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思想品德课程让教育回归生活

摘 要:小学开设思想品德(以下简称“思品”)课程不仅仅是让学生明白行为准则、道德规范,更重要的是学生可以在生活中主动践行这些准则,将正确的价值观念融入到自己的一言一行之中。在课前准备阶段,无论是教师还是学生都应多从生活中挖掘学习的素材;在课中阶段,教师可以多利用情境模拟为学生创造生活小场景,感知生活;在课后阶段,学生应多参与社会实践,运用课堂所学解决实际问题,真正地让思想品德教育回归生活。

关键词:小学思想品德;回归生活;生活元素

美国著名教育家杜威曾经这样评价生活与教育之间的关系:“教育是生活的过程,而不是将来生活的预备。”从这个观点中可以看出,教育工作与生活两者密不可分,教育中应渗透生活元素,生活中也可以体现教育思想。思品课的教学工作要求教師联系学生生活实际,发挥出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性作用。课堂教育的目标是让学生在课堂中学习道德知识,感知道德力量,在生活中积极运用这些道德思想,培养良好的生活学习习惯,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思品课的教材内容多数都是来自实际生活,因而教师可以生活化的教学元素来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

一、课前做好准备,素材来源于生活

精心的课前准备为课堂教学的成功奠定了重要基础,思品课堂教学也不例外。课前准备工作应包括教师和学生两个方面,这两个主体准备的内容也不同。

从教师角度而言,首要工作是要将课本内容与学生的生活相结合,以此为参照设计出教学的目标和方法。有的时候教材并不能与生活场景完全融合,这就要求教师灵活运用教材,学会改变创新教材内容,不可墨守成规。有的时候,教师也可以利用课下时间组织学生参加一些生活小活动,或者亲自体验生活。只有学生在课下真正体会、感受到了生活场景,在接触到相应的教材内容时才会有感而发,学生之间、师生之间才会有更多的交流,从而提升教学品质。

以《做个聪明的消费者》的教学活动为例,本次教学活动的目的是让学生对日常购物有所了解,学会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购物是生活中常见的情境,但是很多学生并没有注意到。笔者利用课余时间去了许多的超市、小卖部,拍摄了一些购物的场景,以及产品的价格表,将这些资料、影像收集起来作为教学的素材。

从学生的角度而言,也应在课前做好充分的准备,提前熟悉教材的内容,辅助教学活动的开展。仍然以《做个聪明的消费者》教学为例,在课下准备活动中,教师为学生布置了这样的任务:让每位学生选择几个物品,课下调查这几个物品在不同超市、不同小卖部的价格情况,并填写完成《价格调查表》。通过课下的调查,学生不仅可以亲身感受购物的过程,也发现了相同的物品在不同的场所的价格也不同,引发了学生探索的兴趣。笔者还给每个家长发送了短信,请家长配合学生共同完成这项任务。同时让学生和家长讨论平时家里面都要买哪些东西,每次买东西的时候是否都有购物计划。通过课下的调查和与家长的交流讨论,学生认识到金钱的宝贵,不能盲目消费。这些思想上的认识都为课堂活动的顺利开展奠定了基础。

二、课中情境模拟,体验感受生活

思品课堂强调学生的主体性,学生只有主动参与到课堂讨论和探索中,才会收获更多的知识。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结合已有的教材和学生现有的认知来设计教学的方式,体现出课堂教学既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的特征。教师应为学生留下充足的表现和展示机会,让他们在亲身体验中收获知识,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将生活化元素融入课堂,教师可以设置各种不同的情境体验,努力在课堂和生活之间为学生搭建桥梁。情境模拟的方式可以有很多种,既可以是课堂小游戏,也可以是角色扮演,只要能充分调动学生的感官,引发学生参与课堂的热情即可。

例如,在《做个聪明的消费者》教学设计中,笔者受到了央视栏目《购物街》的启发,为学生设计了这样的课堂游戏活动,活动过程如下:

(1)向学生讲解游戏规则(将学生分成不同的小组,由教师出示商品图片,学生按小组讨论商品价格,猜测商品最终价格并且将其写到题板上)。

(2)游戏开始,教师向学生出示商品,依次按小组组织竞猜,最后评选出优胜的一组。

在这个教学设计中,笔者以生活中常见的购物为例,以学生喜爱的商品价格竞猜为教学载体,激发学生参与课堂的兴趣,让学生了解生活中现实购物的情境,对商品的价格有大致的认识和了解,以便后续教学任务的进行。

在学生们对商品价格有一定认识,对如何挑选商品有一定了解之后,笔者又设计了这样的生活小场景,这次是通过案例分析的方式检验学生的学习成果。笔者向学生展示了“精明的奶奶”案例小视频,在观看完该视频之后,笔者引导学生思考奶奶的这些做法你们觉得聪明吗?为什么呢?在这段视频中,老奶奶一共做了三件事情:①购买快过期的牛奶;②货比三家,购买了比较便宜的肉;③购买换季促销的衣服。笔者将生活中常见的生活小场景搬到了课堂中,引导学生在这些小场景中形成正确的道德观念,同时也在这些场景中运用课堂所学的知识。

三、课后拓展延伸,有效回归生活

传统的思品教学弊端在于未能让学生回归生活,因此新课改中对此提出了新要求,要求思品课教学应当做到真正的回归生活,让学生将课堂所学完全落实到生活之中。每周固定的思品课教学虽然为学生的日常生活指出了方向,让学生明白了什么样的准则是应当遵守的,但这仅是理论教学,还需要实践来加以佐证。

课后拓展主要从两个方面进行,一方面是将思品课与其他学科教学相结合,将思品课的理念渗透到其他科目课堂教学之中。班级与班级之间可以定期举行各种小活动,教师在活动举行的过程中渗透思品知识,将其内化成学生的品行,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实践机会。比如,在学习完《我能做好》的课程之后,学校举办了一次班级之间的竞赛活动。每个班级成员自由分配工作,利用劳动课或者课余时间清扫班级、布置班级,培养学生的责任意识,同时让学生在班级大扫除活动中意识到自己是集体的一员,感受集体这个大家庭带来的温暖。

另一方面,社会实践具有广泛性的特点,学生还应将课堂中所学的知识应用到生活之中。小学生的能力十分有限,在生活中参加一些自己力所能及的活动即可以。思品课的教学目的就是规范学生的行为,让学生在学习生活中养成良好习惯。因而将课堂与实践相结合,有效地实现了思品课程回归课堂的教学初中。比如,在学习完《做个聪明的消费者》之后,教师鼓励学生课下与父母一起去超市购物。由学生来负责安排本次购物需要购买的物品,和父母协商购买的地点,在挑选货物的时候注意如何选择质量较高的商品。在这次的社会实践中,学生自然地运用到了许多课本上学习到的知识,并且具备相应购物的能力,深化了课堂中的道德知识,巩固了课堂成果。

学生只有将在思品课堂中所学习到的内容延伸到课外,将课下、课上的知识相互结合,才能使思品课程教学做到源于生活,同时又回归生活。

四、结语

生活是课堂素材的来源,是课外实践的平台,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道德习惯,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必须依托于生活这个重要的平台。新课改中提出学生的思品教学应当回归于生活,这也意味着课堂教学活动应与生活实际紧密相连,以课堂教学来传播生活常识,以日常生活来检验课堂所学,让学生真正地做到学以致用,让思品课程源于生活,最终还可以回归到生活中去。

参考文献:

[1]徐 娟.对小学德育教育生活化的探索和思考[J].魅力中国,2010(34):5.

[2]张艳萍,张文萍.小学思想品德教学的生活化[J].中国校外教育(上旬刊),2015(2):72.

推荐访问:思想品德 回归 课程 创新 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