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战略7篇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战略7篇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战略 22022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心得体会材料七篇 22022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心得11 伟大的事业,离不开科学的理论为指引;伟大的梦想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战略7篇,供大家参考。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战略7篇

篇一: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战略

2022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心得 体会材料七篇

  2 2022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心得 1 1

 伟大的事业,离不开科学的理论为指引;伟大的梦想,需要强大的精神来指路。刚刚闭幕的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习近平总书记发表重要讲话,全面部署了新发展阶段“三农”工作,这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三农”工作一以贯之的高度重视。回望过去的改革发展历程,三次就“三农”工作作出战略指引。从农村改革到乡村振兴到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每一次都在重要的历史关头,向全党全社会接续释放重农强农的明确信号,为我们提振士气、廓清职责,指明了前进的方向。做好新发展阶段“三农”工作,我们必须始终坚持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农”工作的重要论述为指引,不断增强政治意识,善于把握政治大局,坚持从讲政治的高度来看“三农”、抓“三农”。

 旗帜鲜明讲政治,既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的鲜明特征,也是我们党一以贯之的政治优势。善于从政治上看问题,用政治眼光观察和分析经济社会问题,是马克思主义分析认识形势的一个重要方法,也是我们适应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的必然要求,更是由“三农”本身特殊的政治属性所决定的。对于我们这样一个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人口大国而言,14 亿人口的吃饭问题,几亿农民工的就业问题,从来就不只是一个单纯的经济问题。“三农”问

 题,也绝对不只是简单的农业农村农民问题。只有始终坚持胸怀“两个大局”,始终保持高度的政治敏锐性和坚定的政治立场,对“国之大者”心中有数,才能清醒认识、准确把握面临的复杂形势,做到“于危机中育新机,于变局中开新局”。

 讲政治必须提高政治领悟力。要做到对党中央精神深入学习、融会贯通,坚持用党中央精神分析形势、推动工作,始终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就“三农”工作作出一系列重要论述,内涵丰富、思想深邃,形成了新时期解决我国“三农”问题的理论探索与顶层设计。我们必须要把握精髓,学深悟透,深入了解其核心要义、精神实质、实践要求等,做到知其言更知其义,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要始终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对“国之大者”要了然于胸,对“三农”工作要找准坐标、找准方位、找准靶心,明确自己的职责定位,不断提高发现、分析和解决“三农”实际问题的能力水平。

 讲政治必须提高政治判断力。要以国家政治安全为大、以人民为重、以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本,坚持用大历史观来看待“三农”问题。要切实转变单纯从业务工作出发、只看一隅一角的思维定式,不能只算经济账、眼前账,还要多算政治账、长远账。比如粮食安全,不能单纯算比较效益和机会成本,更得算国家安全、经济社会大局稳定这个大账;农产品进口不能只考虑节约国内的耕地和水资源的需要,而忽视了由此可能导致命脉受制于人、关键时刻被“勒脖子”的风险;长江禁渔,不能只看到短期内各种物资人力的投入,更要思

 虑全流域的生态保护乃至中华民族的永续发展。一定要在重大问题和关键环节上头脑特别清醒、眼睛特别明亮,始终从政治上观察和处理“三农”问题,做到政治立场不移、政治方向不偏。

 讲政治必须提高政治执行力。讲政治既是讲,关键还要“做”,得落实到具体行动上,体现到实际效果上。要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批示,要原原本本执行党中央“三农”大政方针,不打折扣真抓实干,立说立行马上就办,做到不掉队、不走偏。既要紧紧围绕“国之大者”抓主抓重,也要围绕中央部署落细落小,把讲政治的要求落实在具体的日常工作和生活言行中,落实到农业农村工作各方面和全过程。切实做到党中央提倡的坚决响应,党中央决定的坚决执行,党中央禁止的坚决不做,坚决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任务艰巨、使命光荣。我们要始终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提高政治站位,守牢政治底线,拿出硬招实招,狠抓落地落实,全力以赴贯彻落实中央关于“三农”各项决策部署,努力开创乡村全面振兴新局面。

 2 2022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心得 2 2

 作为一名农商银行的青年员工,我始终有一种“三农情结”,犹如一颗种子在内心深处生根发芽。在进办公室工作之前,我是一名支行客户经理,每天主要的工作就是与农贷户打着交道,每天周而复始的做着同样的事情。但正是这样看似简单而又单调的工作,让我从中

 深深感受到了老百姓对农商银行深厚的感情,他们信任我们就像信任自己的土地一样,在粮食收获前就知道自己能打多少粮食。70 多年比肩同行,共同的栉风沐雨,双方早已结下了浓浓的“农商鱼水情”。

 在办公室工作后,我接触到各类文章材料多了起来,也有幸能听到行领导们对农商行转型发展的讲话。“乡村振兴、支农支小支微支民、金融精准扶贫、整村授信、党建互联互助”等,这些是近期耳边常听的词汇,行领导的话语间始终都离不开“三农”。改名不改姓,改制不改向,我从中深深感受到了农商银行在服务“三农”上的决心和努力。我想这就是农商银行的“本色”。

 我从农村里来,深爱着自己成长的土地,能够在在农商银行工作并服务于自己熟知的农民朋友,我感到幸运,也感到满足。我想有这种感觉的,肯定不止我一人,因为我们的员工均来自脚下这片熟悉的土地,我们的单位早在成立之初就把自己的根深深地埋进了这片土地,工作于“城乡人民自己的银行”,服务于县域地方经济发展是大家共同的梦想。

 工作中,我有幸遇到一位睿智的农商行前辈,他的亲身经历让我感受到了他们年轻时代在服务“三农”上的坚守与忠诚。他们的故事深深感染了我,让我真心爱上了这份工作。他讲到“作为一名客户经理,当你只有做到走进包片村里,每一户家中养着的狗能朝着你摇尾巴、农户能拉你进去喝一杯茶,你的工作才做到位,才是一名合格的客户经理”。

 前辈的话深深震撼了我,让我内心也产生了哪天自己能得到前辈们这样“待遇”的向往。但当我向他抱怨,现在的农民朋友很忙,忙着圈里的的猪等着他去喂,后山的羊等着他牵回,地里的土豆正等着他去收获,而不“搭理”我,甚至家中的狗没有主人的许可,不让我进入主人的院子时。前辈则语重心长的说道“时代在变,现在的农民朋友比以前更勤劳,不是他们不搭理你,而是你选择的时间不对。农民朋友对我们是认可的,你为什么不能等到傍晚或者去田里找他呢,只要用心去做、真心相待,再经常走访,喝上农户一杯热茶,甚至留你吃上一顿饭都是常有的事······” 当我带着前辈的话走上信贷岗位上时,以至在现在办公室岗位上时,我惊奇的发现,原来前辈对我讲的话,大家都在很好的践行,他们扎根基层,服务“三农”的精神,大家都在传承。近期全行开展的“十公里行动”,男女老少、干部员工齐上阵,一村一户细细走访,一笔一划认真记录,行动开展的热火朝天,我想这就是农商银行“三农”情结的完美体现。

 2 2022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心得 3 3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从党和国家事业全局出发、着眼于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作出的重大决策,是统筹推进“无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重大战略选择,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做好“三农”工作的新旗帜和总抓手。

 国家社会历史进程告诉我们一个规律:“无商不富,无工不强,无农不稳”。农业作为一个国家最基础的产业,它发展的水平高低关系到人民物质生活水平的高低,也是决定人民幸福度和满足感的重要指标。我国农村地区老龄化严重,缺少劳动力进行生产,给农业可持续发展带来了很大的隐患,依靠科技创新,是推动乡村振兴的可持续道路。

 实现农业现代化,必然要求科技创新推动。科技进步是农业现代化的基础,我国的广大农村地区,尤其是在西部地区,农业机械化水平低,农业生产人力投入过高。大力发展科技创新,利用现代科学技术的普及,打通了农村孤岛融入现代经济的通道,让偏远乡村同外部世界实现了历史性的互通。信息技术、现代物流等技术手段,有效拉近城乡之间的距离,现代医疗技术不断提升农民健康水平,新一代生物技术、新材料等的发展,为乡村真正实现绿色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技术保障。

 实现农村现代化,必然要求人力资源的创新。人是高新科学技术实施的载体,只有农村人力水平的不断提高,我们的新科技才能在农村地区真正的得到应用。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乡村振兴要靠人才、靠资源; 创新驱动的本质是人才驱动。在农村创造一个让人才发挥才能的舞台,是我们现在要解决的重要问题。深化加大农村人才体制的改革,出台一系列的奖励措施,支持和鼓励我们的大学生、返乡农民工、成功人士回到自己的家乡进行创业,鼓励他们在我国的农村地区进行创

 新性的工作,能有效的激发出我国农村的内生活力。同时,也要培育一批有文化、爱科学、懂技术、敢创新的新农民,为农村生产提供高素质的劳动力,保障人力需求,也是十分必要的。

 乡村振兴是一个伟大的课题,它是脱贫攻坚的升级版。成功与否,关系到我们人民的根本利益,创新发展技术,打破常规思维,树立大局观念,埋头艰苦奋斗,相信我们一定会夺取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伟大胜利!

 2 2022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心得 4 4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这一部署是十九大报告对“三农”地位的总判断,既有“重中之重”地位的再强调,又有“关系国计民生的根本性问题”的新定调,也是今年农业农村工作的重头戏。

 国家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当务之急,对此我谈几点建议。乡村振兴首要是解决好“三农”问题。要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巩固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在农村要保持土地承包关系稳定并长久不变,可以再延长三十年或者更久,说到底土地才是农民的铁饭碗,在土地上做文章才是农业农村的最主要的命题,把农民的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而我所在的地域,我所包的村,最适宜,而且得到验证的就是种植苹果,将苹果做大做强才是当务之急,这之中最重要的是解决劳力缺乏的问题,要在苹果产业上持续加大扶持政策,特别是苹果后整理项目,加大冷库建设和苹果加工政策的投入。其次要解决干部队伍,要加强农村基层基础工作,培养造就一支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

 “三农”工作队伍,特别是今年要进行村三委换届,借此机会,将村干部队伍年轻化、知识化、信息化,将一批知识水平较高、带头作用较大、信息化程度较好的年轻人选进班子队伍,突出党的领导地位,突出干部带头示范作用,真正让农村发展起来,有活力,能聚人、能致富。最后,一项政策的实施,我觉得要贵在坚持,要持之以恒抓,不要随意更改,导致半途而废,所以乡村振兴战略既然提出来就要大刀阔斧的行动,而且要坚持不懈的抓。

 2 2022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战略 心得 5 5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要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村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体要求,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这一重要的发展战略是在新时期农村发展中提出的一项重要的发展理念,这一理念明确的指出了发展农村的重要性与紧迫性,提出了现阶段“三农”问题的发展方向,为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提供了重要保障。

 “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农民的生活水平与生活环境是习总书记很关心得问题,而目前中国已经进入到了脱贫攻坚决胜时期,农村贫困人口的脱贫问题更是成为政府最关注的重点。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美好憧憬,关键就是要实现农村与城市的协调发展,补齐农村发展滞后的短板,建设好美丽乡村,让农村人也能够共享改革开放的美好成果。

 对于实现乡村振兴,十九大报告则提出了一系列新的部署:要求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这比之前的统筹发展更加具体; 明确第二轮土地承包到期后再延长三十年,这无疑给广大农业经营者吃下了一颗“长效定心丸”; 提出培养造就一支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三农”工作队伍,更是切中了农村人才短板的要害; 等等。对于这一系列的新政策带来的不仅仅是农村发展的新希望,更是实实在在的政策帮扶。

 在十九大精神的正确指引下,在中国共产党的这艘巨轮的领航中,我们将不忘初心、砥砺奋进、破浪而行,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自己的力量。

 2 2022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心得 6 6

 “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已经迈进了 20__年,脱贫目标已经基本实现。“乡村振兴”关系到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必须予以重视。不能懈怠,集中力量,努力改变农村落后面貌,缩短农村与城市之间的贫富差距,改善农村相对比较落后的经济。提高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水平。

 “乡村振兴”首先要发展经济。但是发展经济同时,更要重视环保工作。发展可持续性产业链条。做好生态保护工作,在农村,要做好生活垃圾、厨余垃圾处理工作。垃圾分类处理。可回收垃圾进行回

 收,进行二次利用,不可回收垃圾如果皮、剩饭等容易分解的垃圾进行掩埋,让其分解发酵之后,可以当做肥料,如作为花肥等。

 “乡村振兴”要重视农村精神风貌建设,移风易俗、促进精神文明建设。定期开展意识形态教育,增强乡村文明建设。例如举办文艺演出活动、跳广场舞等。这样既能达到锻炼身体的目的,又能丰富农村精神文化业余生活。一举两得,值得推行,值得借鉴,值得发扬。

 “乡村振兴”要发展好特色乡村旅游产业,我们都知道第三产业,既服务业,利润高,成本低,经济效益好。因此要想改变产业结构,就应该向第三产业,服务业靠拢,发展乡村旅游经济,一方面可以带动...

篇二: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战略

21年中央一号文件内容学习解读汇 报 人 :

 小 某 某

 前言导读这份文件题为 《央 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的意见 》,全文共5个部分,包括:总体要求、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大力实施乡村建设行动、加强党对“三农”工作的全面领导。21世纪以来第18个指导“三农”工作的中央一号文件21日发布。

 目录010203历年中央一号文件重点内容中央一号文件内容解读2021年中央一号文件14个亮点

 第一部分历年一号文件重点

 什么是一号文件顾名思义,就是中央每年发布的 第一份文件,通常在年初发布。近年来,“一号文件”逐渐成为 重视农村问题的专有名词。为什么都聚焦“三农”?1982年1月,中共中央批转《全国农村工作会议纪要》,肯定包产到户等各种生产责任制都是社会主义集体经济的生产责任制。1982年至1986年,中共中央就农业和农村问题连续发出5个一号文件,对农村改革和农业发展作出具体部署。第一个关于“三农”的一号文件历年一号文件重点

 世纪之交,我国农业和农村发展进入了粮食等主要农产品从长期短缺到总量大体平衡、丰年有余新阶段。2004年,一号文件主题重回“三农”。新世纪以来,中央连续18年发布以“三农”为主题的一号文件。历年一号文件重点时隔 18 年重新锁定“三农” 连续 18 年聚焦“三农”

 历年一号文件重点历年一号文件关键词2004 促进农民增收2007 现代农业、新农村2010统筹城乡发展2013 现代农业2016 全面小康2019农业农村优先发展2005 农业综合生产能力2008 农业基础设施建设2011 水利改革发展2014深化农村改革2017供给侧结构性改革2020 如期实现全面小康2006社会主义新农村2009农民增收2012农业科技创新2015农业现代化2018乡村振兴2021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村农业现代化

 为了防止他人爬取本文档,我加入了此页面,不影响您使用,用时把此页删除即可。爬取的文档没有动画效果,并且大段文字被切割成了很多小文本框,在修改时比较麻烦,PPT的背景图层有时也被合并了,你想要其中的无背景PNG图片,根本做不到。还需要你自己去除背景。所以不要相信爬取。

 生态保护和修复高标准农田建设提升农产品质量 藏粮于地藏粮于技现代种业 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现代农业设施 农业科技研发历年一号文件重点近5 5 年一号文件都关心啥?

  人居环境综合整治  农村基础设施建设 农村公共服务  移风易俗 乡村全面振兴  农村电商 城乡融合发展  平安乡村 农村金融创新  乡村特色产品历年一号文件重点

  培育新型职业农民 脱贫攻坚 农民持续增收 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 农村饮水安全 农村教育 农村基层医疗卫生服务 农村社会保障 稳定农民工就业历年一号文件重点

 第二部分中央一号文件内容解读

 “十四五”时期,是乘势而上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第一个五年。“ 今年的中央一号文件是在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交汇推进时期发布的一号文件 , 是新时期促进农业农村发展再出发的一号文件 , 意义重大 , 影响深远 。” ” 中央一号文件既谋当前又谋长远,对实现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和乡村振兴有机衔接、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大力实施乡村建设行动等进行了细致部署,擘画了新时期乡村振兴和“三农”发展新图景。中央一号文件内容解读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农村经济研究部部长叶兴庆实现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和乡村振兴有机衔接

 为了防止他人爬取本文档,我加入了此页面,不影响您使用,用时把此页删除即可。爬取的文档没有动画效果,并且大段文字被切割成了很多小文本框,在修改时比较麻烦,PPT的背景图层有时也被合并了,你想要其中的无背景PNG图片,根本做不到。还需要你自己去除背景。所以不要相信爬取。

 “2021年中央一号文件是在‘三农’工作重心从脱贫攻坚向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历史性转移的大背景下,党中央、国务院作出的重大部署,对 促进农业高质高效 、 乡村宜居宜业 、 农民富裕富足有重大指导意义,将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开好局、起好步提供坚强有力的政策支撑。”“为促进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和乡村振兴有机衔接,中央一号文件明确提出, 对摆脱贫困的县 , 从脱贫之日起设立5 5 年过渡期 , 做到扶上马送一程,明确过渡期内保持现有主要帮扶政策总体稳定,抓紧出台各项政策完善优化的具体实施办法,确保工作不留空档、政策不留空白,对于脱贫地区实现乡村振兴开好局、起好步具有重大意义。”中央一号文件内容解读农业农村部农村经济研究中心研究员龙文军中国农业大学农民问题研究所所长朱启臻

 没有农业农村现代化,就没有整个国家的现代化。将 “ 农村现代化 ”与 “ 农业现代化 ”一并作为“三农”工作的总目标,成为中央一号文件重要的指导思想。“ 中央一号文件一个突出亮点是把农业现代化和农村现代化进行一体设计 、 一并推进 , 对农业现代化提出了明确的时间节点目标 , 明确了农业现代化分步实施 、 梯次推进的时间表 。” ” 中央一号文件提出把农业现代化示范区作为推进农业现代化的重要抓手,明确到2025年创建500个左右示范区,形成梯次推进农业现代化的格局。同时,通过乡村建设行动,让乡村面貌发生显著变化,乡村发展活力充分激发,乡村文明程度得到新提升,农村发展安全保障更加有力,农民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明显提高。中央一号文件内容解读坚持农业现代化与农村现代化一体设计、一并推进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农村经济研究部部长叶兴庆

 “中央一号文件在 打好种业翻身仗、提升粮食和重要农产品供给保障能力、坚决守住 18 亿亩耕地红线等关键领域有不少新提法,在全面促进农村消费、强化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投入保障、推进农业绿色发展等关键环节有不少实招,尤其是在加快县域内城乡融合发展方面提出了含金量高的政策举措,对于乡村全面振兴提供了方向引领。”农业现代化,种子是基础。“为打好种业翻身仗,中央一号文件提出,对育种基础性研究以及重点育种项目给予长期稳定支持,加快实施农业生物育种重大科技项目,深入实施农作物和畜禽良种联合攻关,实施新一轮畜禽遗传改良计划和现代种业提升工程等一系列具有含金量的举措,为农业现代化奠定坚实基础。”“中央一号文件部署了深入推进优质粮食工程等重大工程、乡村建设行动等重大行动、农业现代化示范区等示范创建,提出扩大稻谷、小麦、玉米三大粮食作物完全成本保险和收入保险试点范围,进一步强化‘三农’的战略支撑作用,努力让农业农村现代化跟上 新型城镇化、工业化、信息化步伐。”中央一号文件内容解读中国农业大学农民问题研究所所长朱启臻中国人民大学农业与农村发展学院教授孔祥智农业农村部农村经济研究中心研究员龙文军

 “编制村庄规划要立足现有基础,保留乡村特色风貌,不搞大拆大建”“继续把公共基础设施建设的重点放在农村,着力推进往村覆盖、往户延伸”“强化农村基本公共服务供给县乡村统筹,逐步实现标准统一、制度并轨”“破除城乡分割的体制弊端,加快打通城乡要素平等交换、双向流动的制度性通道”……一系列新提法,既着眼乡村“硬件”建设,更着眼乡村“软件”发展,让乡村更加美丽宜居,让农村面貌焕然一新。“乡村建设行动是一个巨大的系统工程,既要注重‘硬件’建设,也要重视‘软件’建设。” 要彻底破除妨碍城乡要素自由流动和平等交换的体制机制壁垒,促进各类要素更多向乡村流动,在乡村形成人才、土地、资金、产业、信息汇聚的良性循环,为实施乡村建设行动注入新动能。中央一号文件内容解读乡村建设既重“硬件”也重“软件”中国人民大学农业与农村发展学院教授孔祥智

 实施乡村建设行动要尊重规律 , 超前谋划 、 前瞻布局 。村庄规划要符合村落形态演进规律,要尊重农民意愿,维护农民权益,增强农民的幸福感和获得感。“要加快编制县域村庄布局和村庄建设规划,合理确定村庄布局分类,注重保护好传统村落和乡村特色风貌。硬件建设方面要在往村覆盖、往户延伸上下功夫,全面改善水电路气房讯等设施条件,支持5G、物联网等新基建向农村覆盖延伸,探索建立长效管护机制。软件方面,要持续推进县乡村公共服务一体化,推动教育、医疗、文化等公共资源在县域内优化配置,同时加强和改进乡村治理,打造善治乡村。”中央一号文件内容解读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农村经济研究部部长叶兴庆中国农业大学农民问题研究所所长朱启臻

 为了防止他人爬取本文档,我加入了此页面,不影响您使用,用时把此页删除即可。爬取的文档没有动画效果,并且大段文字被切割成了很多小文本框,在修改时比较麻烦,PPT的背景图层有时也被合并了,你想要其中的无背景PNG图片,根本做不到。还需要你自己去除背景。所以不要相信爬取。

 第三部分2021 年中央一号文件 14 个亮点

 现 压舱石作用显现 乡村振兴实现良好开局2021年中央一号文件首先总结了“十三五”时期的变化和成就。现代农业建设取得重大进展,乡村振兴实现良好开局。粮食年产量连续保持在1.3万亿斤以上,农民人均收入较2010年翻一番多。新时代脱贫攻坚目标任务如期完成,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贫困县摘帽,易地扶贫搬迁任务全面完成,消除了绝对贫困和区域性整体贫困,创造了人类减贫史上的奇迹。农村人居环境明显改善,农村改革向纵深推进,农村社会保持和谐稳定,农村即将同步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农业农村发展取得新的历史成就,为党和国家战胜各种艰难险阻、稳定经济社会发展大局,发挥了“压舱石”作用。2021 年中央一号文件 14 个亮点亮点一亮点一中央一号文件指出

 果 巩固脱贫成果 设五年过渡期2021 年中央一号文件 14 个亮点亮点二亮点二亮点三亮点三业 再提种业 打好种业翻身仗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要设立衔接过渡期,即在脱贫攻坚任务完成后,对摆脱贫困的县,从脱贫之日起设立5年过渡期。并要求持续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健全防治返贫动态监测和帮扶机制、持续推进脱贫地区乡村振兴、加强农村低收入人口常态化帮扶。打好种业翻身仗,需加快实施农业生物育种重大科技项目。对比近五年的中央一号文件,今年的一号文件更为注重加强农业种质资源保护开发利用。

 作 重提休耕轮作 推进绿色发展2021 年中央一号文件 14 个亮点亮点四亮点四亮点五亮点五相隔 10年 年 再提农村消费全面促进农村消费。需加快完善县乡村三级农村物流体系,改造提升农村寄递物流基础设施,深入突进电子商务进农村和农产品出村进城,推动城乡生产与消费有效对接。促进农村居民耐用消费品更新换代。这是中央一号文件继2010年后,相隔10年再次聚焦农村消费。自2016年起,我国中央一号文件中开始提及休耕轮作制度,最近的5年来,除2020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及外,休耕轮作制度一直处于试点阶段。今年的文件时隔一年,重新提及推广保护性耕作模式、健全耕地休耕轮作制度,以及推广农作物病虫害绿色防控产品和技术,更注重推进农业绿色发展。

 费 减少浪费 首提粮食节约2021 年中央一号文件 14 个亮点亮点六亮点六亮点七亮点七业 观光农业 探索用地新方式一直以来,提升粮食和重要农产品供给保障能力都是中央一号文件的重点内容。今年的文件首次提到了要 开展粮食节约行动,减少生产、流通、加工、储存、消费环节的粮食损耗浪费。在乡村发展观光农业,服务设施能否在农业园区建设?文件指出,可根据乡村休闲观光等产业分散布局的实际需要, 探索灵活多样的供地新方式 。

 设 乡村建设 不得违背农民意愿2021 年中央一号文件 14 个亮点亮点八亮点八亮点九亮点九乡 燃气下乡 强调安全可靠编制村庄规划要立足现有基础,保留乡村特色风貌,不搞大拆大建。同时文件强调,乡村建设是为农民而建,要因地制宜、稳扎稳打,不刮风搞运动。严格规范村庄撤并,不得违背农民意愿、强迫农民上楼,把好事办好、把实事办实。乡村公共基础设施建设方面,在去年一号文件提及“基本实现行政村光纤网络和第四代移动通信网络普遍覆盖”的基础上,今年的文件进一步要求 推动农村千兆光网、第五代移动通信( 5G )、移动物联网与城市同步规划建设。完善电信普遍服务补偿机制,支持农村即偏远地区信息通信基础设施建设。同时,文件还首次提到推 进燃气下乡,支持建设“安全可靠”的农村储气罐站和微管供气系统

 命 厕所革命 分类有序推进2021 年中央一号文件 14 个亮点亮点十亮点十中央一号文件指出“厕所革命”最早出现在中央一号文件中是在2018年,要求努力补齐影响农民群众生活品质的短板,从2020年起,中央一号文件指出将分类推进农村厕所革命,东部地区、中西部城市近郊区等有基础有条件的地区要基本完成农村户用厕所无害化改造,其他地区实事求是确定目标任务。对于农村“厕所革命”进一步指出要分类有序推进,加快研发旱厕、寒冷地区卫生厕所适用技术和产品,加强中西部地区农村户用厕所改造。

 育 乡村教育 保留必要的村小2021 年中央一号文件 14 个亮点亮点十一亮点十一亮点十二亮点十二俗 移风易俗 治理婚丧嫁娶不良风气今年的一号文件除了延续去年提高农村教育质量、继续改善乡镇寄宿学校办学条件的要求外,指出要“保留并办好必要的乡村小规模学校”。过去几年,乡村学校“并校”的潮流一直在持续,很多小规模乡村学校陆续消失,也给部分学生带来不便,这次一号文件指出要“保留并办好必要的乡村小规模学...

篇三: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战略

乡村振兴

 目录010203主要定义发展策略现状背景04典型案例

 农村现状01

 一、乡村振兴战略提出的背景1、发展不平衡不充分。尤其是从沿海到内陆、从东部到西部、从城市到乡村呈阶梯式发展2、城市虹吸效应导致农村“空心化”问题严重。3、农业产业生产方式落后,现代科技普及不足,产业链未形成,产业附加值低,无法支撑农村经济发展4、城乡之间基础服务设施差距大,乡村落后于城市二、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目的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战略,按照产业兴旺、生活富裕、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态宜居的总要求,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机制体制和政策制度,统筹推进农村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环境建设,加快推进乡村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乡村振兴道路,让农业成为有奔头的产业,让农民成为有吸引力的职业,让农村成为安居乐业的美丽家园。

 一、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意义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解决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然选择,具有重大现实和历史意义:1、是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重要基础2、是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必然选择3、是建设美丽中国的关键举措4、是建立健全社会治理格局的固本之策5、是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有效途径二、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原则1、坚持党管农村工作是政治保障2、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是出发点3、坚持农民主体地位是根本4、坚持乡村全面振兴是目标5、坚持城乡融合发展是方向6、坚持从农村实际出发是基础

 五、乡村振兴过程中面临的四大难点1、农民增收难,缩小城乡收入差距是短板2、农业农村资金投入低,实现农村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是薄弱环节3、农业生态环境容易遭到破坏,绿色发展任务艰巨4、各类人才短缺,提高农民素质和科学文化水平是关键六、乡村振兴战略实施路径1、重塑城乡关系,走城乡融合发展之路2、巩固完善农村基本经济制度,走共同富裕之路3、深化农业供给侧改革,走质量兴农之路4、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走绿色发展之路5、传承农耕文明,走文化兴盛之路6、创新乡村治理体系,走乡村善治之路7、打好精准扶贫脱贫攻坚战,走中国特色减贫之路

 加强粮食等重要农产品稳产保供。稳定粮食播种面积,优化粮食结构,针对小麦晚播强化夏粮田间管理,促进大豆和油料增产。适当提高稻谷、小麦最低收购价。保障化肥等农资供应和价格稳定,给种粮农民再次发放农资补贴,加大对主产区支持力度,让农民种粮有合理收益、主产区抓粮有内在动力。坚决守住18亿亩耕地红线,划足划实永久基本农田,切实遏制耕地“非农化”、防止“非粮化”。全面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完善落实防止返贫监测帮扶机制,确保不发生规模性返贫。支持脱贫地区发展特色产业,加强劳务协作、职业技能培训,促进脱贫人口持续增收。强化国家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帮扶措施,做好易地搬迁后续扶持,深化东西部协作、定点帮扶和社会力量帮扶,大力实施“万企兴万村”行动,增强脱贫地区自我发展能力。扎实稳妥推进农村改革发展。开展好第二轮土地承包到期后再延长30年整县试点。深化供销社、集体产权、集体林权、国有林区林场、农垦等改革。积极发展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加强农村金融服务,加快发展乡村产业。壮大县域经济。严格规范村庄撤并,保护传统村落和乡村风貌。启动乡村建设行动,强化规划引领,加强水电路气信邮等基础设施建设,因地制宜推进农村改厕和污水垃圾处理。深入开展文明村镇建设。强化农民工工资拖欠治理,支持农民工就业创业,一定要让广大农民有更多务工增收的渠道。

 农村现状改革开放到今年已有40年的历史,我国的农业、农村、农民工作都上了一个大台阶:• 粮食连续多年实现增长,去年粮食总量已经达到了 12324.8亿斤,农业角度来看• 城乡之间的收入差距越来越小,去年城乡居民的收入差距已经缩小到了 2.72:1 ,• 2016年农产品加工,初加工主营收益已经达到了 20万亿 ,• 2016年的GDP总量达到 80万亿 ,换句话讲农产品加工业就占到了主营收入的 1/4 。农民收入角度

 精神指导• 十九大,中央提出了 乡村振兴战略 ,它的时代背景非常深刻,不仅给我们指明了方向,也为国家的现代化带来深远的影响。当然,更为主要的是为“三农”工作者,特别是 农民 ,带来了 希望,农产品电商化道路未来可期!

 主要定义02

 一.是培育壮大农业龙头企业。企业发展带动农民增收,农产品基地建设。二.是规划区域化产业发展。三.是实施品牌战略。要使产品走得出,叫得响,大力实施品牌战略,增加农产品知名度和美誉度。四.是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发挥农业经济发展的桥梁作用。五.推行“企业+合作社+农户”、“企业+合作社+基地”的发展模式。标准化生产,无公害生产。六.是发展外向型农业经济,加强政府引导职能。“实施乡村振兴战略”

 乡村振兴,必须要采取超常规振兴措施。一方面,继续推动要素配置、资源条件、公共服务向农业农村倾斜,加快补齐农业农村发展短板,让农业强起来、农村美起来、农民富起来。另一方面,要在城乡融合发展制度设计、政策创新上想办法、求突破,进一步调整理顺工农城乡关系,显著缩小城乡差距,真正让农业成为有奔头的产业,让农民成为令人羡慕的职业,让农村成为安居乐业的家园。乡村振兴,始终要抓住产业兴旺这个重点。“产业兴旺”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生产发展”的升级版、升华版。乡村振兴归根结底是发展问题,始终要靠大力发展农村生产力来解决。一方面,要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建设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推动种植业、畜牧业、渔业、农产品加工业等转型升级,努力向现代农业迈进。另一方面,要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培育农业农村发展新动能,支持和鼓励农民参与并共享农村“双创”的红利。需要特别强调的是,这一切最终都要落在农民增收上,落在农民福祉的增加上。乡村振兴,必须全方位缩小城乡差别。乡村振兴绝不仅是经济的振兴,也是生态的振兴、文化的振兴、教育的振兴、科技的振兴、社会的振兴。新农村建设的“村容整洁”升级到“生态宜居”,强调了农村生态建设要由表及里,由物及人,要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农业农村现代化,满足农民对美好生活特别是生态美好的向往。“管理民主”升级到“治理有效”,既强调了由管到治的治理思维,也强调了要从注重基层民主制度建设过程到追求农村社会稳定结果的更高要求,更注入了“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新内涵。

 总要求产业兴旺是根本,生态宜居是基础,乡风文明是关键,治理有效是保障,生活富裕是目标。农业不仅是一个提供物质产品的产业,还是一个提供非物质产品的产业。产业兴旺 生态宜居 乡风文明 治理有效 生活富裕生态宜居就是要把农村建设成宜居、宜业、生产、生活、生态一体的综合体。与早年提到的精神文明,道理一脉相承。让农村的每个角落都是祥和的。从管理民主到直接提出要治理有效,从更宽的角度讲治理机制和整个乡村治理问题,这一次实际上是新农村建设的升级和完善。追求美好生活,就要落实好方方面面。打造农业特色小镇、发展乡村旅游前景广阔。

 主要内容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第二轮土地承包到期后再延长三十年010203 把中国人的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里04 支持和鼓励农民就业创业农业产业化

 内涵概括• 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的战略,强调在“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期,必须始终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1 3 4 5 2 6• 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实施好“乡村振兴战略”,统筹推进农村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和生态“五位一体”建设。• 把深化城乡综合配套改革、建立健全城乡融合的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作为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新动能。• 致力于巩固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完善农村土地“三权”分置制度,给农民吃上“定心丸”,• 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完善农业支持保护制度,探索小农户和现代农业发展有机衔接的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 致力于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进一步优化农村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环境,支持和鼓励农民创业就业,拓宽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民增收渠道,努力实现农民生活富裕。• 致力于加强农村基层工作,建立和健全自治、法治和德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努力实现乡村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培养造就一支懂农业、爱农民、爱农村的“三农”工作队伍,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提供强大的政治、组织和人才保障。

 关键要素就是要巩固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完善三权分置制度。对农用地而言,要保持土地承包关系稳定并长久不变,第二轮土地承包到期后,中央已经明确再延长30年,这是同我们实现强国目标的时间点相契合的。“地”就是要加大对“三农”的投入,抓住市场信息,使之与农业农村现代化的需求相适应。“信息”就是要在继续推动农业人口转移进城、降低乡村人口占比的同时,注重解决农村人口和农业劳动力的老龄化问题,引导部分农民工返乡,来自农村的大学生回乡,在城市长大的科技人员下乡,到农村去创业。高起点发展现代农业、乡村休闲旅游养老等产业。“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关键是要抓住 三个字

 工作布置上 考核上 思路上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在新形势下,农业、农村不仅要解决吃饭问题、农民收入、就业问题,同时在绿色发展、环境治理、文化传承等方面,也被寄予了很多的期望。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的提法,是对城乡关系再调整、新型农业发展的回应。优先任务确定上 举措上

 第二轮土地承包到期后再延长三十年要巩固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保持土地承包关系稳定并长久不变,可以安心利用土地,在土地上进行投资,通过土地的生产经营活动获得收入和产出。给农民和农业投资者吃了一颗“定心丸”。完善承包地“三权分制”制度• 土地所有权、承包权、经营权,创新中国特色农村土地制度需要进一步在理论和实践中阐明“三权分置”的制度内涵,厘清“三权”关系。发展多种形式适度规模经营• 通过流转土地经营权达到生产的规模化,形成土地要素集中的规模经济效益;也可以通过发展农业生产性服务业,实现分工经济下的报酬递增和农业劳动生产效率的提升。稳定土地承包关系并长久不变• 承包农户和新型经营主体对长期而又稳定的土地政策预期的迫切需要。

 除了稳定就业,还需补齐公共服务的短板,包括给他们提供住房保障、解决“农三代”孩子的教育公平问题。农民在流入地待得相对体面城市化的人口能不能在城市留下来,则牵涉到土地问题,都需要相应调整。土地的配置、供应方式乡村的经济活动也在转型升级,农业的功能、形态、商业模式等正在发生变化,市场在扩大,吸引着资本下乡。创新的经济活动城乡融合 ≠ 城乡统筹城乡融合的核心是城市和乡村文化共存共荣,相互依赖需求。

 “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要解决的就是政府在“统”方面太强,市场作用偏弱,要打破政府单一主体,打破城乡二元体制、发展农村要素市场。这是一次阶段性的转型。

 把中国人的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上要坚持以我为主,立足国内、确保产能、适度进口、科技支撑的国家粮食安全战略。“藏粮于地、藏粮于技、藏粮于民”成为确保今后粮食安全的三个支柱。结合我国农产品供需形势和资源条件看,要做到谷物基本自给、口粮绝对安全。统筹利用国内国际两个市场,把握短缺粮食品种的进口比例,在优化国内农产品供给结构的同时,防止过度冲击国内产业,给农民就业增收带来负面影响。谷物基本自给把握进口比例开展耕地轮作休耕试点,完善农业补贴政策和粮食价格形成机制,加强农田水利等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农业生产设施装备水平,不断提高粮食生产的土地产出率、资源利用率、劳动生产率和科技贡献率,增强粮食发展的稳定性和持续性。抓好粮食安全能力保障能力建设要正确处理经济发展与耕地保护之间的关系,实行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和最严格的节约用地制度,已经确定的耕地红线绝不能突破,已经划定的城市周边永久基本农田绝不能随便占用,像保护大熊猫一样保护耕地。严守耕地红线节约用地制度

 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不仅包括了农业现代化,还包括了“农村”现代化。

 反映了中央对农村定位的再认识,对乡村价值的重视。要看得见山,望得见水,留得下乡愁。习近平同志在十九大报告中明确提出:• 我们要建设的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 既要创造更多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 也要提供更多优质生态产品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优美生态环境需要。

 • 一是保障供应链,优化农产品区域布局,形成和农业生产协调配合的空间格局。• 二是提升价值链,提高农产品质量和效益。加快构建粮经饲协调发展的三元结构,推进标准化品牌化绿色化生产,提高产品增值效益。• 三是完善生态链,推进农业绿色发展,实现农业可持续生产。现代农业生产体系• 积极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通过多形式实现适度规模经营,着力增强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在脱贫攻坚和带动普通农户增收方面的引领作用。• 引入现代农业急需的新理念新技术。• 鼓励通过多种形式的利益联结和组织化方式,促进新型经营主体和普通农户共享收益。现代农业经营体系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

篇四: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战略

2021 年 县农业农村局关于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方案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党的十九大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是新时代做好“三农”工作的总抓手,也是我县当前和今后很长一段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战略和根本任务。全县上下要认真贯彻落实**年中央 1 号文件和省委 1 号文件精神,严格按照**年**市委、市政府《关于大力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意见》的总体部署与安排,结合我县农业农村工作实际,特提出以下实施意见。

  一、总体要求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和中央、省市委决策部署,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以产业带建设为总抓手,以促进生活富裕为重心,以乡风文明建设和社会治理为保障,重点发展五个十万产业,全面实施十个规模特色产业村和十个景区村打造、十个美丽乡村创建、十个善治示范村庄评选、万名农村人才培养、万元农民收入新增等“四十两万工程”,全面推进产业融合发展、乡村环境再造、乡风文明培育、乡村治理提质、农村人才集聚、农民增收促进,加快发展有特色有品质的生态农业,培育有素质的新型农民,建设有活力的美丽乡村,着力落实“四跟四走”产业扶贫模式,配合打好精准扶贫攻坚战和脱贫巩固,

 让农业加快成为更有获得感的产业,让农民加快成为更有安全感的职业,让农村加快成为更有幸福感的家园。

  二、目标任务

  到 2035 年,我县农村与全县同步高水平全面步入小康社会,实现农村产业更兴旺、乡村环境更美丽、乡风文明更淳朴、乡村治理更有序、农民生活更美好,乡村振兴和美好乡村建设成效凸显。

 —— 农村产业更兴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明显提升,农业供给体系质量明显提高,形成农村一二三产业深度融合的新局面。全县实现种植、养殖业增加值年均增长 5%,培育规模特色业态市场主体 10 个以上。

  —— 乡村环境更美丽。村庄洁化绿化美化水平明显提高,农村建设管理水平显著提升,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力争建成市级以上美丽乡村示范县。全县打造景区示范村、镇 10个以上。

 —— 乡风文明更淳朴。精神文明引领作用进一步加强,农村优秀传统文化得到传承发展,淳朴文明的良好乡风基本形成。全县创成 10 个以上美丽乡村。

 —— 乡村治理更有序。以党组织为核心的农村基层组织建设进一步加强,乡村治理体系更加和谐有序。全县建成善治示范村 10 个以上。

  —— 农村人才更充足。加快完善农村人才培育体系,引

 导各类人才向农业农村集聚。全县培养农村人才 1 万名以上。

 —— 农民生活更美好。农民增收渠道进一步拓宽,农民公共服务基本保障进一步完善,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十年新增万元以上,城乡居民收入比、农民收入与低收入农户收入比逐年缩小。

  三、具体方案

  实施乡村振兴,以中央、省、市文件精神为引领,以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为契机,以“五个十万”特色产业为重点,大力实施“四十两万工程”,高水平、高质量推进我县农业农村现代化。

  (一)以产业兴旺为 重点, , 着力实现产业振兴

 农业产业是乡村振兴的根本,乡村振兴必须发展农业产业,但是不能再沿袭过去传统农业发展的思维,要树立农业农村农民发展的大农业观,以绿色生态、高质高效为导向,深入挖掘特色品牌产业、农业旅游融合并重的产业元素,抓特色农产品基地建设,保障从田间到舌尖的安全,培育规模特色业态市场主体,推动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全面提高全县产业创新力、竞争力、可持续发展力。三年规划总投资 8千万元,着力实施产业振兴。

  1. 重点培育品牌农旅产业。吸引社会资本,盘活闲置农房,加快发展田园综合体、区域性品牌、特色产业带、庄园经济体、新型经营体等“一园一品一带一庄一主体”新产业

 新业态。重点培育发展田园综合体,整合生态农庄、农业示范园、农业强镇统一打包打造田园综合体,建成市级以上特色农业强镇 1 个、可持续发展示范园 2 个以上,形成“1+N”模式特色田园综合体。大力实施农业品牌振兴计划,打造黄花菜、酥脆枣、油茶、中药材、优质蔬菜等一批农特产品品牌,持续推广“五个十万”产业,培育有影响力的区域公用品牌 1 个、省级以上知名农产品品牌 2 个以上。积极推进特色产业带建设,充分发挥**县特色产业的作用,建成绿色农业科技示范基地 10 个以上、示范性绿色农业生产基地 10 个以上、现代化农业物联网示范基地 2 个以上,培育千万元以上农业全产业链 2 条以上。谋划发展错位化、差异化、特色化庄园经济,打造具有**特色的“十大生态农庄”和“十大休闲农业示范园”。实施新型经营主体培育计划,统筹兼顾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和扶持小农户,分梯队分步骤培育上市企业 1 家、规模经营主体 4 家、具有明显区域带动作用的领军型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 10 家以上,培育县级以上农业龙头企业(合作社)10 家以上,培育示范性农民专业合作社和示范家庭畜牧养殖农场各 10 家以上,培育专业化服务组织 10 家以上,规范提升农民合作社 10 家以上。深入推进合作经济体系改革,加快形成具有生产、供销、信用等多种功能的为农服务体系,建成现代化农产品交易市场 1 个,布点乡村农产品展示体验中心 10 个以上、村级服务网点 100 个

 以上、电商专业村 10 个以上,农产品网上销售额达 1 亿元以上。(责任单位:)

 2. 大力培育一批乡村度假产业。围绕美丽乡村精品带和休闲旅游发展重点功能区,谋划推进乡村旅游综合项目,引进和培育系列民宿游玩品牌,大力打造一批乡村度假产业和旅游产品。重点规划推进**、**和**湾、**、**、**、**等乡村度假产业发展。(责任单位:)

  (二)以生态宜居为关键,着力实现生态振兴

 乡村振兴战略提出城乡融合发展,城乡融合不是把乡村振兴成城市,而是要使乡村更加像乡村。乡村振兴要以绿色发展为引领,按照统筹规划、体现特质、全域推进、提升质量要求,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全面加强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以打造景区示范村镇为推手,全面提升生态宜居的农村环境,努力构建乡村大花园。三年规划总投资 5 千万元实现生态振兴。

  3. 深入实施全域旅游化环境建造工程。全力抓好全域旅游化环境建造工程,全面完成所有乡镇小城镇环境综合整治,创成乡村振兴精品村 10 个以上。全力推动美丽乡村建设串点、连线、成片,创成 10 条以上乡村振兴示范带。加强村庄特色风貌引导,深化**历史文化村落保护利用,挖掘拯救古村、古屋、古树、古桥等传统村落传统建筑,坚决制止破坏乡村风貌和自然生态的行为。(责任单位:)

  4. 补齐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两大短板。加快补齐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两大短板。开展“样板农村公路”示范创建活动,完成农村公路提质改造 100 公里以上。力争行政村客运班车通达率、农民饮水安全率、信息网络覆盖率、电网供电可靠率达 100%。完善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和大病保险制度。巩固提升农村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照料中心,实现乡镇养老服务中心全覆盖,推进公办养老机构实行公建民营,养老机构、居家养老服务照料中心与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签约服务率达 100%。统筹城乡社会救助体系,完善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做好农村社会救助兜底工作,健全农村留守儿童和妇女、老年人以及困境儿童关爱服务体系。(责任单位:)

  5. 推进农村“污水、垃圾、厕所”三大革命。完善农村生活污水治理长效管理机制,推行污水治理标准化运维。每年创建一批垃圾分类示范村,到 2028 年实现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处理建制村全覆盖。积极创建生态公厕,完善农村公厕日常运维管理财政补助机制,基本普及农户水冲式卫生厕所。(责任单位:)

  6. 抓人居环境提升四大创建行动。统筹推进“美丽庭院”、“美丽田园”、“绿满**”和“美丽河道”拓面创建等四大系列“美丽”行动,持续提升乡村人居环境质量。全面提升“美丽庭院”创建活动,高标准挖掘、筛选一批精品

 庭院,健全完善“美丽庭院”维护管理长效机制,加快推动美丽庭院建设从“点”到“线”向“面”上推广,着力发动创建“美丽庭院”1000 户以上,打造示范户 100 户以上,创成“美丽庭院”示范村 10 个以上。全力推进美丽田园建设,积极培育美丽田园品牌,力争建成美丽田园 1 万亩以上。实施国土绿化,建成“一村万树”示范村 10 个以上。完善落实河长制,建成美丽河道 10 公里以上、综合整治山塘 10 口以上。(责任单位:)

  (三)以乡风文明为灵魂,着力实现文化振兴

 乡村振兴必须发展农业产业,但是不能仅仅止于农业产业的发展,要同时加快培育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全面激发乡村文化活力,打造风清气正的文明乡村,实现乡村物质和精神双重富裕。实现文化振兴,三年总规划投资 1 千万元。

  7. 大力加强农村思想政治建设。采取农民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宣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升农民的社会责任意识、规划意识、集体意识、主人翁意识、奉献意识。深化党的十九大精神、习近平新时代特色社会主义和中国梦宣传教育,大力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加强农村思想文化阵地建设,提升农民道德水准和文化素养。(责任单位:)

  8. 大力推进移风易俗行动。全面实施核心价值融入、婚丧礼俗整治、殡葬改革整治、文化礼堂教化、乡风评议推动、

 美丽乡村创建等“六大移风易俗专项行动”,大力倡导网络祭扫、鲜花祭扫、植树缅怀等文明低碳祭扫方式,提倡集体婚礼、婚礼进文化礼堂等新式婚礼,着力形成婚事新办、丧事简办、其他喜事不办或者少办的新风尚。(责任单位:)

 9. 大力推进乡村文明提升行动。实施农村文明素质提升工程,深入推进农村文明家庭、最美家庭、绿色家庭、书香家庭、健康家庭创建,广泛开展好媳妇、好儿女、好公婆等评选表彰活动。推行乡风文明指数测评体系,深化星级文明户、文明村、文明镇三级联创活动,创建农村星级文明户 1000户以上、文明村 100 个以上,实现文明村创建率达 80%以上。(责任单位:)

  10. 大力加强农村公共文化服务。开展文化礼堂行动,建成文化礼堂 100 个以上,实现文化礼堂辐射所有建制村。实现全县所有乡镇综合性文化中心(站)、社区(村)文化礼堂内涵的全覆盖。加强基层文化产品供给,深入推进文化惠民活动,完善农村“30 分钟文化圈”建设。(责任单位:)

  (四)以有效治理为保障,着力实现组织振兴

  乡村振兴,治理有效是基础,是物质和精神文明双重提升的保障,实现基层组织振兴要按照共建共治共享的原则,坚持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建立健全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治保障的现代乡村社会治理体制,确保乡村社会充满活力、和谐有序。基层组织振兴三年

 规划投资 1 千万元。

 11. 加强基层组织建设。完善农村基层党组织体系,持续整顿软弱涣散村党组织,加快推进专业合作社、农业龙头企业等领域党建工作,推动农村基层党组织和农村经济组织深度融合。深入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向基层延伸,开展“向微腐败开刀,让老百姓微笑”基层治理活动。推行村级小微权力清单制度,加大基层小微权力腐败惩处力度。加大对农村重大领域和重大项目巡察。深入推进农村地区“最多跑一次”,结合基层治理“四个平台”建设,将“放管服”改革向农村基层延伸,打通基层政务服务最后一公里。(责任单位:)

  12. 深化法治乡村建设。坚持法治为本,将政府涉农各项工作纳入法治化轨道,推进法治乡村建设,加强农村普法教育,完善公共法律服务中心、基层站点规范化建设,建成民主法治示范村 10 个以上。健全农村法律服务体系,实现法律援助咨询服务全覆盖。(责任单位:)

  13. 推进平安乡村建设。深入开展扫黑除恶专项斗争,严厉打击农村黑恶势力和宗族恶势力,开展村级干部违法违纪专项行动,铲除“黄赌毒”土壤,拔除黑恶势力的“保护伞”和经济基础。完善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联动体系,深化平安乡村建设行动计划,创建善治示范村 10 个以上。推进驻村警务室建设,不断提升我县乡村治安防控水平。健

 全村党组织领导的村民自治机制,规范村民(代表)会议制度,推进村级事务阳光公开经常化、制度化、规范化和村规民约法制化、规范化、特色化,力争实现所有行政村村规民约全覆盖。健全农村公共安全体系,全面构建重点风险隐患防控清单管理体系,坚决遏制各类安全事故。完善县乡村三级综治中心功能和运行机制,着重加强村综治中心星级化建设。(责任单位:)

  (五)以富农增收为根本,着力实现人才振兴

 以保障和增进农民民生福祉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千方百计增加农民收入,全力打好低收入百姓增收攻坚战,实现农民新增收入 10000 元以上,全面创造农民群众美好生活,建设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强的幸福乡村。推进人才扶持政策在乡村的落地,把人才培育放在乡村振兴的重要位置,着力构建新型农业科技创新体系,加快完善农村人才培育体系,着力培养农村人才 10000 名以上,激发农业农村创业创新活力。人才振兴三年规划预计总投资 5 千万元。

  14. 深入实施精准扶贫精准脱贫。进一步完善基础台帐资料,加强扶贫信息系统数据管理。有序推进易地扶贫搬迁,科学合理选择安置方式,让搬迁群众搬得出、住得稳、能致富。大力推进产业扶贫,因地制宜发展特色种养产业,支持龙头企业到贫困村建立生产基地,鼓励农村能人在贫困村领办合作社,实现贫困人口靠产业增收。对完全或部分丧失劳

 动能力的特殊贫困人口,要织牢“兜底网”,确保病有所医、残有所助、生活有保障。做好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工作的动态...

篇五: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战略

振兴专题党课讲稿:从百年党史中汲取力量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战略 同志们:

 按照县委工作要求,今天,由我围绕乡村振兴战略来跟大家作一次交流。我的交流主题是:从百年党史中汲取力量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战略。

 决战脱贫攻坚的目标实现后,我们农村工作的重点是什么呢,就是乡村振兴,这是“三农”工作重心的历史性转移。乡村振兴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一项重大任务。“十四五”规划纲要草案对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做出全面部署,政府工作报告也提出一系列新举措。两会期间,习近平总书记参加内蒙古代表团、青海代表团审议时都谈到乡村振兴问题。省委、市委先后出台了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意见,对推动乡村振兴作出了具体安排。可以说,自上而下这一系列的举措,都释放了一个强烈的信号,那就是乡村振兴已经成为新时代“三农”工作的新旗帜,也是统领我们农村发展的总抓手。

 作为农村党员,我们在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实践中应该怎么干、干什么?是当前需要大家认真思考的新课题。今天,我就结合今年以来党史学习教育收获、及我个人对乡村振兴战略的学习体会,从学党史牢记初心使命、学党史坚定信念信心、学党史投身乡村振兴三个方面,和大家一起探讨交流。

 第一个方面,学党史牢记初心使命 早在建党之初,中国共产党人就把为人民服务确立为党的宗旨。在漫长的奋斗历程中,面临血与火的考验,共产党人一直用前赴后继、英勇献身的行动,坚守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无数革命先烈怀着“砍头不要紧,只要主义真”的追求,不惧生命安危,赴汤蹈火,慷慨赴死。毛泽东同志全家有六位革命先烈先后英勇献身,他们所追求的“无非一念救苍生”,充分展现了共产党人那种“不为一己私利,而为天下苍生”干革命的胸襟和格局。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不仅把“为人民服务”五个金光闪闪的大字,镌刻于中南海新华门的红墙上;更从内心深处把“为人民服务”的价值初衷,永远播种在每个共产党人的红色基因中。进入新时代,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持一以贯之地秉承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与精神道统,接续“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始终强调“人民就是江山,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

 人民最期待的事情就是共产党最盼望的事情,百年奋斗史更是一部消除贫困的斗争史。新中国成立以后,我们党带领人民持续向贫困宣战,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人民生活水平有了历史性提高。进入新时期,我们党更是许下“小康路上一个都不能掉队”的宣言。如今,我们欣喜的看到,经过一代又一代共产党人的努力,农村面貌有了翻天覆地的改变,如何去巩固这一成果?为民的初心始终不能改变,始终把人民放在首位,以“实干”的姿态笃行,农村事业才会建的更

 好。

 当前,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全面实施,农村基层党组织和村干部服务群众的思想、责任、能力等各方面必须呈现出提升状态,这样才能与时俱进,确保“三农”工作开好局、起好步,为“十四五”开局之年奠定良好基础。乡村振兴同脱贫攻坚一样要保持不变初心,这样才能实现振兴目标。

 一要坚定为民服务思想不动摇。只有树立为民服务之心才能不断提升自己,以便更好的状态应对各种复杂变化的实际情况。作为一名党员干部应积极的到基层去,到群众中去才能真正“接地气”,不断吸收基层氧气,增加处理基层问题的办法,增强干群鱼水情。

 二要撑起为民服务责任不松劲。随着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不断深入,随着改革开放不断迈上新台阶,领导干部面临的问题越来越多,也越来越复杂,这就要求领导干部必须脚踏实地、深入基层、联系群众,了解民情,知晓民意,怀着真诚的心真正体恤群众的疾苦,牢固树立为人民服务的意识,用使命呼唤担当,将责任扛在肩上,始终扎根基层,通过与群众真心实意、情真意切的交流,了解人民群众的实际困难和真实愿望,真正的接近基层。

 三要高歌为民服务情怀不懈怠。到基层去,那是为民服务的阵地,党员干部到基层一线,要和群众拉近关系、建立感情,只有情才能拉近距离,只有情才会让群众一心一意跟党走,以人民满意为工作出发点,千方百计地解决群众所遇之困难,从人民群众最关心的事情着手,想其所想,顾其所

 需,解其所难,真正做到为人民办好事,干实事,解难事,让人民群众拥有更多的幸福感、获得感,真正让人民群众得到实惠,让干群情、党群情在乡村振兴中永远高歌。

 第二个方面,学党史坚定信念信心 我国是一个传统的农业大国,农村面积广大,农业人口基数大,城乡二元结构、城乡发展不平衡问题长期存在,“三农”问题成为制约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程的短板。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农业强不强、农村美不美、农民富不富,决定着亿万农民的获得感和幸福感,决定着我国全面小康社会的成色和社会主义现代化的质量。党中央一直将农业放在优先发展的地位,从《全国农村工作会议纪要》开始,党中央持续发布了 23 个推动解决“三农”问题的“一号”文件,持续推进农村改革和农业现代化建设。纵观历史,中国共产党成立 100 年来,党带领全国各族人民,不断消解城乡二元结构,突破乡村振兴的体制机制障碍,持续推动农村农业改革,不断释放农村生产力,为乡村振兴战略实施做了一系列的探索,走出了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农村农业发展改革之路,奠定了农村现代化的丰厚基础。持续推进农村农业改革的实践证明,党领导的每一次农村农业改革都经历了艰苦卓绝的努力,取得了一次又一次的伟大成就,广大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和幸福感得到了极大提升。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说:“只要我们坚持党的领导、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就一定能够办成更多像脱贫攻坚这样的大事难事,不断从胜利走向新的胜利!”历史和实践都为实施乡村振兴

 战略提供了物质基础和思想基础,是接续奋斗开启乡村振兴的动力源泉。

 一要做到信仰如山。从诞生之日起,我们党就把马克思主义写在自己的旗帜上。自此,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大地上充分展示出强大的真理力量和实践伟力,在一个人口多、底子薄、生产力水平低的发展中大国成功找到一条现代化新路。“马克思主义是我们立党立国的根本指导思想。背离或放弃马克思主义,我们党就会失去灵魂、迷失方向。”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是人的政治灵魂。因此,我们要带着信仰去学习党史,在学习党史中坚守信仰,自觉坚持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这一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21 世纪马克思主义,来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在新时代新征程上,做马克思主义的忠诚信奉者和坚定实践者。要进一步厚植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坚持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分析解决实际问题,指导乡村振兴各项工作。要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这一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21 世纪马克思主义,来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在新时代新征程上,做马克思主义的忠诚信奉者和坚定实践者。

 二要做到信念如铁。“根本固而枝叶茂,泉源壮而流派长。”从建党的开天辟地,到新中国成立的改天换地,到改革开放的翻天覆地,再到党的十八大以来党和国家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中国的百年历史,蕴含着丰富的思想资源、实践智慧,为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

 主义提供了丰厚养分和重要支撑。“革命理理想信念之火一经点燃,就永远不会熄灭。”我们对党的历史把握得越科学越透彻,就越能以坚强的政治定力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道越走越宽广。所以,我们要在党史学习中一定要牢记红色政权是从哪里来的、新中国是怎么建立起来的,倍加珍惜我们党开创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坚定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要不断开创 XX 乡村振兴新局面,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增添新的光彩。

 三要做到信心如磐。“百年征程波澜壮阔,百年初心历久弥坚。”翻开风云激荡的红色篇章,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是中国人不变的初心和使命,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前仆后继、顽强奋斗,不断夺取革命、建设、改革的重大胜利。放眼当下,世界正面临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国际秩序和国际力量对比正在发生根本性变化,大变局中的历史逆流与时代湍流不断涌现。形势越是复杂,越是要坚定信心,努力办好自己的事情。要坚决贯彻落实的决策部署,把学习党史落脚到解决问题、推动乡村振兴事业发展上来,把自己摆进去、把职责摆进去,当好善作善成的实干家,凝聚起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磅礴力量。

 第三个方面,学党史投身乡村振兴 在全党全国开展党史学习教育之际,作为党员干部,应立足为群众办好事办实事,奋力投身乡村振兴。当前,在脱贫攻坚目标任务完成后,要根据形势变化,理清工作思路,

 做好与乡村振兴的有效衔接,重点做好乡村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发展规划和落实,实现从集中资源支持脱贫攻坚转向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和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最终实现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

 一要明确乡村振兴的目标。首先,就乡村发展而言,乡村振兴战略不仅要达到农业振兴、农村兴旺、农民富乐的目标,还要实现协调配合,更要朝着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迈进。可见,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就是要让乡村发展生产力和调整完善生产关系同步进行,乡村加快经济发展和社会事业发展齐头并进,顾此顾彼,达到全面兼顾。其次,就乡村文明建设而言,乡村振兴战略不单单满足于建设物质文明和政治文明,而是要上升至建设精神文明、社会文明、生态文明的高度。可以这么形容,“产业兴旺”和“生活富裕”就等于要建设物质文明,“乡风文明”就等于建设精神文明和社会文明,“生态宜居”就和建设生态文明同等,“治理有效”即是建设政治文明。总的来说,乡村振兴就是要实现“五位一体”总布局、总目标。最后,就乡村现代化建设而言,乡村振兴战略是经济现代化、社会现代化以及人的素质现代化都要实现。也就是说“产业兴旺”就是农村各类产业经济蓬勃发展,农民的“钱袋子”越来越鼓;“生活富裕”就是农村产业发展后备资金充裕,农民用于消费享受的物质资源充足,农民无需为“吃了上顿没下顿”而担忧;“乡风文明”就是乡村风俗习惯和农民信仰均符合社会主流精神文化要求,农村一片祥和安宁的景象;“生态宜居”就是农民

 物质生活水平提高了,生活质量也要紧跟其后,追求各种精神生活,思想觉悟高,居住环境优美舒适,公共设施齐全便利,生态环境绿色和谐;“治理有效”就是乡村各方面均得到有效治理,农村社会秩序井然,安定和谐,无不良社会因素干扰,农民安居乐业。

 可以毫不夸张的说,乡村振兴战略是一项伟大的战略,它将在中国乡村改革的历史进程中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而面对不同地域,不同村情,经济、政治发展水平、文化习俗各有差异的现实,如何将这一战略具体实施,从而融入我们乡村日常的方方面面中去。改革开放四十多年来,乡村在探寻发展道路上从未止步,也出现了小岗村、华西村、韩村河、裴寨、官桥八组、海龙村、得利斯村、鲁家村、南庄村、前进村这样的“明星村”,但这些只是个例,我们最终的目标是要让我国所有的乡村都能腾飞。

 二要明确乡村振兴的方法路径。乡村振兴要加强党建工作。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党的工作最坚实的力量支撑在基层,坚持党管农村工作,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党的十八大以来,各地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我们认识到,在实施乡村振兴过程中,必须重视农村的基层党建工作,要把提升基层组织力作为重中之重,要打造一支能办事、不怕苦的基层铁军。在村社换届时期,我们就要把好关口,为基层选好“头羊”,发挥好农村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吸引一批有能力、爱奉献的青年人回乡创新创业。

 乡村振兴要做好脱贫工作。为人民服务是党的根本宗旨,人民最期待的事情就是共产党最盼望的事情,百年奋斗史更是一部消除贫困的斗争史。新中国成立以后,我们党带领人民持续向贫困宣战,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人民生活水平有了历史性提高。进入新时期,我们党更是许下“小康路上一个都不能掉队”的宣言。如今,我们欣喜的看到,经过一代又一代共产党人的努力,农村面貌有了翻天覆地的改变,如何去巩固这一成果?为民的初心始终不能改变,始终把人民放在首位,以“实干”的姿态笃行,农村事业才会建的更好。

 乡村振兴要重视生态文明。党的十八大以来,生态文明日益受到重视,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行动,这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大任务,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本要求,更是广大农民的殷切期盼。因此,要制定合适的农村环境整治方案,把环境提升和基层治理相结合,通过开展一些群众性文化活动,引导村民保护环境,组织党员开展环保活动,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坚决贯彻“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不负绿水青山,方得金山银山。

 同志们,党史学习教育对全面乡村振兴有巨大的推动作用。通过学习,让我们的党员干部,进一步牢记初心使命,更加坚定实现全面乡村振兴的信念信心,以“功成不必在我,功成必定有我”的担当全面投入乡村振兴战略。

 我的分享交流完毕,谢谢大家!

 

 在全县乡村振兴工作推进会议讲话 同志们:

 X月X日,省委省政府召开了X乡村振兴调度推进会议,X 月 X 日,市里又召开全市乡村振兴工作视频会议,查摆乡村振兴特别是农村环境卫生方面的突出问题,剖析原因,深挖根源。X 个单位作了很好的发言,相信大家都能践行承诺,说到做到。一会,X 书记还要讲话,大家要认真抓好贯彻落实。下面,我讲以下三点:

 一、认清“六块短板” X 书记指出,当前全省区域发...

篇六: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战略

022 年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工作 计划 要点

  2022 年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新征程的重要一年,也是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关键一年。按照农村工作会议要求,为进一步做好 2022年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完善和落实防止返贫监测帮扶机制,坚决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的底线,接续推动全面乡村振兴,特制定本工作计划。

 一、总体目标 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重要讲话重要指示,贯彻落实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全国乡村振兴局长会议、省委农村工作会议精神,坚持把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作为重大政治任务,建立健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长效机制,严格落实过渡期内“四个不摘”要求,以做实监测帮扶、促进群众增收为着重点,以强化政策落实、推进项目建设为着力点,以抓好问题整改、化解信访舆情为切入点,进一步提升能力转变作风,扎实有序有力有效推进各项工作,确保“两不愁三保障”问题不反弹、返贫致贫风险点及时消除,确保脱贫群众收入增速高于当地农民收入增速、脱贫地区农民收入增速高于全省农民收入增速,不断实现人民

  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为全面推动乡村振兴建设奠定坚实基础,以优异的成绩向党的二十大献礼。

 二、基本要求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做好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工作不留空档,政策不留空白,绝不能出现这边宣布全面脱贫,那边又出现规模性返贫”,并从两个方面提出明确要求。

 (一)健全防止返贫动态监测和帮扶机制。习近平总书记针对不同情况提出相应要求。对易返贫致贫人口,总书记强调要实施常态化监测,“做到早发现、早干预、早帮扶,继续精准施策”;对有劳动能力的,总书记强调“要坚持开发式帮扶方针,帮助他们用自己的双手勤劳致富,不能靠发钱养人,防止陷入福利陷阱、政策养懒汉”;对没有劳动能力的人口,总书记强调“要做好兜底保障,及时纳入现有社保体系,并逐步提高保障水平”;对脱贫地区产业,总书记强调要继续帮扶,“补上技术、设施、营销等短板,促进产业提挡升级”;对易地扶贫搬迁安置区,总书记强调要强化后续扶持,“多渠道促进就业,加强配套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搞好社会管理,确保搬迁群众稳得住、有就业、逐步能致富”;对扶贫资产,总书记强调“要摸清底数、加强监管,确保持续发挥作用”。

 (二)对摆脱贫困的县,从脱贫之日起设立 5 年过渡期。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四方面具体要求:一是保持主要帮扶政策总体稳定,对现有帮扶政策逐项分类优化调整,合理把握调整节奏、力度、时

  限,逐步实现由集中资源支持脱贫攻坚向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平稳过渡;二是坚持和完善向重点乡村选派驻村第一书记和工作队制度,继续坚持东西部协作、对口支援、社会帮扶等机制;三是平稳有序做好各级扶贫办机构职能的调整优化,确保思想不乱、工作不断、队伍不散、干劲不减;四是压实责任,把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纳入市县党政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实绩考核范围。

 三、主要原则 (一)坚持党管农村工作。坚持和加强党对农村工作的领导,健全党管农村工作领导体制机制,确保党在农村工作中始终总揽全局、协调各方,为乡村振兴提供坚强有力的政治保障。

 (二)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把实现乡村振兴作为全党的共同意志、共同行动,做到认识统一、步调一致,选优配强村组干部,在要素配置上优先满足,在资金投入上优先保障,在公共服务上优先安排,加快补齐农业农村短板。

 (三)坚持农民主体地位。充分尊重农民意愿,切实发挥农民在乡村振兴中的主体作用,调动村民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把维护农民群众根本利益、促进农民共同富裕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促进农民持续增收,不断提升农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四)坚持乡村全面振兴。准确把握乡村振兴的科学内涵,统筹谋划农村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和党的建设,注重协同性、关联性,整体部署,协调推进。

  (五)坚持城乡融合发展。推动城乡要素自由流动、平等交换,推动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加快形成工农互促、城乡互补、全面融合、共同繁荣的新型工农城乡关系。

 (六)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落实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的方针,严守生态保护红线,以绿色发展引领乡村振兴。

 (七)坚持因地制宜、循序渐进。立足本区域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人文景观和品牌形象,科学把握村组的差异性和社会发展走势变化,注重规划先行、突出重点、分类施策。按照“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的要求,不搞一刀切,不搞形式主义,久久为功,扎实推进。

 四、工作要点 受疫情防控影响,当前存在部分工程停工,原定培训计划推迟,项目建设和资金拨付、住房安全动态监测等工作相对滞后等问题,各地各部门要抢抓时间,奋力拼搏,迎头赶上。

 一是加快发展乡村产业。产业兴旺是乡村振兴的重要基础,是解决农村一切问题的前提。针对乡村产业发展的特点、难点和痛点,要适应城乡居民消费需求,顺应产业发展规律,立足当地特色资源,拓展乡村多种功能,向广度深度进军,推动乡村产业发展壮大;有条件的要通过全产业链拓展产业增值增效空间,创造更多就业增收机会;积极发展农产品加工业,优化产业布局,推动农村由卖原字

  号向卖制成品转变,把增值收益更多留在县域;实现乡村旅游、休闲农业、文化体验、健康养老、电子商务等新产业新业态的健康可持续发展;完善利益联结机制,通过“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尽可能让农民参与到农业产业升级过程中来;形成企业和农户产业链上优势互补、分工合作的格局,让农民更多分享产业增值收益;把农业现代化示范区作为推进农业现代化的重要抓手,形成梯次推进农业现代化的格局;深化农村信用社改革,推动农村金融机构回归本源;总结经验、加快推广受到农民欢迎的特色农产品保险等。今年共安排项目☆☆☆个,总投入资金☆☆亿元。到 2022年末,全镇要种植核桃☆亩,建成优质泡核桃基地☆亩(在 25 度以上陡坡地、沟坎、房前屋后等适宜地块建设优质泡核桃基地☆亩,每亩按 3—5 株种植留养管护),扶持发展核桃加工小微企业 6 个以上;种植茶叶☆亩,建成标准茶园基地 3000 亩(在☆☆路沿线实施茶叶优良品种改良☆亩;在打靶场片区实施古茶园留养☆亩),扶持发展茶叶加工小微企业☆个以上,建成☆☆村茶庄园 1 个、☆☆自然村茶村庄 1 个;积极打造“四个☆亩”林果园建设,在☆☆自然村片区种植甜樱桃☆亩。加大就业创业培训力度,提高农民科学文化素养,培养造就新时期农村创业创新型人才队伍建设,促进农民工多渠道转移就业,提高就业质量,增加务工收入。实施乡村就业创业促进行动,培育一批家庭工场、手工作坊、乡村车间,实现乡村经济多元化。扶持小微企业 12 户以上(核桃和茶叶初加工小龙头

  企业各 6 户),助推全村核桃、茶叶产业有序良性发展。

 二是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乡村不仅要塑形,更要铸魂。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是滋润人心、德化人心、凝聚人心的工作,要绵绵用力,下足功夫。一要加强农村思想道德建设,弘扬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推进农村思想政治工作,把农民群众精气神提振起来;二要开展形式多样的群众文化活动,孕育农村社会好风尚;三要普及科学知识,推进农村移风易俗,革除高价彩礼、人情攀比、厚葬薄养、铺张浪费等陈规陋习,反对迷信活动,推动形成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四要注重农村青少年教育问题和精神文化生活,完善工作举措,加大资源投入,促进他们健康成长。2022年继续开展“十星级文明户”、“优秀十星户”和好媳妇、好儿女、好公婆等评选表彰活动;完善“道德广场”建设,建立“善行义举四德榜”,深入挖掘农村传统道德教育资源,广泛开展深入宣传道德模范、身边好人的典型事迹,弘扬真善美,传播正能量。紧紧围绕喜迎二十大,以美丽宜居乡村建设为主题,开展村寨文化氛围营造工程。

 三是加强农村生态文明建设。生态宜居,是乡村振兴的内在要求。要保持战略定力,制定更具体、更有操作性的举措,以钉钉子精神推进农业面源污染防治,抓好化肥农药减量、白色污染治理、畜禽粪便和秸秆资源化利用,加强土壤污染、地下水超采、水土流失等治理和修复。农业是个生态产业,农村是生态系统的重要一环。

  总书记明确要求,要健全草原森林河流湖泊休养生息制度,巩固退牧还草、退耕还林成果,开展大规模国土绿化行动,加强生物多样性保护。把山水林田草作为一个生命共同体,进行统一保护、统一修复。实施重要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工程。全面推行以“河长制”为主的“六长制”工作。落实好天然林保护制度,把所有天然林都纳入保护范围。扩大退耕还林还草、退牧还草,建立成果巩固长效机制。继续实施生态公益林和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政策。

 四是深化农村改革。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必须用好改革这一法宝。保持农村土地承包关系稳定并长久不变;稳慎推进农村宅基地改革;完成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阶段性任务,发展壮大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完善农业支持保护制度,继续把农业农村作为一般公共预算优先保障领域;深化供销合作社综合改革,更好为“三农”服务。总书记强调,凡是涉及农民基本权益、牵一发而动全身的事情,必须看准了再改,保持历史耐心,同时要尊重基层和群众创造,推动改革不断取得新突破。盘活农村土地经营权,全面落实永久基本农田特殊保护制度,稳步提升耕地质量,引导村(组)集体经济合作社适度规模有序流转农民土地承包经营权,发展村(组)土地股份合作社。加快村集体资产产权制度改革。加大以“三权三证”为重点的农村产权抵押贷款试点工作。

 五是实施乡村建设行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既要建设繁荣的城市,也要建设繁荣的农村。建设什么样的乡村、怎样

  建设乡村,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一是要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继续把公共基础设施建设的重点放在农村,在推进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上持续发力,接续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行动;二是要遵循城乡发展建设规律,做到先规划后建设,要求合理确定村庄布局分类,注重保护传统村落和乡村特色风貌,真正把好事办好、把实事办实;三是乡村建设要抓紧干起来,稳扎稳打、久久为功,加强分类指导,不要一刀切、搞运动,不要干超越发展阶段的事。2022 年,升级改造进村主干道☆公里,实施村组道路硬化建设☆公里,实现村组道路 100%硬化。架设农村人畜安全饮水工程管道☆公里,建设蓄水池☆个☆立方米,进一步改善☆多户☆多人的安全饮水问题。实施农村电网(低压线路)升级改造☆公里,安装变压器☆台,有效改善全村生产生活用电问题。要抢抓☆☆公路和☆☆高速公路建设的有利机遇,对☆☆河☆☆段部分河道实施河流改道,科学合理规划部分弃土场,通过河流改道规划出的可用地块和弃土场进行统一规划设计利用,进一步完善功能设施配套,建设一个集仓储物流、餐饮服务、批发零售和苗圃花卉为一体的综合功能服务区。

 六是推动城乡融合发展见实效。做好乡村振兴战略这篇大文章,必须走城乡融合发展之路。振兴乡村,不能就乡村论乡村,还是要强化以工补农、以城带乡,加快形成工农互促、城乡互补、协调发展、共同繁荣的新型工农城乡关系,要从规划编制、要素配置等方

  面提出更加明确的要求,强化统筹谋划和顶层设计,落实好提高土地出让收益用于农业农村比例的政策,促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把县域作为城乡融合发展的重要切入点,推进空间布局、产业发展、基础设施等县域统筹;强化基础设施和公共事业县乡村统筹,加快形成县乡村功能衔接互补的建管格局;赋予县级更多资源整合使用的自主权,强化县城综合服务能力,把乡镇建设成为服务农民的区域中心。

 七是加强和改进乡村治理。治理有效,是乡村振兴的重要保障。一是以保障和改善农村民生为优先方向,围绕让农民得到更好的组织引领、社会服务、民主参与,加快构建党组织领导的乡村治理体系;二是巩固农村扫黑除恶专项斗争成果,形成持续打击的高压态势;三是深入推进平安乡村建设,严厉打击把持基层政权、操纵破坏基层换届选举、侵吞集体资产等违法犯罪活动,依法制止利用宗教、邪教干预农村公共事务;四是用好现代信息技术,创新乡村治理方式,提高乡村善治水平。提升运用好☆☆村为“全国创先争优先进基层党组织”和“省级民主法治示范村”等创建成果,深入开展法律进村入户普法活动,提高农民法治素养,引导广大农民增强尊法学法守法用法意识。

 八是加强党的领导与服务保障。做好“三农”工作,关键在党。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党管农村工作是我们的传统,也是最大的政治优势。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必须坚持

  不懈加强党对农村工作的领导。各级党组织要扛起政治责任,落实农业农村优先发展的方针,以更大力度推动乡村振兴。要选优配强乡镇领导班子、村“两委”成员特别是村党支部书记。要突出抓基层、强基础、固基本的工作导向,推动各类资源向基层下沉,为基层干事创业创造更好条件。要建设一支政治过硬、本领过硬、作风过硬的乡村振兴干部队伍,选派一批优秀干部到乡村振兴一线岗位,把乡村振兴作为培养锻炼干部的广阔舞台。加强集中换届后各级党政领导干部特别是分管“三农”工作的领导干部培训。持续加大乡村振兴示范亮点宣传力度,及时总结、宣传和推介好乡村振兴工作中涌现出来的可复制可推广科学模式和先进经验。按规定建立乡村振兴表彰激励制度。

篇七: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战略

日期: 2020 -12 -04作者简介: 边发吉, 河北省政协副主席, 民盟河北省委主委, 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副主席。【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边发吉(民盟河北省委, 河北 石家庄 050031)摘  要: 解决好 “三农” 问题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头等大事, 是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关键环节, 是全党工作重中之重。

 要加快农业现代化建设, 进行农业供给侧改革, 提高农业质量效益和竞争力,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关键词: 农业现代化; 全面小康; 共同富裕; 乡村振兴中图分类号: F320. 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9 -6981 (2021) 01 -0022 -04    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 解决好 “三农” 问题自始至终都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头等大事。

 我国常年生活在农村的人口有 5. 6 亿多, 占我国全部常住人口的近 40. 42%[1] 。

 农村居民人均收入与城镇水平还相差很多 [2] , 全国有近3 亿农民工, 其中有1. 7 亿是靠外出打工赚钱养家 [1] 。

 这些人收入的多与少直接关系到农村千家万户的生活是否幸福。

 每年的中央一号文件都毫不动摇地坚定支持农业农村发展, 促进农民收入, 足以体现出党和国家对 “三农” 问题的高度重视。

 中共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优先发展农业农村,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提出坚持把解决好 “三农” 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 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乡村振兴道路, 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 强化以工补农、 以城带乡, 推动形成工农互促、 城乡互补、 协调发展、 共同繁荣的新型工农城乡关系。

 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 保障国家粮食安全, 提高农业质量效益和竞争力, 实施乡村建设行动, 深化农村改革, 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

 深入贯彻落实这些新的战略部署, 对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具有非常重大的历史意义。    一、 推进农业现代化建设, 巩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重大战略成果, 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中共十九届五中全会关于加快农业农村建设、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战略决策是基于我国社会现阶段发展的实际需要而确定的, 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进入新时代的客观要求, 符合我国全面实现小· 2 2 · 2021 年 1 月  第 1 期    河北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Journal of Hebei Institute of SocialismJan.2021  No.1 万方数据

 康、 迈向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需要。

 因此, 中共十九届五中全会关于农业农村发展的决策部署对于振兴中华、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具有重要意义。(一) 有利于巩固脱贫攻坚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重大战略成果习近平总书记在河北阜平考察时曾指出: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在农村, 特别是在贫困地区。

 没有农村的小康, 特别是没有贫困地区的小康, 就没有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要深刻理解这句话的含义, 就要提高对农村发展重要性的认识, 把农村发展当作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的基础性工程看待。

 要加快农村二、 三产业发展, 为农民提供更多本地就业机会, 实现多渠道、 多环节长期稳定增收, 改变农村过去靠天种地和外出务工的生产生活方式, 促进农民增收, 提升农民生活品质, 实现长久小康。

 同时还可以开辟更加广阔的农村消费市场, 进一步激发国内市场活力 [3] 。

 这对于中共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的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 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有着重要的推动作用。

 不断将新科技带入粮食生产全过程, 进一步解放和发展农村生产力, 提高农业质量效益和竞争力, 让农民在现代化建设中平等参与、 平等分享现代化成果, 从而摆脱贫困, 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全面提质, 实现城乡协调发展。(二) 有助于加快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中共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 到二〇三五年, 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远景目标, 建设包含农业现代化在内的现代化经济体系。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 农业稳则国家稳, 农业兴则国家兴。

 推进乡村振兴, 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 生产体系、 经营体系, 激活农村各类生产要素, 有利于推动农业从增产导向转向提质导向, 从传统农业转向现代农业, 增强我国农业创新力和竞争力, 为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奠定坚实基础。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 “没有农业现代化, 没有农村繁荣富强, 没有农民安居乐业, 国家现代化是不完整、 不全面、 不牢固的。” 加快农业现代化步伐,发展壮大乡村产业, 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重要基础, 决定着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成败。

 乡村振兴战略, 关系到农业农村现代化的实现, 关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全面实现, 关系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实现。

 因此, 包括产业振兴、 人才振兴、 文化振兴、 生态振兴、 组织振兴在内的乡村全面振兴, 对于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具有全局性和历史性意义。(三) 有利于解决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主要矛盾, 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中共十九届五中全会指出: “我国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仍然突出, 农业基础还不稳固, 城乡区域发展和收入分配差距较大, 要深刻认识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变化带来的新特征新要求。” 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根本性问题, 我国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在乡村表现最为突出。

 主要表现在: 农产品生产不能紧跟市场需求, 农业供给侧改革亟待加强; 农民过度依赖传统农业生产方式, 对农业科技和新型生产经营方式了解不够; 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和民生保障落后; 农村金融和产业发展滞后, 城乡协调促进水平亟待提高。

 我国发展最大的不平衡是城乡发展不平衡, 最大的不充分是农村发展不充分, 这也是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最大障碍。

 乡村经济处于整个国家经济体系发展的末端,主要经济要素依然高度集中于大城市和中心城市 [4] 。

 因此, 加快农业农村发展,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是解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发展之间矛盾的必然要求, 是实现 “两个一百年” 奋斗目标的必然要求, 是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必然要求。· 3 2 ·边发吉: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万方数据

     二、 加快农业农村发展,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战略习近平总书记指出: “坚持把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作为新时代 ‘三农’ 工作总抓手, 走中国特色乡村振兴之路。” 乡村振兴战略, 就是为了从全局和战略高度来把握和处理工农关系、 城乡关系, 解决“一条腿长、 一条腿短” 的问题。

 实施乡村振兴将有力解决城乡经济发展要素分配不平衡, 基础设施、 金融环境发展不平衡以及农村人才短缺的问题, 有效解决制约农村发展的最大瓶颈, 使乡村发展潜力得到充分发挥。

 要解决好 “三农” 问题, 实现乡村振兴, 就要认真领会中共十九届五中全会的战略部署, 深刻认识建设农业农村现代化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贯彻执行过程中要提前谋划, 抓住重点、 难点, 创新举措, 制定长效机制, 做到三个注重。(一) 注重利用和发挥农村当地资源优势中共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 “实施乡村建设, 深化农村改革, 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 乡村建设和农村改革都需要依托当地的主要资源, 实现乡村振兴离不开乡村当地产业的发展和壮大。

 只有深入挖掘并合理利用当地资源优势, 提高乡村产业生产和竞争能力, 使农村经济发展由外力驱动转为内力驱动, 才能让农村经济发展摆脱依赖, 真正实现一方水土养一方人。

 如位于四川自贡市的黄市镇地处丘陵地区, 曾经以传统农业为主, 由于经济发展相对缓慢, 黄市镇的年轻人大多外出务工。

 脱贫攻坚以来, 结合当地实际和优势资源, 引进企业发展特色手工编织等产业, 不仅帮助村民脱贫, 还吸引了不少优秀人才回乡创业, 为农村发展注入新活力 [5] 。

 黄市镇经济发展取得的成绩, 正是由于其充分利用当地竹资源丰富、 劳动力充足的优势, 发展特色手工编织, 逐步形成收入稳定的乡村产业。(二) 注重工农互补和城乡协调城乡关系是我国在工业化和现代化过程中必然要面临和解决的重大关系 [6] 。

 中共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了推动形成工农互促、 城乡互补、 协调发展、 共同繁荣的新型工农城乡关系。

 早在 2005 年,我国就提出 “以工补农, 以城带乡” 的城乡关系方针。

 到 2018 年, 中共十九届三中全会进一步提出“以工促农、 以城带乡、 工农互惠、 城乡一体” 的新型工农城乡关系。

 此次全会再次提出建立新型工农城乡关系。

 可以看到, 我们国家一直在着力推进构建新型的工农关系、 城乡关系 [7] 。

 只有统筹乡村建设与城镇发展, 推动农村资源优势和城镇工业服务体系相结合, 形成互促互补、 相互协调的新型工农城乡关系, 才能加快推进农业农村发展进程。全国已有不少地区开展了工业科技与乡村资源相结合的产业项目: 河北保定阜平县依托当地种植食用菌的地理优势条件, 通过引进技术和资金, 成功发展了香菇产业; 陕西咸阳旬邑县土桥镇引进龙头企业 “陕西第一季现代农业科技有限公司” 入驻, 带动群众流转土地、 入股经营, 发展了双矮苹果种植产业; 广西富川瑶族自治县茶家村利用当地适合种植葡萄和旅游资源丰富的优势, 引进投资和葡萄种植技术, 通过兴产业、 打造旅游景点探索出一条乡村振兴的路子。

 类似的成功案例还有很多。在这个过程中, 作为参政党, 要深刻领会中共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的建立新型工农城乡关系的精神内涵, 把握精髓、 履职尽责, 带动城镇工业科技和服务体系优势向农村辐射。(三) 注重传统农业向现代化农业转型我国是农业大国, 但多种原因导致我国每年仍需进口大量粮食, 农业现代化还严重落后于世界发达国家。

 中共中央高瞻远瞩, 在中共十九届五中全会上提出要保障国家粮食安全、 提高农业质量效益· 4 2 ·河北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 2021 年第 1 期万方数据

 和竞争力的重大战略决策。

 纵观世界, 粮食安全系数较高的国家, 基本也都实现了农业现代化。

 传统的农业发展模式已无法满足现代化建设需要, 要加紧向现代化农业转型, 优化区域布局, 发展特色农业、 主导产业, 推进现代农业经营方式, 加强农业科技攻关和应用, 并严把质量安全关, 实施品牌化和走出去战略, 打造特色农业品牌, 大力提高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以加快农业现代化的进程。首先, 加强对农业主体的培养。

 鉴于我国农村整体文化水平较低, 不能满足现代农业的发展需求, 提高农民科学生产水平就成为推进农业现代化的一个关键因素。

 因而必须加大对农民的培训力度和教育投资力度, 解放农民思想, 使农民具备现代农业的意识, 从而推动农业现代化的发展。

 其次,优化农业产业结构。

 农业农村部发布的 《全国乡村产业发展规划 (2020—2025 年)》 指出, 未来我国要形成健全完备、 结构更加优化的乡村产业体系。

 这就要求在实际的农业活动中, 将现代工业标准理念和服务业以人为本的理念引入农业农村, 提高农业科学技术的实用性和有效性, 避免过多资源浪费行为。

 再次, 加大相应的投资力度。

 在发展现代农业中, 可以利用先进的机械设备和电子设备取代传统的手工作业, 降低农业生产难度, 提高生产效率, 从整体上提高农业经济效益, 推动农业经济快速稳定发展。

 因此, 可以加大对农业机械设备的投资, 保证基础设施和农业生产的质量。中共十八大以来, 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中共中央坚强领导下, 持续加大强农惠农富农政策力度, 扎实推进农业现代化和新农村建设, 全面深化农村改革, 农业农村发展取得了历史性成就。

 中共十九届五中全会再次高瞻远瞩, 面向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 提出优先发展农业农村、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重大战略决策, 为开展农业农村建设提供了根本遵循, 是解决好 “三农” 问题的制度和理论保障, 也为民主党派提供了更大的履职空间。

 作为参政党, 要坚持问题导向、 突出重点, 与履行参政党职能相结合, 助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 为有效提高人民生活水平、 实现共同富裕作出更大贡献。参考文献:[1]国家统计局. 中华人民共和国 2019 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EB/ OL]. (2020 -02 -28)[2020 -11 -30]. ht-tp:/ / www. stats. gov. cn/ tjsj/ zxfb/202002/ t20200228_1728913. html.[2]国家统计局. 2020 年前三季度居民收入和消费支出情况[EB/ OL]. (2020 - 10 - 19)[2020 - 11 - 30]. http:/ / www.stats. gov. cn/ tjsj/ zxfb/202010/ t20201019_1794598. html.[3]傅凯. 有效启动农村消费市场的对策和建议[J]. 中国市场,2020(29):130 -131.[4]张小平. 乡村振兴战略的伟大意义[N]. 中国社会科学报,2020 -09 -02(12).[5]特色手工编织为农村发展注入新活力[EB/ OL]. (2020 -11 -12)[2020 -11 -30]. https:/ / news. cctv. com/2020/11/12/ ARTIQpXedjDbW3YGnp7rMJvY201112. shtml.[6]70 年,城乡关系从二元分割到融合发展[EB/ OL]. (2019 -08 -05)[2020 -11 -30]. https:/ / baijiahao. baidu. com/ s?id =1640962172266168779&wfr = spider&for = pc.[7]杜志雄. 如何理解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的“新型工农城乡关系”[EB/ OL]. (2020 -11 -01)[2020 -11 -30]. https:/ /dy. 163. com/ article/ FQBMGOJH0519D9DS. html.责任编辑:王树臣· 5 2 ·边发吉: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万方数据

推荐访问: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战略 全面推进 振兴 乡村