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将人文价值教育贯穿我们的高中物理教育中

【摘要】在物理教育中进行人文价值教育正是新的高中物理课程标准的教育目标,是教育“以人为本”理念的需要,完整的物理教育不应该忽略人文精神教育,笔者对在物理教育中进行人文价值教育进行了一些思考和探讨,努力挖掘出物理教育中的人文因素,从而使学生形成良好的科学道德,进而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和科学的人生观、世界观,实现物理的人文价值,发挥物理教学的育人功能。

【关键词】高中物理教育 人文价值  新课题

【中图分类号】G633.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4)10-0181-02

新的高中物理课程标准把物理教育的目标由单纯注重知识传递的一维目标转变为三维目标,即“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态度情感价值观”。这种改变还了物理教育的本来面目,符合人的“全面发展理论”,是“教育要培养全面、和谐发展的人”的体现。在物理教育中进行人文价值教育正是“物理教育三维目标”在学科教学中的具体表现,是教育“以人为本”理念的需要。物理教育不仅仅是知识的传授、能力的培养,更是一种课程文化的浸润与陶冶。完整的物理教育不应该忽略人文精神教育,如何实现“物理教育的人文教育价值”,是我国高中物理教育面临的新课题。

一、什么是物理教育中的人文价值?

起码包含以下六个方面:

1.物理学理论体系表现出的完美性、简洁性、自恰性。

2.物理学理论体系及其发展过程中体现的辨证唯物主义的方法论、自然观。

3.物理学家追求“真、善、美”的执著精神及其科学研究过程中善于发现解决问题,善于克服困难,面对挫折“愈挫愈勇”、不屈不饶的精神。

4.物理学家不惧权势、崇尚真理、献身物理的高尚情操。

5.物理学家热爱祖国、为全人类谋幸福的宽广胸怀及其优秀的个人品德。

6.物理学对社会政治经济、人们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的影响,对人类文明进步的巨大贡献。

二、物理教育中实现人文价值的必要性

物理教育中蕴涵着丰富的人文精神。物理教育的根本目的是提升学生的物理素养,新的高中物理课程标准明确提出“高中物理课程有助于学生继续学习基本的物理知识与技能;体验物理探究过程,了解科学研究方法;增强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发展探索自然、理解自然的兴趣与热情;认识物理学对科技进步以及文化、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影响;为终身发展,形成科学世界观和科学价值观打下基础。”可见,从培养学生全面的科学素养角度看,必须在物理教育中体现人文价值,也就是要在物理教育中体现求真、求实、求新,弘扬道德价值和审美价值,培养健全的人格和高尚的时代风尚,进而确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这要求尊重人的需要、情感,并有高尚的道德情操和欣赏美、创造美的能力;同时,提倡每个人在自由生活的同时承担不可推卸的对他人、社会、自然的责任。

从世界物理教育的趋势看,“以人为本”的理念逐渐被人们所认可。人们越来越多地认识到:物理教育远不只是让学生掌握牢固的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也不满足于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而是要全方位关注物理科学对人的个性、品质、好奇心、求知欲、创造性、同情心、质疑的习惯、人生观等多方面的影响。各国物理教育已关注到道德文化层面,强调价值观的培养和道德教育。物理教育不仅要让人知晓自然界的奥秘,而且要体现丰富的文化价值观念,知识不能成为物理教育的唯一依据和唯一目的。物理教育不仅仅是一种求真、求知的活动,而且具有价值导向、人文负载。在物理教育中必须做到教书育人,充分发挥人文素养的价值功能。

三、物理教育中实现人文价值的可能性

科学的本质是真善美的统一。物理学也一直以其求真、求善、求美为自己的最终使命,这为物理教育与人格培养相结合提供了可能性和现实性。

从教育内容看,物理学作为一门研究物质结构和物质运动基本形式和运动规律的基础科学,给人们带来视野广阔而又深邃的世界观和宇宙观。如伽利略的理论,改变了地球中心说;建立在广义相对论基础上的大爆炸宇宙学描绘了整个宇宙演化的图景,正在不断改变和深化人类关于整个世界的看法。又如牛顿建立的经典力学体系在天文学上的极大成功让确定论的认识模式长期渗透在人的思维中,而大量分子运动的统计分布、量子力学中的海森堡测不准关系、天体力学中三体问题的不确定现象等使随机论的思维模式得到承认。再如按经典的还原论,要认识物质必须首先认识物质的分子结构,而认识分子结构就要揭开原子的奥秘,即任何复杂的、整体的事物可以把它还原为简单的、部分的子系统来研究,然后把各部分的性质、规律加起来,就能得到整体的性质、规律,但还原论忽略了子系统间的相互作用,而部分间耦合性质对整体的贡献有时却是必须正视的,如强相互作用的结合能与强子自身的能量是可比的,这样我们就应以系统论的观点来研究问题。可见,作为一种认识真理的探究活动,物理学不断丰富、深化或改变着人们的思想观念、文化传统,导致人们在认识论、方法论及自然观等方面发生重大变化。

从物理教育的实施上看:首先,物理教育是教育者与受教育者两者之间在认识上、感情上和行动上的交流与探讨。既然是交流与探讨,必然会使人与社会的关系、人与自身的关系在这个动态过程中得到反映。其次,现代教学重视把物理学家认识世界的模式和科学思想方法贯穿在教学过程中,提倡学习主体从目的、需要、动机、情感等方面仔细感悟,让学生体会形成科学的过程,把握科学、自然、社会和人类的关系。我国新一轮课程改革倡导学习方式的变革,提倡学生通过认真踏实的探究,实事求是地获得结论,养成尊重他人和成果的正确态度,以及不断追求的进取精神、严谨的科学态度、克服困难的意志品质,这为物理教育中人文价值的体现提供了广阔的平台。

四、物理教育中实现人文价值的途径

物理教育中,可通过以下几方面来展现人文精神:

(一)加强物理科学价值取向的指导。

科学是一把双刃剑。要使科学真正造福人类,必须从人文价值的视野中来看待和理解科学。因此,物理教育中要加强价值观方面的教育,使人掌握真理,具有理性,能够从科学的层面扩展到社会的层面,关心他人,关心社会,用联系、发展的观点看待问题,使物理教育在人文的关照下,真正朝着对人类有利的方向发展,避免出现有悖于物理教育目的的负效应。如学习原子能,既要让学生了解核技术可以用作医疗、能源,同时也必须向学生介绍核污染、核放射可以杀伤人类甚至摧毁地球;介绍水力发电,可适当介绍修建大坝对环境的影响。另外,要鼓励学生将物理学习与生活实际以及社会问题(如能源、环境)相对接,在课堂与大世界连接的氛围中吸吮人文思想的乳汁,学会与他人和谐共处,增强社会责任感,确立正确的科学价值观。如:学习了能源的知识后,让学生扮演未来的工程师,根据当地的地形特征、能源分布及社会发展要求情况,对火力发电、水力发电、核电站的建设进行大胆的设想;学习了声学知识后,组织学生到工厂车间现场体验,调查噪声的危害,并尝试提出减少噪声的有效措施;学过电磁场和电磁波的相关内容之后,让学生研究身边的电磁污染,了解电磁污染的产生原因、电磁污染对人体的危害、公众对电磁污染的了解程度以及怎样防治电磁污染等。这样,学生获得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过程同时也就成为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

(二) 发挥美育功能。

物理教学内容虽然反映的是客观事物的规律,充溢其间的是概念、公式、定律和定理,但让学生领悟其中的简洁、对称、和谐、统一,发挥美育功能,能进一步加强学生对物理知识的理解,对自然的认识。物理模型的简单、明了,物理概念、规律表达上的简练、准确,是物理学家对物理简洁美不断追求的体现;运动与静止、引力与斥力、反射与折射、电磁光三者的相互关系,体现了物理理论的对称与统一;下抛与上抛、加速与减速、地面物体运动与天上星体运动的统一,体现了理论的自洽完备。反粒子存在的预言、相对论在时间和空间上的高度统一,堪称20世纪物理的美学珍品。物理学中美育因素客观存在,教师要善于发掘,用审美的眼睛来感知美。当然,教师不能停留在对美的感知上,而应将美育体现在自身的教学活动中,幽默风趣的连珠妙语,旁征博引的知识功底,新奇巧妙的实验设计,不断求新的教学风格,同样是一种美的意境。潜移默化的美育陶冶,能激发起学生饱满的学习热情。

(三)培育科学精神。

客观求实、理性求真、批判创新等科学精神的培养应贯穿于物理课程的教育过程中。科学精神是人文精神不可分割的重要组成部分。科学精神与科学活动内在地直接相关。物理学史上许多实验发现都经过曲折,只有靠物理家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坚韧不拔的精神,才最终取得了成功。物理家尊重事实,坚持不懈,勇于探索,他们在致力于科研活动的同时,处处重视人的价值,孜孜不倦地追求社会的和谐发展,是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结合的楷模。牛顿的名言“如果我看得更远,那是因为站在巨人的肩上”,既表现出对他人劳动成果的尊重,也体现了实事求是的态度。爱因斯坦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从人类的正义感出发,劝说美国总统罗斯福抢在纳粹德国以前研制原子弹;当研制成功以后,他又从人类的良知和社会责任感出发,和原子弹之父奥本海默一起,联诀反对使用原子弹。教学中,将这些物理史内容与物理知识相融合,其中蕴涵的物理学家充满人文主义的态度和精神将激起学生心灵的震动。

(四)寓辩证唯物主义教育于物理教学中。

物理课程面对的主要是物质世界,探讨物质世界运动变化的规律,其中包含了丰富的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和方法,如电荷间、磁体间相互作用,表面上与中介物无关,被称为超距作用,法拉第提出电荷、磁体周围存在着电场、磁场,赫兹实验证实电磁波的存在,场是物质便毫无疑问了;“作用与反作用”、“分子引力与斥力”、“波粒二象性”、“辐射与吸收” 等都是辩证唯物主义中“对立统一”的物理事实;“物质的三态”、“全反射中的临界角”、“光电效应中的极限频率”体现了事物在相互作用与转化中的“量变引起质变”……这些丰富的素材对培养学生科学世界观的作用不容置疑。

(五) 弘扬道德价值。

21世纪的高素质人才,需要相应的道德修养, “公”、“诚”、“勤”、“勇”、“谦”、“和”等美德在物理教育中都有极为丰富的内涵。物理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实验是培养学生严谨求实的物理态度的良好载体;《墨经》中杠杆平衡与小孔成像的观察研究、原子弹氢弹的爆炸、人造卫星的上天都能激起学生的民族自豪感,而科技落后必遭污辱的道理又能激起学生的历史责任意识;“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获得者王淦昌、邓稼先等隐姓埋名、顽强拼搏,玻尔在尊重老师与科学之间的抉择,居里夫人发现镭后将成果的无偿奉献,这些物理家的人格力量让人肃然起敬……物理教学中,爱国主义与社会责任感的教育、道德价值的弘扬可有机地融入教学内容进行。

(六)发展学生个性。

物理教育应充分注意发展学生的个性,培养学生的学习自主性,使学生学会主动地、有选择地学习;应重视学生的个体差异,营造宽松和谐、民主平等的有利于个性化学习的氛围,最大限度地发掘学生的潜能,发展学生的爱好禀赋与特长;应为学生创设合适的物理学习环境,放手让学生在情境中自由探索,促进学生自得自悟,在实践中学习,在合作互动中发展。物理教育中,要提倡通过模拟物理研究的情境和过程,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参与、体验,对促进学生健全人格的形成、主动而富有个性地学习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努力挖掘物理教育中的人文因素,把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的教学与传承人类文化价值观念、伦理道德规范有机结合,从而使学生形成良好的科学道德,进而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和科学的人生观、世界观,实现物理的人文价值,发挥物理教学的育人功能,提升人的精神品位,是时代赋予物理教师的神圣使命。

推荐访问:教育 要将 贯穿 高中物理 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