淏天和马祥为了抢一袋方便面,发生争执,然后我上讲台说了几句,陈淏天上来就抓住我的头发把我揪下来,我很气愤,他凭什么打我、揪我?而且我认为他是故意欺负我的,我气不过,真想跟他打一架,后来想了一下,一声没吭就坐回了座位。我当时让他思考了几个问题:(1)你凭什么说陈淏天是故意打你?你平时和陈淏天关系怎样?陈淏天在你眼里是怎样的一个同学?(2)他抓你头发用力重不重?然后,我就去找陈淏天、马祥核实情况。他们俩说刚才是开玩笑来,没想到他那么生气,而且连解释的机会也不给,气死我了,平时还是好朋友呢?不就是跟你开个玩笑吗?用得着这样对待我吗?我恍然大悟,原来一件开玩笑的事引得三位同学发生了误会,并都感到很不开心,在我耐心的教育后三位同学都明白了自己所犯的错误,主动向对方道歉,并握手言和。

  [评析]:

  学生年龄虽有十八九岁,但是他们也有幼稚、冲动之时,因为这些小事引起同学的小矛盾,小误会是常有的。作为班主任应该及时做一个和事佬,或者充当润滑剂,让学生之间的矛盾及时化解,并冰消前嫌。本工作案例中我首先对陈淏天说了这样一段话:开玩笑是同学之间交往的一种方式,课余时间开个文明的玩笑,不仅有利于活跃课间气氛,解除疲劳,而且还能增进同学间的团结和友谊。然后我列举了某校有因同学间开玩笑不当,造成学生由动口导致动手,最后致人重伤的例子,所以同学们开玩笑要注意对象、时间和场合,具体说,开玩笑要注意四点:

  一、玩笑的内容要健康,不要有庸俗和低级的成份。

  二、开玩笑要看对象。有的同学性格开朗,平时受逗乐,和这样的人开玩笑一般没问题;有的人不苟言笑,自尊心很强,和这要的人开玩笑要慎重,一旦开不好就会影响关系,影响学习,还有的同学脾气喜怒无常,他高兴时怎么都行,不高兴时,一句话不爱听就与人瞪眼,与这样的人还是不开玩笑为好。

  三、开玩笑要适可而止,不要过度。如果玩笑不掌握分寸,不是让人感到无聊,就是让人下不来台,甚至由玩笑导致大打出手。

  四、开玩笑不要触及别人的隐私和缺点,更不能拿别人的生理缺陷当笑柄。要在尊重别人的基础上开玩笑,千万别侮辱人格。总之,你俩(陈淏天、马祥)今后开玩笑只有把握住上面四条,你的玩笑才受别人欢迎。然后我又对学生姚岳灿讲了这样一段话:“理智,是通过对周围环境或事物全面而深刻的观察,运用缜密的思维,对可能发生的事件和发展的结果以及应该采取的措施,进行逻辑思维扩展。一个理智的人,从不一意地感情用事。而是按照事理去做,放得下拿得起,无忧无虑。这样,对自己、对别人、对事情都有益。今天由于你的不理智导致你们都不开心,你作为一名初三的学生,遇事应该冷静思考、理智处事,你还得学会忍让。俗话说,退一步海阔天空,忍得一时之气,解得百日之忧。很多时候,其实一点微微退让便能将矛盾充分化小,甚至化无。事情总是在一笑而过中迎刃而解。一味追求胜利的人,其实他在得到的时候,也失去了很多,譬如,形象口啤等等。退让不是怕人,更不是懦弱,它是一种爱心的充分体现。可以这么说,善于

  退让的人一定是个有爱心且智力聪慧的人。因为他知道用别人的错误惩罚自己是傻瓜才干的事。

  矛盾无处不在,无时不有。有28个学生组成的班集体,经常产生一些矛盾(生生之间,师生之间)是不可避免的,作为班主任应有敏锐的洞察力,及时发现他们之间存在的矛盾,并采取有效措施,及时做一个和事佬,化解矛盾。而作为新时代的班主任只有注重学习和注重实践,才能当好和事佬,也只有当好和事佬,才能构建成一个和谐的班集体。

  【篇三】

  随着社会的变迁,“民主”、“自由”意识日益增强,“以人为本”的现代教育思想逐渐形成,传统的师生关系遭到强烈的冲击。教师的权威地位逐渐动摇,师生关系紧张,师生间的不和谐现象日益凸显。在学校状告母校、状告老师的事件时有发生,这说明师生矛盾、学生与学校矛盾很严重。

  在师生关系中,矛盾的主要方面是教师,教师在和谐师生关系的构建中起主导作用。和谐的师生关系应该是教师与学生在人格上是平等的,在交互活动中是民主的,在相处氛围上是和谐的。它的核心是师生心灵的互相接纳,形成师生间真挚的情感关系。

  有位哲人说过一番耐人寻味的话:“天空收容每一片云彩,不论其美丑,故天空广阔高远;高山收容每一块岩石,不论其大小,故高山雄伟壮观;大海收容每一朵浪花,不论其清浊,故大海浩瀚无边。”我们教师更应有这种博大的襟怀。“教育不能没有爱,没有爱就没有教

  育。”有的教师经常抱怨学生在课堂上出现这样或那样的情况,同时在不做任何了解的情况下一味地批评甚至惩罚学生,久而久之,师生之间会逐渐生疏甚至产生对立情绪。这种对立情绪会严重影响教与学的效果,进而影响学生健康发展。我以前所教的初二(6)班,班主任是个小姑娘,性格不够沉静,遇事张口就骂,学生表面看来挺乖,但暗地里已渐渐产生对立情绪,时间长了,由暗变明,竟敢在班主任课上打牌,跟班主任顶嘴,对骂半节课,师生关系极为紧张。这位小班主任不知道,良好的沟通是构建和谐师生关系的桥梁。师生沟通渠道越畅通,师生关系就越和谐,德育效能就越大。关爱学生的学习、生活,能够拉近彼此之间的距离。在设身处地为学生着想中沟通,为学生着想,站在他们的角度,去感受他们的内心,学会将心比心,以心换心,我们将事半功倍。我每逢年过节都能收到我一个名叫张炜的学生的祝福,连续几年了从不间断。“教师节快乐啊萍姐—张炜”“新年快乐啊萍姐-张炜”......简短的话语,点点温馨在我心尖如涟漪般漾开,幸福无比,欣喜异常。遥想当年,他是一个心理极其脆弱的孩子。他家庭特殊,父亲在他二年级时车祸去世,后来妈妈另嫁,继父还带了一个更小的孩子过来。妈妈脾气暴躁,母子关系较为紧张,继父更关注自己的孩子,对他也不太关爱。随着年龄的增长,孩子自主思想的形成,家庭关系更为紧张,以至造成他性格不稳,情绪容易激动,听不得别人对他及他家庭的丁点议论,情绪失控时甚至拿砖头砸人。在我任他的班主任期间,我多次找他谈心,找他母亲了解情况、商量对策,在中间缓解他们母子关系。我小心地呵护着他那颗脆弱易

  碎的心。渐渐地他变得开朗了,情绪稳定了,有自信了,有了属于他这个年龄该有的青春朝气了,脸上的笑容也渐渐多了。我们教师只有做一个有心人,善于沟通,才会在各方面取得好的效果。“对于一个有观察力的老师来说,学生的欢乐、兴奋、惊奇、疑惑、恐惧、受窘和其他内心活动的最细微的表现,都逃不过他的眼睛,一个教师如果对这些熟视无睹,他就很难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

  不仅如此,我们教师还要学会与学生在共同分享中沟通,同欢喜,共悲伤,同经历,共体验,并抓住各种巧妙的事件,运用多种方式、渠道跟学生多沟通,相信师生间再坚硬的冰山也能融化。

  有人说:把学生当作天使,教师便生活在天堂里;把学生当作魔鬼,教师便生活在地狱里。请把我们的学生,不管是优秀的,还是暂时不太优秀的,都当作天使一般呵护吧,把他们培植在爱的土壤里,再以尊重、理解、赏识、肯定、宽容、信任作灌溉,那么,和谐的师生关系定会在校园里蔚然成风,我们的每一个学生定能够茁壮成长。

  【篇四】

  案例背景:我们班主任找学生谈话(或家访)是为了解决学生心理上的困惑,有些学生谈完话(或家访)后确实打开了心结,思想重新振作,但是有些学生谈了话(或家访)后一点效果也没有,甚至心理负担更重。所以我们班主任要巧用心理学专业知识去和学生谈话,从专业的角度真正为学生解决心理困惑。

  案例过程:

  一次家访(解开心结)

  小Z是我们班一位女生,本学期已连续2--3次周一早上不愿到校(周一到周五在校正常),后来打电话给家长后,终于把她押送到学校。来后问她什么情况,也不愿说,完全把自己封闭起来。为此我决定家访一次,想借此解开她的心结。

  这次家访我了解到爸爸是四川人,以前是弄船的,后来因为一次同事出海出事,家里人让他改跑运输。妈妈经常上夜班,很难管到孩子。她还有一个妹妹。由于妹妹比较开朗,嘴比较甜,家里人经常夸她。而她因为是姐姐,经常要帮家里做事,有时又做不好,经常被批评,再加上成绩又不太好,所以一直感觉生活得很压抑。我感觉她的心理是有些问题的。那天当着家长面她说出了自己心理的这些委屈。家长也知道了自己的孩子的评价是有些问题的,也表示以后会采取一些激励措施来提高她的积极性。她还说了有一次早上不愿上学,是因为妈妈把早上吃粥时的小菜偏向妹妹一方,就赌气不吃,也不愿上学。你看她有多敏感。

  这次家访让我明白,表面是学生不上学的问题,其实是心理问题。我们做老师的就是要善于挖掘问题学生的深层原因,帮她们排忧解难,要让她们真正吐露自己的心声,这样才能正真解决问题,才能让她们安心学习。

  一次表扬(因势利导)

  小Z总体来说学习成绩不太好,所以看上去整天闷闷不乐。看到她这样子我很着急,其实我们做老师的都想抓住一切机会让学生发现自己的长处,找到自己的快乐。其实她的语文不算太差,完全可以在这门

  学科上找到自己的自信,找到自己的存在感。一次周末写作文,她写得还真不错,选材新颖,描写具体生动,思路非常清晰。我给她打了80分。时间就这样静静流淌,转眼来到阶段测试,我觉得对她来说是一次机会,我便找她谈话:“你作文写得不错,基础知识稍微背背,应该能够考到80分。好好努力!”可能是之前到她家家访的缘故,抑或是先前作文表扬的缘故,她也特别配合,居然考了81分,比本组组长还高。此后我看她更积极了,衣服也比以前整洁了,默写连续几次满分。她不需要我去烦心了。我经常拿她作为进步典型在班上表扬。后来,她奶奶看到孙女有了很大转变,还特地邀请我去她家玩,我没去,我说只要她进步了,我们做老师的就会开心,心意我领了。这件事让我感到特别欣慰,特别温暖。

  案例反思:当学生出现问题时,千万不能急于批评,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因势利导,这样才能慢慢

  走近他们的内心,帮助他们改正缺点。走进学生内心后,要以学生为本,最大限度地挖掘学生的思维潜能与创造能力,做学生的良师益友。抓住学生的闪光点因势利导。而这一切都需要我们班主任耐心地做好谈话工作。无论何种谈话,“皮格马利翁效应”一定要贯彻始终。“皮格马利翁效应”也称为“期望效应”,说你行,你就行;说你不行,你就不行。我们要在与学生交往过程中,有意识或无意识地向学生传递自己对他的高期望值,学生就会产生出相应于期望的特性,与老师的感情越来越好,学习也会越来越成功。

  实践证明,一个班主任如果能多掌握一些心理学专业知识并在教育实践中灵活运用,这会让班级管理事半而功倍,而对学生的心理影响更

  加有益而长远。

  【篇五】

  【案例背景】

  本学期,我担任八(3)班班主任。这个班的大部分学生能遵守纪律,学习认真。但也有好几个学生比较好动,可能是正处于青春期,比较叛逆。老师、家长的话往往是左耳进,右耳出。动不动就会违反纪律,自我约束能力较低。

  【案例过程】

  某周二,上完自习课。因为天下雨,没上操,我就在想,学生下课会不会追逐打闹呢?到教室一看,果真有几个在追。叫到办公室,一了解,全是围着范某某同学转。我一听,一下子无语了。上个星期三因为他课间追逐打搞,我找了他,叫他下课站到办公室。他站了两次后,说保证下课守纪律了。我看他那样子,就相信了。哪知,隔了两天,星期五毛病又犯了。我了解情况,他还在狡辩。我立即叫他打电话给他家长。家长来了,说了情况,家长也配合着进行了一番教育。本以为,这下他能消停了。可是现在,又打搞了。

  范某某,家庭条件优越,自己在家大受宠爱。父亲平时喜欢带孩子出席各种场合。这位学生见的世面广,懂的东西多。很多老师反映,他头脑灵活,应变能力比较强。小升初,成绩优异。进入初中,几次考试成绩名列前茅。经过一段时间的观察,发现他喜欢讲笑话,好表现自己。上课,如果他不讲点笑话那这节课就没法过去,他说这是活跃课堂气氛;没有声音,那肯定在做与学习无关的事;前两者都没有,他必然会模拟某个东西的声音或做些滑稽的动作。开展活动,他会非常兴奋,只要他能做的事他会抢着去做。对于这样个性鲜明的学生,教育不好,他会跟你对着干,还会带动一帮人跟你对着干。如果训斥、辱骂,那会挫伤他的自尊心。如果不管,他会变本加厉,成为一个以自我为中心的自由散漫的学生。该如何教育这样的学生呢?

  【案例反思】

  首先,用好他的优点。

  他有很强的组织领导能力。于是,每天午休我就叫他在前面管好纪律;班会课,经常让他在前面组织;出操的口号叫他喊。这样他要表现的欲望得到满足,组织领导才能有了施展的舞台,同时又有了很好的锻炼。

  其次,严字当头,爱字相随。

  在跟他谈心的时候,我跟他明确指出了他身上存在的种种毛病。特别让他自己谈上课种种不好的行为带来的不好的影响,并严肃的告诉他,如果再犯,会上报学校进行处分。这之后,只要我目光扫向他,他就会注意自己的一言一行。

  平时,我每天会主动跟他交流,问问学习上的情况,生活上的情况,让他感觉到老师是在关注他的。如果有进步,会送上一份祝贺;如果不理想,会宽慰几句。这或许是与他交朋友吧。这样一段时间下来,我相信,人是有感情的,他就是想破坏也会不好意思。

  最后,注意反复,与家长共同教育。

  有人说,养成一个坏习惯很容易,而改掉它非常不容易。现在看来,这话很有道理。对于像范某某这样的学生,如果期待谈几次话,就能改变他,那是不可能的。因此,如果他犯一些小毛小病,我会不去管他,但如果有违反原则的事,那肯定要处理。为防止5+2=0的情况出现,所以我与他的家长保持好联系,凡是学校里的要求,主要是行为习惯方面的,要他的家长督促他的孩子做到。比如玩游戏、上网等,必须严格管理好。

  教育家孔子强调要因材施教。这不仅是指文化学习而言,我们教育一个人成人,也应根据一个人的个性特点来教育。魏书生先生也说,学生犯错误就像人会生病一样。每个人的病情不同,病因各异,采用的药也不一样。这就需要我们做一个有心人,观察每一个学生,把握好每一个学生的特点,然后采用合适的“方子”。如此,教育才会有效果。每一个学生才能健康快乐的成长。

  【篇六】

  苏霍姆林斯基说:“从我手里经过的学生成千上万,奇怪的是,留给我印象最深的并不是无可挑剔的模范生,而是别具特点,与众不同的孩子。”教育的这种反差效应告诉我们,每个学生都有“可塑性”。作为一名班主任,不能选取适合教育的学生,应选取适合学生的教育。春风化雨、润物无声,批评或表扬都要深浅有度,用心寻找突破口,因材施教。也许就是老师不经意的一句话、一个眼神、一个微笑,就能在不经意间与学生建立良好的亲和关系,到达心灵的沟通,获得学生的信任,从而收到意想不到的教育效果。

  应对学生所犯的错误,要在严爱中把握好批评的艺术与方法,尽可能

  发现他们身上的闪光点。捕捉学生“闪光点”,对“问题”生来说,他们的心灵深处同样蕴藏着进取奋发的心理需要。班主任不能只是被动地等待“问题生”的“闪光点”的出现,而应主动地抓住或创设条件,诱发他们的自尊心和荣誉感,哪怕只是闪电般的那么一瞬间,也往往是“问题生”转化的最佳时机。

  首先、严字当头、爱字为首,批评时要用心肯定学生的优点;裁决时“糊涂”些,营造和谐融洽的班级氛围。

  班主任应对的是一个个鲜活的正在成长中的个体,任何一次过火的指责、无意的歧视,都会给学生的成长带来心理阴影。尤其是对个别学习成绩差、行为表现散漫的后进生,一怒之下甚至会例数学生的许多缺点,新帐旧帐一齐算,将学生批个一无是处,心毁意冷。其实班主任更应关心和爱护他们,对他们不嫌弃、不歧视,不疏远。在处理班级事情时,应对后进生,应谨慎对待,不能简单粗野地呵斥和指责,也不能过早地“盖棺定论”,应以诚相见,循循善诱,和他们交朋友,促膝谈心,消除他们心中的隔阂,让学生对老师敞开心扉,心悦诚服地理解老师的批评和教育,自觉地去转变自己。

  苏霍姆林斯基说:“教育者的任务在于发现每个受教育者身上一切完美的东西。鼓励他们独立工作,进行创造,获取成功。”多年的班主任工作经验是:严字当头、爱字为首。批评要用心肯定学生的优点,对学生要多表扬,少批评;短板理论告诉我们一个桶能装水的量取决于最短的那块木板,对犯了错误甚至是很严重错误的同学耐心的做工作裁决时“糊涂”些,营造和谐融洽的班级氛围。

  班里一名父母离异的女同学,从小一向跟着母亲生活,生活很贫困。特殊的成长环境加之家长的教育方法简单粗暴,致使她性格很怪癖,不善于交际,同学关系不好,因小事经常与老师、同学发火。有时甚至故意给班干部出难题,在不喜欢的课上恶作剧。一次竟与班里一位女生因一点小事闹得不可开交。我多次找她谈话,做思想工作,从小事着手关心她,用事实说明学会宽容的重要性,并对她体育训练用心,肯于吃苦,用心参加劳动等优点予以肯定。有时候我故意“糊涂”地安排一些好事给她做,把一些管理班级的事情交给她,帮忙她重树信心,给她创造充分发挥自己特长和潜能的锻炼机会,引导她学会与人相处,鼓励她融入群众,并要求班干部不计前嫌主动帮忙她、关心她、团结她,使她最后有了转变,树立了生活的信心,逐步融入了群众。诚然,教育学生善于发现自身优势与长处,更就应教育他们看到自身的不足,方能扬长避短。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教会学生如何学习,如何生活,如何做人。

  其次、水火相容、严爱相济,批评要注意保护学生的自尊;应对犯错误的同学,批评时“糊涂”些,为学生的自尊心设计一把保护伞。

  严格管理学生是每位班主任务必重视的问题。只有从严要求、从严管理,才会构成好的班风,但需注意严而不凶,爱而不溺,严爱相济,在爱中求严,在严中见爱。尤其是批评的语言要有必须的艺术性,注意时间,场合,教师应放下架子,以平等的身份,关心的语气去帮忙教育学生。记得一次语文课,我班一个男同学没有学习而是在忙着写一封信。之后让细心的我还是发现了:满满两张纸,写的工工整整,字里行间情真意切,主要是向一位异性同学倾诉自己的烦恼、思念、以及不被理解和关注的痛苦情绪。从中不难看出:他在朦朦胧胧的暗恋着一位同学,正陷于无法自拔的情感泥潭中,难怪上课心不在焉、闷闷不乐,成绩下滑明显。事后,我没有声张,假装糊涂,并在班级替他保了密。我多次找他谈心、及时引导他并且上课经常找借口表扬他。经过耐心的思想工作,他如实地说出了真情,并自觉地承认了错误。青少年时期是长知识长身体的黄金时期,很多看法和想法很不成熟,等将来有了立足社会的本领,再思考这些大问题。人不可能一辈子不做错事,人生关键时只有几步,不能让同样的错误重犯,后悔过去不如奋斗将来。他含着眼泪不住的点头,我了解此时他复杂的情绪。无需太多的语言,老师给予他的尊重和信任比什么都重要。因此,他很感激我,从此他转变了:脸上重见了笑容,学习成绩也呈上升趋势。

  有一天,我班的王小明同学自习课大声喧哗,又不听值日学生干部的制止,反而反唇相讥,值日干部要将这位学生拉到讲台前站着,结果两人闹别扭,当我来到教室,听见里面吵吵闹闹,推开门一看,只见两个男生正在吵架,大有兵戎相见之势。吵了起来我当时十分生气,本想冲过去严厉批评他们一顿,但理智告诉我,这时她们正在气头上,万一弄不好,他们同我顶上了,那可下不了台。于是,我咳了一声,同学们见了我都乖乖地坐到了座位上。我装作不明白发生了什么事,拿出语文课本来说道:“牢骚太盛防肠断,风物长宜放眼量”。这一大家都熟悉的句子,一下子把学生的注意力吸引过来,情不自禁地“哇声一片”。

  由此可见,教师批评得当,方法适宜,能够多为学生思考,批评的效果会比严厉的训斥好。老师批评不当,刺伤学生自尊心、学生必定对老师产生对抗情绪和逆反心理。本学期班里的几位男生在宿舍打扑克,我当时当众严厉批评他们,结果这几位男生好一段时间感觉自己没“面子”,经常闹情绪,以抄袭作业、值日敷衍了事等来表示对受约束的不满。之后,我冷静的反思自己的工作,常言说得好:“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班主任工作中我们何尝不把忠言变的顺耳,让学生听得进去,就应会更利于行吧。于是我换位思考他们为什么会这样做,试着理解他们,挤时间坐下来找他们谈心,表态时“糊涂”些,不在公开场合揭露学生的伤疤,给自己也给同学留下回旋的余地,放下老师的架子,像朋友一样聆听他们的倾诉,倾听他们的心声,结果如此沟通并冷处理后,这四位同学有了很大的转变,师生关系也由紧张变得融洽起来,收到了意想不到的良好效果。

  再次,严为心声,爱是雨露,严爱适时、适度;批评时“糊涂”些,批评学生应持有爱心,批评方式应因人而异。

  中学生正处于活泼好动期,他们中的个别同学因为小学时养成的散漫习惯,加之缺少良好家教,有时难免给班级扣分抹黑。老师此时必须十分生气。与其你去大声的训斥他们,不如找他们谈话,让他们自己找出自身不足,违纪的根源所在,千万不能因为他们给班级扣了分,而对他们厌恶、歧视甚至恶语相讥,那样做的结果只会导致:师生间的矛盾将会僵化,学生也会我行我素,破罐破摔。苏霍姆林斯基说:“要成为孩子的真正教育者,就要把自己的心奉献给他们。”教师只

  有倾注全部爱心才能感化学生。在我的班里有一位借读生,其学习和行为都存在严重问题,他从小学到初中一向受老师和家长的批评,遭同学嫌弃,一入学就有点自暴自弃的想法,故意表现出对什么都满不在乎,家长也对他不抱任何期望,只求他混个毕业证。我清楚这样的学生内心很痛苦、很无奈,实际上他内心深处更渴望得到老师的关爱。在一个寒冬的早晨,他迟到了,他想,这下可要被狠狠批评一顿了。出乎他意料,我并没有疾言厉色地责问他,而是假装糊涂,和颜悦色地关心他今早吃饭了没有。当我了解到他的父母都还没有起床,他连早饭都没有吃就赶到了学校之后,我受到很大震动,情绪久久难以平静。我暗示他不该迟到,但又表扬他有较强的自理潜力,课间买了面包让他吃,鼓励他学会自理、凡事早行动。他深受感动,在以后的很长一段时间里进步很大。但是,学生的进步难免是有反复的,虽然这位同学仍有违纪现象,但我从中深深地体会到:“这样的学生就像体弱的树苗,更需要我们班主任给予更多的阳光,更多的呵护、更多的关爱,不断教育,耐心细致地做工作。用自己的爱心、耐心和恒心去唤醒一个孩子的上进心”,从而促使他们感受到老师的关爱,不断进步。

  前苏联著名的教育家马卡连科以前有这样一句话:“用放大镜看学生优点,用缩小镜看学生的缺点。”批评学生的最终目的,是为了让学生有所悔悟,并在短期内改正错误。批评的目的能否到达,取决于班主任的批评方式。针对不同性格,不同脾气,不同思想的学生应因人而异。严爱适度,批评学生应权衡利弊得失。对于性格内向的学生,教师应循循善诱,对于脾气暴躁,自我意识强的学生,教师应用“交流式”的批评,批评时糊涂些。例如我班一位性格内向的女同学,一次月考前被某科老师严厉批评,她一气之下,该学科的卷子只写了名字,以不答试题来宣泄心中的不满,以此来报复老师。原因是老师得罪了她。第二天,我并没有去找她谈话,我把“惜”字写在黑板上,我对同学们说:“对于“惜”这个字我想谈谈个人的想法。“惜”的左边是个‘心’右边是个‘昔’,‘昔’的上面是,象是草,中间是‘一’表示‘地平线’,底下一个‘日’放在一齐,则成为:太阳落到地平线的小草下面,意思是‘晚了’!用的左边是个‘心’,想想右边的‘晚了’就是“惜”。已经晚了的时候,我们‘惋惜’。怕它晚的时候我们‘珍惜’。而后,我又对学生说:“我期望大家在一齐的时候,要珍惜自己的生命,自己的幸福,同时也要珍惜身边的伙伴、朋友、亲人的生命以及和他们的缘分。我期望大家多珍惜少惋惜,一身边的一切。课后她主动地来找我谈心,说出了许多心里话,也和任课老师“握手言和”了。看来老师在批评学生时应对症下药,把握好批评的分寸,严爱适度,恰到好处的适度批评,使学生从内心深处理解对他的批评,引导其学会换位思考,学会理解别人,认识顾全大局的重要性,认识自己的问题所在,并激发其不断完善自己的内动力。我们千万不要认为学生幼稚无知,就随意地践踏学生的人格和自尊。爱心,是通往学生心灵的桥梁;是打开学生心扉的钥匙;是照亮学生未来的灯烛。

  俗话说:“严是爱,松是害”、“严师出高徒”,严的前提是“尊重”,真心爱护自已的教育对象,就必然要严格要求,没有原则的爱是偏爱、溺爱,过分的严厉又缺乏情感的交融。因此,教师对学生的要求要适度,要合乎情理,是学生透过努力能够到达的。严格要求学生应以充分尊重学生为基础。当代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对此有深刻的论断:“只有教师关心人的尊严感,才能使学生透过学习而受到教育。教育的核心就其本质而言,就在于让儿童始终体验到自已的尊严感。”心理学的测量证明:“一个小孩从出生之日起,便开始具有了多种潜意识,其中包括受人尊重的本能。”这些都说明了尊重学生的重要性。勿庸质疑,作为班主任对学生的严格管理是必要的,但若在批评教育时讽刺、挖苦、奚落甚至辱骂、体罚,这与严格要求是格格不入的。批评应当是善意的,个性是对屡犯错误的同学,应进行细致恰当的批评,春雨润物细无声!

  批评的艺术应是:“严格与善良、严格与尊重、严格与理解、严格与关爱”的有机结合。学生对教师的批评感受到的不仅仅是合乎情理的严格,而且是充满人情味的关切。只有做到这些才会起到事半功倍的良好育人效果。在美国教育哲学家诺丁斯的关怀德育论中诺丁斯引出了关怀的两种基本含义:1、关怀与职责感相似,如果一个人操心某事或感到自己就应为之做点什么,她就是在关怀这件事;2、如果一个人对某人有期望或关注,她就是在关怀这个人。所有的教育行为、过程与方法都应具有道德性,即关怀性,否则不成其为教育。而马斯洛的“需要理论学说”也告诉我们:人在人生的各个时期都需要得到他人的理解、接纳、尊重和认同,关怀他人和被他人关怀都是人的基本需要。由此我认识到,待进生其实也有被需要、被关怀、被理解、被

  尊重、被认同的需要,只是因为长期以来一向被老师和家长轻易地否定、批评,导致待进生产生“破罐子破摔”“死猪不怕开水烫”的不负职责的糟糕想法,这种不利局面的产生能够说受教育者和教育者都应负必须职责。

  一个优秀的班主任即是理性的研究者更是感性的实践者。正如叶圣陶先生所说:“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教师的一言一行都在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学生,身为“一班之主”的班主任对学生的影响更大。人们常说:什么样的班主任带什么样的学生,这话不无道理。常言说得好:一把钥匙开一把锁。教育学生又何尝不是这样,应对性格各异、个性鲜明、可塑性强、一个个活生生的中学生,班主任工作中切记:凡事要本着对学生的一生负责的态度,教育批评学生要尊重学生、“在严爱中把握好批评的方法与艺术”。这是每一个热爱班级管理者值得探究的问题。“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教育虽无痕,却有着惊人的力量;润物虽无声,但能“于无声处听惊雷”。我们每位德育工作者都要透过唤醒、引导、鼓舞等手段来使学生“亲其师而信其道,信其道乃受其教”,为每一位学生的发展负责。

推荐访问:班主任德育案例 班主任德育案例分析六篇 德育 案例分析 班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